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如果成型朕亲自颁令将它命为‘梁曲’。”
“啊?”梁薪吓了一跳,赵佶要是亲自下命颁布这种曲子为“梁曲”,那么梁薪就很巧合的在北宋成为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开创始祖了。
梁薪笑了笑,拱手行礼谢过皇上。
赵佶与刘文豪等人商议了一下,最后刘文豪起身对梁薪说道:“忠义侯才高八斗,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老夫佩服。经过老夫与圣上、王大人、杨老先生商议,最终决定判定忠义侯为此次才子佳人宴的优胜。忠义侯文治武功皆为当世第一,老夫佩服。”
梁薪赶紧回礼:“刘老大人客气了,有陛下在,在下又怎敢称第一啊。”
“额。对对对,老夫失言。不过陛下乃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又岂是我们这等凡人可以相比的。所以陛下不再老夫方才所说之列。”
刘文豪赶紧圆回来,心中暗暗心惊。心道幸好忠义侯提醒了一下,不然老夫方才那话就闯大祸了。
赵佶明显也很高兴,他起身说道:“梁薪之才学,即便不是天下第一,这天下第二个逃不过。哈哈……”
赵佶这话一出梁薪脸色就变了,赵佶这纯粹是来给他找麻烦的呀。他一个皇上圣言金口,君无戏言。他说梁薪是天下第二,那梁薪就等于是被官方认证的才学天下第二了。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赵佶说梁薪是天下第二,这天下才子谁不去去争那天下第一?可以预见,梁薪未来肯定少不了得花很多功夫去应付那些前来挑战的才子。
ps:第二更啦。撒泼打滚求收藏啦~~~
第二十章蓝府危难,又见杀手
2013…07…18
年关。指的就是农历年底。在年底的时候欠租、负债的人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清偿债务,所以对于很多欠租、负债的人来说,过年就好像过关一样。
但实际上,官场之中也有“年关”一说。下级官员要想在自己的位置上稳中带升,一年三敬必不可少。夏天的时候送上消暑的费用,叫做冰敬。冬天的时候送上取暖木炭,顺带夹着一大笔银子,这叫炭敬。而这两者的费用还可以稍事少一些,最重要其实就是年底这一下“拜大年”。按照规矩,大年三十之前或者之后,下级官员必须向自己的上级官员送上大笔银子,叫做“扫尘”。所以,每到临近年底的时候,北宋各衙门总会贪的特别厉害。
当然。这样的情况也不仅仅是北宋才有,后世难道这样的事就少了?君不见后世临近过年的时候交警的罚单都会给力很多?当然,我一直都很单纯的认为那是因为警察叔叔忠于值守。
作为苏杭应奉局的负责人,朱勔每到年底的时候就很烦恼。他一共得准备五份银子,一份送给杨戬杨公公、一份送给童贯童监军、一份分送给宫中各位皇亲贵胄、一份送给蔡京蔡太师。最后一份自然是留给自己,然后匀出一些分给应奉局里的几个核心人物。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朱勔一直都明白这个道理。
要捞这么大一笔银子,唯一的方法就是得“宰肥羊”。朱勔从年中时就一直在物色“肥羊”,终于经过他干儿子贾培盛的大力举荐,朱勔将目光停留在了蓝家身上。
蓝家是杭州的老牌豪门,祖上出过两门探花一门榜眼,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但自从蓝秋山爷爷那一代起,蓝家就没再在仕途上有过任何发展,反而在商业上大发横财。即便三年前蓝家受了一点打击,但瘦死骆驼比马大,蓝家依旧是杭州响当当的豪门大户。
一个豪门大户,没有任何显赫的靠山。这在朱勔看来就是一头又肥又傻的肥羊啊,这样的人家不宰,朱勔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ps:五体投体求收藏,求红票~~流泪抹鼻涕,痛哭狂嚎的求收藏,求红票啦~~~~
应奉局做事的手段十分粗暴,朱勔敲定对蓝家动手后,应奉局的衙役立刻带着封条上门找到蓝秋山,几名衙役随意指了蓝家一块假山石就说这是要上贡圣上的贡品。然后就贴上了封条,并嘱咐蓝秋山那石头不能有任何一丝破损。临走时衙役们还给了蓝秋山二十贯银子,说是收购那块石头的费用。
遇到这样的事,蓝秋山紧张不已。应奉局做事的手法他又不是没听说过,于是赶紧派人日夜守护着那块假山石。
第二天,应奉局的衙役与一名应奉局的官员一同前来,蓝秋山原本稍微舒了口气,心想他派了四个家丁,外加自己一整夜也在看,那假山石绝对一丝损坏也没有。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令蓝秋山傻眼了,应奉局的那名官员拿了一张图纸仔细比对一下,只见他眉头一皱,斜过头目光凌厉地看着蓝秋山道:“蓝老爷,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实物与图纸会有出入呢?”
“啊?”蓝秋山心中一凉,心里升起一股不安感。他连忙解释道:“不可能啊大人,草民与家丁在此守了一整夜,这块石头没有任何损伤啊?”
应奉局的官员冷冷地看了蓝秋山一眼,直接将手中的图纸扔给蓝秋山道:“有没有出入,你自己看。”
蓝秋山伸出双手接过图纸,双手变得有些颤抖。这图纸是应奉局所画,有没有出入那不还是他们一个念头的事吗?
蓝秋山甚至都没去看那图纸,直接走到那应奉局的官员跟前偷偷从衣袖中取出一叠钱引塞到那官员手中道:“大人。还请放过草民一马,草民一定铭记大人恩德,他日必有厚报。”
那名官员也没推辞,直接不动声色地将蓝秋山塞过来的钱引收下。官员低声说道:“蓝老爷,不是我想要为难你。而是我上面的人盯上你了。看在钱的份上我给你一个忠告,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去财消灾,也许还能留得青山在。”
蓝秋山心中顿时一片冰凉,他认命地点点头,苦笑着说道:“大人能否告诉草民,究竟草民是何处得罪了应奉局?”
官员四处看了看,轻声说道:“实不相瞒,年初的时候贾培盛贾公子以被我们朱大人认作了义子。”
“贾!培!盛!”蓝秋山咬牙切齿地吐出这三个字,满腔地怨恨却又不知该如何发泄。
应奉局的官员低声说了句:“得罪了蓝老爷。”话音一落,官员就大声吼道:“来人啊。这蓝秋山损坏贡品是为‘大不敬’,先把他带走听候发落。”
“是!”几个衙役如狼似虎地朝着蓝秋山扑过来,应奉局的那名官员挥了挥手,淡淡地说道:“得了得了,都悠着点,蓝老爷是个知情识趣的人,一定会配合我们的。”
蓝秋山对着那名应奉局的官员拱了拱手,然后对身旁的管家说道:“去通知小姐,让她们在金陵再玩两天,暂时不急着回来。”
“是!老爷。”管家一脸悲戚地行礼,然后赶紧退下。
金陵城这边梁薪与赵佶的身份曝光,这使得赵佶计划中要逛遍秦淮河所有花船妓。院的想法顿时夭折。
王天铿带着金陵府衙中的衙役充当护卫保护着赵佶,刘文豪带着孙女随侍赵佶左右。赵偲因为还有一些东西放在金陵酒家没有拿,所有人梁薪一行人在一众人的前呼后拥之下来到了金陵酒家。
远远望见有衙役跟在赵偲他们身后过来,金陵酒家的店小二还以为赵偲是被王天铿给抓了。见到王天铿他们走过来,店小二迎过去笑着行礼道:“小的参见王大人,大人终于抓住这贼子了吗?这贼子无礼怠慢大人,小的看着也是义愤填膺,小的……”
“皇上驾到!”王天铿没有理会店小二的叽叽喳喳,直接张口吼出这句话。
店小二顿时愣在原地,双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周围凡是听见王天铿这句话的人立刻全都跪下来,梁薪又是身心紧张,生怕有人刺杀赵佶。
赵佶对于这样的情况倒是早已习惯,等到一众百姓山呼万岁之后他脸上带着淡淡笑容说了句:“朕今日是微服出巡,大家不必多礼,都平身吧。”
“谢皇上!”一众百姓平身而起。
而此时不知是谁居然认出了梁薪,只听见有人大声喊道:“忠义侯!忠义侯也在,忠义侯,俺是山东的。山东人永远也忘不了忠义侯您的恩德啊,忠义侯万岁。”
梁薪吓了一跳,这万岁之称是可以乱喊的吗?他赶紧对印江林使了一个眼色,印江林立刻靠过来说道:“大人,此处人太多,不宜久留,我们还是快点离开吧。”
梁薪立刻将此话跟赵佶说了一遍,赵佶脸上似乎并没有任何不悦,神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后在印江林、梁薪、梁瑞等人的保护下离开。
王天铿等人随着赵佶回到金陵府衙,在进入府衙门口时,路人已经少了很多。梁薪心中心神稍定,心想到了这金陵府衙应该不会再有人来刺杀了吧?
梁薪心中这个念头刚刚闪过,突然他心中一凉,三道劲风强势袭来。梁薪想也没想便一下抱着赵佶就地翻滚了一下。
一支弩箭穿过梁薪的胳膊带出一道血槽,那麻麻的感觉让梁薪瞬间确定下来,箭上有毒。不过梁薪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他百毒不侵。
另一边印江林和梁瑞的反应奇快,两人分别用衣袖裹着手掌接下了一支弩箭。并且二人都通知将弩箭反扔回去。
金陵府衙对面的墙头原本站着五个黑衣人,梁瑞和印江林扔出的弩箭各自杀死一人,剩下三个黑衣人立刻逃走。
务虚过多验证,这群黑衣人肯定与上次刺杀赵佶的那群人出自同一个组织。
第二十一章审问之中,圣驾突临
2013…07…18
梁薪再一次舍身救驾,这让赵佶十分感动。梁薪趁机劝赵佶立刻起身返京,赵佶考虑一会儿后答应了。毕竟现在他在金陵城也没什么可以玩的了,再加上暗处又有精锐杀手在伺机取他性命,本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原则,赵佶也觉得自己是时候该启程返京。
为了不引人注意,赵佶与梁薪商议过后决定乔装打扮偷偷离开。就在他们准备启程的那一刻,蓝玉儿和蓝碧儿突然跑过来敲响了房门。
印江林去将房门打开,蓝玉儿和蓝碧儿一起跪到地上红着眼圈说道:“民女参见皇上。请皇上为民女做主。”
杭州这边。蓝秋山已经被关进监牢两天两夜,蓝家的家财他也上交了一大部分。今天是过堂的日子,余杭县县令要审蓝秋山大不敬之案。
当然。过堂只是一个形式,最终目的只是将这件事结束而已。蓝秋山手上脚上被戴着沉重的手铐脚镣,带着公堂之上后杭州县令与朱勔一起现身。
一番审问之后,县令还是宣读判词。只见那五十多岁的老县令摇头晃脑地念道:“堂下犯人蓝秋山,系杭州府余杭县人士。两日前……”
一番刻板冗琐的判词念过,最后县令宣布蓝秋山是为大不敬之罪,以例当刺字发配边关。听到要被发配边关,蓝秋山全身顿时软了。他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又岂能吃得了边关的苦。蓝秋山万念俱灰呆坐到地上,他眼神流转甚至已经有了要撞墙了此残生的想法。
就在此时,一道冷然威严的声音传来:“如果说蓝秋山是大不敬,那么如果有人胆敢欺上瞒下,利用朕的名头强压百姓,那么又算是什么?欺君之罪吗?”
赵佶、赵偲、梁薪、印江林、梁瑞、王天铿一起走进县衙大堂之中,朱勔定睛一看,赵偲、梁薪、印江林三人他很熟悉,前两天刚刚在金陵酒家发生过过节。只是当时因为朱勔有事在身,所以才委托王天铿去惩治他们。
至于赵佶,朱勔也不陌生。朱勔原本是一个善于堆山建园的匠人。当年恰逢蔡京被贬职,途经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