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狂龙闹美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北狂龙闹美洲-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中华冷笑道:“你在威胁我?”

    明邵道:“不是威胁,而是事情,如果我没说错,黄校长您的女儿在英国利物浦读书,利物浦博德大街7号的风水很不错,但是房子太老,如果楼梯上有水没注意摔一跤恐怕强力胶都粘不起来啊。邹副校长的儿子在里昂的学习挺好。严副校长的儿子还小,现在还在实验中学读高三,希望他可以考上咱们学校,列位校长的孩子都不错,喏,这是名单,我知道列位都是施恩不忘报,但是我这个人恩怨分明,我希望以后我可以有机会报答各位校长的知遇之恩。”

    良久,黄中华抬起头冷笑道:“你考虑的很周到。”

    明邵恭敬的鞠了个躬不卑不亢道:“关系到我的前途未来,我不敢不把功课做到家。毕竟我要像自己的父母交代,如果让父母知道我被开除,我知道他们无法承受这个打击,如果父母有事,我就算被打下十八层地狱也难以赎罪,哪里还能畏惧什么?”

    短暂的沉默后,黄中华道:“你先回去吧,我们考虑一下你的要求,我知道你是个聪明人,也知道适可而止。”

    明邵鞠躬道:“您放心,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今天我们什么也没说过,而且即便下午或者明天我们再见也不会说什么做什么。”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五章 毕业
    每年的7月都是中国大学生毕业的时节,今年的东方大学毕业可谓是热闹到家了,学期末共处分了47位学生,其中开除学籍者二人,勒令退学者17人,两人记过,剩下的全部是留校察看,处分理由主要是三个:考试作弊、小偷小摸、非法同居。

    围观处分通知的学生纷纷感叹:“哎呀,还以为学校是因为五一不在学校呢,我当时就觉得不可能,学校怎么可能这么混蛋。当时不知道谁那么缺德传小道消息说是因为五一不在被开除,害的我爷爷奶奶都来学校了,这不是缺德么。”明邵在人群中听着身边的议论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扭头离开了宣传栏,心里不禁暗自叹息:“被开除的兄弟姐妹,别怪我,不过你们也不会,可能你们一辈子都只会检讨自己的错误吧,希望你们以后的路可以走好。这次不开除人是肯定不可能的,事情都搞乱了,不开除人没人会相信,这个理由也比较靠谱,没人怀疑。其实至于摆平学生闹事再简单不过了,只要处分人的原因学生知道了自然不会闹事,办法其实并不困难,我要真有本事摆平就奇怪了,有那个本事我还创什么业啊,不过你们认为我有这个本事就够了。嘿嘿。”

    处理学校的事情倒是比较简单,拿毕业证学位证,当然,明邵多了一个校长签名的纸条。校外的生意比较麻烦,不过也不是很棘手,毕竟折价买卖还是有的是人要的。一个行李箱和一张85万的存单,这也是明邵在这座东方大都市四年唯一的物质收获了。

    “唉,最麻烦的问题就要来了,先回家吧。”明邵在回家的列车上心里起伏不定。

    明邵的父母都是特殊时期前的老大学生,属于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保守善良。他的家庭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属于黄连水里熬蜂蜜——苦尽甜来苦又甜。由于父亲的出身是地主,所以特殊时期时期家庭受冲击很重,父亲的身体也一直不好,明邵出生后不久父亲的乙肝病症爆发,导致常年卧病在床,中国有句俗话: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而这两样都让明邵的家庭碰上了:有病没钱孩子小,多亏了母亲——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一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明邵刚刚出生不久就被迫送给他人抚养。也许是天生的一种敏感,明邵从小就很注意怕别人讨厌,所以从来没有向大人提过任何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从来自己动手,从来不玩闹,甚至于没有一个孩子应该有的活泼。明邵的母亲一次无意中回忆起去抚养他的贾奶奶家看望明邵的情景说当时幼年的明邵坐在只有不到两尺宽的小床上就害怕明邵掉下来,说到这里母亲含着眼泪说:“也不知道傻儿是不是掉下来过。不过看着你当时倒是特别老实一动不动的。”明邵苦笑着说:“当然了,都掉怕了,当然不敢动了。”明邵很怕父母提到以前,因为他很清楚,当时的父母心情会有多么的痛苦。可能是因为幼年的影响,明邵的自尊心极强,从来不会对任何人提出请求,也不会轻易接受任何人的恩惠。在明邵学龄前的时候,母亲带他去自己的单位,母亲的一位同事和明邵开玩笑说叫她一声阿姨就给明邵糖吃,结果明邵出人意料的扑过去和那个阿姨打了起来,因为在他的思维中,那个阿姨看不起他,想用糖收买他,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各位乘客,徐州站已经到达,请各位旅客拿好自己的行李物品准备下车。”广播的声音打断了明邵的思绪。“先回家吧,先把二老的问题解决了。”明邵拎起行李走下火车。

    “傻儿回来了,快点喝点儿水,歇会儿。”父母看到明邵都高兴的合不拢嘴。看到厨房准备的饭菜,明邵知道爸妈专门为自己回来应该已经准备了很久了,都是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鼻子不禁有些发酸,心里对父母更是充满了愧疚。说起来明邵打心眼儿里面是不想欺骗二老的,但是事情的发展又不得不欺骗他们,毕竟很多的时候真相比谎言更加让人伤心。

    “爸妈,这是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您那时候是没这个东西的。”明邵打开行李箱把毕业证和学位证递给了父母,“我姐今天晚上也应该到家了。等我姐回来明天晚上咱们家开个家庭会议吧,我想把我的想法说一下,我们全家都商量一下。”……。。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六章 远赴美国
    1997年8月15日中午,bj首都国际机场机场,明邵的父母和姐姐还有几位阿姨和姨夫都来送明邵赴美留学。机场的气氛很融洽,倒是没有其他送别的亲人那样的激动。

    “傻儿,到了美国要照顾好身体。”母亲显的有些伤感,眼圈有些湿润。

    “儿子到了那儿要好好读书,早点儿把学位拿下来,我和你妈你别担心。”父亲的声音也有些颤抖。

    “放心吧爸妈,我没事,都安排好了。姐,我走了以后老爸老妈就有劳你多费心了。”明邵也有些伤感。

    “小弟放心,姐一定照顾好二老,你在美国一个人不容易,要多注意身体,别被人欺负。”姐姐哭着说。

    “爸、妈,儿子今天去美国,短的话一年,长的话两三年,儿子从贾奶奶家回来以后,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不能见到爸妈,今天儿子给二老磕个头吧。”说着明邵跪下来恭恭敬敬的给二老磕了个头。

    “儿子。”爸妈的眼泪也流了下来。

    “爸妈,要安检了,我先走了。到了美国以后我马上打电话告诉您们。”明邵起身扭头走进了安检口,没有再敢回头,他怕自己回头就会忘情的哭起来,而“赴美留学”在家人看来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在飞机上,明邵的情绪总算是稳定了下来。

    下一步怎么办,这是摆在明邵面前最当务之急的事情,早在学校混乱的时候明邵就已经想到了出国一图,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出国留学谈何容易。明邵自己也知道凭借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做到短短两三个月可以做到这点。好在这次出国的目的只是为了让父母可以放心,也为自己不能去北方大学找个最为合理的借口。只要可以去美国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反正在当时中国人出国的已经极少,连旅游的人都没几个,至于留学需要什么有什么证明就更没几个人知道了,所以只要有办法搞到一份长期的签证就足够做到这点了。不过就是为了这张签证明邵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

    在考虑出国的时候,明邵想到了所有可能能帮助他搞到签证的人,最后选择了一位在1996年香港回归联谊会上认识的美国杰克顾问公司工作的华裔顾问张寿清,张寿清也是明邵的校友,毕业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算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移民的一批中国人,在美国前国防部长杰克建立的顾问公司工作。当时的明邵只是本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想法和张寿清彼此交换了联系方式,因为本身张寿清也是杰克公司驻中国sh的代表,所以平时也时不时的联系一下吃个饭喝个酒什么的,但是没想到这个时候居然派上了用场。不过认识归认识,明邵还不认为自己和张寿清的关系可以达到让对方帮忙,虽然客气话里面互相帮助都是经常说的,但是到了这种水平的人都知道,这种话也是最没营养的话,和放屁的差别不是很大。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几年的创业生涯让明邵深知银弹攻势的重要,所以在对张寿清提出这个时候对方刚刚以露出为难的神色,明邵马上提出他的要求只是因为打算去美国投资创业,所以只需要对方以公司名义发出一张邀请函,邀请明邵过去工作,只要明邵可以得到一张五年的签证足以,其他的事情一概不需要考虑,作为报酬,给对方好处费人民币二十万元。张寿清也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人儿居然出手如此大方,不过是一件举手之劳又没有任何后遗症的事情就可以拿到二十万的好处费,何乐而不为。于是,明邵拿到了那张去美国的通行证。

    到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明邵自己也不知道,不过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不值得的理由,家里都安排好了,自己用创业收入谎称美国大学给的奖学金给父母换了好的楼房,父母现在心里对自己是很放心的,老姐受到了自己的刺激,也准备报考美国高校,现在已经联系bj新成立的一家培训学校新东方了。不过自己到美国以后怎么办呢?大学的收入除了摆平学校的事情,给父母买房子,办出国的事情,现在身上只剩下不到三千美金了,去做什么?住哪里?到哪里去生活?这些都是未知数,好在只需要熬够了两年,自己还年轻,哪怕是睡马路捡垃圾,怎么也可以对付过去两年,哪怕一分钱不挣,把这三千美金省下来到时候买张机票回国就说毕业了回来再找工作,那个时候也许还可以再去北方大学呢。

    想到北方大学,明邵不禁想起来当时出国前去北大见古金浦那个老狐狸的事情。和号称中国第一学府的古金浦校长的结识还是1995年的一场官司,古校长对明邵的才华是很欣赏的,不然也不会邀请明邵去北大任教同时攻读研究生。虽然因为后来的原因北大不能与明邵签约,但是明邵知道也不能怪到古校长头上,再说认识这样的一个朋友总是没什么害处的,对古金浦来说,这个他一直看不透的年轻人日后前途不可限量,虽然现在的情况难说,但怎么说也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在出国前夕,古金浦邀请明邵到家里吃个饭。

    吃饭的时候,古金浦的夫人说:“小老弟,以后你也应该多学学应酬,别说话太直了。”

    明邵道:“我大学四年,学的本就不是应酬。”

    古金浦道:“小老弟,我承认你有本事,可是你的性格太刚硬了,应该也多学会圆滑。你没看到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