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放弃王位,坚持了智慧,鲁迅放弃医学,坚持了救国,李开复放弃了法学,却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所以他们可以安然的放弃,投入更好的方式。他们知道自己坚持的是结果,放弃的是方式。
有一个痴情的年轻人,他每天到楼下去等他喜欢的女孩子下班,这样坚持已经半年了。但是对方不仅毫不动心,而且好像还越来越给他脸色。他很苦恼,过来找我。
我问他,你能去公司楼下坚持半年,你不是凡人啊。你这么坚持,希望的结果是什么?
“我希望打动她。”
“那有效么?”
“没有,她没什么感觉。”他挠挠头回想“而且她还有点尴尬,因为有的同事老笑话她。但是我相信,如果我再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打动她的。”
这种人就是爱情小说看多了,爱情小说就是谈恋爱里的成功学。
“你尝试了半年一个方式,都没有达到效果。你坚持的是等她,还是打动她?等她下班只是打动她的一个方式,如果这个方式不奏效,就换另一种更加奏效的。这才是坚持打动她啊。”
半个月以后,他发来短信说,他换了用EMAIL和那个女孩子交流,那个内向的女孩子很欣赏他的文字,现在他们已经很开心的在一起了。
一男友要分开,女生苦苦哀求,以死相逼。江湖救急,这件事情又摊到了我头上。我去问那个女孩子:
你在坚持什么?是让你的男友喜欢你?还是让他不要走就好,讨厌你也可以?
她说当然希望他继续喜欢自己。
你这样以死相逼,即使在以后一起,有没有可能继续喜欢你呢?
她摇摇头。他已经开始讨厌我了。
如果你要坚持让他不要走,你就继续要死要活下去,至少现在看起来还挺有效。但是如果你要坚持让他喜欢你,你也许可以考虑让他离开好好想一想。你想坚持哪个?
女生最后选择让男友离开,男友惊诧之余,内心感激。女生继续坚持对他很好。男友最后也回心转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大部分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双方都在坚持自己形式,而不是结果。打着爱的旗号来伤人,而且还坚持不懈。佛教中间三毒之一“痴”,就是指这种执着与形式而不是结果的行为。
你今天这样苦苦的坚持,这坚持背后,是在坚持结果,还只是在坚持方式?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模仿就能成功?(1)
成功就是直立行走!
有一天,乌鸦和猪一起坐飞机。猪听见头等舱的乌鸦对空姐说:小妞,过来,有酒么?在空姐有礼貌的拒绝以后,乌鸦大声说:连这个都没有开什么飞机?滚!
猪觉得成功人士太牛了。猪也希望成功,于是他也模仿说:小妞,过来,有酒么?空姐同样很有礼貌的拒绝。猪也大声说:连这个都没有开什么飞机?滚!
五分钟以后,飞机舱门打开,猪和乌鸦都被从五千米的飞机上扔了出去。
这个时候,乌鸦对猪说:小样,我有翅膀,你有么?
模仿成功者就能成功,这是成功学的著名逻辑。
当你真正开始实践,才发现很多东西是无法模仿的,这就是生活的逻辑。
我在很多地方听到对大学生讲职业规划的老师,常常有人会用到比尔盖茨的例子。大意就是,比尔盖茨不也没有读完哈佛么?为什么他可以退学,成为这么伟大的公司老总?同学们,文凭是没有用!放弃这个东西,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去吧!
每次听到这些言论,我就脊背发凉。我不是反对他们真的学习比尔盖茨,放弃学位去做那些伟大的事情。但是我希望他们先看完下面的这个故事。
下面引用一段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学教授兼社会学教授布赖恩·乌齐(Brian Uzzi)的文章,他的研究领域包括领导力、关系网络、决策、团队合作等。
在微软(Microsoft)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之前,它的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拥有的社会关系网中就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的母亲玛丽·盖茨( Mary Gates )。当时,她与IBM 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约翰·埃克斯(John Akers)同是一家慈善组织——联合劝募会(United Way )的董事会成员,而埃克斯正在带领IBM 向台式机业务进军。
有一次,玛丽·盖茨与埃克斯谈及计算机行业中新成立的一些公司,埃克斯认为它们无法与自己的传统合作伙伴匹敌,但玛丽认为IBM 低估了这些新公司的实力。也许是她改变了埃克斯在IBM应该向谁采购其个人计算机DOS操作系统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也许是她的观点印证了埃克斯已经知晓的情况。但不管当时的实际情况到底是哪一种,反正在他俩这一席话之后,埃克斯同意考虑小公司提供的DOS技术方案,微软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员。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尽人皆知了:微软赢得了DOS 合同,并最终取代IBM 成为全球最强大的计算机公司。如果比尔·盖茨没有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个轰动一时的新操作系统也许就会被埋没,像威廉·道斯一样变得默默无闻。
注:还有一种说法是,Mary Gates是IBM的董事会成员,我想这个有点不靠谱。因为美国的很多采购活动,是有避嫌的问题的。
比尔盖茨为什么能够从哈佛退学?首先是因为他有一个衣食无忧,不需要自己支持的富裕家庭,父亲是著名律师,母亲是富裕银行家的女儿。在他7年纪(相当于初一)的时候,他的父母让他从公立学校转学,送他到湖边学校,一所西雅图的昂贵的私立中学。第二年,学校花3000美元购置了ASR…33,当时第一批能够接入分时系统编程的机器。这让比尔盖茨在13岁就成为世界上最早接触计算机编程的一群人。这个年纪的他没有父母亲的负担,美国的福利保障非常好,这让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模仿就能成功?(2)
其次是当时的大学没有他需要的科目:比尔盖茨的专注领域是计算机而非法律,那个时候的哈佛大学没有计算机系,而经过5日夜痴迷编程的他,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编程员之一。
最关键的是,比尔盖茨有一个强大的家庭网络,帮助他链接上资源平台,让他能链接上世界上最好的硬件公司。否则IBM不要说和这个年纪轻轻,不打领带的哈佛退学生签订合同,甚至连进IBM都有可能被拒之门外。
在上述条件都满足以后,关于商业眼光和技术的比赛才真正开始。
如果今天的你还有家人需要负担,毕业工资不定,福利保险一个没有,创业还需要场地,家里没人没钱。你当然也可以成功,但是请不要模仿比尔盖茨——我有翅膀,你有么?
努力就能成功?看看李嘉诚的创业奇迹
看完国外的,我们再来看一个中国的创业奇迹:李嘉诚。
传统的故事是,李嘉诚是白手起家的一代富豪的典范。一个只读完初中的人,一个茶楼的跑堂者,一个五金厂的普通推销员,成为了香港的首位富豪。
这个故事是真的,而且李嘉诚的从1940年流落到香港,3年后父亲辞世,他决定自己担当起家庭重任,开始在茶楼跑堂,钟表厂打工,在五金店和塑料厂做推销员,5年后升至经理。期间不知道尝尽多少苦楚,也收获不少能力。他看好塑料市场的发展,也意识到这是自己出来创业的好机会。他自己的积蓄只有7000港币,于是他向他的舅父庄静庵(一说为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借了4万多元,一共凑够了5万元,1950年在筲箕湾开始了他的长江塑胶厂,正式步入企业家行业。以后的故事你都知道,不用我再说。
但是当时李嘉诚从亲戚处借回来的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呢?假设当年李嘉诚不是从亲戚处借钱,而是自己打工,按照他自己5年攒7000的功力,也需要30年,塑料的时机早就过去了。1950年前后,香港人的平均月工资是250元左右。5万元是172个月的工资。如果按照北京人的平均工资是3000算,那么这笔钱现在大概就是万元。
这个可以轻易借出去50多元万做生意的舅父,到底是谁?
此人是庄静庵先生,?广东潮州人,原任香港潮安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广东省政协港澳委员,广州潮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是当时香港的钟表行业的富豪,李嘉诚一开始打工的那家中南钟表店,就是他的。13年以后,他成为了李嘉诚的岳父。
不可否认,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主要来自他的勤奋、刻苦的精神以及智慧,你可以从《李嘉诚传》里面好好看看他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里面除了传奇和奇迹,还有一些无法模仿的非个人因素:难得的塑料、地产以及香港起飞的时代大潮,李嘉诚的天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个能在关键时刻够借出50万元的亲戚,和一个钟表大亨的名誉“无形资产”。创业不仅仅需要努力打拼和一腔热血,资本与人脉的积累至关重要。
我想他的故事,你也很难模仿。
名人成名了!他原来是10,现在是100,中间做了不少的功夫,这样的故事既不好看也不励志——因为太复杂了,谁能学会?
所以名人故事一般告诉你,他原来是1,现在是1000,中间只做了一件事情。反复的做,就成了。这样的故事就既好看又励志了。这样倒是简单,但是真能学会吗?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只是依靠从众而成功。
最后引用马云老师的话。
很多时候少听成功专家讲的话。所有的创业者多花点时间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有心感受的,有一天你就是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
——— 马云
你看,马云如果讲成功学,一定是大师。
成功不能学(外一篇)(1)
独孤求败下江南
坐在一个著名的大学里的商学院的咖啡厅休息,我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现在这么累,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把公司做起来。
然后呢?
然后可以做大啊!
再然后呢?
然后争取个投资,然后可以迅速的上市,圈到更多的钱。
然后呢?
然后可以更加大啊。到时候做什么都可以了。
……
对话的两个人显然都有一点尴尬,心照不宣的转换了话题。事实上,很多公司和很多人就是在这样子的“大、更大、再大”的目标下面,一天又一天的忙着,直到有一天被一个“更更大”打败。
金庸小说里面有一个人叫做“独孤求败”,他非常成功的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一直都保持成功,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所有的高手和高高手,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彻底成功啦!
独孤求败理论上应该很开心,但是他却开始郁闷,他需要一个高高高手,给他一次失败,那将会是他下一次成功的开始。但是这样的人还没有生下来呢!
只有打败对手,才叫成功,而独孤求败却没有对手,所以他最后郁郁而终。
这个人是成功还是失败?
如果他在五月流浪到江南,遇到到当年败在自己手下的剑客,在堤边带着孩子快乐的玩耍,不知道他会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