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文返回南京后,即以蒋中证之意密告何应钦。何应钦知道,恐怕自己的算盘要落空了!他先是宣布再次停战四天,随后经过一番挣扎还是选择了遵从蒋中证的命令:东、西两路“讨逆”军将按蒋中证的计划合围西安,压迫张、杨就范!
这些隐秘的事情,一丝一毫也没有逃脱国防军四处的眼线。每一个动作,都被忠实的记录了下来传回了奉天。
在会议室里。大伙儿品着茶水看着这一份份的报告不由得钦佩这幕不见面的哑剧中诸人的演出竟然是那样的淋漓尽致!
“厉害!蒋中证不愧为当下枭雄。虽然身陷囹圄却仅仅以一封手令就卡死了何应钦!逼得他改弦易张!这本事,非一般人所能有也!”
杨宇霆看着一份份的报告,不由得感叹道:“若是一般人。或许早便让何应钦挤掉了……”
颜正清闻言不由得笑了笑,对着杨宇霆便道:“这次事情,说起手腕来蒋中证的确算是上上之选。反应够快、动作够大处理也算及时。不过他真正赢的地方。是何应钦太蠢。”
众人闻言,不由得一愣!随后杨宇霆恭声对着颜正清请教道:“还请先生指点……”
“指点不敢当,不过咱们倒是可以聊聊这件事情。”颜正清笑眯眯的对着众人道:“南京国府,蒋中证经营良久。何应钦不过是主掌军权。甚至,我们可以说是蒋中证之外的军权。也就是说,实际上何应钦只不过是在蒋中证无法发令的情况下指挥中央军。”
众人点了点头,的确如此!颜正清端起桌子上的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继续道:“而党、政方面,他何应钦完完全全的插不上手。甚至连一丝一毫的势力都没有。万全的指挥不动那些官员。”
“连蒋中证经营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彻底达到完全指使如臂的地步。何况他何应钦?!而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除去一部分国府元老如:孙科、居正、张静江等少数人之外。其余的几乎都是依附蒋中证而存在的政治势力。”
“cc系、政学系、冯玉祥……等等。这些政治势力原本便是依附于蒋中证而存在的,威胁论蒋中证便是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顿了顿。颜正清继续对着众人道。
“即使是国府元老,也担心这次事情做的出格会导致蒋中证将来的反弹。所以基本上都仅仅是为何应钦摇旗呐喊,要冲锋陷阵不过是何应钦自己本人和他的心腹而已。”
“这次西安至事,原本是何应钦最好的机会!因为谁也没有料到西安会有这样的动作,如果何应钦一开始收到了消息,便联系那些原本的反蒋派系如孙科等人、再联系极有可能支持他的冯玉祥等人,说不准他就真的成功了。”
“可惜的是,他一开始封锁了消息之后竟然仅仅找来自己心腹之人商量。这本无可厚非,但他却没有找到任何政治盟友来平衡政治利益,仅仅想着自己获利!这点便极为不可取!等到冯玉祥等人自己找上门来说起这件事情,实际上他何应钦已经处于被动!”
“一子错,步步皆落!”颜正清笑着对众人道:“何应钦本身就底气不足,政党方面先天的劣势。虽然后来他醒悟过来联系了汪兆明,不过为时已晚。而且,这已经威胁到了原本极为有可能中立甚至支持他的冯玉祥等人的利益。于是,他的决定最终在政治上被路过。何应钦能够依仗的不过是依仗着他在黄埔系的威势,诱骗那些黄埔系学生们发动战事。”
“而蒋中证本身就是黄埔系的校长,算起来他的威势可比何应钦要强的多了!等到蒋鼎文把蒋中证的亲笔信带回来,何应钦这最后一点依仗也消失殆尽。他这是不得不妥协!”
说着,颜正清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对着众人道:“西安的事情,恐怕就要结束了。蒋中证不可能看着何应钦这么肆无忌惮,西安的要求也不是不能接受。蒋中证,最终还是会妥协的。”
杨宇霆等人听着颜正清的分析不由得点了点头,何应钦的确一开始判断不明。或者说,他野心太大!竟然想着自己能够一口吞下蒋中证留下的势力。
可惜,等到冯玉祥、孙科等人以党、政势力反对的时候,他何应钦才发现了自己党政方面的短板。虽然他依仗着自己的黄埔系势力,强行发动了战事却无奈的发现拥有军队势力的可不止他一个人!
阎锡山、冯玉祥等,哪个不是曾经的军中大佬?!若是自己强硬的乱来,他们也回去扯起军队何应钦绝对是吃不了兜着走。
其次。何应钦基本都是在掌管军务。除去政务之外。财政也是他极大的短板!就连汪兆明等国府元老,也在财政所上被蒋中证直接玩死他何应钦又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他何应钦可没有娶到一个宋家的女人做老婆,没有财阀的保障就算何应钦强行取了高位也维持不下去!可惜的是。何应钦是在发动了之后,才发现了这些问题。
等他醒悟过来,去找汪兆明来合作的时候却为时已晚。因为他的对手蒋中证的反应可比他强多了。而且蒋中证的队友可不是何应钦的那些猪队友。
他们取来了蒋中证的手书,直接废掉了何应钦动用军队武力进攻西安的可能。随后,冯玉祥等人也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考虑,选择了站在蒋中证这一边——何应钦都联系了汪兆明了以后汪兆明上位他们还能有现在的政治权势?!
这谁也说不准,而且汪兆明身处在外地又跟孙科早闹翻了哪里能够万里之外挥动自己的政治优势?!一步错,步步错!何应钦越走越艰难,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以蒋中证为首。
没有办法,形势所迫!他算是看出来了,即使蒋中证出事儿了他何应钦未必会落下什么好。甚至。连现在的权势都保不住。
汪兆明没有发动起自己的政治优势,反而是宋子文等人已经将冯玉祥等人捆绑到了一起!就算是蒋中证被干掉了,他何应钦接下来面对的很可能是黄埔系自己的分裂。
随后到来的。便是他何应钦成为众矢之的——更大的利益少一个人分便是好的。偏偏他何应钦掌握着黄埔系又没有太多的政治盟友。甚至汪兆明会不会站在他这边都是问题……
22日,宋美龄、宋子文和戴笠一行乘飞机直抵达西安。一行人表示愿意在张学良、杨虎城通电的“八大主张”基础上进行谈判。蒋中证提出他不出面。由宋氏兄妹代表;谈判所商定的条件,由他以“领袖人格”担保,但拒绝作任何书面签字。
这又引起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巨大争论!
“我坚持要他亲自签字!!”杨虎城对着张学良沉声道:“这不是信得过信不过的问题,但如果连签字都不愿意,我怎么相信他的诚意?!”
“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已经扣留了他十天了!”张学良也有些不冷静了,对着杨虎城便道:“现在日本人虎视眈眈,他不愿意和我们签字但我们把这份谈判公布出去也是一样的!现在的情况,是全国皆知此事。他若是不承认,便会被声讨……”
“他在乎声讨么?!”杨虎城冷笑着道:“他都指挥我们开枪打游行人群了,他会在乎声讨么?!谁能声讨他?!声讨他,他就服软?!我不信他是那样的人!”
双方正争论的不可开交,赤色的代表伍豪开口了。对着两人沉声道:“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选择不多了!这是国防军发给我们的资料,你们可以看看……”
说着,拿出了一份文件交给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人来看。这两人一愣,随后拿过文件仔细的看了起来。这两份文件,写的是西安事变以来日本人所有的动作。
12月13日清晨,西安事变的消息传至东京时,日本当局表面上决定“目前应止于静观事态之演变,而避免积极行动”的方针,暗中却积极怂恿何应钦发动战事,以便日本人坐收渔人之利。
日本各地领事尤其是山东、北平等地的领事不断的出入各地大员的府邸。他们试图让韩复榘、宋哲元等人通电主张杀蒋!
自蒋中证令何应钦停战后,日本方面对于是坚持“讨伐”还是政治解决至为关切。有田外相于19日邀国民政府驻日大使许世英谈话,声称如果南京政府在抗日联共条件下与张、杨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
日本首相广田在枢密院会议上报告说,如果南京政府“与张学良以容共为妥协条件,日本则断然抨击。”
其时,何应钦要外交部长张群设法解释,一再声明他将以“讨伐”、**的决策处理一切。在国民党政府已明令暂停军事行动以后,何应钦在约见日本驻华大使川樾时,仍向日本表示“讨伐”行动将按计划进行,决不停止。
东南方向,日本已经调集了超过十个师团、二十余万人的兵力聚集!根据观察,上海、青岛等地的驻军也在不断的增加!天津,甚至已经增兵到了一个旅团四千余人!
“刀都已经架在脖子上了,我们再不动作日本人可不会等我们……”伍豪对着张学良和杨虎城沉声道:“我们没有选择了……”
正文 六百三十二章 激荡之流
事实上,坦克在多山的福建并不好使。日本人不是不知道这个事情,不过总不能把这批坦克布置在朝鲜吧?!
直接和国防军对冲坦克,日本人目前还没有这个把握。而相比起来,没有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南京国府就好欺负多了。
日军所存的心思,也是锻炼自己的坦克部队——相比起国防军来说,他们的坦克部队不过是新兴组建的而已。还需要实战的锻炼。
而按照帝**部的规划,日军的进攻方向便是江浙地区。随即北上直攻南京!而后走安徽入河南、河北平原!那里几乎一马平川,极为适合坦克作战!
而当年蒋中证为了剿匪,制定了铁壁合围战术!在闽、赣一带修建的碉堡、公路极多,这些在赤色撤出两地后基本无用。
而随即,控制权自然是落在了侵入福建的日本人的手里!这也让日本人的坦克调度难度下降了许多。
“山里,你得知道。现在帝国对于国防军的情报,几乎是一片的空白。他们对于工业、军事等情报审核的极为严格!”说着,若山善太郎深深的叹了口气。
“帝国的数批人士和朋友,几乎都玉碎在了这些探查中。能够传回军部的情报也不过是极少的部分。”若山善太郎将面前的清酒一饮而尽!
“我们现在能够确定的,是国防军已经具有了批量生产坦克、战斗机的能力。同时,他们的武装力量至少在一百万以上,预备役兵员超过一百万!”
若山善太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对着山里一郎便道:“如果早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