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关:大明王朝1644年的山海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雄关:大明王朝1644年的山海关- 第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力从来没有够战胜汉人势力,即使有过辉煌的胜利,也极为短暂,至于一统汉人江山,更如同梦话。
  汉人外表羸弱,但内里坚韧,这一切并不完全因为人数众多,还因为汉家天下的形成结构有其合理性。他们以农业为基础,以土地为疆系,形成了稳固的家庭结构。唯其稳定,才能保证人口茂盛,资源丰富,人民故土意识浓厚,家族意识强烈,这一切也是构成儒家文化的基础。汉人有自己的文化体系,和这个合理的家庭形成结构有关;相比之下,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则近于原始状态,他们流动性强,稳定性差,土地对人的束缚几乎没有,资源获取方式也全靠掠夺;他们从一生下来就桀骜不驯,崇尚武力,部落之间战争不断,反复不息。这其实都是资源匮乏造成的。游牧民族崇尚武力,但是在文化上却相当落后,既没有一个能钳制思想的大一统的文化信念,也缺乏约定俗成的政治道德,大家都习惯了“有枪就是草头王”,过于自由散漫,缺少诚信,才会纷争不断;同样的,大家缺少规则约束,权威统治,都不按牌理出牌,也导致各自急功近利。
  清晰地分析出了汉人与自己的不同后,皇太极在加强军备的同时,开始着手一个更艰巨的工作——推行汉化的步伐。
  推行汉化,这一点在皇太极以前的少数民族帝王眼中是很难被认可的事情。虽然也偶然有之,但是论汉化的彻底程度和坚持的时间之长,惟皇太极第一。
  推行汉化使皇太极走上了与努尔哈赤完全不同的路。前者是开疆裂土的英雄,后者则成为宏图远谋的君主,前者想的是为自己的子孙建立一块属于自己家族的土地,后者则想的是万世江山一统天下。基于这点不同,两代皇帝所前进的方向是不同的,我们可以说,在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之间,建国立业的信念相同,但实行的方法与准则迥异。按现代管理学来说,两者是定性与定量的不同。前者定性,后者定量,努尔哈赤受汉人欺侮多年,对汉人的仇恨形成了他生活的动力,攻城陷地,占领更大的土地,是他建国的根本,但到了皇太极那里,开始注意到人数、文化、生产、资源等等的差异,于是,由简单的定性到了更为精细的定量,我们发现,就是在这个定量的基础上,皇太极开始改变了对汉人的态度。而这个改变是因为皇太极有更为远大的理想,虽然史书并未有太多的记载,但可以想见,他一定从元朝灭亡的基础上吸取了很多教训,同样的,从明朝的建国中也吸取了更为宝贵的经验。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满清的汉化之路(3)
皇太极与父亲的不同体现最初体现在对“民”的认识上——这个“民”指的是汉民。努尔哈赤采取的少数民族通常的方法——“抗拒者被戮,俘取者为奴。”这个把“民”当成“奴”的方法,其实和元朝时没有什么两样,可是皇太极却把“民”当成了“民”而不是“奴”。在众多的少数民族君王中,皇太极可能是头一个有如此认识的人吧?他也有很多措施,比如说,对于被俘获后,不甘为奴私自逃出辽东的汉人百姓,努尔哈赤的方法是杀,皇太极则既往不咎,并颁布宽容的法令,努尔哈赤时代曾强迫汉人降民修筑工事,对他们如同奴隶一样的苛刻,惹得汉民苦不堪言,皇太极后来干脆废了这个制度。
  对于君主来说,打仗需要武功,执政则是文治,两者都是一个技术活。而对执政者来说,这个技术体现在什么地方上呢?——还是制度。崇祯没有修正制度的能力,故而眼看着制度一点点溃烂,无能为力,李自成没有制定制度的能力,所以任何的行为都是盲目而无理性的,与他们相比,皇太极则有更高的技术水准。他的汉化推进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制度建设过程,这个制度建设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科学地分析形势。皇太极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制度建设的方向的。
  那么皇太极是如何建制的呢?他本着汉化的大原则,其主要的着力点有三个方向——人事、民事、军事。
  任何政府在建立制度时,都要考虑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用人制度,安民制度,军事制度,他们解决的是三个范畴的问题:吏治,稳定,国防。其实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下,皇太极与崇祯一样,都面临着这三大问题,崇祯穷其一生没有解决得了,但皇太极却不同。他在这三个问题融入了汉化的进程,由此确定了满清王朝的胜利基础。
  在人事上,皇太极效仿汉朝,建立了内阁制度,由以往的八个贝勒分权制改为统一的集权制。这一点是与努尔哈赤时代有极大不同的创新。能够形成这一套中央集权的制度,与他所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有关。
  对于汉族知识分子,努尔哈赤始终持敌视态度,皇太极则不同。内阁制度是两个汉人帮他建立的,一位是范文程,一位是宗完我。后者的出身比较有意思,他是奴隶出身,在努尔哈赤时代为满人做奴,但皇太极发现了他的才华,将他赎身出来,参加了考试,还给予了重用。于是,宗完我后来成了皇太极手底下制度建设的最重要的臣子。而他提出的内阁制度与明制基本相似,也是分为六部,各部除尚书外,还下设承政两人,一为蒙古人,一位满人,相当于明朝的各部侍郎。但这个人员组成是多民族的,这就形成了一个互相挟挟制的体系。还有参政八人,官制与明朝比较接近,也设立了起监察作用的都察院。宗完我设立的制度虽与明廷相似,但起的作用却大相径庭。要知道满清在皇太极以前,其人事建制还是非常原始的,努尔哈赤在朝时,朝中大事全由他一人说了算,能说上话的还有八大贝勒也就是八旗之主,根本谈不上人事制度。努尔哈赤死后,也没有解决接班人的问题,他确定的是八个旗主共同议事的制度。
  皇太极刚即位之时,“有人必八家分养之,地土必八家分据之,即一人尺土,贝勒不容于皇上,皇上亦不容于贝勒,贝勒事事擎肘,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整黄旗一贝勒也。”(《天聪朝臣工奏议》)从这段资料上我们可以看出,皇太极即位之初,他的权力并不大,因为分支太多,他实际上的权力不过是一个占地盘比较大,拥着子卒比较多的旗主而已。内阁制度的完善则让他的权力一下子凝聚起来了。但这个内阁制度与明朝的有所不同,不容易产生腐化的“票拟”、“批朱”等分权制度,也没有司礼监这个中间机构,所以这就是让内阁制度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了,也让党争之祸没有了滋生的土壤。两者同为内阁制,在性质上是有差异的。而在这个重新建立的人事制度中,还有一项重大的革新,就是汉人官员比例增加了,六部的阁主虽然还是满人八旗的旗主(当时的六部的头领分别是多尔衮、德格类、萨哈廉、岳托、济尔哈朗、阿巴泰),但是每部中都有相当比例的汉族官员,这与努尔哈赤那时动不动就把汉人当成奴隶使的方法皆然不同。这些汉人官员只忠于皇太极一人,后来证明发挥的作用之大,决不在那些拥有重兵的旗主之下。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满清的汉化之路(4)
在民事制度上,皇太极走得步子更大。他把游牧民族的生产模式改变了,强调以农业为本,开始了走上了农耕化为主要生产来源的汉化之路。我们知道,任何改朝换代的时刻,其最重要的改革都是先来自于经济制度上的。皇太极就成功做到了这一点。这对于以骑马为主的满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改革。
  “专勤南亩,以重本劳”,这是皇太极提出的经济制度的方针,而在这个大方针的前提下,皇太极做的另一个了不起的事就是解放了大多数汉人奴隶。农奴制度是满清延续多年的制度,努尔哈赤时代仍然在使用,辽东的汉人对此多有不满,抵抗行为实有发生,也有很多汉人逃离土地,令田亩荒芜。皇太极即位后推行“满汉之人,均属一体”的政策,将汉人编入民居,由汉官管理,对于稳定辽东民事,起了很积极的作用。皇太极后来又效仿汉朝制定科举制度,实行考试入选的原则,门槛放得极宽,其考生范围扩大到汉人奴隶群,有很多汉人奴隶经过考试后成功“洗底”,与满人有同等的地位,比如宗完我。皇太极执政年代,奴隶制度基本上被农业生产所取代,满清由落后的奴隶社会走向较为发达的封建社会,这是汉化的功劳。
  在军事制度上,皇太极则体现了极高的战略眼光,那就是重用汉人降将,建立了八旗汉军。
  面对降臣,皇太极差不多是古往今来最仁慈的君主,他一生中招降的汉人降将之多,数不胜数。这些汉人降将,在皇太极眼中,不是贰臣,而是“明灯一盏”。皇太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至死不渝。这些被招降的人中,有他的仇人,有他的死对头,也有屡次欺骗他辱骂他的人,但是皇太极做到一视同仁,只要你降了,要权给权,要钱给钱,要官给官,要兵给兵,而且决无一丝疑心。祖大寿、洪承畴、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李成栋,这些人在明朝天子脚下个个都是雄踞一方的人物,降到了满清后,皇太极依靠他们建立新八旗,他们依然还是雄主,没有满人汉人、私人恩怨的界限。皇太极的这份襟怀,放眼历史只有曹操堪与一比。而降将给他们的回报同样丰厚,汉人八旗的出现,令皇太极的兵力增加了近一倍,这些汉人能将,至少在皇太极生前,为攻打明廷尽心尽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起的作用极大,而且也很少有人出现过贰心。
  皇太极不光在用人上有一套,在整个战略眼光上也有一套。当他发现山海关难以攻破时,他采取“战略包围”的方式来对抗明朝的“坚壁清野”,明朝自熊廷弼开始,就坚持以退为进,防守反击的打法,后来的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都是这一战略思想的忠实执行者。皇太极对付这一战略的方法就是先消灭周边的邻国,以形成合笼之势。于是,他利用几年的时间征服了朝鲜,令朝鲜成为其附属国,又远征蒙古,并令剽悍的蒙古林丹汗含恨死去,这样无论从北部,还是从水路,都对明朝实行了战略上的合围之势。就是在这个形势下,天聪三年也就是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山海关,从蒙古地区的喜峰口出发,一直攻到北京城下,这一战历史上称为“入口战役”。此战的结果是,令袁崇焕措手不及,撤山海关守军仓促迎战,并令崇祯中了反间计,杀了这位卫国元勋。如果没有皇太极在战略上的远见,如果不是及早地征服了蒙古,这一战皇太极就不可能成功的逼近北京城下,不但使明朝丧失栋梁,而且给清军进攻明朝的心脏新开辟了一道战线。
  皇太极在位十几年来,在人事、民事、军事等各项领域取得的成绩,是奠基性的。他用了十几年时间完成的汉化之路,其实也是将散漫的宗族势力并入制度轨道之路。这个制度的建立,不但充实了自己的国力,更重要的是征服了大多数汉人的心,所以,皇太极的定量分析是非常成功的。任何一种制度在建立的最初都有他的先进性,很幸运,在经过准确的定量分析后,皇太极成了先进制度的执行者。而这一切,不可能不会对他手下的第一能臣、也是他的族弟多尔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