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的主角是蜀人和魏人;陆地上更是二国旗鼓相当,被夹在中间的吴军在大规模的伤亡后只能作为辅佐战力,甚至需要蜀军的支援才能勉强作战,吴将吾彦,陆涛先后伤重被蜀人救下,越来越多的吴军也是因为种种原因下了战场。见到角色转化完毕,蜀人终于拿出了杀手锏!
第一百三十三章 新主(下)
蜀人的投石车无疑是比魏军先进的,不过在船上始终是空间有限,无法携带过多的石弹。陆地上石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投石车一次投掷大量的石块便成为了敌人的噩梦,可在船上和水面上,每次的大量投掷都换来弹尽粮绝的处境,反倒是魏人的普通投石车占尽上风。
石弹不知何时换成了油弹;油弹里装的自然不全是油而是一些液体以及易燃之物。这些油弹打在人身上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毕竟抛射的力量还是不容忽视的。可最大的功效却不是杀伤敌人而是崩裂后洒遍敌船。油弹落地便会碎裂,这东西没有办法防范,魏人也无暇清理散遍满地的油水和易燃物。生死相搏之时,任谁也是没有余力管这些东西。
于是油弹之后的火弹便登场了,火弹并不奇特,攻城战中投石车和火弹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而在水战之中火弹也是常常用到,船是木头做的,帆是布麻做的,船上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燃烧,因此水战最大的克星便是火。而火的助力就是油,油弹攻击过后的魏国战船,无论规模如何皆是遇火即燃,没有片刻的机会给魏人阻止大火的燃起。寻常的攻击手段,经过油弹的铺垫就变为超级武器,这就是蜀军杀手锏。杀手锏不一定要多么让人出人意料,也不一定是领先他人,熟练合理的运用现有的资源同样会造成两军战力的差距,关键还在于人心,在于头脑,在于眼界。
无尽的油弹,火弹不断投掷出,更彰显了蜀汉投石车的杀伤力!石头有限,可油火之弹却是轻的很。可以大量的运输,可以不间断的补给,更可以无差别的投掷,江面上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形成一片火海。魏国战船起了大火,兵将们顿时慌成一团。魏将司马汲见状脸色铁青,吩咐鸣金收兵。
船上不是没有防火的准备,只是对方抛射油弹这一招实在是太狠,无论船板上抹了什么,上面覆盖着油水和各种易燃物,这火还是越烧越旺。火势可以吞噬战船,吞噬船帆,吞噬人心,这种情况下魏军的反击力度锐减,而蜀军趁势猛攻,不退兵只会遭到更大的损失。无奈之下魏国水军开始退却,而岸上的蜀军和吴军见到了大火照耀下魏人仓惶之态士气不由得大振!
吴蜀两军联手向前,魏军终是支撑不住,更何况水师开始退却,若是魏军不退必然遭受到多方夹击,那船上的火弹油弹射到岸上来同样会造成大面积的杀伤,最朴实的弓箭就足以使魏人胆寒。魏军缓缓退兵,只是退却不败。蜀人刀甲锋利也不过是个别部队,魏人的斗具精良程度还追不上蜀军,可胜在大范围的装备。寻常的魏军遇到蜀军的精锐都可以凭借人数优势不败,寻常的蜀军遇到魏军却是要吃力一些了。技术的领先无疑是巨大的优势,但资源上的巨大差距却让蜀军优势不再。步兵先退,骑兵断后,蜀军和吴军竭力向前也只是稍微占些便宜,面对魏国铁蹄纵横,追击也只是做做样子罢了。
战事很快结束,蜀军士气振奋,而吴人则是满身疮痍。吾彦,陆涛等剩余的吴军不满万人,个个伤痕累累,遍体鳞伤。蜀汉军中的医者们近最大的努力抢救治疗吴人,而蜀主刘禅则在巨舟之上见到了吾彦,陆涛这两名江东大将。
蜀军的战略并非是协助吴军,刘禅虽然不清楚吴人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但无数吴军各自挺进建业死战不退,这其中定然有所图谋。有的吴军是有勇无谋,气血方刚之辈,但吾彦这种稳坐柴桑陷入大军围困都守御得当的将领绝对不是如此冲动之人。不仅吾彦不是,和诸葛瞻在南方不分上下的朱异等辈更加不是这种愣头青。目的是一定有的,而答案便在吾彦和陆涛二人身上。
“朕引军到此,欲除魏人,二位将军以为如何?”刘禅坐在一旁看着吾彦与陆涛问道。
吾彦和陆涛相视一眼,各自的心情都是十分复杂。魏人和吴国有灭国之恨杀君之辱,但不代表蜀军便是友善。陆抗,丁奉等一批江东杰出将领都是死在蜀人的刀下,眼下二人的抉择实在是进退两难。若是投效蜀汉,似乎有愧殉国将士;若是拒绝蜀人,这不满万人的伤兵又有谁来照应?
刘禅看二人不言语,心知二人心中所想,于是开口道:“魏军实力雄厚,非短时可图,朕知汝等顾虑,也不强求。若是汝等愿意随朕破魏,朕当厚待之,若是不愿朕即引军回转荆州,再图击魏之策,柴桑仍旧是交给汝等。”
依照眼下的局势,刘禅大可以直接吞了柴桑等地,强行收服吴军残部。这个时候那么怕是做作,能够说出如此诚恳之言也是难得了。吾彦和陆涛交换颜色,心中疑虑渐消。此处兵力消耗大半,能否成功也只看朱异的手段,孤军守在柴桑等地早晚还是被魏人所杀,倒不如效力蜀汉以图报仇雪恨!
“我等愿奉陛下为主,若有贰心天诛地灭!”吾彦和陆涛非是拖泥带水之人,心意已决立即向刘禅表露忠心。刘禅脸有喜色,与吾彦陆涛双目交汇,一切皆以了然于胸。识时务者为俊杰,眼下的形势吴军在建业西方和南方根本是难以自立,不能投降魏军,自然是效力蜀汉了。
魏将唐彬自从下江南以来,虽然不说是百战百胜,可等闲之辈绝非自己的对手。唯有这朱异论智谋只在自己之上,论心计又是无比的深沉,更难得的是朱异此人深得军心,威望卓著,吴人上下皆是愿效死力,甚是难缠。
占领了建业却是惹来了无数吴军狂攻,这让唐彬忍不住犯嘀咕。好端端的拿下了建业,为何又让这吴国皇帝死了?想这吴国皇帝城失当天没有自尽,偏偏是正式投降之后自尽,惹得天下人非议不是,自己的眼前也不得安宁。
但这又何止是不得安宁?朱异,钟离牧,顾容,邓句等一批在东南部最著名的吴军将领纷纷引兵杀来,勇猛万分!唐彬倒是不怕其他的人,可朱异专引一军牵制自己的脚步,剩下的魏将又不是钟离牧等人的对手,导致了吴郡的魏军节节败退。幸好唐彬在吴郡城下早就耗时年余建筑了防御工事抵挡吴军的进攻。
狂风骤雨的攻击不断,让双方士卒损伤惨重。吴军乃是全力而至,不计伤亡,吴郡的魏兵却没有这样的决心。唐彬心知眼下是最为关键的时刻,只要建业方面的王基击败各路吴军,必然会分兵前来援助。对于老领导的秉性,唐彬自忖还是了解几分的。
果然不其然,就在魏军风雨飘摇之际,建业方面的万余魏军及时赶到,中算稳住了局面。而吴军除了每日猛攻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毕竟唐彬经营这条防线已然有一年多的时间。以唐彬的性格,花了这么多的时间,这条防线很难有什么薄弱之处让吴军钻空子。
陆地上坚固的防线把吴军阻挡在外,水路的魏国战船更是频繁出动,袭击吴军的身后,甚至截断吴军的粮道。前不能进,后方屡屡被骚扰,唐彬并不理解这样的状况吴军为何还是赖在外面不退。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考虑能否报复魏军了,自己的性命难道不要了么?
第一百三十四章 争吴郡(上)
答案揭晓,吴人搏命的同时也在等待,不能退是因为约定。当东吴水军震撼性的从后方夜袭吴郡港口时,唐彬方才如梦初醒!中计了!吴军偷袭的目标不单单是水面的魏军船只,更有大将脩则引兵五千余人从后方冲击魏军的防线。而正面的朱异和钟离牧等人也各自引兵鏖战,喊杀之声响彻夜空!
生死之刻唐彬一时难以做出抉择,若是出城营救防线恐怕会陷入吴军的包围之中,定然是一番苦战。港口被袭,船坞被毁,自家水军一时半刻派不上用处,但凭陆地上的魏军能否击退吴军实在是未知之数。若是出城不救,大半的兵力都在外面防线之上,防线一失吴郡顿为孤城,城中不过六七千人马是否能坚持道建业援军前来也在未竞之天。
一丝犹豫,一丝顾虑错过了出城的最佳时间,城外魏军吴军鏖战不休,虽然江畔起火可魏军依旧是奋勇作战!让人失望的是城中的人马并没有出城援助,魏人强自提起的心气儿不禁开始跌落,而战局也由此发生了变化。
吴军苦战数日粮道被断,眼下是唯一的生机,坚不可摧的魏人工事也开始瓦解,各个是精神振奋拼命死战。而魏军方面由于城中的援军迟迟不见动静,斗志消沉渐渐的落在下风。城中的唐彬心中方自有了决断,眼前败势已成,无奈之下只好鸣金收兵,外面的人马能撤回来多收算多少,守些时日想必建业的援军也就到了。
兵败如山倒,魏军急着奔回城中保命可谓是丢盔弃甲慌乱不堪。大半夜的起来作战也就算了,拼死奋战之后竟然是没有援兵,反倒是自家被人包围,这样的苦战谁都不愿意打,听到鸣金之令魏军如何不急着回城?跑的快的都是魏国的步兵,而六七千魏国铁骑却是不急于入城,而是往来冲杀为自家的弟兄们殿后。魏国铁骑面对吴人本就有优势,吴军虽然聚集了弓弩手连番射击,但魏骑来去如风杀伤也是有限。
连番冲击之下逐渐拉开了吴军和魏人残兵的距离,这个时候剩余的三四千铁骑才护着自家的步卒缓缓的撤入吴郡城中,留下遍地的尸体和无数的吴军把吴郡围了一个水泄不通。吴人水陆会师声势浩大,各方将领齐聚在城下吵吵嚷嚷仍是不肯退却,远方的吴军营地之中不断涌出大量的攻城器械,竟然是要继续强攻吴郡!
唐彬在城上见状大怒道:“吴人欺人太甚!莫不是以为我这吴郡城软弱不堪!?”
“嗯……快!速使众将清点兵将,严防四门,非本城守军不可靠近城门参加城防!”唐彬怒喝之时心念电转,吴人举措不合常理其中定然含有深意,急忙使人传令下去。
城上的将领们还没有把军令传下,城外的吴军已经一拥而上,盾阵在先护着冲车昂首挺进,后面跟着大批的弓弩手投石车远程压制吴郡魏人的火力输出,再后方云梯也是准备就绪。而远方的江岸港口渡口等所在接连的起火,显然是被江东水师逐一攻陷。吴军攻城,魏军自然还击,火力相交各有死伤。而在这个时候,吴郡的西门却是突然开启,只见一员彪悍大将带着五百余名身着魏军衣甲的战士抵住了洞开的城门,和魏军拼死肉搏!
“朱异在此!吴郡已被攻陷,尔等还不速降!”朱异在两军野战难分胜负之时,亲自带着千余人混入魏军的残部之中,一到城内便立即发作出其不意夺取了城门!城门一开吴军顿时涌入,而城中的魏军也知道情况不妙急忙上前阻拦和争夺城门。
唐彬见状大呼后悔,自己虽然料到了吴人派遣细作一事,却是慢了半分。想不到这朱异身为吴人主将竟然肯亲自冒险,这般英勇行径如何不得吴国军民爱戴?无数的吴兵涌向城西,其他三方并不因此而减少攻势。吴人兵多,魏人军少,吴军全面开战又是有西门可以直冲城内,不过片刻的功夫就占据了上风。
魏军调集重兵和骑兵前往西门援助,可西门兵力早已顶不住吴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