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口味心理学-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姚尧

【,】

作者简介

姚尧,女,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九型人格中的第五种——观察者。生活在自己的内心城堡中,喜欢站在城堡的窗口观察周围世界,带着出世的心入世。能从自己的精神生活中找到巨大乐趣的简单主义者。

同时,也是一个重口味爱好者,看过无数的cult片和恐怖电影。2011年7月在天涯社区『八卦江湖』发帖《图文解析重口味的一千种死法》,10月在『娱乐八卦』发帖《八一八那些离你或近或远的重重重口味心理学》,即成本书。

第一篇 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

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多重人格障碍

“所有心理疾病的源头,实际上都是潜意识发生了问题。因为对于意识来说,你是可以控制摆平的,那些浩大而诡异的潜意识却远远超出了你的掌控范围,如果它们出了问题,必然立马陷你于水火。

因此精神分析,通常就是对潜意识的分析。”

你最早接触“多重人格”一词是在什么时候?

我回想了一下自己,就是希区柯克的那部1960年的黑白老片了——《惊魂记》。

后来这种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有大家非常熟悉的《致命ID》《搏击俱乐部》《禁闭岛》等等,体验精彩之余也让大家对心理学更加心向往之。

多重人格有个对大家来说可能非常生疏的学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l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可以从字面理解成分开后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有时候有人会跟你开玩笑说:“你是爱我的肉体,还是爱我的灵魂?”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多重人格障碍看做是一个肉体中装了多个灵魂,它们轮流来享用、驱使你的肉体。

“肉体”,就是你的躯囊,是你照镜子时镜中你的模样。

“灵魂”,就是你自己独有的行为模式、语音语调、习惯性姿势等。

比方说,你的亲人在家中等候你归来,这个时候楼道里响起了脚步声,很多时候他们不用眼睛,仅靠聆听那脚步声的轻重缓急便能分辨出来是不是你。而这个你独有的脚步声就是你“灵魂”的一部分。换句话说,灵魂就是你的气息,你的性格,你为人做事的方式……是人们常说的就算你化成灰他们也认得的东西。

因为多重人格障碍简称为DID,所以下面这个故事中的男主角我们就称为D吧。

D是个27岁的黑人兄弟,他有很严重的头疼病,一天疼两次,一次疼半天,总之是很能疼。而且有一点很奇怪,他总是记不起头疼的时候自己做过些什么。

一次,又挨过了一个头疼难忍的夜晚之后,他终于忍不住选择去医院住院治疗。不知情的人以为黑D兄弟忍受不了头疼的滋味,其实那只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听到了关于他在头疼发作时所做的一切,不禁一身冷汗。

到底D在头疼时都做了些什么让他如此后怕?答案如下:

跑到外面和人打了一架,其间试图用刀子刺死对方,但被警察发现,逃跑过程中左腿被射中一枪。

拿着菜刀追着自己的妻子和只有三岁大的女儿满屋子跑。

试图把一名男子淹死在河中,但是扭打过程中他自己却先掉了进去,结果逆流游了四百米回家了,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全身湿透,却搞不清楚这是为什么。

选择住院治疗对于D来说真是再明智不过了,因为他接下来的头疼和其失去记忆时的行为都会在医务人员的观察与掌控之内。

医务人员不久就惊讶地发现,D在头疼期间会以不同的名号自称,举止也发生改变,完全跟换了一个人一样!

最后经过大家一番艰苦卓绝的辨认和分析,一致得出了D的另外三个分身:小D、中D和大D。

小D,看起来非常儒雅,冷静又理智,能很好地控制自己。

中D,就是只多情的蜜蜂。

大D,这个角色可不得了,是个心狠手辣的暴徒。

最可怜的D,对他这另外三个“兄弟”的存在一无所知,四个灵魂挤在他那狭小的躯体里你争我夺,誓要把肉体独占。

心理学专家们把D围作一团,紧锣密鼓地分析,最后对D的三个兄弟分别来了个身份认证:

小D:是在D6岁的时候第一次出现的,因为那时D目睹了他母亲刺伤了他的父亲。

中D:D的母亲有时非常喜欢把他打扮成一个女孩,所以有一次在这种场合下,中D悄然登场。

大D:在D10岁那年,他被一群白人青年野蛮地殴打,就在这个时候,大D出现了,宣称他存在的全部原因都是为了保护D。

大家可以把三位“兄弟”的性情和他们出现的时机对比看一下,自己揣摩一下个中意味。如果还是不解的话,后边会为大家揭晓答案。

咱们继续。

“D氏四兄弟”就是这样在D的体内有你没我地闹腾得欢畅。

其中,跑到外面跟人打架、用菜刀追着老婆孩子跑是大D所为。

中D会做些什么呢?是见到漂亮姑娘就迈不开腿了,拍打着翅膀在姑娘屁股后面嗡嗡个不停。

小D看上去最完美,也最惹人爱,会偶尔出现在D认真工作的时候。

三兄弟是如此,唯独没有交代D的性情,难道他自己是个谜吗?你们觉得真正的D会是个什么样子?

事实上,这里有个核心人格和非核心人格的说法。

核心人格是自娘胎里出来时原装的“灵魂”,就是D,非核心人格就是D后来出现的另外这三个“兄弟”。

通常情况核心人格是消极的、依赖的、内疚的、抑郁的,要不怎么会让别的“家庭成员”乘虚而入?

所以D可能会是个外强中干的男人,因为他变成大D后能够出去与人打斗还占了上风,证明他也许是个大块头或者有着强悍的体魄,是个肌肉型的猛男。但是他需要变成大D后才可以做到这些,又反映出了他作为D时的懦弱,因此一个看上去很凶悍却不敢较真,遇到强硬问题时会逃避退缩胆小害怕,甚至想偷偷一个人躲起来大哭一场的形象就摆在我们眼前了。

但是还没有完。

非核心的人格可能是敌对的、控制的,有的时候,更权威的非核心人格反而会来掌控整个局面,它会把时间分配给其他人格,并且常常会把那些人格安排在不舒服的情况下出现。你们觉得“D氏四兄弟”中谁来当家做主?有人认为是大D吗?因为出风头的事全他一人干了。但是错了,当家的不是大D,还是D。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谁掌控局面谁分配时间啊。大家看D总是在身体很不舒服(头疼)的情况下才让其他三个“人”出现。我不爽了,才把烂摊子留给你,你不去也得去。所以感觉到D的腹黑和“闷骚”没有?

现在再来看D,这时就整合成了一个表面看似中规中矩或者偏于强悍,但私底下欲狠无力没事只能偷着坏,幻想狂妄现实囊软的既可憎又有那么点可爱的男人。

D说过,他对那三个哥们儿的存在一无所知,那么反过来小D、中D、大D三人对D的存在也一无所知吗?那可不一定。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核心人格是无法感知到非核心人格的存在的,但是反过来,非核心人格却不一定感知不到核心人格的存在,所谓“兄弟”们在暗,D在明啊。

“D氏兄弟”一家四口的故事看到这儿,我心中一直有个小小的疑惑。疑惑就来源于我先前看过的那些电影,无论是《惊魂记》还是《禁闭岛》,其中人格只分裂成了两个,《搏击俱乐部》里是诺顿和皮特,还有本书叫《三面夏娃》,充其量是三个,看到D我知道了还能分成4个。那么,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究竟能够分裂成几个人格?

专家这时出面了:“跟你说,你们那都不是事儿,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平均可以有13~15个不同的人格。”

人们都说爱情没有性别、种族甚至物种之分,实际上多重人格中的分身也是没有性别种族甚至物种限制的。比如说,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一个娇小可爱的女性和一个强有力的男性两个分身,其中男性的一方充当起了保护女性的角色;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主人和宠物两个分身,他的人格时而是人,时而又变成一条毛茸茸的大胖狗。

电影中不同人格间的转换往往神不知鬼不觉,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现实生活中的转换也确实如此,是瞬间的,如同川剧的变脸,“嗖”的一下就过去了。而且换了“灵魂”后还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改变。一项研究表明,37%的病例发生了优势手的改变,一下子就变成了左撇子或右撇子。还有人之前有眼睛斜视的问题,变成另一个人格后这个问题也神奇地消失了。

那么什么情况会诱发人格的转变呢?我要说几乎是任何情况,比如看到一只橘子。就是这么简单而偶然。

在这里给大家看一张图,是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在不同身份下写出的笔记。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情绪问题,如伤心、抑郁、焦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自愈。——这里我用到了“情绪问题”这个字眼,显然它并没有上升到障碍的高度。——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的心理障碍是绝对没有可能自愈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也是,一旦患上,如不治疗,将会持续终生,而且当他们到了新的环境生活,可能还会增生出新的人格。

患上该病是如此难治疗,没病的人可不可以伪装患上多重人格呢?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里我们要再提一遍电影《致命ID》,它简直可以成为多重人格障碍的科教片了。影片中有司法人士和心理学专家坐在一起争论男主角是否应该定罪的情节,其中,司法方提出这个凶手会不会是在伪装多重人格障碍?因为当时的法律规定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后来不幸惨遭毒手的那位心理学专家这时极力替男主角申辩,他递给了司法方一本日记,里面赫然呈现了具有不同字体、语气和行文方式的文字,就与上面那张图片中的内容类似。司法方看过后迟疑了……

剩下的内容就留给已经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回忆,没看过的人自己找来看吧,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新故事,一个关于多重人格能否被伪装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就叫“丘陵杀手”。

20世纪70年代晚期,有位叫Kenh Bianchi(以下简称K)的男子在洛杉矶地区残暴地强奸并杀害了10名年轻妇女,并把她们的裸尸抛到不同的土堆上。“丘陵杀手”因此得名。虽然事后有无数证据表明K就是那个丘陵杀手,他却一直不停狡辩,哭天抢地,引来专业医师的注意,认为他可能是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接下来,他的律师顺水推舟地带来了一位心理医生,随即便催眠了K,然后该医生问他:“我能不能和你身体中的另一部分聊聊天?”这时,一个凭空出世的叫做S的人出来答话了:“我等了你们很久了,没错,我才是那些案子的凶手,你想把我怎么样?还有啊,K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可是无辜的啊!”

有了这种证据,K以及K的律师都觉得十拿九稳,气定神闲。只是没有料到,一山更比一山高,控方律师见状请出了Martin Orne先生(现在已经故去,以下简称M),来“料理”一下K的心理问题。

M是谁?那可是当时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及精神病学专家,在催眠及多重人格障碍领域响当当的泰斗级的人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