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没有想到刘宗敏竟然能够说出这等实是荒谬却又令人无从驳起的话来!吴三桂再与刘宗敏论长短,已是无益,便下令将其处死。
刘宗敏被处死之后,吴三桂再来看了看刘宗敏尸体。他心想:这就是帮助李自成将大明朝搅得天翻地覆的刘宗敏;这就是强抢我爱妾陈圆圆的刘宗敏;这就是灭我吴门的刘宗敏;这也是刚才还在与我论长论短的刘宗敏。可是,现在他却死了,而且是永远地死去了。
然而,吴三桂却对刘宗敏再没有恨意,更没有因为家仇得报而带来的快意。他仰望着茫茫天空,在想:这是为什么?
四、李自成魂归佛门
李自成率兵从武昌仓皇向南奔跑一段时间后,见给自己断后的刘宗敏并没有追上来,心里有些急了。想起刘宗敏是自己共患难同生死的患难之交,李自成下令回撤。他推想刘宗敏肯定是被清兵包围了。他回撤的目的是想救援刘宗敏。
谁知到达半路就遇到阿济格的伏击。李自成见救援刘宗敏已经无望,只好命令突围。要不,自己也会战死在这里。
由于阿济格的兵势强劲,再加上是以逸待劳。所以,李自成经过殊死搏杀之后才脱出阿济格的包围。
李自成率兵突围之后,一路马不停蹄地奔跑,于一六四五年六月到达通山九宫山麓时,李自成的兵力只剩下了二十余轻骑。
李自成看着精疲力竭的二十几个部下,立刻为之心酸:想当年自己与各部大会于荥阳,议决进取,是何等威风?
一六三五年,也是崇祯八年。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及迎祥、献忠共十三家,七十二营大会于荥阳。当时众人在一起议论拒敌,未决,他走进去说:“一夫犹奋,况十万众乎?官兵无能为也,宜分兵定所向,利钝听之天。”众人称善。之后,众人按其意将兵力分为几路,各自拒敌,然后事成。
一六三九年,被官兵围困在巴西渔腹诸山中,虽然很艰辛,但有刘宗敏可依,且手下有兵数万,所以,奋力一击,也逃出了厄运。
而如今,自己只有区区二十余人,却要面对数万敌兵之众,且不知自己的外援在何处?想到此处,李自成有种不祥之兆爬上心头。他觉得自己该对后事有所安排了。他将众人集合在一起,含着眼泪说:“各位弟兄随我出生入死经战多年,从未享受一天的荣华富贵。而今却要撒手人寰,我实在是有愧于众弟兄!若有来世,我只能在来世报答各位了。”
众侍卫见皇上如此说,知他已是心灰意冷,纵观局势,也确实是难已回天。于是,便策划如何救出皇上。
一侍卫说:“我们追随闯王经战多年,并非全为荣华富贵,也是为泄自己心里之不平。今日即使战死,也无悔意。只是觉得闯王若这样登山,会令众人大失所望的。因此,我觉得只有救出你,才能让我们心有所托。”
李自成苦笑道:“敌人如此追击我们,岂有逃命的机会?”他知道侍卫习惯称他为闯王。
这侍卫说:“我有助闯王脱险之法。”
李自成问:“什么办法?”
这侍卫说:“只要闯王扮成我的模样,我扮成闯王的模样即可!”
李自成一惊,怒道:“岂能这样?你我同为父母所生,怎能轻你生死,重我活命?”
这侍卫向众侍卫一使眼色,众侍卫明白其意,将李自成捺倒在地,脱下他身上的衣服,然后将侍卫的衣服让他穿上,并将他绑在马匹之上,然后用力刺进马腿,马负痛向东疾奔而去。
这侍卫见李自成已向东奔去,连忙装扮停当,率众人向西离去。后来,就有了李自成在九宫山麓遭敌人伏击不幸牺牲的说法。
李自成昏昏沉沉地被马不知驮到了何处。只见一栋古旧的寺庙呈现在眼前时,他已完全休克了。
李自成仿佛作了一个极长的梦。梦见自己依然坐在北京城里的皇宫之中,周围是如云的姬妾在嬉戏玩耍,身边是瑟瑟而跪的大臣。而他自己只顾饮酒,头脑之中完全乏乏的,没有痛楚,也没有其他感觉,只是一种混混沌沌的空白。
他只是这样的自斟自饮着,从太阳东起,到夕阳西沉;又从暮色苍茫,到苍天明亮。
直到他手中的杯子无缘无故地飞起来,在他身旁旋转几圈,然后倏然离去。
于是他悠悠醒来了。
然而令他惊异的是周围没有美艳的姬妾,也没有跪着的大臣,只有穿着灰色僧衣,满脸既肃然又慈祥的和尚。
一位年长的和尚问他:“你从哪里来?”
他摇摇头。
老和尚又问他:“那你到哪里去呢?”
他又摇摇头。
老和尚便说:“你既不知来处,又不知去处,可见你与佛门有缘,你就在此安身吧!”
李自成脱口而出地问:“这是哪里?”
老和尚说:“既然是出家,就不必问此处是何处,因为何处都是出家。既然是佛门,天下佛门都一般,你又何必管它是何处?”
李自成虽然听不清老和尚话中禅意,却也茫茫然然地点了点头。
后来,李自成的侄儿李过得知他在此处出家,便寻来了。李过想将李自成找去,重振军威,继续抗清大业。
李过向李自成行参拜之礼,口称:“微臣参见皇上!”
李自成侧过身子回避了,然后说:“此处无皇上,只有贫仙无尘。”
李过说:“叔父随侄儿出去吧!”
李自成问:“我已皈依佛门,与你出去为哪端?”
李过说:“我们还有抗清大业没完成呢。”
李自成反问:“抗清又为哪端?”
李过一怔,他没有想到李自成会有此一问。李过只有直言相告:“是为了我李家天下。”
李自成又问:“争得李家天下又为哪端?”
李过说:“让李家子孙世代享受荣华富贵。”
李自成说:“那就不必出去了。”
李过问:“这是为何?”
李自成说:“大明是朱家之天下,我们反之,朱家后人并不能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反倒落个身首异处。李家若是夺了天下,难道就无人反抗了么?”
李过默然,但他不甘心如此失败。他又说:“众将领若知你还在,必将盼你归去,你不能令众人失望啊!”
李自成问:“众将领心中的李自成已怎么样?”
李过说:“已死!”
李自成问:“怎么死的?”
李过说:“被敌人所杀!”
李自成问:“死得怎么样?”
李过说:“死得壮烈,死得英勇。”
李自成说:“这么说,众将领心中的李自成是英勇无比,最后壮烈牺牲的么?”
李过说:“确实如此。”
李自成说:“既然这样,李自成也不能出去!”
李过说:“这是为何?”
李自成说:“众将领心中的李自成虽死,却是英雄的化身,众人崇拜的偶像,将士精神力量的源泉。如果得知自己尊敬的英雄,崇拜的偶像仍然苟且地活在世上,且躲在佛门之中,那众人心中的英雄岂不会真正死去?那众人崇拜的偶像岂不会因此而破碎?那众人精神力量的源泉岂不会为此枯竭?”
李过说:“这么说来,叔父是决意不会出去了么?”
李自成说:“你叔父已经死去。”
李过说:“难道你真的能耐住佛门清冷,而不愿与我们一同杀敌么?”
李自成说:“李自成仍然跟你们在一起!”
李过见自己已无法说服李自成,便打算回去了,但他想到以后要再来看叔父,却又不知此处是哪里,便问:“这是哪家寺庙?”
李自成说:“天下处处是佛门。”
五、吴三桂受封回来的路上碰到一个聋子和一个瞎子
李自成的农民军除了一些游兵散勇之外,大部分已被阿济格与吴三桂他们消灭。而这些散兵游勇除了会对社会构成不安外,根本无法动摇大清的根基。所以阿济格他们准备收兵回朝。
回朝前夕,阿济格邀吴三桂饮酒。
饮酒正酣之时,阿济格突然说:“平西王此次随本王出征,扫荡李贼,大获全胜,为我大清立下了不朽之功。本王回去,定要为平西王邀赏请功!”
吴三桂听后一怔。他虽与阿济格相处很久,但鉴于阿济格和自己的地位差异,吴三桂对他历来尊敬有加。即便像上次自己想班师回京,却也不敢用强,只是用计使阿济格同意之后才回京的。这倒并不是他吴三桂很怕阿济格,而实在是因为自己的力量不足与他抗衡。吴三桂与他一直有着某种看不见却可以感觉得到的隔膜。现在,阿济格当面向自己提及邀功请赏之事,吴三桂确实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然而他又不能不对此有所表示。
他默想了一会之后,才对阿济格说:“其实本次扫荡李贼得以成功,全在于英亲王战略部署得当!要论及功劳,当然得首推英亲王了!”
阿济格说:“唉!平西王不可自谦,论功行赏是合情合理的,你又何必如此呢?要论及本王的功劳是有的,但却不必邀功请赏,因为本王与你有所不同。”
吴三桂听到这里,顿时一惊!难道阿济格怀疑自己有异心?还是阿济格以主人自居,而将自己排斥在外?不管是哪一种结果,吴三桂都觉得不舒服。他倒不是怕阿济格对自己有所怀疑,也不是在乎阿济格是否以主人身份对自己说话。他在乎的是:阿济格的行为是否会有对自己的发展不利的因素在里面。
他对阿济格说:“如果这样的话,臣未必敢领受封赏!”
阿济格立刻对吴三桂说:“平西王不必太在意,本王刚才之语只是因酒酣所致,并无他意。”结果不欢而散,吴三桂回到自己的军营之中。
吴三桂的部下也正在军营之中饮庆功酒。见吴三桂走来,立刻邀之入席。
郭云龙给吴三桂斟满了酒,然后向他敬酒道:“恭贺平西王得报家仇,特敬平西王一杯酒。”众人跟着恭贺。
吴三桂接过了酒,轻声说:“还是不叫平西王的好!”然后,仰起脖子一干二净。
郭云龙听后,眼泪立刻涌了出来。看来公子尚没有忘记自己是个汉人。他悄悄地退到后面去了。
吴三桂陪同众人饮了一阵酒,始终有些闷闷不乐。孙文焕见之,心里有些不舒服,以为吴三桂作色给大家看。他站起来说:“公子得报家仇,又可得顺治皇帝的赏赐,本是天大的喜事,公子怎么一直闷闷不乐呢?”
众人为之一惊!他们本来有与孙文焕一样的想法,却没有孙文焕这么爽直,所以只在心里纳闷。如今见孙文焕如此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大家觉得孙文焕的言语太过,便直直地看着吴三桂。
吴三桂并不介意孙文焕的言语。一是他知道孙文焕的性格,二是孙文焕确实是他的心腹之人。于是,他撇开家仇之事不谈,直言不讳地对大家说:“古人说,历来的王侯将相都是以百姓的血肉与生命换来的。若果如此,这样的功名不要也可!”
众人一听,均默然。
一六四五年八月,吴三桂随阿济格进京之后,阿济格果然不食前言,向顺治皇帝进言为他请功。
顺治皇帝召他进宫,并诏命吴三桂晋亲王称号,赐绣朝衣一袭,御马二匹。
吴三桂知道这是顺治皇帝能给自己的最高奖赏了。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