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曲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舍曲艺-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乙 噢,可有的地方又叫它“包谷面”?
  甲 包谷面,包谷面,含意是说:吃这种面的,都是穷人,生活贫困,瘦得皮包着骨头。包谷面。
  乙 您讲的还真有道理,穷人胖不起来。那窝窝头呢?
  甲 顾名思意,窝窝头,窝窝头,就是说穷人没地位,抬不起头来。(学状)总窝着头!
  乙 有什么办法我们才能抬起头来?
  甲 不做窝窝头,改做贴饼子,贴饼子(铁饼子)可以作武器。全国同胞,拿着铁饼子,举起棒子面的棒子,方众一心,团结起来,把日寇赶出中国去!
  乙 全国窝着头的穷人,都抬起头来了。
  甲 收复国土,洗净国耻,解放大地,振兴中华。
  乙 全国同胞,走向幸福生活!
  甲 到那时候,抗战胜利,日寇全部滚回东洋去,再也见不到日本国旗出现在我们国土上。我对月饼,也不以日本国旗红圆光来仇视它了。
  乙 您对月饼又如何看法呢?
  甲 月饼,又圆又甜,象征着全国同胞,团结一致,圆圆满满,甜蜜地走向新的生活道路!
  乙 好!
  载一九八二年十月《天津演唱》

祝贺儿童节
  儿童节,好快乐,
  唱段快板来祝贺。
  儿童节,好快活,
  弟弟打鼓妹敲锣。
  儿童节,好热闹,
  大家唱歌大家跳。
  儿童节,好美丽,
  无数鲜花开满地。
  小弟弟,小妹妹,
  国家有些好宝贝。
  谁是呀,好宝贝?
  就是你们小弟和小妹!
  为什么?是宝贝?
  长大成人建设新社会。
  小弟弟,小妹妹,
  看我说的对不对?
  毛主席,爱儿童,
  小妹小弟快唱《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毛泽东。
  共产党,大救星,
  儿童的幸福数不清。
  要作个,好儿童,
  人人喜爱父母疼。
  好儿童讲卫生,
  打了蚊子打苍蝇。
  讲卫生,不生病,
  里里外外都干净。
  擦桌子擦板凳,
  又讲卫生又是好劳动。
  除四害,最高兴,
  闲着就查老鼠洞。
  不挑吃,不挑喝,
  赶上什么吃什么。
  吃的香,吃的净,
  一颗饭粒也不剩。
  爱粮食,爱东西,
  什么东西都爱借。
  爱树木,不折花,
  不在墙上画王八。
  睡的早,起的早,
  早起早睡身体好。
  跑就跑,跳就跳,
  可是谁也不胡闹。
  又有说,又有笑,
  打架骂人真可臊。
  不爱哭,不乱吵,
  身体结实学习好。
  唱完了,这一段儿,
  明天早上梳小辫儿。
  你们是,好儿女,
  不怕风来不怕雨。
  有劲头,手脚大,
  什么困难也不怕。
  花也红,旗也红,
  人人都爱好儿童。
  载一九五八年六月一日《北京晚报》

作诗
  甲 不管做什么事情啊,都必须要有个谦虚谨慎的态度。
  乙 对。
  甲 不能骄傲自满。
  乙 是啊。
  甲 有这么一句话嘛:
  乙 什么话?
  甲 逢骄必败。
  乙 嗯。
  甲 一般的来讲,比较有本事的人哪,都是比较谦虚。
  乙 是啊。
  甲 越是那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的人,比较容易骄傲。
  乙 是啊。
  甲 我们街坊有这么弟兄两人。这哥俩呀,就没什么学问。
  乙 噢。
  甲 你说他不认识字吧,也认识一些。
  乙 是啊。
  甲 你说他有学问吧,实在是不怎么样。
  乙 合算是马马虎虎。
  甲 他们这学问不在二五眼以上,也不在二五眼以下。
  乙 那么正在哪儿哪?
  甲 正在那二五眼上。
  乙 嘿,好嘛!就那二五眼的学问。
  甲 这哥俩有个爱好。
  乙 爱好什么?
  甲 喜欢作诗。
  乙 喜欢作诗?
  甲 那作诗嘛:允许作得好,允许作得不好。
  乙 是啊。
  甲 这是个水平问题。
  乙 对。
  甲 可是这哥俩呢,作的本来不怎么样。
  乙 噢。
  甲 但是哪,非常的自我欣赏。
  乙 噢。
  甲 有一次,这哥俩呀出城玩去。
  乙 噢。
  甲 刚要出城,看见城墙啦:这个老大,诗兴大发。
  乙 噢,要作诗呀?
  甲 要作诗。“嘿,兄弟,看这城墙多好哇!我来说个上句,你给配个下句。”
  乙 哥俩合作。
  甲 “呣?城墙!……远看城墙锯锯齿。”
  乙 什么叫远看城墙锯锯齿呀?
  甲 你看那城墙上不是有那小垛口吗?
  乙 啊。
  甲 离远那么一瞧,就跟那锯锯齿似的。
  乙 嗬!这比方不怎么样。
  甲 这本身就没有诗意。
  乙 是啊。
  甲 可是这老二就非常欣赏:“哎呀,哥哥,这上句可太好啦;这我得给你配个下句。”
  乙 老二怎么说的?(Zei8。COm电子书。整*理*提*供)
  甲 “远看城墙锯锯齿……”
  乙 啊。
  甲 “哎!近看城墙齿锯锯。”
  乙 嗐!这叫什么呀?这个,真是……
  乙 可不是嘛!
  甲 老大一听:“哎呀,兄弟,这个下句可太好啦。”
  乙 嗬!还好哪?
  甲 “好好好。哎,要把城墙掉个个哪?”
  乙 把城墙翻个个?
  甲 把城墙掉个个。
  乙 啊。
  甲 “那是上头不锯锯,底下锯锯。”
  乙 嘿,好!就这个啊?
  甲 哎呀,这哥俩是特别的高兴。
  乙 还高兴哪!
  甲 “哎呀,兄弟,今天咱们没白出来:作了一首绝妙之诗。”
  乙 嘿!
  甲 一边走,一边背。
  乙 是啊。
  甲 “远看城墙锯锯齿,近看城墙齿锯锯;要把城墙掉个个,上头不锯锯,底下锯锯。”
  乙 这叫什么玩艺儿呀!
  甲 “……妙哉,妙哉!”
  乙 哟!还妙哉哪?
  甲 哥俩很兴奋,进了村子啦。
  乙 啊。
  甲 走着走着呀,看见头里有这么一家挂着一块匾。
  乙 噢!
  甲 写着两个字。
  乙 哪两个字?
  甲 “诗医”。
  乙 诗医?
  甲 嗯。
  乙 哪个“诗”?
  甲 诗词歌赋的诗。
  乙 哪个“医”哪?
  甲 医生的医。
  乙 什么叫诗医?
  甲 就是给诗治病的医生。
  乙 噢,给诗治病。
  甲 这哥俩一看,很高兴。
  乙 嗯。
  甲 “兄弟,可好啦,这有给诗治病的啦。”
  乙 啊。
  甲 “咱们得过去,让大夫给看看,咱们这首诗有什么毛病没有?”
  乙 嚯!
  甲 哥俩就进去啦。
  乙 噢。
  甲 到里边这么一看哪:大夫还没出来看病
  乙 是啊。
  甲 头里已经有二位在那等着哪。
  乙 噢。
  甲 人家手里那拿着一号、二号。
  乙 那这哥俩哪?
  甲 这哥俩拿着三号。
  乙 啊。
  甲 没有多大工夫,大夫出来开始看病。
  乙 噢。
  甲 叫一号。“大夫。”“你有什么事情啊?”“啊,我这有一首诗,求大夫您给看看,有什么病没有?”“噢,好,念念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乙 噢,一首唐诗。
  甲 “您看看这首有什么毛病没有?”大夫说:“好!”大夫这么一号脉……
  乙 这还号脉哪?
  甲 “呣?你这是上焦火旺!”
  乙 上焦火旺?
  甲 “必须得吃一点打药。”
  乙 为什么?
  甲 “因为你这是七言诗。”
  乙 啊。
  甲 “用不了,改成五言诗就完全可以啦。”
  乙 是吗?
  乙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两个字有什么用?就用时节雨纷纷就可以啦。”
  乙 啊。
  甲 “到了一定的时节,必然要下雨。”
  乙 哎。
  甲 “不一定非是清明。”
  乙 对。
  甲 “所以前两个字没有用。”
  乙 噢。
  甲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路上有什么用啊?就行人欲断魂嘛。哪儿不算行人啊?马路上、胡同里头,都算行人。”
  乙 路上是没什么用。
  甲 “借问酒家何处有?借问两个字有什么用啊?那酒家何处有——哪儿有酒铺嘛?”
  乙 对。
  甲 “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两个字没用,就遥指杏花村嘛。酒铺在哪儿?那边。这就完啦。”
  乙 对。
  甲 “哎,大夫,太好啦!谢谢您。”一号走啦。
  乙 噢。
  甲 大夫开始叫二号。“二号!”“大夫。”“你有什么事呀?”
  “我这有一首诗,求大夫您给看看,有什么毛病没有?”“啊,念念吧。”“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乙 噢。
  甲 “您看看这有什么病没有?”大夫一号脉:“哎呀,你这是气血两亏呀!”
  乙 怎么这又气血两亏啦?
  甲 “必须得吃一点补药。”
  乙 补药?
  甲 “你这是五言诗。”
  乙 啊。
  甲 “是件比较高兴的事情。”
  乙 对呀。
  甲 “但是很不够。”
  乙 噢。
  甲 “如果每一句再加上两个字,那就是更高兴的事情。”
  乙 是嘛!
  甲 “头一句:久旱逢甘雨。”
  乙 啊!
  甲 “什么算久旱?一年、二年、三年,都可以算久旱;当然,一二年不下雨,忽然一下雨,是件好事。”
  乙 是啊!
  甲 “但是很不够,再加上两个字。”
  乙 加什么字?
  甲 “十年久旱逢甘雨。”
  乙 噢,加“十年”两个字。
  甲 “十年都没下雨啦,忽然间下起雨来,多么高兴的事情啊!”
  乙 对。
  甲 “第二句:他乡遇故知。哪儿算他乡呀?上海、天津都可以算他乡。”
  乙 哎。
  甲 “在这些地方见着自己的朋友或者是亲属,当然是高兴的。”
  乙 是呀!
  甲 “但是很不够。”
  乙 噢。
  甲 “加上两个字。”
  乙 这加什么字?
  甲 “万里他乡遇故知。”
  乙 噢,加“万里”两个字。
  甲 “在一万里地以外见到自己的朋友或者亲属,那是多么高兴的事情。”
  乙 对。
  甲 “第三句:洞房花烛夜。”
  乙 啊。
  甲 “这没什么,谁不结婚呀!”
  乙 就是。
  甲 “头里加两个字。”
  乙 加什么字?
  甲 “和尚洞房花烛夜。”
  乙 啊!加“和尚”两字?好!
  甲 “这个和尚本身是不结婚的。”
  乙 那是啊。
  甲 “但是,他要是洞房花烛夜,这是多高兴的事啊!”
  乙 嘿,太高兴啦!那就……
  甲 “第四句:金榜题名时。这不奇怪,只要你有那样的才华,你就可以得中。”
  乙 对。
  甲 “加两个字。”
  乙 加什么字?
  甲 “监生金榜题名时。”
  乙 监生?
  甲 “监生本身没有学问,花钱捐的;他要是得中啦,你说这是多高兴呀!”
  乙 是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