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寄信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早安,寄信人-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拆开缠满胶带的卡其色纸盒,好几层防撞泡泡纸里躺着一个首饰包装盒,里面是一条项链。我甚至没留意项链和吊坠的款式,匆忙将盒子塞进办公桌里,打开邮箱翻找公司通讯录,接着拿起手机跑到走廊上拨章惟的电话。 。 想看书来

早安,寄信人(7)
电话接通,章惟的声音很平稳,听不出一点诧异。
  “章总,您的礼物太贵重了。如果您现在方便的话,我给您送上去……”
  “你怎么会觉得送礼物给你的是我?”他回答得不紧不慢。的确,首饰盒里没有卡片,快递包上也没有发件人姓名。
  我顿时语塞,不知道怎么答话。
  “如果你不喜欢,可以等下班了再告诉我。现在回去工作,下班后不要走。”他的声音里不带感*彩。
  在他面前,我接二连三地感觉到窘迫。
  与裴皓相处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时刻。他总是很少说话,安静地走在我左侧,如果我不主动说起与自己有关的某件事情,他不会问,也不会表现出好奇。这么多年来,我从没真正了解过他。
  他跟我之间交谈很少,却默契十足。这种似有似无的感情远远达不到成为负担的程度,也远远不够支持我与他突破这种关系的力量。
  当裴皓无数次跟我一起坐在图书馆,我递给他一只耳机,他帮我拧开瓶装水时,我常常想:这样就已经很好了。不需要说话,不需要做什么,仅仅只是坐在一起,彼此都有幸福的感觉,那也许就是爱。
  从越南回来那一天,公司的商务车到首都机场来接我们。黑色的太阳膜遮盖住了车窗玻璃,我们打开门才发现,车里竟然还坐着章惟。
  他没有让车开回公司,而是把我们一个一个沿途送回了家。
  自始至终章惟都没有下车,他出现只是某种表示,却不像在施压。
  章惟和我之间短暂的办公室恋爱就从那开始。或许,从一开始我们的交往就不是以爱为前提,我只是想重新开始,他只是想征服某件猎物。这段没有公开的感情只持续了不到两个月,分手的起因是我坚持不愿意邀请章惟来我家。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时,我将他快递来的首饰盒留在了他车上。此后他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也没有再跟我联系,像这两个月来的一切都从未发生过一样。
  如果一个男人愿意费尽心思去征服一个女人,如果不是有强烈的感情在支持,就是他还年轻。章惟并不符合以上两条。
  当年,三十七岁的章惟比二十六岁的我更了解女人的心态,他并非知难而退,而是不再愿意浪费时间。付出再多心力得到的也不过是一个女人,世上的恋爱无非都是换不同的主角复制同样的情节,当你明白了爱这样东西的自然规律,对感情的渴望便不再那么强烈,也自然有权挑选更轻松愉快的对手。
  我甚至有一丝庆幸,像是为自己找到了借口——我也尝试过重新开始,只是失败了而已。
  小区地下停车场总是散发着隐约的橡胶味道,推开B1层的楼道门就迎面扑来。
  我并不抗拒这样的味道。还曾有一瞬间,恍惚地以为回到当年,跟裴皓并排坐在学校操场塑胶跑道边的情景。
  回忆起裴皓和我的往事,最多的情节只是安静地坐着。有时候一人一只耳机静静地听音乐,有时候并肩在电影院静静地看屏幕。他总是默默地帮我拧开瓶装水,默默地给我递过爆米花,默默地接过我手上的包,默默地送我到宿舍楼下。
  他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与感情有关的对白。
  甚至在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时,他都没有说过自己将要去哪里。那是毕业那年初夏的某一天,我们从海边回来,却好像都不想各自回家,于是坐在空荡荡的操场边。脚底的塑胶跑道在闷热的空气里散发出隐约的味道,夹杂着潮湿的植物气息,萦绕在我们周围。

早安,寄信人(8)
“送给你。”他递给我一张旧CD。
  那是我们第二次见面时他买的那张《重回安全地带》。CD盒外壳有几条细微的划痕,像是塞在包里无意中被钥匙刮擦的痕迹。封口处还粘着一个宽度大约一厘米的圆形小标志,银色底上是黑色的字体:“Nine”——是那条街转角那家小唱片店的名字。
  “有没有什么特别含义?”我小心地打开盒子,问。
  再不问,或许我一辈子都不会再有机会知道他心里的想法。
  他像往常一样笑笑:“没什么特别,那天买来就是想送给你的。结果都放旧了。”
  “放了四年才想起来要送给我?”
  “也不是,那时候才第二次见面就送你礼物,好像有点冒失。”
  “谢谢。”我轻轻触摸CD封套,盒子的缝隙并不刺手,有种圆润的温暖感。此后的很多年,我常常回忆起那种感觉,像是接触到裴皓的手指留下的温度一般。
  那是我第一次自作聪明,和事与愿违。我以为一张在他身边存放了四年的CD终于决定交到我手上,我以为这对于他来说已经算是某种表达。
  然而我们很快就失去了联络。
  开始,我偶尔会给他发信息。他简短的回答总让交谈没有办法继续下去。我们对对方的生活琐事了解得那么少,当距离不再那么近的时候,刻意交谈都成了尴尬。
  我常问他:最近怎么样?
  他常常回答我:还好。你呢?
  生活就像巨大的海浪将我们向前推去。终于有一天,裴皓的电话成了一片彻底无人应答的盲音。那座城市到处都留着我们的记忆,海岸公路,跨海大桥,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转角……毕业第二年,我离开家,来到北京。
  我发动车子,上坡,驶出了停车场。
  这么多年来,车上一直只留着裴皓送给我的那一张CD。按下Play键,一个舒缓低沉的男声,轻得如同不存在的旋律在低吟,像褪色的时光,一格一格缓慢地倒回记忆中的原位。
  与他分别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这首日文歌的歌词含义:只是一句再见,也没有说出口,唯有在你的影子背后,默默落泪。一切都将渐渐变淡,手指、发丝、声音,连同一起度过的日子……
  我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偏差,让还没有开始过的感情终于成为了纪念。
  然而,我已经没有机会再问他。
  裴皓的样子定格在我二十一岁的记忆里,一直没有模糊,也一直没有变淡。他像一桩没有解答的悬疑,永远停留在消失的现场。
  次日,我在公司见到了章惟。我并不打算参与中午的聚会,只是来交年假申请单,没料到他也来了HR办公室。
  在下楼的电梯里,他用上司的标准语气问:“很久没见到你了,最近怎么样?”
  “还好,谢谢。”我也给出了一个被关心的下属的标准答案。
  “休假打算回家还是旅行?”
  “想回家几天。”
  “假期愉快。”他话音还没落,电梯下到了十六层。门开了,将我的最后一句“谢谢”留在了门里。
  他出了电梯。
  经过两小时三十分的飞行,飞机开始在城市上空环绕一周,然后降落。这座被海环绕的小城在眼前不断放大,放大,直到记忆扑面袭来。
  我闭上眼睛,感觉到机舱落地瞬间的震动。
  潮湿的空气让眼睛起了雾,我和我的行李箱终于一起降落在这座堆满回忆的城市。
  这里的出租车还是老样子,前排驾驶位和后排之间没有装栏杆,沿途的建筑似乎有些陌生,那些亚热带植物毫不在意地立在路边,夹杂有海水气息的空气涌进我的身体和记忆。
  裴皓,你知道吗?在离开的这些年里,时间流逝的唯一意义只是为了把你记得更清晰。现在,我又回到所有回忆发生过的现场,也许只能证明我们曾经那么接近,却终于失散在某个时空。
  我曾在台风来袭的失眠夜里想起你,风的形状被雨水印在玻璃上,像我曾经写给你的信,模糊又真实。
  我曾经给你写过一封信,贴了邮票,信封上却没有你的地址。
  它存在旧书柜的抽屉里。
  记忆的形状被字迹留在信纸上,像我们之间早已经不知去向的过去,迟缓又清晰。
  经过这么多年,关于你的记忆虽然从未变淡,感觉却越来越像不曾存在过。
  走在那些熟悉的街道上,我一直在想:裴皓会不会忽然出现?他会不会站在街角的路灯下,隔着黄昏阵雨前朦胧的雾气对我微笑?我们将不再说起从前的任何情节,只是并排散步,或坐在公交车后座上,看它驶过跨海大桥,看夕阳将我们的影子染成陌生的颜色……
  我脱了鞋,在沙滩边印上一排脚印。
  海浪有节奏地卷上来,瞬间抚平了那些潮湿细软的沙子,像什么痕迹也不曾存在过。
  我一直想找到那些旧时光留下的痕迹,像怀揣着一封无处投递的信,收件人失去了音讯。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人像我一样,总是期盼自己能够证明某些往事的真实性,时间仿佛一场巨大的欺骗,将那些无法动摇的回忆变得越来越遥远。
  我沿着街道一直往下走,天边暮色沉了下来。昏黄的路灯代替夕阳笼罩在我头顶上方,一时恍惚,还以为脚尖前有两个人的影子并排走在路上。
  街道延伸到转角处,红绿灯立在马路另一边。
  一抬头就看见那间熟悉的店,门边的金属框里挂着刻有店名的木牌:“Nine。”
  我推门走了进去。展示架上整整齐齐地排满了CD,收银台后只坐着一个年轻的店员。我穿过几排展示架,像当年一样站在试听播放器边,取下耳机。
  时光如潮水般后退,我闭上眼睛,看见当年的裴皓安静地站在身边,衬衫领口上方脖颈的线条柔和地延伸到耳后,被细碎的短发覆盖。他侧影的弧线、衣角的褶皱在那些方框前面显得那么饱满、真实又温暖。
  此后经过那么多年,记忆都只如初见。
  耳机里,响起一个宽厚又平缓的男声:
  你是一封信 我是邮差 最后一双脚惹尽尘埃
  忙着去护送 来不及拆开 里面完美的世界
  ……
  

有没有一张藏宝图,能让我找回你(1)
By 恋上一滴泪
  爱你的这些年,让我明白其实自己一直以来只是在捕风,捉影。
  于是,我把自己叫做“捕风”,
  不眠不休地追着你远飞的影子,
  不放。
  1。
  如果你在某一天真的看见这封信——确切点说是“藏宝图”的话,那么恭喜你,我现在宣布,寻宝之旅正式开始。
  回国之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被萧雅拉去看一个摄影展。
  “啧啧,毕业这么多年,我看你连什么叫做摄影都已经忘记得一干二净了吧。”我看着一副精英OL打扮的她感叹。
  “所以啊,难得这个摄影展是一个朋友开的,不把你一起叫过去捧场怎么行?”
  “等等,你的朋友不就是我的朋友吗?”我跟萧雅谁跟谁啊,从初中到现在的好朋友。她的朋友难道还有我不认识的吗?
  萧雅却目不斜视,专注地握着方向盘不理我。车的音响效果很完美,透过有节奏的音乐声,我侧过脸看萧雅,发现这妞现在可迷人得很,不仅皮肤比以前白多了,身材也玲珑有致。不仅如此,她大阴天还臭美地戴着墨镜来机场接我,惹来无数异性频频回头。看来,以她现在的受欢迎程度,我不认识她现在的朋友——尤其是异性朋友,其实也并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