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刘备一直是阳奉阴违,在曹操的眼皮底下鼓捣出不少的事情来,最为有名的就是衣带诏事件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1—09:奸雄撕裂的诏书(2)
衣带诏这件事,罗贯中吹得神乎其神,几位参与者更是凄惨收场,只不过究竟有没有这件事还是需要仔细掂量一下的。
三国志中明确的指出衣带诏只有这样一句话: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
“衣带中密诏”算得上是衣带诏的第一个版本了,不过仔细看一下,这句话前面有个“辞受”字眼,什么意思?刘备未必见到这个所谓的衣带诏了,更多的是听受了董承的一面之词,因为刘备在进位汉中王后,曾经“上言汉帝”,说到了这件往事: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曹。
这就没有衣带诏的什么事了,按理来讲,刘备一直以汉室宗亲自居,强调是多么的忠心耿耿的和逆贼们顽强作战,这里提一下衣带诏,证明自己和董承上承天子之意,师出有名岂不是更好?但是一向沽名钓誉的刘备居然没有这么干岂不是很奇怪?
那么为什么董承没有给刘备看这个衣带诏?原因有可能有2个——
第一个是衣带诏子虚乌有,汉献帝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思,但是董承不甘心朝政大权就此落入曹操的手中,他这个皇帝的老丈人只能靠边站,要知道当初可是他给了曹操“挟持”汉献帝的机会啊,到头来连喝汤的机会都被剥夺了,岂不是令人气愤?所以,联络一些对曹操不满的人搞一次武装政变就成了他这段时间的主线任务。
而长期被曹操以金银珠宝困住无法脱身施展才华的刘备自然成为了第一个要选择和发展的对象,但是,刘备和其他几位成员,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不一样,和他董承没有太多的裙带关系,官大一级压死人啊,我把皇帝抬出来,看你怎么办!
其实哪里用这么费劲?刘备早就这么想了,于是几人一拍即合。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董承的确是按照汉献帝的意思办的,毕竟这位有些雄心壮志的君主被曹操压制的有点喘不过气来,刚摆脱西凉武人,又被曹操软禁起来,很不甘心,决定奋力一搏。
——但是,他还没有弱智到弄个衣带诏出来留下把柄的程度,曹操对自己的挟持天下人都可以看出来,董承是自己的岳父,在言论不自由的情况下,董承接近自己相对来说更加容易,由他传达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弄个衣带诏出来,毕竟这些是私下活动,能小点声音就小点声音。
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汉献帝对曹操的钳制忍无可忍,于是就借着和自己老丈人聊天的机会,把这个想法透露了出去,董承不是傻子,也同样对权位有着迷恋,和曹操对立的立场决定了他不会拒绝汉献帝的旨意,于是就开始私下串联,刘备等人被他纳入了计划。
那么曹操是怎么应对的呢?董承是自己的敌人,刘备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其他几个倒是不足为虑,关键是要把这两个人摆平啊。
要不怎么说是奸雄呢?曹操的策略够大胆,顺利的摆平了这个事件,不过也有纰漏,就是把刘备给放生了。
11—10:奸雄撕裂的诏书(3)
衣带诏的有无暂且放到一边,至少有一点肯定的就是刘备的确和董承谋划整治曹操,那么曹操知道这个情况也是很正常的,许就是那么大的地方,又都是曹操的耳目,这两个人又都是炙手可热的明星,除非是傻子,曹操才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猫腻。
问题就在于怎么反击这两人。
难度在刘备身上。
不管是英雄相惜还是别的原因,曹操暂时不可以对他动用非常规手段,刘备不是孔融,更不是声名狼藉的吕布,曹操要杀他必须充分考虑到政治上造成的消极影响和民心的丧失。
但是也不能养虎为患啊。
怎么办?
恰恰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事,就是多行不义的袁术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只好厚着脸皮祈求“家奴”大哥袁绍收容自己,给自己一口饭吃。
说实话,袁术混到今天的境地完全是自找的,当初汉献帝落难的时候,他不像其他诸侯一样观望,而是打起了称帝的主意,还装模作样的召开御前会议,跟手下说:现在汉室衰微,是不是到了我称帝的好时机了?
主簿阎象和他作对,认为这是不义之举,不过给主子一点面子,很讲究说话的策略,说道:大人,当年周文王积了不少的德行,占了不少地盘,还没有公然反叛,现在呢?您虽然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和周文王相比还是有一点距离的,况且汉室即使衰败,还没有堕落到殷纣的地步,算了吧。
这话已经很客气了,但是袁术不要脸,不知道是不是医院体检出他得了不治之症,着急过把瘾就死,非要当这个皇帝不可,于是就把这个真知灼见撇在一边,自立为帝了。
理由呢?当年流行谶纬,袁术也不例外,名不正则言不顺啊,对外宣称:袁氏乃是陈人,而陈人的祖先是舜,“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以谶纬之言“代汉者,当涂高也”,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于是,建号称仲氏。
其实谶纬一类的东西完全是做给别人看的,但是到了袁术这里就是自欺欺人了,你没有这个实力还当什么出头鸟啊,而且这个人很没有追求,看看他称帝以后都在忙些什么吧:
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
忙完这些虚头把脑的东西就开始*的皇帝生活了,骄奢淫逸,和酒池肉林只有一步之遥了。
其实你要有本事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袁术在这方面的表现简直就是一个窝囊废,称帝之后,“前为吕布所破,再为太祖所败”,万般无奈之下,袁术只好跑到自己的部下雷簿和陈兰那里混日子。
但是这个时候的袁术已经臭了,雷簿他们断然拒绝,惶然的袁术无奈之下,只好把自己的帝号让给了大哥袁绍,还卑躬屈膝的拍马屁,说什么袁绍称帝乃是天命所归,总之就是把当初别人按在自己头上的原封不动的送给了大哥,袁绍也不是什么好鸟,要不怎么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居然对这种大逆不道之举“阴然之”,就是私下默许了,然后呢?两兄弟“冰释前嫌”,袁术也得以成行,直奔青州袁谭的地盘去了。
刘备和董承谋划的时候大抵和袁术出奔袁谭的时间相仿,正愁不知道怎么对付曹操的刘备觉得时机已经到了,这是一个摆脱曹操,潜龙升天的机会,董承呢,也是这么认为的,刘备在曹操的眼皮底下成不了气候,这帮人手下都是没有什么兵权,自己虽然趁着曹操一个不注意,让汉献帝封自己为车骑将军,但是兵权还是掌握在曹氏将领手中,王子服等人都是光杆司令,刘备虽然是左将军,但是那也只是曹操给予的一个头衔罢了。
所以,趁着攻击袁术这样的机会在外面发展壮大,到时候一个里应外合,说不定成功的几率更高了。
虽然刘备和董承算计好了,但是曹操那里会同意吗?。 最好的txt下载网
11—11:奸雄撕裂的诏书(4)
按理来说,曹操是不应该同意的,放虎归山啊,但是结果怎么样呢?刘备提出要求之后,曹操立刻同意,派遣朱灵协同作战,和刘备一起征讨袁术。
三国志里补上这样一句话: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于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
而后的刘备还真的是对得起曹操的一番美意了。
那么曹操真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吗?
未必,程昱和郭嘉也许都有点低估自己主公的用心良苦了,纵使曹操再安抚刘备也是知道一点的,那就是刘备不可能为自己所用,终有一天会背叛自己,因此放在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那么为什么曹操还要这么干?只有一点可以说明,曹操要对京城里面的反曹党派下手了,事实上就是,在刘备离开京师不久,董承等人立刻“伏诛”,这说明曹操对他们的那点破事早就明白了,只不过是找个时机下手而已,把刘备分离出去处理董承就更加容易了。
那么放生刘备岂不是更加危险,为自己制造一个敌人?
未必,曹操之所以敢把刘备给放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经过了以下两点考虑才做出的决定。
首先就是对刘备的定位问题。
不错,刘备的确可以算作是他一个劲敌了,但是这不代表刘备在每一个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他最擅长的地方是玩政治,捞取民心,树立自己威望,这一点甚至他曹操都比不上。
这也是曹操不敢像处死吕布和孔融那样处死刘备的根本原因。
但是除了这一点呢?基本上没有什么太拿的出手了,尤其是军事指挥上,更加是他的致命短板,后来的曹丕并非以武略见长,都敢嘲笑他白打这么多年的仗,可见不是一般的差。
所以,曹操是不会让他扬长避短的,与其留在身边,不如扔在外边,把他的弱点全都暴露出来再整死你。
第二点考虑就是刘备乍一看潜龙升天了,其实是困难重重,外面的天空固然广阔,但是天高任鸟飞的鸟还是要注意一下险恶环境的,袁绍这些强敌就不说了,你刘备能够跑到哪里去?我曹操早就为你选择好了:徐州。
是的,徐州是刘备跑出去之后唯一可以选择的栖身之地,但是当年曹操早就准备好了,徐州刺史车胄是自己的亲信,早就做好防范了,看你可以闹出什么动静来!
有了这两点考虑,可以说曹操把刘备算计的死死的,谅他也闹不出什么动静来,主动权其实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刘备则是被逼到了绝境,不反叛吧,完成任务之后,还是要回到自己身边的,反叛吧,那就意味着刘备是对不住自己在先了,我出兵把你给灭了也就不会有人非议。
事实上曹操杀人并非全是由着性子来的,孔融被杀固然是得罪了曹操,但是如果没有伤风败俗,不讲孝义的把柄曹操还是暂时奈何不了他,祢衡呢?何尝不是的罪了曹操,但是就是没有借口杀他,于是就发配到刘表那里来个借刀杀人,既出了一口气又保住了自己的名誉。
所以,郭嘉和程昱的担心有点杞人忧天,曹操是个象棋高手,看得不止是一步,而刘备呢,出来时出来了,但是环境更加险恶,而且出来就回不去了——董承谋害曹操一事败露,所有参与人员全被诛杀,不管是继续高举反曹大旗还是为了自保,刘备都只有干到底了,拿自己最不擅长的军事手段去和兵强马壮的曹操硬拼。
这是曹操设计好的,放飞刘备就是他撕裂衣带诏的第一步,将这起反叛事件扼杀在摇篮中是最主要的目的,但是并非唯一的目的,选择刘备攻打袁术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思,毕竟此时的袁术已经是惊弓之鸟了,不堪一击,真要冲着他去的话,根本无需刘备出马,曹操这么干也是一石二鸟,那就是为了自己现阶段的BOSS敌人——袁绍。
12—01:袁绍也没有闲着(1)
就在我们的曹操和刘备这两位主角斗的不亦乐乎的时候,袁绍也没有闲着,既然汉献帝这个大果子已经被曹操给摘走了,那就只好在实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