着这次交易的结束。从此,企业就不再对这个员工的未来负责了。但是员工却不能就此停止努力,他需要去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或者创业机会,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作为职业人的男人产生焦虑与倦怠情绪的根源。职场的倦怠,是因为这些人实在看不清楚职业的未来。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今日的努力只是在为公司付出,充其量是〃锻炼了自己〃,但这种锻炼如果不能成为行业顶尖,事实上对未来的益处也是有限的。在外企工作的职业人碰到了天花板,然后去了内企延续职业生涯,但在内企的人又能如何?微薄的薪水,朝不保夕的工作,尽管今天被称为经理或者别的什么头衔,但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有着一份或许不那么美好的工作而已。
既然职业不是未来的保障,一个具有长久考量的职业人就会不得不自己去寻找保障。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是一个创业人数很多的地区,这固然和机会多有关系,但深层次上,恐怕是他们更需要的是通过创业来为自己的〃而立〃和未来的保障做设计。但是不是一遇到瓶颈时期就得逃离职场,选择去创业呢?是不是选择创业就能让前途一片光明呢?不管做什么,盲目地去做,不加分析地去做,结果必定是失败居多。不妨先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成为〃29岁现象〃里的一分子吧。
29岁现象较为普遍,对于不少已经成功或者尚未成功的人士可能在职场经历中都会遇到,只有少数一帆风顺的人,可能较少面对这个问题。内因是没有足够地反省自己,内在潜能没有充分地释放出来,外因则与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工作单位和工作部门等不适合自己有关。
对于29岁现象,应该首先反省自己,看是不是找到了喜欢的工作,如果没有,就很难投入地去工作,更不会在本职岗位上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出佳绩。其次要从周围的环境寻找原因,看自己的风格是否与上司相符合等。不管怎样,29岁对于一个人一生来讲只是开始不久,还有许多机会,只要放平心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就会成功。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二十几岁的男人,一定得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脚踏实地工作,积累经验,做到能够自食其力,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了解自身能力、经验和擅长,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找准自己的位置;有稳定的收入,有较为确定的预期。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彻底地了解,然后才能确定,到底是通过继续做职业人还是通过自己创业来走出这个瓶颈时期。
第86节:遭遇瓶颈时期,创业还是继续打工(3)
创业与打工,哪个风险更大?
创业与打工,哪个风险更大?许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当然是创业的风险更大啦。其实,创业与打工都有一定的风险。很多说创业风险大的人,他实际仅仅是从金钱这个原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并没有从整个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来分析。因为人生心理的快乐程度不能忽视,创业的人,是痛并快乐的,而打工的人则是快乐并痛着。
打工人群压力大不大?看看书架上最近卖得特别火的那些书的广告词就知道了:上班族的福音、减压、舒缓精神疲劳、治疗〃办公室综合征〃……再有,报纸杂志上,诸如如某某公司的某某精英因工作压力巨大,跳楼自杀之类的新闻并不鲜见。很有可能,上班族的压力已经超过了创业者的原始压力。
打工者面临的风险和压力是无处不在的。工作待遇低吧,自然是担忧了今天担忧明天;工作的薪水报酬较高呢,又担心因为工作的失误而影响地位和待遇,原因就在于薪水是别人给的,所以心里总会有一种不踏实感。这也是实际生活中很多收入较高的人选择创业的心理因素之一,他们需要更大的心理释放,需要更大程度去实现价值,所以对他们来说,创业更有乐趣,风险因素则被这种乐趣带来的热情而击败下去,对他们来说创业风险远没有在公司占据高位时所具的风险高。而当打工者失去工作之后,往往有一段时间的心理迷茫,自信心可能因此受损,对他寻找下一个工作带来无法抹去的阴影。而这个结果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打工并非一本万利,那创业又如何呢?创业需要好的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打工需要良好工作态度和丰富经验。否则都可能会被淘汰出局。创业,可能会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导致亏损,这是创业者不愿意见到的,也是大多数人考虑到的主要风险,然而,我们可以想到这样经历过过程的人,失败后他会怎样做呢?在实际生活中,创业亏损后,大多数人宁可接受教训和总结经验,从头再来,而不愿意再去打工。这就说明,其实创业是得到了更多的价值性的东西,至少他还敢再来。可能他第一次创业的时候,还不具备这么大的勇气呢!原〃巨人〃史玉柱创业可谓败得倾家荡产吧,但是他依然选择创业,并且做得不错。未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是喜欢创业的现象说明,创业过程确实可以让人们得到超出金钱范畴之外的东西。对他们而言创业的过程产生了乐趣,乐趣激发了热情,热情屏蔽了创业的风险,最终走向了成功。
第87节:遭遇瓶颈时期,创业还是继续打工(4)
打工好还是创业好?从某种程度上说,打工是在燃烧青春,当生病、年老不能工作时,收入会减少,生活就会没保障。创业不同,它是在建管道,为的是让收入如自来水管道中的水一样,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源源不断的流进来,并且惠及子孙后代,初期是辛苦的,后面是甜美。创业和打工只是两种生存状态,如果要说风险谁高谁低,那么就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看待了。二十几岁的男人,千万不能创业者就是强人,打工者就是安逸之人,而贸然地辞掉工作去创业。看看你自身的情况吧。如果你打工会经常挑槽,也许你更适合创业;如果你可以稳坐钓鱼台不挪地方,你也许更适合打工。总之,创业和打工,风险共存,而风险因人而异。
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二十几岁的男人,大多数是沿着父母或者社会安排给我们的既定路线过来的:学习、工作。到底要不要创业,能不能创业?这是一个常规之外的问题。我们发现,虽然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一定都很有能力。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有才华的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天生具有强烈的求富愿望和坚强的行动力,从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而沾沾自喜。就像美国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戴尔计算机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美国股票投资之神巴菲特等,他们喜欢打破僵硬的社会角色带给自己的约束,毫不惧怕创业将会带来的巨大风险,年纪轻轻就挖掘出了自己的第一桶黄金。在前面我也说过,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打工,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那么,作为一个创业者,到底要具备哪些素质呢?
1。创业者的第一素质是商业敏感
你有没有对财富的敏锐嗅觉力?你能不能从看似不相干的事情或者极其细微的事情中发现巨大的商机?如果你打算创业,你就得先好好审视自己是否具有商业敏感。
加拿大多伦多Spin master玩具公司创立于1994年,1998年销售额是200万美元,1999年销售额已达420万美元。公司创立时,三位创始人:哈拉里,27岁;瓦拉迪,29岁;拉比,28岁。
第88节:遭遇瓶颈时期,创业还是继续打工(5)
1991年,哈拉里和拉比这对恋人在西安大略大学读绘画艺术,并沉浸在招贴画的艺术灵感之中。有一天,拉比突发想像,这么精美的艺术作品,何不将画拿出去卖钱?两人一拍即合。没想到一张招贴画竟卖了5个美元!5美元不多,但意义非同小可。从卖出第一幅校园招贴画开始,他们就确信,未来的唯一选择就是做一个创业者了,因为他们从交易中找到了成功的感觉,发现了自己除具有技术能力外,还具有非凡的商业能力!而这些是一个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尤其是商业能力更是创业者必备的第一素质。我们许多年轻的创业者,往往容易轻忽这一点,以为在技术方面超群,在商业上也能拔萃,而疏忽了商业能力的培育和发掘。许多创业者在这一点上是有切肤之痛的。
因此,创业者从细小的生存细节,了解自己的潜质,确立自己的创业方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当然,有技术而无经营头脑并不要紧,你还可以请有这方面才华的人加盟做你的CEO!哈拉里和拉比虽然有商业头脑,但仍不忘邀更出色的人加盟呢。
1994年,哈拉里和拉比毕业后,用卖招贴画所挣的1万美元投资制造了一种叫〃地球伙伴〃的玻璃头饰,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达100万美元。后来,他们认识了学国际商贸的瓦拉迪。瓦拉迪的加盟又使他们如虎添翼,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在业务上不断拓展,生意十分红火。 拉比回忆道:〃在创业的前一年半中,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坚持,以及满足突如其来的大量需求。〃继〃地球伙伴〃的成功之后,他们设计的另外两种产品…一魔棍橡胶水玩具也大受欢迎,而1998年生产的空压动力玩具飞机更是风靡欧美。
现在,已有很多买家提出收购这家公司,但这3个年轻人不为所动。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将公司做得更好,技术能力和商业渠道都很成熟,管理也有条不紊。谈到成功的经验,拉比说:〃年轻时思维敏捷,而且又有商业潜质,那么你成功的机率就是双倍的。〃
第89节:遭遇瓶颈时期,创业还是继续打工(6)
敏感的、愿意思考的人,会从人们不以为然的事情中找到机会,进而成就自己。这种敏感是想要创业的人不可缺少的素质。
2。 善于抓住机遇这条变色龙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既向人们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实现目标的良好的机遇。就拿创业来说吧,现在很多立志创业的二十几岁男人,有很多都在抱怨,他们认为,老一辈的企业家大都是白手起家,而如今,白手起家近同于神话,如果没有雄厚的创业基金,没有一定的人脉,创业是举步维艰的。因此,他们恨自己没有早生一二十年,没有赶上一夜暴富的时代。
他们不知道,一个总是让人一夜暴富的社会是不正常的,因为这样的社会往往处于转型时期,在震荡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行,许多制度和法规尚不完善,因而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一夜赤贫。正如高燃生命里的贵人……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所说: 〃任何一个创业者,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说实话,当年我们那有现在年轻人这么好的创业环境。就拿我们远东来讲,刚开始的时候,很多的法律法规都没有现在这样健全,另外就是舆论氛围也没有这么好,更没有什么风投。再加上,我们那时候,父母、家庭条件等等,各方面都很差,所以说人生的目标,像我这样的人,只要有5万块钱就够了。〃只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才能给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机遇。
二十几岁的男人,在抱怨机遇难求时,却没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李想、茅侃侃这些80后的创业代表们,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并不是什么传统的创业资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