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兵临天下- 第9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消息令所有将士都感到万分震惊,尽管让人无法接受,但却没有多少人怀疑它的真伪,谁都知道,汉军在黄河一带有数十万大军,现在曹军主力都被带到北方,邺都只有几万新兵镇守,他们能守得住城池吗?

就算士兵们消息闭塞,不知底细,但将领们却个个清楚,曹军将领们都开始惶恐起来,毕竟大部分人的家眷都在邺都城内,如果邺都被攻破,他们该怎么办?

很快,中军大帐前聚集数百名军侯以上的将领,他们心中焦虑,纷纷要求夏侯惇出来澄清事实,而在大帐内,夏侯惇、郭淮、张辽和曹彰四人也在紧急商议对策。

这时,张辽低声建议道:“不如给将领们说清楚,邺都没有失守,这只是我们的诱兵之计,然后我们佯作南撤退兵,诱引汉军主力前来追击,这样我们便可反戈一击,在败中求胜。”

郭淮摇了摇头,“现在军心动摇,只要我们南撤,恐怕立刻会引发士兵逃亡,现在不能轻易撤退,必须要先稳住军心。”

旁边曹彰一直沉默不语,他的两万幽州军遭到夏侯惇一步步吞噬,一万骑兵被借去堆砌斜道后便没有归还,被张辽控制住,他心中早对夏侯惇恨之入骨,暗暗后悔自己不该来邺都,现在邺都被攻破,他曹彰又该何去何从?

夏侯惇瞥了他一眼,问道:“彰公子的意见呢?”

曹彰不想让夏侯惇看出自己的心思,他连忙收回思虑,恭恭敬敬道:“回禀大将军,卑职赞同郭将军的意见,现在我们确实不能轻举妄动,而且我们粮食还能坚持半个月,当务之急应该是犒军,激励士气,澄清谣言,等军心稳定下来,再考虑诱兵之计也不迟。”

夏侯惇此时进退维谷,虽然张辽的计策可行,但郭淮也说得有道理,如果不先稳定军心,只要军队一撤退,必然会有大量将士逃亡,夏侯惇只得叹口气道:“大家先回去稳定军心,军心稳定后,再考虑下一步对策。”

众人也知道夏侯惇其实束手无策了,都心中暗叹离去,守在大营外的数百名将领在张辽、郭淮等人的劝说下,也纷纷离去,整个夜晚,曹军大营内都充满了不安和悲观的情绪。

三更时分,夏侯惇忽然被亲兵推醒,“大将军,快醒醒!出事了。”

夏侯惇本能地坐起身,急问道:“出了什么事?”

“刚才东营来报,彰公子率领一万军队冲出大营,向东去了。”

“啊!”

夏侯惇顿时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早已怀疑曹彰有异心,只是需要军队稳定,所以才迟迟没有对曹彰对手,而是采取了逐步吞并他军队的办法,没想到这混蛋在关键时刻竟然跑掉了。

就在这时,帐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夏侯惇一怔,顾不得曹彰之事,快步走出大营,只见几名斥候在大喊:“有紧急军情,我们要立刻见大将军!”

“发生什么事?”夏侯惇大喝一声道。

几名斥候急道:“禀报大将军,军营以南十里外,发现了无数汉军,大约有十余万人,正向我们军营杀来。”

夏侯惇向后退了两步,眼前一黑,险些晕倒在地。

刘虎三万军据守邺都,而赵云和文聘则率十八万大军疾速北上,终于赶到高邑县,但赵云还是晚到一步,曹彰率领一万军队突围而去,随着赵云大军的到来,刘璟也改变了策略,不再固守军寨,他下达了反攻的命令,十万大军冲下含龙岗,迅速从北面包围了曹军大营,近三十万汉军将曹军大营团团围困,此时曹军兵力已不足六万,士气低迷,军心动摇,军队灭亡在即。

……

第1131章 定鼎天下(全书完)

曹彰率领一万军队逃离了曹军大营,一路向东疾行,曹彰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心中充满了懊悔和痛恨,他懊悔自己不该率军南下邺都。

如果当时他拥有两万精兵之时,能够直接去辽东,在辽东建立基业,甚至还可以攻灭高丽,自己在海外保存曹魏社稷,就是他的一念之差,导致他选错了方向。

曹彰又极为痛恨夏侯惇的狠辣和刚愎自用,曹魏社稷有一半是毁在他的手上,也包括自己的大部分军队。

现在邺都已被汉军攻破,三弟和百官投降,他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赶往辽东,凭借手中的一万军队再重建曹魏社稷。

曹彰率一万军一路疾行,天快亮时,他率领军队走出了五十里,前方是一座低缓的山谷,两边都是茂盛的森林,这里是常山郡和巨鹿郡的交界处,周围没有城池,过了山谷便是巨鹿郡。

曹彰这才稍稍松了口气,这时他回头望去,发现士兵皆已疲惫不堪,行军的队伍拉长到五六里,他便停住战马令道:“前军暂停!”

前军士兵也纷纷停了下来,队伍拉得太长,他必须等一等后面的士兵,此去辽东路途遥远,他不能走得太急。

就在这时,两边山谷内忽然鼓声大作,喊杀声震天,只见两支军队一左一右杀出。

右面一员老将,白发白须,身材雄伟,手中一把金背砍山刀,正是老将黄忠,而左面大将手执双戟,身材高大魁梧,目光凌厉,却是猛将甘宁。

为了全歼最后的曹军,不留漏洞,刘璟早已布下天罗地网,西面是太行山,曹军无路可走。

刘璟亲率主力堵住曹军北上的道路,赵云和文聘大军则堵死曹军南下的通道。

而黄忠和甘宁率八万军从东面包抄过来,就是为了围堵曹军东面的退路,却正好截住了准备逃往辽东的曹彰军。

曹彰惊得肝胆皆裂,拨马便逃,黄忠看得清楚,他抽出一支箭,张弓搭箭,拉弓如满月,弦一松,狼牙箭闪电般射出。

尽管相隔五十步,但黄忠箭术之精湛,曹彰难以逃脱,这一箭正中曹彰后颈,箭尖从咽喉透出,曹彰捂住咽喉从战马上摔了下来。

八万汉军从四面八方杀来,截断了幽州军所有的退路,杀得幽州军哭爹喊娘,纷纷跪地投降。

这时,黄忠催马奔至曹彰身边,见曹彰并没有死,还有一口气,他抽出精钢短矛,狠狠一矛刺了下去。

有些人可以接受投降,但有些人则必须要战死,这是汉王刘璟给各军主将的交代,黄忠久历世事,他深深理解汉王这句话的深意六万曹军在高邑县已被近四十万汉军围困了三天,士兵低迷,军心已崩溃,所有将士都知道邺都已城破,曹军将士皆无心恋战,就等待着主将下令投降的一刻。

入夜,胡笳十八拍凄凉的乐声从四面传来,乐声凄婉悠长,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无数曹军士兵都走出大帐,在月光下呆呆地听着远方传来的乐声。

士兵们跪倒在地,泪流满面,连守卫营门的数千虎贲卫骑兵也黯然神伤,无心再为夏侯惇卖命,纷纷丢下兵器,返回营帐。

没有了虎贲卫的阻拦,曹军营门大开,无数曹军士兵脱去盔甲,丢弃兵器,成群结队地涌出营门,高举双手向远处的汉军大营走去。

中军大帐内,夏侯惇独自一人坐在桌前饮酒,他身旁已丢弃了十几个空酒壶,夏侯惇一杯接一杯地饮酒,他已有七成酒意。

这时,一名亲卫慌慌张张跑来禀报:“大将军,军营已失控,逃兵太多,实在挡不住了。”

夏侯惇就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依旧在一杯一杯喝酒,这时,他的心腹部将赵开奔来高声道:“大将军,快走,我们可混在降兵突围出去。”

夏侯惇站起身,对身边亲兵缓缓道:“你们都去准备吧!我稍微收拾一下东西,这就出来。”

亲兵们都纷纷离帐去准备战马兵器,夏侯惇却从旁边剑架上取过自己的宝剑,他将宝剑慢慢抽出,剑刃寒光闪闪,锋利异常。

这还是袁绍的佩剑,二十年前,魏公亲自将这把剑赠给了自己,他曾举剑发誓,剑在曹军在!

“真是天意啊!”

夏侯惇忽然惨然一笑,横剑向脖子抹去,一抹血喷出,一代猛将夏侯惇就此自尽身亡主将夏侯惇自尽身亡,曹军大势已去,张辽、郭淮和许褚举兵向汉军投降,最后的六万曹军在四十万汉军的围困中消亡三天后,刘璟在一万骑兵护卫下,从邺都北面缓缓进入了这座旧汉王朝最后的都城,街道两边,家家户户摆上香案,跪地迎接汉王殿下入城。

这一刻,刘璟心潮起伏,从柴桑起兵,征战近十八年,他终于攻破最后的阻碍,统一了天下。

那一幕幕战争又缓缓从他眼前流过,所有的事情就仿佛发生在昨天,可是,又过去了多少年。

刘璟来到了邺宫前,邺宫已经被汉军封闭,太后曹节被软禁,幼儿皇帝也被请下了帝王之位,邺宫前站满了汉军侍卫。

这时,刘虎上前禀报道:“启禀殿下,邺都封库闭宫,没有发生任何混乱事件。”

刘璟点点头,“辛苦了!”

他翻身下马,快步向邺宫内走去,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人跟在他的身后,走在大殿前,刘璟仰望这座气势宏伟的主殿。

他回头对诸葛亮和司马懿笑道:“不止一人劝过我,攻入邺都后,要焚毁铜雀宫和邺宫,要彻底断绝曹魏和旧汉的王气,你们二位怎么想?”

司马懿微微笑道:“曹操攻下襄阳后,有人劝他烧毁刘表的州牧府,但曹操说,王气自在民心,除非你杀绝天下之民,否则王气会从任何一个地方冒出来,这句话我转送给殿下!”

刘璟哈哈大笑,“说得好!王气自在民心。”

他大步向龙尾阶上走去,十几名侍卫跟在他身后,却被刘璟一摆手拦住了,让侍卫们在外面等候,他独自一人走进了宣政大殿。

大殿里宽阔而空荡,这时,刘璟的目光落在了高高的象牙龙榻上,在长安也有这样一只镶嵌着金边的象牙龙榻,那是至高无上的象徵,他却从来没有坐过。

但今天,此时此刻,刘璟缓缓走上玉阶,转身在龙榻上坐下,他高高地望着空旷的大殿,想象着两边站满了文武百官。

他忽然有一丝莫名的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感只是一闪而逝,他胸中随即涌现出一种傲视天下雄心壮志。

刘璟踌躇满志地站起身,是时候了,瑞兆该出现了。

(全书完)

老高照例要说几句完本感言。

一万个中国人就有一万个三国。

老高也不例外。

从小就挚爱《三国演义》

不知看了多少遍。

我心中也有自己的三国。

把自己的三国写出来。

也成为老高一直以来的心愿。

但是……

就像喜欢一道菜不一定就会做一样。

老高确实写不出自己所渴望的那种感觉。

这一年中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多多少少影响到了这本书的写作。

但这不是主因。

主因是老高对这段历史真的不熟。

也买了不少这方面的史书。

但始终逃不脱《三国演义》的桎梏。

当然,本来就是为它而写。

有人说小说不是史书。

不用太遵循历史。

其实不是那么简单。

就像学打算盘。

首先要背下珠算口诀。

然后再忘掉珠算口诀一样。

写历史小说也是如此。

首先要理解透历史。

然后再忘记历史。

才能信手写出一本好书。

要给读者一桶水。

首先自己要一口井。

我对隋唐的历史理解比较深入。

但对三国的理解也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

一本三国演义而已。

自然写不出历史的感觉。

终于结束了。

不错也好,垃圾也好,爽也好,烂也好。

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已经结束了。

然后我可以重新写唐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