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梅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凡间梅花-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长得眉清目秀,天资聪明,从不张扬,很少跟同学开玩笑,文质彬彬的。除了身上的穿着能看出家庭困难外,跟城里的学生没什么两样。
  冷峰知道自己就是农村人,高中读完了还得回农村种地,叫回乡知识青年。他们城里的叫下乡知青,下乡几年后又回城里工作了。他没指望会有什么工作,只能结婚生孩子,干农活,农民,就是农民。
  快毕业的时候,高中同学中有的人谈恋爱了,冷峰看在眼里心里想:“跟自己没关系。”
  有的女孩说他清高不爱搭理人,他也无所谓:“那来的清高,是自己没那个条件,你们没在农村呆过,知道啥?”
  所以城里的女孩不是他选择的对象,理都懒得理。自己清高不清高又怎么样,家里哥弟姊妹七八个,自己是老二,谁嫁去都是问题。
  有天吃过晚饭,晚自习还没到,冷峰在做作业,教室里没几个同学。这时来了四个女学生,嘻嘻哈哈笑着进来。冷峰只听到:“晚熟,什么都不懂,嘻嘻嘻!”别的说什么没听清。她们怎么笑得如此开心,不得而知。
  她们到了教室的另一边窃窃私语,你推我我推你的。
  冷峰看看她们,她们也看着他笑。冷峰知道跟自己有关,照样转过头去做自己的作业。
  “这些城里姑娘,成天不好好上学,疯疯癫癫的,有个好父母就是不一样。”冷峰感到有些自卑。
  这时有个女生终于开口了:“冷峰,冷峰,嘻嘻嘻。”还有点不好意思。其她三个女生眼睛瞅着冷峰笑。
  冷峰一楞,抬起头转过去看着她们,微笑着说:“怎么啦?”
  有个女同学大着胆子:“你敢不敢跟我们掰手腕。”一边说还一边笑得嘻嘻哈哈的,脸都红了。
  冷峰看出来今天她们是冲着自己来的,看看教室里人不多,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大声说:“有什么不敢的,来呀!”露出神气的笑容。
  就把桌子上的课本往墙边一推摆开了架式,心里琢磨:“她们一个个弱不禁风,手无搏鸡之力,一支手对付她们两支手,小菜一碟。”
  三个女生一个个换着来,先是一支手后来是双手上。双手掰的时候,冷峰一支手,还真不是她们的对手。双方的手是一会压过来,一会压过去,教室里嘻嘻哈哈热闹非凡。
  同学们都围了过来看热闹。冷峰掰得是满头大汗。边上看热闹的男生看到冷峰站下风不服气地:“我来!我来!我来!”争先恐后往前面挤。
  这几个女生一个个笑得死去活来的散开了,没有一个想跟他们掰的,也不搭理他们,搞得那这几个男生很是尴尬,灰溜溜的走开了。
  四个女生当中有一个女生叫许娟,长得小巧玲珑。精致的脸庞,白里透红的脸,披着长长的秀发,苗条的身材亭亭玉立,是班里女生中最好看的。
  平时学习上冷峰帮她不少,她也喜欢找冷峰问这问那的,对冷峰一直都有好感,有时也会做出对冷峰很生气的样子。别人想跟她亲近,都被她拒绝了,就喜欢跟冷峰在一起。
  她没有跟冷峰掰手腕,站在一边看。当冷峰抬起头看到她时,她的脸一会红一会白的,羞答答低下头躲开冷峰的目光。
  冷峰知道,那三个是她的帮手,是顾意来挑逗他的,她们心里所想意思都很明白,希望自己主动一点。冷峰想:“自己的家庭情况摆在那里的,不是不爱她,而是不敢爱,只当不知道。。。。她们说清高也好,晚熟也罢,不想拖累她,人是要有点自知之明的,不理智的冲动,只能是对自己对别人不负责任。”





    正文 第十三章:抢都要把她抢回来

这几年坝区里变化很大,华桥农场,地质队的到来,进入煤厂新修了道路。石子铺的路面,比以前的山路好走多了,上坡下坡没以前陡了,汽车也能慢慢开进去。
  村民将笨重的牛车木轮子换成了胶轮子,牛拉着一车煤很轻松,马拉的更快。人坐在马车上,比牛车威风多了。一般家庭买不起,主要是马值钱。
  龚凡梅二姐龚凡菊在县城里工作,爱人是开车的退伍军人,在县运输公司上班。二姐夫从县城东边往西边的省城拉货,路过龙山寨会拐到大姐家。大姐龚凡兰拉煤就不成问题了,二姐夫拉一车煤,够她烧半年的。
  二姐龚凡菊有了小孩,叫龚凡梅去照看,去带了一年多,小孩就上了幼儿园。龚凡菊看到妹妹龚凡梅,断断续续没好好上学,让她从小学二年级学起,后来是龚凡梅自己不想上的:“个子跟老师差不多高,成天跟小孩在一起,不好意思。”读完三年级就没上了。
  龚凡梅跟二姐过的这几年,日子过得也很艰难。主要是没粮食吃,龚凡梅是农村户口,没粮票。龚凡菊家定量粮食不够吃,只能偷偷摸摸到黑市里买些粮票回来,解决吃饭问题。龚凡菊俩口子工资不高,生活过得紧巴巴的。能吃稀的就不吃干的,每天就是面条,凉粉换着吃。吃一顿米饭用的粮票,可以吃一天凉粉了,只能这样精打细算。
  龚凡菊看到妹妹一天天长大了,不忍心让她回农村干活,只能厚着脸皮去求人。职工食堂有三个临时工,成天忙不过来,其中,书记的夫人就在里面,成天叫苦连天:“人手不够呀!累死了!”
  龚凡菊去找书记:“能不能让凡梅去帮忙,有口饭吃就行。”
  书记知道食堂人手少:“这事我一个人说了不算,你去找找其他领导吧。让大家知道你父母不在了,妹妹只能靠你管,要有人提出来,我才好说话。”
  龚凡菊大大小小的领导跑了过遍。只能晚上下班以后到家里找,又怕别人有事,提心吊胆的,一家要跑好多趟。
  总算有个着落,解决了凡梅的一条生路。在食堂里洗菜洗盘打扫卫生,时间长了,她稻米做饭样样会做。抬锅抬饭盆很重,力气不够抬不动,只能用肚子顶,肚子都顶疼了。
  像她这个年龄的小女孩,羞羞答答文文静静是种美德。龚凡梅不能这样,要学会大大咧咧,见人就要微笑,见人就要打招呼,问好,讨好人。为了生存,她必须什么都要学着做,脏活累活要抢着干,不能让别人说:“啥都不会做,回去吧!”
  龚凡梅心是少女的心,脸是少女的脸,手可不是了。成天泡在水里,皮掉了一层又一层。手掌里凸出来的肉,会磨出厚厚的老茧。这哪里是少女的手?跟老阿妈的手没两样。
  她也知道不好看,见人总是把小手握得紧紧的。有时还藏在身后。在食堂一做就是三年,没有一分钱,只为了一口饭。能在城里生活,她很知足。
  有一个春节,龚凡梅和二姐回村里大姐龚凡兰家过年。龚凡梅十六七岁了,真是女大十八变,村里人都认不出来了。她穿了身汉族服饰,灰白色的裤子,粉红的衣服,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长长的秀发披向背心,用一根银色丝带轻轻挽住,就像公鸡的尾巴高高翘起。走起路来,发丝上下左右摆动,轻盈的就像要飞起来。她皮肤白里透红,犹如仙女一般,象一朵刚开放的梅花。
  龚凡梅一点都不张扬,朴朴实实,天真活泼。从小所经历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龚凡梅长大了。小小的嘴边带着俏皮的微笑,大大方方的一点都不拘束,见人就打招呼:“阿爷,大妈,阿哥,吃饭了没有?到家里坐嘛。”这是村里人打招呼的口头语。
  她声音犹如银铃般的清脆,邀请发自内心的真诚,长辈们都夸她:“凡梅真懂事,这孩子不错。”
  娃娃亲的姜顺家,以前多次找龚凡梅大姐说过:“农忙了,叫媳妇回去种吃。”这种说法是农村叫媳妇回家过日子的借口,是一种邀请的说法。
  她大姐只能说:“人不在家,等回来再说吧。”
  现在龚凡梅春节回来了,先是姜顺父母来说:“过完春节,又要农忙了,凡梅不要出去了,回家帮做点家务事,一家人好有个照应。”
  大姐跟龚凡梅商量,龚凡梅说什么也不同意。对姜顺也没有什么好感。他们本来就没有感情,见面的机会就不多,即使见面,一个个躲得远远的,从来没说过一句话。
  龚凡梅上一年级的时候,姜顺也上了几天,受娃娃亲的影响,调皮的男孩总是拿他们开玩笑,受不了,姜顺的父母说道:“当农民,上不上都一个样。”姜顺就没上学了。
  姜顺有些邋遢,可能是经常不洗澡不洗衣服吧。农村人嘛,成天干农活,半年不洗澡也很正常。人到是很老实,做农活是一把好手。他长得愣头愣脑的,话都不会说,像农村人说的土话:“三锤砸不出一个冷屁来。”
  龚凡梅就不一样了。老天总算是有眼,这边关上一扇窗,那边开启一扇门。她虽然没文化,说话很流利。她对这门亲事就不认同:“自己不懂事,让大人给卖了。”
  娃娃亲成了她的一块心病:“别人议论自己,头都抬不起来。”一提到这个事就很反感。
  现在大姐跟她商量,她就气不打一处来:“要去!你们自己去!我是不会进他家的门!半步!”
  姜顺家对这门娃娃亲,可是等了十多年了。这次凡梅回来是个好机会。姜顺的朋友说:“不能再放虎归山了,这样下去,夜长梦多,这门婚事会黄掉的。”
  还出了个主意:“她不同意,没离婚之前,他还是你老婆嘛!抢都要把她抢回来。”
  年初三的晚上,龚凡兰的家门口来了好多人。看热闹的村民把小胡同堵得是严严实实的。
  抢媳妇不是什么新玩意,农村经常有。有的还真是抢回去睡了几宿,好了,老老实实当老婆,生孩子过日子了。
  龚凡梅坐在卧室的房间里,家里人谁进去说,谁进去劝,她都是一句话:“不去!不去!就是不去!呜呜呜!”的哭得泣不成声,泪如雨下。
  她还理直气壮地说:“包办婚姻不合法!我要去告你们去!”
  客厅里挤满了姜顺家抢亲的人,龚凡梅家里人又不能跟他们吵,只能说好话:“这孩子就是犟,我们再慢慢劝劝她,你们先回去吧。”想打发别人走。
  姜顺家不依了:“十六岁种吃,是娃娃亲的老规矩。现在都十七岁了,还没过过一次门。要劝到什么时候去?”
  抢亲的人看到龚凡梅坐在卧室的床边上,脸朝里对着墙,背对着房门,右手死死地抓住床边,无助可怜的样子。左手不停的抹眼泪,哭得很伤心。
  在微弱的煤油灯光下,只看到她的背影,一身淑女装打扮。随着擦眼泪的动作,乌黑的秀发来回飘动。她坐在那里就像一个花瓶。像一块玉。像一座冰雕。怎么抢?一碰好像就会碎。谁又忍心去碰呢。抢的人也不忍心下手,站在卧室门口,不愿跨进半步。时间过了一个多小时,只能无功而反。
  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底头见,强扭的瓜不甜,道理大家都懂。后来经过协商,龚凡梅家赔偿姜顺家二百块钱,这事就算了了。





    正文 第十四章:再找一个婆家

今年冬天,四季如春的坝区里,下起了一场小雪。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着这场来之不遇的雪景,心灵好似受到清泉般的洗礼。龙山上的梅花在雪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
  七三年的春天,县五七干校在农村招收了一批十六岁至二十岁的临时工,全县招收了七十多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