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和“割让地”,租界的领土主权仍属于中国。很多书籍在谈到“租界”、“租借地”、“割让地”时,常有概念混淆不清的现象。
鸦片战争后,1842年(清道光2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即《中英江宁条约》),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对外通商,英国可派驻领事。还规定英国商人同其眷属可以在五处通商口岸寄居。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英国派驻上海的第一任领事巴尔富(退役上尉,很多书让误译为巴富尔。),以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作借口向上海道台宫慕久提出,要求“租用”一块专供英商占有的居留地。经过两年谈判,在巴尔富软硬兼施的欺骗讹诈下,1845年11月29日,双方签订《上海租地章程》,并由上海道公布。明文划定紧靠上海县城北面的一块土地准予租给英国人作建筑及居住之用,以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厂以南为界(苏州河口南岸到现北京东路以北,为李姓人开的船舶修理厂。一些书上误称为“李家庄”)。次年9月,又议定这块地以边路(今河南中路)为西界,东面到江边(今外滩一带)。这块地面积约830亩,后来就称为“英租界”,这也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租界的起始。1848年10月,英国领事阿礼国又借口“青浦事件”,和上海道台麟桂议定,把地界向西延伸到泥城浜(今西藏路),向北扩展到苏州河南岸,使英租界面积达到2820亩。 。 想看书来
敌狂我无畏,国旗壮军威(3)
1849年,法国驻沪领事敏体尼向上海道台提出,划定洋泾浜以南地区986亩土地为“法租界”。美国于1848年,由派驻上海的领事华尔考,在“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借口下,逼迫上海道台将虹口一带划定为“美租界”。至1863年9月21日(清同治二年八月初九),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由英美领事为首共同管理租界事务。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1853年(清咸丰三年)英美驻沪领事在“武装中立”的借口下,在租界内成立由英国军官担任队长的“上海义勇队”(Shanghai Volunteer Corps,又称万国商团)和“协防委员会”,在租界建筑永久性的“防御”工事。同年9月7日,上海小刀会起义,响应太平军。租界当局宣布“中立”,声称小刀会与清军都不准进入租界。后清朝官员承认“租界不可侵犯”的原则。自此,中国在租界内所保有的主权和利益,逐渐受到侵犯和排斥。
1854年7月8日,英美法三国领事片面修改《上海租地章程》,未经与上海道会商即公布施行。公共租界的租地范围扩展为3808亩。新章程规定“更夫”改变为巡捕并可向居民抽收税捐。上海公共租界成立工部局,由各国领事兼任董事,下设若干委员会,如防卫委员会、道路码头委员会等。英美领事等又乘机擅自将其裁判权范围伸展到租界内中国人的民刑诉讼案件。1869年4月,上海道和英美法三国领事签订了《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内设立会审公廨,审理有关民刑案件。法租界成立了公董局。至此,租界事实上成为帝国主义列强掌控的“国中之国”。
以后,公共租界不断扩张其地界,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挪威等国先后挤入;早具侵略野心的日本人,比照英美法各国的待遇,在虹口北四川路、吴淞路、汇山码头一带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法租界一直独立存在,未并入公共租界内,同时也不断扩张,向东扩展到黄浦江边,自洋泾浜向南则扩展到陆家浜北岸。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面积已达到48625亩,常住人口150万人。上海的工厂、商行、银行、钱庄、码头、船坞以及市政水电等公共设施,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租界区域内。帝国主义列强也通过集中了最主要的工业基础、最繁华的商业区和国内最大金融区的上海“两租界”,榨取了中国人民的无数血汗,攫取了我国的大量资源和财富,成为名副其实的吸血管和毒瘤。
万国商团从一成立就成为租界当局*小刀会起义、对付太平军的工具,开始时全由外国人组成,有英国队、美国队、意大利队、日本队、苏格兰队、骑兵队、运输队等。后来在工部局华董力争下,成立中华队,由300多名中国人组成。除了这些义务性质,不支薪酬的队员外,万国商团还成立白俄队。雇佣白俄为团丁,支给薪金。万国商团共有二千多人,与分驻各处兵营及军舰上的各国海军陆战队,共同对付中国人,维护租界当局的利益。
“八一三”战役爆发前一天(8月12日)下午四时,万国商团通过电台通知队员携带枪支弹药,全副武装到指定地点集合,当晚,即派往苏州河南岸一带加强防卫和巡逻。租界当局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以图在中日战争中保持“中立”。10月26日,我大军撤退,次日,四行仓库战斗发生,原驻在北火车站附近克伦海路兵营的英军百余人,在队长、英国军官约翰逊带领下,防守西藏路桥。桥北堍马路西侧,租界英军建有一座碉堡,是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建造,有三四层楼高,内有铁梯通向楼顶,设有瞭望口及射击孔。英军10余人,在一名小队长率领下驻守该碉堡,与光复路北侧、四行仓库东南角烟纸店二楼窗口的我军可以互相喊话。
敌狂我无畏,国旗壮军威(4)
四行仓库战斗的发展,使租界英军“中立”的立场发生了松动。一方面,英军军官几乎不放弃一切机会,不断劝说谢晋元、杨瑞符放下武器,率部通过租界退出战斗,但均被拒绝。另一方面,我军表现出来的宁死不屈精神,令英军刮目相看。前二天战斗中,几百名华军同仇敌忾、有我无敌的气概,也着实令人敬佩。像张姓战士舍身炸毁敌坦克、陈树生跳入敌丛与20余名日军同归于尽、一名战士孤胆救出平民二人,杀敌三名、谢晋元冷枪狙击毙敌二人……都是军人的典范和楷模。驻守桥头的英军无不翘起大拇指、交口称赞。作为军人也曾听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连英军在希腊与德奥军队作战,为掩护大军撤退,全部壮烈牺牲;还有一队法国军人,坚守巴黎郊区的凡尔赛要塞,抵抗德军进攻,宁死不退。这些载入战史的事例,只是听说,谁都没有见过。而眼前华军八百壮士的英勇却是活生生的事实,掩护撤退任务完成后,至少有二个小时可以从容退出战场,但他们宁死不退,要与敌人拼斗到底。他们已把骄横的日本人打得十分狼狈,这些华军真是好样的,是真正的英雄。
租界英军心态的变化,使他们表现出一定的人类的同情心,逐渐改变了他们对中国民众的态度,改而采取眼开眼闭的立场。
慰 问 壮 士
密集的枪声吸引了上海民众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西藏中路泥城桥(今北京路口)一带,都想一睹八百壮士杀敌的风采。租界当局在该处路口设置了第一道警戒线,由几十名守卫上海煤气公司的巡捕房巡捕和特别巡捕(Shanghai Municipal Police Special,简称*PS,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是义务性质的,类似义务警察)防守。随着中国民众越聚越多,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得这些巡捕哑口无言,在数千人的蜂拥下,第一道警戒线很快便失去作用。但是第二道防线却无法冲破,美国海军陆战队、英军和万国商团中华队的队员在西藏路桥南堍及沿苏州河岸一带,以移动式铁丝网将桥头及岸边封锁。中国民众只能在警戒线外,远望河北岸四行仓库的战斗情景。
靠近河边,能远远的看到四行仓库,人们的心情也安静了下来。苏州河南岸马路边、空地上,观战的人群一层层的挤得密密麻麻。从早到晚,大家忘记了喝水吃饭,不顾深秋天气的秋雨凉风。后面的人想尽各种办法,有的垫块石头,伸长脖子,有的爬在树上,都想看看我军杀敌的英姿。西藏中路上一辆破旧的公共汽车,放在那里从没有人过问,如今也成了人们观战的立足点,一二十个青年人站在上面,一边看,一边大声地报告给下面的人听,把对岸战斗的情形描述得有声有色。附近高楼及一些房屋的朝北窗口,都挤满了观战的人。他们看到八百壮士勇敢杀敌,打得日军遗尸累累,狼狈而逃时,就拍手欢呼,唱歌庆祝;看见我军战士舍身杀敌,与敌人同归于尽,就满含热泪,高呼口号。上海民众的抗战热情从未有过如此的高涨,八百壮士英勇奋战的四行仓库成为既灭敌人威风又展现中国军人英雄形象的大舞台,成为鼓舞上海人民团结抗敌的大课堂,450万上海人民从八百壮士身上看到了不怕牺牲、奋起抗战,最后战胜日寇的希望。上海《新闻报》10月30日曾发表社论,说到谢团杨营死守闸北孤垒之意义,表达了民众的心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敌狂我无畏,国旗壮军威(5)
此次88师退出闸北之际,担任掩护之谢团杨营,于举军尽撤之后,仍坚守四行仓库,为闸北保全斗绝一隅之孤垒。其事甚艰,其用心绝苦。隔岸之英军,以其已陷绝地,劝其撤退,暂时容留于租界。而谢团杨营以枪械系军人之生命,堡垒即系殉职处所,此举虽属友邦善意,亦坚决拒绝所请。
谢团杨营将士之义烈,可谓超出于当年东北义勇军之上矣。往者守卢沟桥之吉星文团,曾有以卢沟桥为坟墓之壮语,惜以高级将领之依违,未酬其志。今日该营处四面楚歌之中,以数百人与悍敌相拒,即在不习军事者,也明知其无幸存之望。
国民一闻谢团杨营之坚守孤垒,兴奋至于极地,感激至于极地。足证今日国民之“与敌偕亡”心理,实已普遍而深切。故一遇将士能适应此要求者,直视为圣贤豪杰而膜拜。诚愿该营死守孤垒之忠贞,如电流之迅速,感应于全国200万军人,则神州大陆,其或不致终为胡骑所蹂躏乎。
苏州河南岸从东边的西藏路,一直到西边的乌镇路桥、新闸路一带,马路、空地及楼房之间的空隙处,凡是能够隔河遥望到四行仓库的地方,无不人山人海。自朝至暮,观战的民众整日的成千累万。谢团副为方便于持久作战,发出需要糖、盐和光饼的呼吁并由电台广播以后,上海的青年和参加战地服务的童子军热心奔走,号召民众响应。茶楼、酒馆和老虎灶(泡开水和喝茶的地方)人们谈论的都是八百壮士英勇杀敌的话题。中外人士争先恐后,纷纷馈赠食品,捐钱捐物。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幼自动携带饼干、面包、罐头、糖果等食物,市抗敌后援会、市商会、中国青年会、童子军战时服务团等处门口,各种慰问物品堆积如山。发动捐献的有职业界救亡协会、文化界救亡协会、海关华员战时服务团等团体;有卡德路邮局、内河航运处、永大银行、中国保险公司、潮州同乡会、华美药房、煤气公司、煤业公司、老介福绸缎局、公共汽车公司、信大阜记面粉厂、新新公司、内衣公司等数百家企业的职工。一些生活十分困难的苦力、黄包车夫也纷纷捐款;新闸路的三个大饼摊主,停业一天,做了六七百只大饼赠送给八百壮士;最难能可贵的是虞洽卿路第80难民收容所244名难民节食半天,节存9元2角2分,广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