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影响
孩子发生过激行为的时候,妈妈千万不能被孩子的情绪影响。妈妈乱发脾气,只会进一步刺激孩子,导致更加极端行为的发生。因此,妈妈需要做出理性的判断,耐心对待。这时候,不妨深吸一口气,静静等待孩子平复紧张的情绪。一般情况下用不了10分钟,不用大人劝,孩子就会安静下来的。这时候再对他说:“这样发脾气可不好呀!”可能效果会更好。即使孩子听不懂妈妈的话,他们也会知道自己的做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他们会明白妈妈不会理睬这样的行为,做了也没用,只是使自己更不高兴而已。慢慢地,他们就会改变做法。
有时候,为了观察自己不在时孩子的行为,或者希望孩子自己恢复平静,妈妈甚至会故意躲起来。其实,诱发孩子自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离开父母后的不安全感,所以这样做只会刺激孩子,是绝对错误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0~6岁孩子妈妈最关心的30个问题(4)
Q4 孩子行动迟缓和情绪发育有关吗?
“邻居的孩子又蹦又跳,我家的宝宝怎么连路都走不好呢?”
有些孩子各方面都发育得挺好,就是行动迟缓,和其他孩子比总是慢半拍,还经常摔跟头。这只是运动能力发育迟缓的问题吗?
运动发育和情绪发育相辅相成
运动发育和情绪发育就像是一辆车的前轮和后轮。特别是6岁前的幼儿发育阶段,总是互有先后,共同发展。由于彼此联系紧密,某方面能力发展不足,往往会影响到另一个方面的发育。
例如,不安和畏难情绪严重的小孩,即使身体发育良好,学走路也会比较晚。这是因为这些孩子虽然具备了正常的运动能力,但是由于胆小,不敢去尝试走路。而且,一些精细运动能力的开发也会比较晚,因为精细运动能力需要通过经常活动身体并不断尝试来发展,而胆小的孩子往往好静不好动。而如果运动能力发育迟缓、自我意识不强,也会影响情绪发育,孩子的不安全感更强烈,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运动能力不足,应先从情绪方面找原因
孩子运动发育迟缓时,应先了解是否存在让孩子不安的要素。如果是因为情绪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发育缓慢,那么消除这些不安要素,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有的妈妈会拉着孩子的手,强迫他们练习走路。这会造成孩子对学步的抵触情绪,甚至形成“我怎么连这个也做不好”的自我否定意识。
还有的孩子不是不能走,而是不想走。他们的情绪发育正常,爬得很快,可就是不愿意走。这是因为孩子的性子比较急,觉得爬起来更快,所以宁可爬也不愿意进行走路的练习。如果属于这种情况,大约16个月左右,孩子就会自己开始学步,不用过分担心。
还有些慢性子的孩子,运动发育也会相对慢一些。这样的孩子做什么都不着急,学习走路自然会晚一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孩子是因为大脑发育异常而出现的身体发育问题。这样的孩子行动坐卧都不稳定,需要到专业儿科进行咨询。
Q5 不让看电视就哭,怎么办?
年轻父母都知道让小孩看电视是不好的,可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不是个容易的事情。让孩子拒绝电视的诱惑本身就是难事,更难的是,父母要言传身教,自己先改掉沉溺于电视的毛病。明知道看电视对孩子不好,关了电视却空虚无聊的妈妈不在少数。
不能让孩子单独看电视
和孩子一起看电视还可以勉强接受,最要不得的就是妈妈在旁边忙着,把孩子一个人留在电视机前。不是开玩笑,这样的孩子以后很可能比家庭妇女还爱看电视。
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形成爱看电视的习惯。现在的父母都知道电视的危害,一般不会让孩子长时间地看电视。起码少看一会儿,就可以少受点影响吧。可老人因为太疼爱孩子,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他们对电视的危害性也不够重视,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就会延长。
最好不要让不到2岁的孩子看电视。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曾正式忠告:“不要让孩子看电视,特别是2岁以下的孩子是绝对不允许的。”
大脑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外部世界的交流。2岁以下的孩子通过行走、观察、触摸,能够充分地接受外部刺激。但是,电视是单向传递信息的典型被动式媒体,因此,就算是节目内容很有教育意义,看电视本身也必然会妨碍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育。无限制地看电视会让成人越来越懒惰,而对正在发育的孩子就更不好了。而且,让孩子看电视还减少了培养母子依恋关系的时间。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0~6岁孩子妈妈最关心的30个问题(5)
教育类的节目也要注意
曾经有一段时间,具有早教性质的电视节目收视率很高。这些节目都很有吸引力,孩子也愿意看,但并无证据表明这样的节目有利于孩子语言等能力的开发。很多妈妈还问我:“孩子不是看电视,而是通过电脑教学类软件来开发智力,还是不错的吧?”这方面目前进行的研究不是很多,但现有的研究结果已表明其作用并不明显。
让学习英语的孩子反复收看英文节目也是不可取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并不依赖于简单内容的不断重复,而必须以逻辑推理等思考能力为基础。反复观看同样内容,并不一定对孩子的语言技巧进步有积极作用。
电视带来的问题
1。 电视是单向传播信息的传播方式,经常看电视,不利于培养正确的沟通方式。
2。 看电视的同时,孩子失去了和妈妈形成依恋关系的机会,这不利于孩子的情绪发育。
3。 电视画面的更新速度很快,不断地刺激孩子的视觉神经。刺激强度过大,对孩子的情绪影响不好。
4。 由于孩子的大脑还处在不能准确区分虚拟和现实的发育阶段,在看到血腥暴力画面的时候,孩子产生的不安和恐惧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5。 孩子善于模仿在电视中出现的画面。他们并不清楚自己模仿的东西有何意义,也不知道其中的好与坏,很可能模仿一些暴力的场面。
Q6 孩子不愿去幼儿园,怎么办?
也许是因为工作原因,或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会把很小的孩子送去上幼儿园。但是,送孩子去幼儿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虽说不愿上幼儿园是个普遍现象,但每天又哭又闹的孩子还是让妈妈觉得很心烦。
上幼儿园的最佳时期和孩子对幼儿园的接受程度,因每个孩子的发育水平而不同。有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也愿意听老师的话;可有些孩子很大了还是吵闹着不愿意去。虽然时间先后存在些许差异,但通常满3岁后就可以离开妈妈去幼儿园了。小一点的孩子不愿意离开妈妈而哭闹是很正常的。还有就是,男孩儿的发育相对晚一点,4 岁前不愿上幼儿园都是属于正常范围的。
孩子无论如何也不愿离开妈妈
如果孩子3岁以后还不愿意去幼儿园,妈妈就应该仔细观察是否有其他原因了。首先要判断孩子是否处于分离焦虑阶段。这时候,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会性,经常强迫他和其他小朋友玩,可这样会让孩子的焦虑感更强烈。孩子会把去幼儿园和再也见不到妈妈联系到一起,因此顽固地表示拒绝。
另一种可能是,孩子以前去过幼儿园,但因为不适应又回来了。妈妈总是希望孩子能多和外人交流,但孩子如果一时难以适应,自然就不愿意再去了。还有就是生性胆小的孩子,不太容易适应陌生的环境,所以也不愿意去幼儿园。
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还有很多。可能是对妈妈过于依恋,或者是不善于处理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妈妈应该正确判断真正原因,并立即着手解决。
不去幼儿园也是可以的
幼儿园不一定是孩子最好的选择。特别是个别情绪特别严重的孩子,最好是在家里由妈妈照顾,以后直接上学。孩子没做好心理准备就被父母强行送到幼儿园的话,不适应集体生活的经历和记忆会不断累积,长大后可能会出现厌学心理。经历太多失败对孩子没好处,成功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 。。
0~6岁孩子妈妈最关心的30个问题(6)
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为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可以逐渐延长孩子和妈妈分开的时间。多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或者去亲戚家串串门,创造一些孩子和同龄小朋友接触的机会。一开始孩子会比较关注妈妈是否在身边,当他确认即使妈妈不在身边也不会不安全后,就会逐渐变得独立起来。
刚开始去幼儿园的时候,大人可以多陪陪孩子,适应1~2周后再逐渐引导孩子自己玩。如果孩子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可以事先告诉老师,请老师特别留意。去幼儿园大约1个月左右后,如果孩子能够适应最好,实在无法适应,也没必要强求。适应期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即便不能适应,也不要责怪孩子。让孩子在家调整一段时间,找机会再送就是了。
另外,亲兄弟间或者比较熟悉的孩子之间没必要做比较,不是说大的适应了,小的就一定没问题。一定要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Q7 为什么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不爱学习?
大多数孩子都会有一两件不愿意做的事情,可有少数孩子却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儿童期正是充满好奇心的时期,如果好奇心总被压制,就会形成这样的性格。类似情况还发生在母子情感依恋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情感依恋问题使得孩子对外界产生了怀疑,因此对一切都会失去兴趣。
对这样的孩子事事要求过高,反而会激化不安情绪,加重他的厌烦感。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孩子切实感到父母的爱。
不爱学习的孩子
强迫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学习只是妈妈的一厢情愿。因为别的孩子学习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去学,而并不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虽然民间有“从小看大,3岁看老”的说法,但通过孩子6岁前的学习能力和态度是无法预知孩子未来的。在这个阶段,孩子对学习有没有兴趣都很正常。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阶段和学习相关的脑组织还没有发育成熟;而且,不同的孩子关注点也不同,先发展起来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妨用轻松的态度去关注孩子的成长。
很多妈妈都会为学龄前的孩子不识字而发愁,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识字是很正常的。让他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的强迫只会让孩子感到学习很乏味。
父母应该宽容对待孩子的失误。孩子的能力都是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误中点滴积累起来的。如果孩子的每一个小差错父母都要去严格地纠正,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会被逐渐扼杀。通过适时有趣的刺激,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往往比仅仅得到正确答案更好。
Q8 孩子又哭又闹的时候应该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