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次了,东北的蛮族肆意的践踏泱泱大国的脸面,这些天京城里里外外不下三十万明军却被人家在对面肆意嘲笑、侮辱,每天自然都有人将后金如何咄咄逼人、如何羞辱国朝之事添油加醋地告知朝中的大佬们,那些食古不化的家伙,那他们上来督兵迎战,低头、不言、不来!别人来了,他又闹开了,仿佛那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模样便是从他身上体现出来似的,个个如同发了春的公鸡一般,成天催人出战!当真可恨!
迎战指令一下,城外的这些京师附近的数十支勤王部队,竟然只有一支主动出战,两只被迫出战!可恨,可恨!
“再传本督之令,凡我大明将士,即刻支援秦都督兵处,违者违者”上了年纪的马世龙颤巍着嘴唇,他望着城下浴血奋战的大明将士,他忆起往昔他追随孙承宗和袁崇焕两位他昔日的老上司奋勇作战的场景,如今与如今城下儿郎的血战,是何其相识啊!然而他终究是说不住那一个字来,他终究不愿得罪太多的人,因为他不愿落得和袁崇焕一般的下场。
他的眼眶湿润了,他空有一个总理各路援军的名头,然而他什么都做不了,他什么也不能做。
他的亲兵却明白他的意思,他们去掉了马世龙后面半句,只将前面的命令传达了下去,至于有没有人执行,那就不是他们的事儿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战
远远,有一支似曾相识的军队悄然肃立于诸军之中,他们不像其他各部官军,纷纷你推我挤踊跃观看,他们只是肃立于自家大营校场之上,默默静听外面的一切,偶尔,那斜眸的一瞥,可以窥的那外边震天惊地的血战。
那些汉子--当真是条好汉,与我大同解难军一般。他们的眼眶微微湿了,好汉子,当真是好汉子,真想助尔等一臂之力。
后金入关,山西、大同、蓟门本就是入口,那自然那里的百姓免不了收到极重的荼毒,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甚至逃难之中妻离子散也是常事,且等后金兵退他们回乡之时,已是家园残破。如此,这些汉字自然心中愤懑。
他们--正是那新任大同总兵胡海所部。
马世龙的诏令很快便到了各路总兵官手里,那些总兵笑脸送走传讯之人,一转身,却将那一令用兵之纸弃之一旁,嗤之以鼻。
胡海望着手中那纸兵令,他随即又拿出怀中的令一封信纸来,那上面龙飞凤舞四个大字--见机行事。
梁涛的辽东一时间要抽调大量军队,各处都要交代,降服的草原部落也要安抚处理,如此恐怕得耽搁一天。他知道后金入关如此大事大同兵定然也是要受诏赶来京畿的,他怕胡海虽然受了朝廷的征召,却没得到他的命令处事会多有犹豫,故而令人快马先行一步带来了他的令信。
其实在实际上若按规矩来讲,不管后金入关如何如何作为,大同作为梁涛的治下,只有梁涛才有命令调动兵事,皇帝自然是直辖、调派各路将官,而由各路将官直辖这些士兵,如此一来,朝廷的诏令也就隔了那么一层。比如前次后金入关,蓟门督师刘策受诏带兵南下勤王,然而他的上司袁崇焕一纸调令将他赶了回去,说是掐断后金归路,刘策虽然不是袁崇焕的心腹,然而在朝廷旨意和袁崇焕的调令面前,他还是只能选择后者。
胡海冷眼望着北京安定门下的近五万人的奋战,随着蒙古兵的加入,人数不占优势的白杆兵虽然依旧奋不顾身的拼杀,然而却是略占下风,且疲态已现。
数千双眼睛看向一身戎装的胡海,他们的眼睛里头,闪着渴望和希冀。
若是一支毫无战力,对自己也缺乏信心的军队,他在眼见白杆兵如此血性,以一军之力独挑后金全军之时,他们只会是同情而长叹,有心无力啊!然而解难军不同,他们亦是血性大汉,他们与后金亦有血仇,重要的是--他们有坚定地信念,和对自家军队的信任。
他们亲眼目睹了外面那些汉子舍生忘死的搏杀,然而他们--却躲在里面,仿佛要受人家保护的娇弱女子,这当真是当真是羞辱啊!
何况,有不少人与之有血海深仇在身。
胡海仰天长叹一声,马世龙初次出战之令到时,若是无人与后金交战,那胡海自然也不会去做那出头之鸟,然而如今,他却仿佛心中亦是憋了一口大气。
秦都督真是好汉巾帼不让须眉,真让我大好男儿汗颜!解难军以士气、血性立军,若是今日不战,岂不自己堕了威风?日后还有何脸面再叫嚣与建奴胡虏决一死战?他望了一眼周围灼人的眼神,今日若是不战,自己的既如此,那便战吧!
他大步跨上校场之上的点将台,六千双眼睛齐刷刷望向将台之上一身英姿的胡海,如今,大同除去留下了必要的两千骑兵策应城中之外,其他骑兵尽数在此了。
“诸军,建奴肆虐我中原,杀我百姓、害我高堂、辱我妻女,我堂堂大好男儿,岂能心怯畏惧?”
校场之内,诸军悚然。
“且看秦将军一介女流老妪,尚且上阵杀奴护国,且看外边数万北川好男儿,我之北地男子莫非不如之乎?”
“谁敢与我出战?”
“谁敢?”
场中解难军诸兵将一时人人深吸一口气,随即--
“我敢!”
“我敢!”
此时的他们,人人额爆青筋,神情激动,大丈夫死则死矣,然而有仇焉能不报?
“打开营门,出战!”
“出战!”
“出战!”
除去安定门外互相交战的折震天喊杀声之外,隆隆的马蹄声又震惊了北京城上城下城里城外数十万人的眼球。
马世龙远远站于北京城之上,他满脸震惊,他的脸不知是喜悦还是担忧,竟连番抽搐个不停。他的身后,亦或是不远处北京城上其他城段处,其他替皇帝观战的宦官或是大小官员自己和京师提督营、禁军里的将官,人人面色惊讶乃至又有人嗤之以鼻--莫不是又冲出一股送死之人?
后金的战力或许在京里的大小官员和武将没几个亲身领略到,然而后金的威名却从那大大小小无数败北的折子里头将他们的心压倒了最底头,大明朝廷自萨尔浒惨败以来,上至皇帝下至地方官员、领兵大将,那是谁也不愿去那辽东。然而等到有人去了那辽东,好好守住了辽东残部和辽西,这些人又不乐意了,又得想法子把人家撸下来,于是辽事一废百废、一败再败,以至于今日后金‘威名长存’,其长驱直入,堂堂大明却无几人敢战。
然而殊不知萨尔浒之战之前,建州的女真亦是人心惶惶,无几人敢言与明庭开战者也,时至今日,这历史的镜头竟然倒了过来。
后金的骑兵再骁厉,然而若是当年征南战北所向披靡打得北方的蒙古、南门的土司、东北的头人个个臣服的大明军队还能留下那一半的魂儿,今日也不至于如此啊!
踏踏的马蹄声竟从明军处滚滚传了开来,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大金众将官贝勒旗主等贵族一时大讶,今儿个明军打着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竟然跑出来了一支骑兵--相与我大金野战对抗乎?
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战
自大明袁崇焕、满桂等能将死之后,未尝闻明庭有能征善战之骑将也!莫不是他?那人远在辽东,料想其便是获知了消息急急赶来亦是需要时日,如何这么快?莫非又像袁崇焕一般,仅带骑军先行赶来么?
一面胡字的大旗飘了起来,如今胡海因功升任总兵一职,如此他自然有资格独立旗帜。
后金人松了口气,那次的大凌河之战还历历在目,虽然伤亡已然补上,然而毕竟是场恶战,他们如今对那股在大凌河战时败之的解难军亦是有了当初他们对袁崇焕的关宁铁骑一般的恐惧,便是一代枭雄皇太极,他亦是不得对他不心存疙瘩。
胡字的大旗让后金的兵将人人松了一口气,随即人人不爽起来,在我等玩马的祖宗面前耍大刀,那不是讨打吗?
眼见这支打着大同旗号的胡字骑军冲了过来,后金猛将扬古利鼻子一横,他当即纵马上前大声请战道:“大汗,末将扬古利不才,愿领一旗兵马败之。”
皇太极朝他微微颔了颔首,他嘉许道:“额附真乃我大金之栋梁也,那朕,便将朕的正黄旗左翼兵借与你一用,以助你立一件大功劳。”扬古利乃是努尔哈赤的女婿,虽然女子不比儿子值钱,但也是拉拢人心的一种手段,努尔哈赤十几二十个女儿在他起事之初还是有她们的作用的。
扬古利闻皇太极之赞赏,大喜,当即抱拳而去。
马刀在手,扬古利厉声向左右儿郎喝道:“明狗要找死,我大金的勇士今日变成全他们吧!”
一众后金骑兵纷纷大叫起来,对面的明骑虽是上五千人马,然而扬古利却只带了三千人马便冲了上去,他们丝毫不惧,盖应明军带给他们的胜利实在是太多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女真骑兵那么一冲锋,明兵无有不溃者。何况,扬古利以区区之身贵为八大亚贝勒之一,战功之显赫,堂堂后金无几人出其右者也。
对面的骑兵似乎气势不错,然而目中无人的后金兵自然不会将其放在眼里。如今的后金,他在慢慢的变化,他们尝够了中原的好处,尝够了中原抢来的财富和柔嫩的女子,他们妄自尊大志气在无形的滋长,然而往日的操练却在如同大明的军队一般,再舒适的生活之中渐渐腐蚀。努尔哈赤起兵之时一脉相承的能征之军依旧是那支一脉相传的建州八旗旗主私兵三万四千人,而其他这些第二第三代的其他女真骑兵却是不行了,相去甚远。
三千后金骑兵呼啸着冲上前去,他们身后站着十万的大军,区区五千人的骑兵他们还不放在眼里。
红着眼睛的大同骑兵纵马狂奔而来,安定门下作战的白杆兵一闻友军来援,顿时士气大振,纷纷提起气来继续与后金蒙汉兵舍命相搏。
城上,马世龙紧紧握着尚方宝剑,这些为国之师,无论如何也要保全他们。
两股气势从两个方向撞在了一起,顿时两军交接之处砰的溅起一股血雾。随即两股骑兵互相撞扎进去,一队一队穿插其间,互相攻击。
扬古利陡然发现,这股明军的战力不弱,其人数又占优,而且互相之间配合似乎用了某种阵法,他的女真骑兵战力虽不赖,却使伤亡亦是很大,然而他们亦是没有吃到什么好果子,毕竟女真人比之明人更善骑射也不是瞎说的,两边刀来剑去,杀的人仰马翻。
仅仅片刻,两边便各自倒下了百余人,受伤尚在马上的还未算在内,伤亡已然惨重。
这些战事一直从安定门扩散到了德胜门,整个北京城的北边四处战火弥漫,血肉横飞,整片土地似乎已找不到一片不是红色的了。
紫禁城谨身殿里,崇祯皇帝仔细听着小太监对北京城外战事的不断汇报,他略显苍白的脸上,已然有了一丝褶皱。
似乎过了许久,崇祯感觉又该是一轮小太监赶来回报的时候了,却似乎毫无动静,他张了张嘴,向身边的王承恩问道:“怎么,还没有来吗?”
王承恩依旧弓着身子低垂着脑袋,“要不奴婢出去催催?”
崇祯一挥手,王承恩知晓他的意思,漫步迁迁退下。
片刻,王承恩拉着几个小太监疾步却又低声跑进殿中,王承恩轻声呼唤走神的崇祯,道:“陛下,城外军情忽起变化,这群小崽子为了多知晓些事情,故而缓了半拍,请陛下责罚。”
崇祯此时略显昏暗的眼眸里忽的闪过一丝异彩,:“变化,可是梁爱卿从辽东赶来了?”
王承恩苦笑了声,然而他却从不直面反驳皇帝之言,哪怕他只是询问之语。王承恩“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