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嫁丫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陪嫁丫鬟- 第3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唱罢一曲《送别》,碧华眼看着二人远去。心内戚戚,幸有大眼牵了她的手,甜甜得唤她,“姐姐”,略感欣慰。

    方才与张老板谈完,碧华借了他家纸笔给青娘写了封信。没有滴蜡,就直接交给了陈鸣谦。

    船上,陈鸣谦拿着这封信,沉吟。

    旁边赵弘殷看他如此,笑道:“陈兄要做那小人不成?”

    陈鸣谦将信揣进怀里,反问道:“坏人姻缘,赵兄又是什么?”

    “陈兄焉知此举不是一桩善事?”

    “此话怎讲?”

    “你属意之人,不欢喜你,强求了来又有什么意思。”

    “她不欢喜我,难不成属意的人是你?”

    赵弘殷沉默了片刻,就在陈鸣谦以为他这是默认的时候,他突然道:“我也被她放弃了。”

    “她宁愿诅咒自己将来所遇非人,也不愿与我有一丝一毫的关系。”陈鸣谦苦涩道。

    “她宁愿不要荣华富贵,不要我,也不愿与人做妾。”赵弘殷也有些难受。

    两个失意的男人就此在船上你来我往拼起酒来。

    “真是,狠心啊……”不知是谁说了这样一句。

    二人醉沉沉回京各自散去按下不提,只表这边碧华拿了定制好的梆子,买了些菜蔬、食盐等物回到岳村。

    出发去临近六村卖豆腐与渣饼的六人都已经回来。

    碧华让岳山家的做了饭,坐在上首,请他们吃饭。

    六人各自坐了。

    碧华挨个给他们敬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碧华才道:“诸位可将一路上的收获告知于我,便先从最早回来的人说起吧。”

    最先回来的,便是那位瘦高个,史家沟是个大村子,又近夹马营,较其他村要兴盛些。往来又近便,第一个回来也在众人预料之内。

    只是太快了些。碧华道:“可有收获?”

    这人一愣,“甚收获,我第一个卖完了呀。”

    碧华点点头,笑道:“如此,请饮此杯,一路辛苦了。”

    第二个回来的是大虎小虎兄弟。小虎道:“哥哥比我跑的远,卖的却比我快。不是他,我回不来这么早的。”

    碧华闻言看向大虎,“大虎,敬你一杯,羡慕小虎有个这么好的哥哥。”

    大虎憨憨得摸摸后脑勺,“自家兄弟,照顾些是正常的,不值当说这些个。姑娘,当是我敬你才是。”

    碧华微微一笑,举起酒杯道:“请。”

    大虎一干二净,倒置了酒杯亮给大家,才道:“姑娘,我在两个村子转悠时间不短,他们对这个豆腐还是挺喜欢的,道是便宜又顶饿,还好做,盐水煮豆腐也能一顿,再配上豆渣饼一天的饭钱花不了五个钱。”

    岳乐天几人都笑起来,这大虎看着憨说话却是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让人心悦。

    碧华为什么让他们去卖豆腐,之前临出发也没说过。不过几个人看她自己也跑到夹马营去卖豆腐。大概是不想积货吧。

    岳山道:“得亏我跟岳管事一条路上,他回来帮我卖了不少。年轻人底气足,他嗓子那叫一个亮啊。村东头嚎一嗓子村西头都听到了,省老大劲了。”

    众人说了一圈这才到了岳乐天,他也不等碧华端酒,自己给自己和碧华倒满,“姑娘,瞧见你这次带来的这‘梆子’,倒跟晚上打更的差不多,这声音传得远,以后不用吆喝,一敲梆子,大家都知道是卖豆腐的来了。”

    碧华点点头,“还有么?”

    “最主要是便宜,有些人还问能不能给代加工,他们自己种了豆子。”

    碧华点头道:“这个可以,不过该收多少加工费用得先定好。”

    “村里人银钱少,指望他们销豆腐怕是没多少。这个,以前的豆腐都跑过村子了。”岳乐天想了想才试探着说出口,毕竟让他们去各村跑豆腐是碧华的主意。

    这个才是重点。

    碧华轻拈手指在桌案上无意识的敲着,“明天,你接着带他们做豆腐卖。早上去,豆花、豆浆、豆渣饼、豆腐一块带着。”

    其他人没事都散了,岳山家同岳乐天家倒是同一方向。几人一块往回走,岳山此时完全是沉默了。

    岳山一家都在外面等着,一听到他们说话就出来迎了。

    碧华忙了一天,也不多说就洗漱歇了。

    岳山家的围着岳山问信,他们最关心的不过是这个副管事能管多少事,办多少差,拿多少银钱罢了。岳山不耐烦的摆摆手,“该干啥干啥去,白天还不够你忙得是不是。”

    第二天一早,碧华去豆腐坊赚了一圈,便由大小岳管事带着去田间。

    碧绿的豆叶已经黄了个七七八八,还有几个小些的豆荚夹里面偶尔看见些个。碧华捏了一个已经硬了壳的,打开看了看,“豆子不小。”

    岳山道:“今年雨水不错。”

    碧华点点头,李家的三十亩地大部分都是梯田,种小麦种蔬菜供应不上水都不行不通。那总不能买不到粮食的时候一直让他们吃豆子,吃豆腐吧。

    她正寻思,就听旁边岳乐天道:“这还有不少绿的呢,咱们捋些回去煮毛豆吧。碧华姑娘大地方来的,想必没吃过这些小零嘴。”

    岳山道:“对,这黄豆啊,早先的时候咱们老祖宗就是这么吃的呢。”

    碧华想了半天,脑子里一片空白。听到他们这么说摆明了是凑趣,也不好拒绝。说起来这东西当真是好些年没吃过了。

    小时候家里为了赚钱,杂七杂八都种,黄豆也在其列。老爸又是个爱吃的,常常这毛豆,嫩玉米,还有嫩麦子都是从头吃到收的。

    后来她工作了,父母身体又差,便只种了小麦跟玉米,大部分都是机器操作,省力不少。就这样看着老爸背着百来十斤的袋子往仓库搬的时候还是觉得累。

    那个机器时代都那样了,何况这个时代。碧华看着这大片大片的地都难受,她实在无法想象,像小时候那样一铁锹一铁锹的翻地,一板角一板角的调畦,一担一担的挑水,施肥的时候还要忍受那股难闻的臭味,尤其是大夏天,施完肥连衣裳也不想要了。

    她的种田路,看起来真的很痛苦。

    哎呦喂,她为什么要穿越呢。碧华想想就痛苦,她宁愿一下子给雷劈死,那她现在就不用为了活着拼命的苦熬,苦挣。

    她现在这么拼命,都不过是替人做嫁衣,等她攒出银钱来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她二十九岁了,不是十九岁!再也没有了十九岁时候的活泼跳跃,没有了十九岁时候的青春无敌,她需要嫁人。她得找到她另外半个圆,完满她的人生。

    现代社会的时候一个人单身惯了,有电脑有一大群的网友,睡着的时间不孤单,醒着的时间有电脑,不觉得她不是一个完整的圆。

    现代社会迷过知音体文字,这话让她迷了很久。还有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你应该找到那个契合你的人,女人是那缺了一口的苹果,你要找那个咬你一口的人。

    没迷信的时候,她就奇怪找那个咬你一口的人干嘛,再让她咬得你体无完肤啊。可是,她还是想找。

    现代没能嫁出去,那就古代把自己嫁出去!

    碧华走了神,不小心被硬硬的豆荚划伤,旁边几人看到忙不迭的阻止她再下地,两人手脚利落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前襟。

    大眼的小衣服上也兜了满满一兜,兴奋的跑来给碧华看。碧华帮他系好,道是这一包煮好都给他吃,这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45宅斗又来了

    用罢早饭;碧华来到豆腐坊。

    打算试试压豆皮。

    原本以为豆皮跟豆腐时完全不同的工艺;自己亲自动作压了豆腐以后突然想到;这豆皮不就是比豆腐稍微薄一点么,只要在压的时候有力道的改进一定没问题的。

    模子搬来,长长的几条细胚布搭在一旁。大眼好奇的摆弄这手感细腻的纱布;看碧华去闻她前天留下的所谓酸浆;他也跑过去闻,碧华看他认真的样子;莞尔,“酸么?”

    大眼点点头,“有点。”碧华也闻着不如白醋酸,便取了一部分让庸工做豆腐的时候用用看,一部分她拿来试制豆皮;一部分留着看看酸浆再酸一点之后做豆腐的效果。

    豆子磨好,碧华取了过滤好的生豆浆。锅上烧开,换灶降温,用放好的酸浆兑了水一点一点的去搅拌,待豆花刚刚开始凝结碧华就取了来试压。

    端到模子旁边,大大的舀子一点点均匀的洒在纱布上。用纱布隔开再倒豆浆,连压了两个模子各五层。碧华不敢多弄,豆浆重新加酸浆搅拌待豆花出的多了些再重新做豆皮两模子各五层。

    碧华一点一点都做清楚了记录,生怕自己做完之后撂爪就忘了。

    盖上盖儿,一点一点的压实。

    四模子豆皮,碧华半个时辰的时候取了打开,发觉压的成形不是很好,便又压了回去。又过了两刻钟碧华才打开。

    一层一层揭了,碧华还让大眼站在凳子上揭了几张。

    两种都差不多,中间揭过一次的怎么也不如另外两个模子好。碧华撕了一点儿尝了尝,早压的那些嫩些,说着问同样尝着的大眼,“哪个好吃?”

    大眼一指老的那个,“这个有嚼劲。”

    碧华点点头,果然每个人口味都不一样。

    “有嚼劲啊……”碧华想起前世吃过的腐竹,那个东西好像也是豆子做的。

    既然豆皮弄出来了,再试试腐竹吧。

    想法是美好的,压豆皮是有豆腐的缩影,可是腐竹皱皱巴巴的是怎么弄出来的她完全没有印象。

    一旁的半锅豆浆都亮得差不多了,面上聚集了一层油皮。

    碧华突然想起,以前喝玉米粘粥的时候就是,表面总会聚集起一层油皮,听说特别有营养。

    她正想着呢,就看大眼好奇的伸手去揭那层油皮。碧华急忙喊道:“小心烫手啊。”

    大眼手一抖,只揭起了一点点,看碧华着急把油皮递给碧华:“姐姐,没事儿。”

    碧华拈了他一点儿,放在嘴里尝了尝,香、嫩、滑!

    看碧华吃得眉开眼笑,大眼这才敢放在嘴里,“好吃。”

    碧华得了启发,伸手捞出剩下的油皮晾在一边,只是没法像前世吃的那样成形,在她看来根本不是腐竹。是捞出来的,根本拈不起来。摊在一边不一会儿干了,味道倒也不差的,可是不成形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因为油皮下面的豆浆太凉了?

    日间当中,碧华在豆腐坊呆了一上午。银铃来请碧华吃饭,碧华都没弄明白这腐竹到底怎么会跟现代社会吃的不一样。

    难道现代社会吃的都是加了明胶食用胶?不可能吧,这东西大多数人都爱吃啊。真要是那么垃圾的东西没道理那么多人爱吃。

    吃着饭碧华也心不在焉的,哄了大眼午睡,她又转悠回了豆腐坊。

    中午回去的晚,岳山家的煮的麦仁粥用余火温着,一直没凉。碧华突然想到中学的时候做的一个实验,隔水煮烧杯里的水,水却永远不会开。碧华当时不信,愣想多做一会儿试验,给老师拒绝了。今天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