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关:大明王朝1644年的山海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雄关:大明王朝1644年的山海关-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崇祯做出这个决定,对他本人来说,是完全无奈之举,而且这一定也是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命令。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指出,在我国冗长的历史中,外患往往都是偶发的,而内乱则是历史的必然。此话正确之极,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往往都视外患为心腹大患,却总是在“内乱”的阴沟里翻船。明朝更是如此,流民李自成的突然起事直至壮大,令明廷首尾难顾,而这个大变局的出现,竟然令得一直深为明朝廷重视的“关里关外”的危机也发生了转化,一直是主要对手的关外势力,让位给了来自于关里的流民叛乱,从此后对于明室来说,对付关外势力就只有了山海关这一道屏障,这是个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即使暂时有效,但威胁不但没有解除,其实是反而更大了。
  放弃宁远也表明了崇祯心中对流民的恐惧其实是大于对外族的恐惧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此时他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墙可以拆了。崇祯虽然发出征召全国兵马“勤王”的命令,但执行情况却极差,甚至是无人响应。崇祯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在袁崇焕大帅死后,勤王军队的表现的真是每况愈下!大明王朝的诸将基本上都是为自己打算,再加上都防着崇祯的为人,没几个积极配合的。其中刘泽清就先谎报坠马,说脚受伤了,借故不奉诏,这种情绪和借口在诸部勤王部队中极为多见。吴三桂、王永吉等人离北京并不远,但不知因为什么缘故,行进的速度不是一个慢字可以形容的,只有唐通部离北京近,率八千人马先到北京。崇祯视之如救星,当即给予重赏,封“定西伯”。于是,面对李自成,也就只有这八千人要用了。
  

两个机会的错失(4)
可是,历史是不等人的,吴三桂还没来得及赶到,李自成就先到了北京城下。
  

大败局(1)
一###四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军开始攻城。
  事实上等不到这一天,五天前满朝群臣就已知这场角逐的胜利者是谁了。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到达居庸关时,那位曾表示决不辱君命的第一路勤王大将唐通竟与监军太监杜之秩率部不战而降,这最后的八千人也没能把“勤王”的使命贯彻下去,也就是说,最后为崇祯卖命的连八千人都没有。居庸关是北京对关内的第一道门户,这个门户此时轻易就洞开了。不战而降,在明朝众将中他们当然不是先例,事实上从山西会战开始,这些降将已经是逐级增加了,最搞笑的是,崇祯派去代替自己出征的“替身”李建泰也投了降,这仗,不用打,结局已经内定。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军队进入高碑店,西路挺进西直门外,城墙开始接受炮轰,轰轰之声震天动地,崇祯上朝之时,连脚下的大地都可以感到震动,大家相对而泣,惶恐难当,各自说着不着边际的应敌对策,但心中却都隐隐觉得,勤王的军队不会来了。崇祯却一反常态,显得极为镇定。他呆立那里,在御案上写了几个字,司礼大监王之心发现,随即将之抹去了,崇祯在这上面,写有六个字:“文臣人人可杀。”
  这个一生好谋无断、刚愎自用的偏执狂,直到临死之前仍在怨天尤人,一个心中从无感恩之心的人,其实一生也是活在痛苦与积怨之中,崇祯死到临头,仍不悔误。
  就在北京告急之时,崇祯一直期盼的吴三桂的军队一直没有出现,由山海关出发,三百里的行程居然拖了四天还没有到。不知道吴三桂此时是什么心情?可能他也知道自己要打的是一场必败的战争,而因此心情极度复杂吧。
  没到中午,西直门就被攻下了,接着,平则门、彰义门全部失陷,军队围了上来,守城的军士几乎一点战斗力也没有。潮水一般的大顺军队围住了北京城,后人如此形容“四面如黄云蔽野”——四面全是穿黄色衣甲的大军。
  三月十八日一早开始,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但这雨并没有挡住大顺军队的攻势,李自成开始冒雨攻城,明军开始放空炮了,当然这于事无补,最后连空炮都放光了。李自成开始在彰义城外喊话。
  这是李自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帝国的最高首脑间对话,虽然他们并没有亲自见面,替他们传话的是一个名叫李国祯的守将,但是,其实他们之间已经开始有了真正的对话,这次,不是一个流民与帝皇在交流,而是一个胜利者与一个丧家犬的对话。
  李国祯要求自己为人质,令李自成派人去谈判,李自成狂笑道:“何用人质!”胜利者已经不需要在那些细节上费口水了。李自成提出了条件——“割地求和”,并精心挑选了一个特使——崇祯一度宠信的投降太监杜勋前去谈判,当崇祯看见杜勋的时候,这个场面一定会令所有人百感交集,崇祯自己呢?依然怨天尤人吗?
  李自成的条件很简单:划分天下,赏银一百万两给他的军队,承认陕西和山西为其封国,作为条件,大顺与大明联手,抗击清军,保卫辽东。
  平心而论,这个条件开的不错,李自成虽然起事多年,但多少还是对崇祯给了几分面子,也许在潜意识里,这位流民领袖还认为,崇祯罪不至死。而他自己也确实还没有足够的准备,想要征服整个天下。任何有头脑的人,对这个条件都应好好考虑,崇祯当然明白这一点,可惜这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家伙又开始玩起了他一贯的伎俩,他想找一个人挺身而出,替他接受这屈辱的绥靖政策,这个人,是他现在的传话筒,日后东山再起、局势稳定时,就如同当年的周延儒、陈新甲一样,再成为他的替罪羊。
  崇祯开始问计,但满朝文武,谁不知他的心意,以前每逢议事时,还有几个人说点不着边际的话,今天,无人发出一言。崇祯无奈,直接问内阁首辅魏藻德:“此议如何?今天事情到了这地步,你只说一句,行还是不行即可。”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败局(2)
曾经非常漂亮的将崇祯第一阁臣周延儒干掉的魏藻德一言不发。崇祯不悦,再次追问,还是不说。
  崇祯看群臣,一片哑然,崇祯气得头疼了。三个月前,他碰上这种场面肯定要大开杀戒,但今天,杀人的人已经没有了资格了,他不能再杀了,杀完之后,下一个就是他了。
  谈判破裂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崇祯,不能接受这一极具诱惑力的要求,当杜勋走后,他气得险些动手殴打魏藻德,但此时,这位暴戾天子所做的,也只不过仅此而已。
  崇祯此时可用的,已经没有几个人了。曾经,他手下有用兵如神的袁崇焕,深谋远虑的杨嗣昌,忠心耿耿的孙传庭,威仪天下的孙承宗,还有见识卓越的洪承畴,战无不胜的曹文诏,而此时,除了一个慢吞吞的吴三桂以外,他一个可用的人也没有了。他写了一封自欺欺人的诏书,胡吹了一些“朕将亲率六师以往”的大话,然后急忙召见驸马巩永固,要他率家丁护送太子南行。巩永固告诉他,这是不可能,一是按明律法,哪敢蓄家丁?二是,城外全是李自成的人,这些人如何有战斗力对付李自成的精锐军队?愚蠢的崇祯,为了一时之气,也连累了他的后人注定不能活着离开北京了。
  最后可用的人,只能是一个叫王承恩的太监了,此人倒是一个真正的忠心之士,崇祯命他备好武器和人员,做最后的挣扎。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再次攻城,这次,又是崇祯宠信的一个太监出来了,太监总管曹化淳开了城门。这位曹化淳,当年在联手周延儒赶走温体仁一事中,是个关键人物,这次开门计划,是他早就和大顺军密谋好的。彰义城门一开,平则门、德胜门全开了,北京外城全部陷落了。
  崇祯如惊弓之鸟,他问大臣:“外城破了,怎么办啊?”阁臣们纷纷回答:“陛下之福,不用忧虑,实在不行,我们巷战,誓不负国。”这是世上最大的谎言,几小时后,城还没全部沦陷,说这话的人大多数都投了降,这里有兵部尚书,也有皇亲国戚,当然也有那位一言不发的总理大臣,整个过程,没有一场巷战发生。三月十八 夜,内城攻破,李自成军队进入北京,此时雨仍未停,炮火硝烟 ,细雨竟然夹着雪花,在烟雾中洒向北京城。
  崇祯还在等着奇迹,当他听说城已经完全陷落后,问:“大营兵呢?李国祯呢?”这位李国祯是京城禁卫军头子,也是一开始自愿给李自成做人质的那位,此时,他早就逃命去了,军队全部溃散了。崇祯终于明白,除了一个太监王承恩以外,他身边已经没有一个人可以用了,更不会再有多一个人会为他献身。
  崇祯与王承恩等人来到乾清宫,在逃命之前,他还有心事未了。
  北京城内炮火纷飞,人声沸腾,但乾清宫内,一片死寂,他的妻子周皇后已经穿戴整齐,面容安详的等在那里。崇祯说:“大事去了,你是国母,当死。”周皇后伤心哭道:“妾身跟随你十八年了,十八年间,你从没听我一句忠言,如今我们一起为国而死,还有什么可说的?”崇祯羞愧不能语,此时的他,纵有悔悟之心,也已迟了。
  崇祯下旨,周皇后、后宫各等嫔妃,包括天启皇帝的张皇后全部都要自尽。崇祯叫来了他的三个儿子,太子、定王、永王,亲自为他们穿上旧衣,说:“你们从前是太子,今日城破,就是小民,各自逃生去吧。不必想着我了,我为国而死,已经没有脸去见列祖列宗,今后,你们一定要谨慎小心,见着做官的,年纪大的叫老爷,年纪小的叫相公,遇着平民,年纪大的叫老爹,年纪小的叫老兄,遇着文人叫先生,遇着军人叫长官。”说到这里,他也说不下去了,哭着说:“你三人如此不幸,怎么竟生在了我的家。”
  左右侍从无不为之落泪。
  崇祯看着三个儿子出了宫,来到坤宁宫,周皇后已经上吊自尽了。崇祯看着曾经一度相依为命感情甚笃的皇后的遗体,只是凄然的说道:“好,好。”十六岁的长平公主,在母亲的尸体旁痛哭不已,崇祯望着出落得楚楚动人的女儿,再次说起了那句著名的遗言:“你为什么生在我家?”说完就手起剑落,一剑砍向公主。
  

大败局(3)
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间,他杀了不少人,但是只有这一次,他是真正的自己动手杀人,可惜,这最后的一次杀人未能如他所愿,一剑落下,长平公主急忙间情不自禁用胳膊去挡,一条臂膀断下,人倒在血泊之中,昏了过去。这位公主,当时大难不死,后来成为传奇小说中的人物,被人们尊为独臂神尼,但其实,她在两年后就死了,死在了清朝顺治时期。
  崇祯以为长平死了,于是来到南宫仁寿殿,这一次,他要杀的人是自己的嫂子——天启的正宫娘娘张皇后。他没脸见这位一向尊敬的嫂嫂,于是要宫女逼张氏自尽,然后仓促离去,张皇后死与不死,他已经没时间去检查了。(事实上张皇后当时未死,后来李自成入宫前才自尽的,其尸身还得到李自成手下大将李岩的庇护)他吩咐后就离开南宫,在王承恩的陪同下,他来到了人生的最后一个地点,煤山(今景山)。
  站在煤山寿星亭的一个歪脖子树下,崇祯听见宫内传来一片呼喊缉拿之声,他已经跑不动了,与其说他跑不动了,还不如他已经连跑的勇气都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