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汉- 第2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军快走!”

几名亲卫拼死拦截,试图为臧霸争取时间。

也是董俷不想下狠手,一只手舞动大槊,那鬼哭槊历啸连连,把几名亲卫一下子圈了进去。

臧霸一咬牙,拨马就跑。

数百名亲军紧紧跟在臧霸的身后,朝远处落荒而走。

董俷这才冷笑一声,大槊青龙献爪,砰砰砰将几名亲卫挑落于马下,而后把吴敦摔在了地上。自有董俷的亲兵上前,将刀剑架在这些人的脖子上。而另一边,巨魔士凭借着凿穿阵法把山贼撕扯的七零八落。随后又有潘璋等人感到,千余人,竟让数千山贼狼狈而逃。

“尔等还不投降,更待何时?”

董俷不想杀戮太甚,一声厉喝。

数千人马立刻醒悟过来,纷纷丢掉了兵器,跪在地上大喊饶命。

潘璋和凌操跟上来,笑道:“主公,这些俘虏怎么办?”

“把这些俘虏押回大营……我自带人与小铁他们汇合。估计现在,卢师他们也应该攻占了臧霸的老巢了。你们回营,看管好这些山贼,等候卢师他们的消息传来。”

“喏!”

董俷也不多说,带着三百巨魔士紧随着臧霸就追了下来。

那臧霸跑出去了大约十几里路,就被迂回过来的董铁、武安国带人连番的攻击。

几百亲卫,打到了天亮时,只剩下十几人。

臧霸被困在一个小山丘上,董俷带人赶到以后,却不急于攻击。

只是把山丘包围起来,然后就没有了动静。臧霸明白了,董俷这是想要抓活的啊。

有心冲出去,可一来人困马乏,二来……

那董家子实在是太猛了。且不说他那好像包了乌龟壳似的巨魔士重装骑兵,就算是他一个人出马,凭臧霸和他这十几个手下,都很难讨到什么便宜。更别说,己方那里还有再战之力?

自杀吗?

臧霸又有点不情愿。也不知道那董家子是什么意思,明明可以取胜,却偏偏耗着时间。

不过也好,趁此机会,正好休息一下。

臧霸拿定主意,让亲卫都就地休息。

他站在山丘上,看着外面的兵马,猜测董俷的意图。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大约到了正午时分,那答案终于揭晓了。就见一队人马从远处驰来。为首的将官,正是庞德。他压着一批人,抵达了山丘下,自归入本队。

“大兄,你怎地……”

臧霸一眼就看到,那群人最前面的尹礼。

而尹礼身后,全都是臧霸安置在泰山老营的人。难道说,董家子竟然找到了……

尹礼哭道:“宣高,我无能啊……泰山老营,被官军给占领了!”

“怎么可能?”

“那卢植,根本没有走。他带着一支人马,找到了我们的老营。卢公德高望重,三言两语,就让泰山老营弃械投降……我带着人在途中,遭遇董家子大将庞德袭击,五百人全都,全都……宣高,投降吧。只要你投降,卢公保证所有人都没事。”

紧跟着,那群自泰山老营而来的人,都开始叫嚷起来。

“臧将军,卢公高义,愿给我们一条生路。他说只要您愿意归顺朝廷,可以既往不咎。山寨的百姓,都愿意下山来……卢公说,可以负责给我们安置田地呢。”

好狠毒的董家子!

臧霸突然苦笑不已。原本以为只要能逃脱此劫,他还有机会。可没想到……

卢植在民间的威望之高,可说是在当时无人可以比拟。平定黄巾,却没有进行杀戮,许多人都对卢植感恩戴德。泰山老营,说穿了聚集的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要平定的话,只需卢植单人独骑,就可以令几万人放下武器。董家子的算计,可真是狠。

如果泰山老营没有事情的话,臧霸还有资本和董俷谈判。

可如今……臧霸就好像输掉了底裤的赌徒,那里还有谈判的资格?

目光变化,站在土丘上呆呆发愣。

就在这时候,却见从人群中飞马走出一名文士,飘飘然到了土丘下,“宣高,好久不见。”

第二零三章 谁为虎狼将

臧霸自然认得那文士,正是当年在徐州结识的那巨商糜家次子,糜芳。

“子方,你怎么在这里?难道说……你如今也在那董家子的帐下效力不成?”

臧霸当然会感到奇怪。

要知道糜芳的兄长可是陶谦的别驾从事。从某一方面来说,糜家等于是陶谦的人。

三国时期的用人制度和后来大有不同。

自唐宋以后,天下官吏所忠诚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而在三国时期,却是一个阶级一个阶级的效忠。比如朝中官员,各州首要,效忠的是皇帝,可他们之下的官员,就好像陶谦之下的糜家、曹家,所效忠的人却是陶谦。也就是说,对于汉室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归属,有归属的人,只是那些被称之为门阀、世族的大家。

糜芳,怎么会跟随董俷?

难道说,糜家的人已经……

臧霸自然会觉得奇怪,而糜芳却策马上了土丘。

“宣高未免少见多怪。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董侯乃世之虎将,又是名士高徒。董侯之父,乃凉州刺史,东乡侯……麾下雄兵几十万,猛将如云,威震西凉。董侯有救驾之功,为人谦和温恭,志向远大,且对我等毫无偏见,实乃明主。”

这一番话说的,听上去颇有中肯。

可董俷若听到了,定然会惭愧万分。救驾之类的,倒也贴切,可那谦和温恭,志向远大……

不过,这世上只有人不敢说的,却没有人不能说的话语。

糜芳作为臣子,这一番赞扬,却也是发自肺腑。想他一个商人的弟弟,如今却做到了虎贲郎中,掌管大军粮草辎重,足以说明董俷对他的信任。士为知己者死,糜芳自然对董俷赞不绝口。也不管是否妥当,只要是觉得能用上,就会说出来。

臧霸一蹙眉,“可我听说,董家子心性残忍,乃暴虐之徒。”

“哈,那你倒说说看,我家主公何时残忍?宛县十数万反贼,赖得我家主公进言,才得以活命。转战中原,所杀者多为太平道反贼。即便是在雒阳,你可曾听到那一次是我家主公主动去生事?那一次不是他人寻事上门?如此也要被称作暴虐之徒,这天下间,又有几人不暴虐?依我看,却是那些嫉妒我家主公的人胡言乱语罢了。”

臧霸闻听,再次沉吟。

仔细想想,虽然经常传出董俷杀人的消息,可掰着指头算算,确实好像是别人找上门。

“子方,你有话就直说吧。”

“以宣高之才,难道还看不出来这里面的端倪?我家主公甚爱宣高才华,欲请宣高你辅佐之。可惜无甚机缘,却不想……宣高亦为忠直勇士,陶谦不识你的才华,实乃有眼无珠。”

臧霸沉吟道:“可我如今还是盗匪,董侯收我,不怕受到牵连吗?”

话语中,已经有些松动。

臧霸是个提得起放得下的人,在知道了泰山老营被一锅端之后,就知道大事去矣。

输了就是输了!

人家使出了那么多手段,步步为营。不管是他主动上当,还是被迫上当,总之都是上当了。如今更连老底儿都输光了,他说话自然不可能硬气。再说了,比勇武,他比不得董俷;论谋略,人家也不比他差。就连自以为很厉害的人望,也比不得卢植的一句话。连卢植都愿意为董俷帮忙,说不定这个董侯,真的是有本事的人。

唯一的担心,就是他曾经杀官造反。

哪知这话一出口,糜芳却笑了起来。

“宣高难道不知,先皇已崩,新皇登基。董侯曾为北宫校尉,与新皇颇有交情。曾有言,只要宣高愿意为朝廷效力,他可以请新皇大赦天下,赦免了宣高的罪名。若宣高还是不放心,这里有一封征辟文书,主公愿征辟宣高你为虎贲中郎,如何?”

说实话,虎贲中郎这个官职,并不比臧霸当年在徐州时的骑都尉大。

可性质却完全不同。

臧霸眼睛一亮,不由得意动。

若能有好前程,谁又愿意背着个反贼的名声呢?

糜芳又说:“如果这样宣高还是不放心,主公有交代。你泰山军所属人马,全部归于你指挥。他绝不会插手你的兵事……他日你若想要离去,他亦不会阻拦于你。”

臧霸感动了!

条件优渥到了这个地步,董俷的诚意自然不比再去怀疑。

天底下又有那个人,有如此魄力,收服了他,还要让他继续指挥他的老部属?

糜芳接着道:“吴敦、尹礼,按道理说,也属于盗匪。董侯答应放掉这二人,升任侍从虎贲,依旧归你来指挥。宣高,主公如此对你看重,你难道还要再犹豫下去吗?”

臧霸当下将手中兵器放下,下了马,命亲兵将他绑起来。

“还请子方缚我,前去拜见董侯。”

……

对于臧霸的归顺,董俷可是乐开了怀。

不但迎出阵前,更亲自为臧霸解去了绑绳,命人就地扎下营寨。

当晚,董俷在营寨中摆下了酒宴,除了卢植和奉命保护卢植的贺齐没有出现,其麾下的成员,全都参加了。就连被俘的吴敦和尹礼,也在酒席上出现,坐在臧霸的身边。

臧霸表示,愿意交出兵权。

哪知董俷却生气了,“宣高想要让我做那没有信义的人吗?我既然答应了,自然就不会反悔,更不会对宣高你有所怀疑。卢师今日前往徐州,商量你泰山老营安顿的事宜。大约要两三天才能回来。宣高若是还不放心,可以自立一营,俷绝不阻拦。”

臧霸不由得泪流满面,“主公如此厚爱,臧霸定效死命。”

就这样,董俷等人在原地休整。早先臧霸所烧毁的辎重,其实大都是糜芳搜集来的废品。烧了就烧了,也无甚关系。只是突然增加了几千人,令董俷不免感到有些吃力。

好在卢植很快回来,还带来了大量的辎重。

对于陶谦而言,臧霸作为泰山贼中最大的一伙儿贼人,对他已经产生了很多麻烦。

如今能不伤和气的把这个麻烦送走,陶谦求之不得。

再说了,有卢植出面,陶谦也不好说什么。在安顿了大批泰山老营的百姓之后,卢植就押运着粮草追赶董俷。

收拢了臧霸的泰山兵,使得董俷的人马一下子激增至八千多人。

而卢植又不愿意回雒阳,在商讨了一番之后,董俷派臧霸与贺齐二人带领人马保护卢植,往张掖进发。原本,董俷是要臧霸带走所有的泰山兵。可哪知道臧霸不同意,认为只需一千人就足够了。同时留下了吴敦、尹礼协助董俷,算是回报董俷的信任。

有时候,很多事情就是这样。

当你付出了足够的信任时,就能获得足够的回报。

于是,一行人再次动身,当抵达孟津的时候,卢植和董俷洒泪而别,前往张掖。

当然,他途中还要经过扶风,却为董俷游说那名士法衍。

和卢植分别之后,董俷带领七千人马,渡过了孟津,直奔雒阳。

此时,已经过了十二月,天气变得越发寒冷。

从孟津到雒阳,一路下来,尽是白茫茫一片,显得格外冷清。

董俷心中有事,特别是在听说了何进已经开始召集外兵入京的消息时,更心急火燎。

果然如演义里所说的一样,何进要老爹入京了。

只怕这样一来,反而会逼迫的张让等人破釜沉舟一战。来到这个时代,董俷了解了很多演义中不曾写到的事情。他隐隐觉得,依照着十常侍的性子,不是被逼得急了,不可能做出两败俱伤的行动来。可实在不明白,何进为什么要急于这么做呢?

奇怪归奇怪,董俷在渡过孟津后,就加快了速度。

由于队伍当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