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邕皇帝临终前,曾交待当时的太子周天元,说王谊这人,是社稷之臣,可以留在近处,做为内阁核心成员,不须让他远处任官。
这个交待看起来是对王谊忠心的信任,但却隐含有不放心的意思在内。
北周武帝看人的确很透彻,即王谊性格中有难以约束的一面。
这话后来果然不幸言中。
因为与后来的王谊是同学,俩人曾经又同朝为官,所以在杨坚当了皇帝后,这王谊就时常管不住自己的嘴,有对杨坚不满的话被人打小报告,有杨素等弹劾,杨坚因此只是对他没有以前那么好,这到反而更让他心生怨气,最后也只是因为有不满言论,被杨坚赐死家中,但那是后话。
再说这王谊四路大军齐头并进,到了郧州城近郊时,司马消难不打照面,就跑了,投奔了陈朝。
所以这王谊捡了个便宜,却少了个立功的机会。
不过,这里存在的疑问是,这司马消难逃跑,为什么不追呢?因为王谊已经“军次近郊”,“次”在这里是停留的意思,古文中,通常停留三宿以上,称之为“次”。因此,这句话包含有王谊按兵不动的意思。
………【第四节 顺打 (4)】………
虽然这郧州离齐国边境很近,司马消难一跑,就跑过了边境线,但王谊事先应该想到这一点,虽然他应该个读书人中的粗人,但他在随北周武帝伐齐中,能看出战争胜负之间转换的紧要关头的所在,其见识应该不浅,其所为,明显表现出放司马消难一马的意思,这又是为何?
所以北周武帝宇文邕说对他“不须远任”,并不是出于关心而怕他到边疆吃苦,相反,留下在京城朝中为官,是没有多少油水的,这一点,是历朝历代的官员们都一样的经验总结。看来还是对他有不放心的一面,主要原因是这人难驾驭。
他的这个性格,让后来的杨坚以依法办事为名,动了杀机,让他自己也为此吃到了苦头。
当然,事情也没有就这么因司马消难一跑,而了之。
因为这时北至商洛(位于今陕西省东南部),南到江淮,东西二千余里,四川的巴蛮,即少数民族多叛,共同推举兰雒州为渠帅。
所谓渠帅,即为首领。而兰雒州这个人名,也查不到其具体的资料。
这兰雒州自封为河南王,宣布拥护司马消难。
这王谊让行军总管李威、冯晖、李远等分兵去打,一个月不到,就打完了。
于是,杨坚立即兑现奖励,且做得很到位,到是显得有些过了:先是派人到前线慰问,去了一批,又来一拨,络绎不绝,如同赶集,后来又以自己的第五女,即兰陵公主杨阿五,嫁给王谊的儿子王奉孝为妻,并封官大司徒,即国家财政部、民政部部长,如此大的肥缺,杨坚给出的理由是,此次征讨有军功,那是不用说,重要的,还因为这王谊的前一代,其祖父王盟,曾为武川镇将,而其父王显,也曾为北周太祖的总管家,祖辈和父辈都有交情等。
但这个理由显得不太充足,这应该项是杨坚初任丞相,要拉人,为下一步任皇帝打下基础。而这王谊,要是不弄好,又跳出来动手打人,会坏了大事的,他有干这种事前科。虽然他们是同学,有些事,还是不好说。
而正因为考虑到同学关系,王谊这才打算归顺杨坚的,那也是后话。
………【第四节 顺打(5)】………
没想到的是,王谊看起来是有功,才荣幸地帮自己的儿子王奉孝娶回了妻子。
但后来这王奉孝不幸去世,有了一年的时间后,王谊见这儿媳年龄太小,就上表皇帝,要求为其“除服”。
也就还未到守丧期结束,这王谊就要求为兰陵公主结束守丧期。
这个期限,有二十七个月,也有三年。
但现在才过一年,因而遭到杨素的弹劾。
这本来就是一件不算大的事,况且还是皇帝的女儿。
没想杨素于无之处,竟说得振振有词。
更没有想到的是,王谊因此开始了在官场上走下坡路。
走着走着,竟走到了鬼门关,拉都拉不住。
不过,象王谊这样的行为,有反封建礼教的味道,由此可以看出这人的思想,还是蛮进步的。
这兰陵公主杨阿五,在王奉孝去世后,再嫁河东柳述时,才十八岁。
因此,在王奉孝去世时,她还是个未成年人。
王谊这位公公,当得很开明,其请求为杨阿五提前结束守丧期的做法,体现他以人为本的,尊重人性的精神,这在当时,确为罕见。
而杨坚的这位五姑娘,也的确不一般。
《隋书》专门为其立传,说她“美姿仪,性婉顺”,从小很孝敬父母,这在当时是被重点强调的美德,可谓佳人一位。
但她在王奉孝去世后再嫁,这在当时,应该是很新潮做法。这也许和杨坚本人以及当时上层社会多为鲜卑族人有关。
她所再嫁之人柳述,是在北周大臣中素有威望的柳机之子。
这柳机曾是杨坚当初筹备改朝换代时,重点的拉拢对象。
………【第三节 顺打(8)】………
而这柳述,人也不错,是杨坚好几个婿中很受恩宠的一个,其曾被封官兵部尚书,但不久因丁父忧去职。
但尽孝期满,又仍然官复原职,可见杨坚搞起任人唯亲来,一点也不含糊。
但是,这柳述却因为一直得到杨坚的宠信,在后来却惹祸上身,原因是他得罪了杨坚的儿子,他的大舅子杨广。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四月,杨坚养病仁寿宫,太子杨广、柳述、杨素及黄门侍郎(即负责侍从皇帝,在皇帝和大臣们之间传话的官,因掌握机密文字,位置很重要)元岩等大臣,守在边上。
没想到太子杨广,乘这个机会,去非礼陈贵人。
杨坚知道后大怒,命柳述、元岩二人,准备敕书,敕书即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要诏房陵(今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王杨勇前来,他是太子杨广的哥哥前,准备废太子杨广。
杨素是杨广的死党,闻讯后,二人谋划制造伪诏,这是杨广的老子也干过,所以干起来,一点惭愧都没有,而杨坚因为大怒,看起来是不行了,所以这道伪诏是赐杨勇死,而把柳述和元岩两位知者,下了大牢。
虽然杨坚是三个月后,即仁寿四年七月,才驾崩的。
但太子杨广,有杨素帮忙,想干什么,无人敢说。
这大舅子成功登位后,妹夫柳述被流贬到惠州(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并责令兰陵公主改嫁,嫁给杨广自己的妃子之弟,即他的小舅子萧
这事当初也有点怪杨坚,因为他曾经答应过杨广但后来又改了主意。
………【第三节 顺打(9)】………
杨广这种牛人,到了他说了算的时候,还没忘了这事,他一直认为是柳述这小子在从中作梗。
但杨阿五坚持不从,写信给她这位当了皇帝的兄长,表示愿意与丈夫连坐同罪,免去她公主的称号,随其夫一起前往流放地。
杨广毕竟为兄,对妹子杨阿五的这种做法很奇怪,说的话,和现在现在人的看法差不多:天下男人又没有死绝,你非要跟随这个倒霉的柳述干什么?
杨阿五的回答,到是让现在的人佩服,却不想象她一样做的那种话,我是他妻子,有难同当,就算是生不能和他在一起,死了也要葬在他身边。
而这柳述,到是在到惠州三年后,于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前后,又被迁往宁越郡(今广西自治区钦州市),在迁徏途中,不幸染上瘴毒,病发身亡,时年仅三十九岁。
杨广到没有按照他妹子的意思,把她葬在柳郎身边,而是把她葬长安北原的洪渎川(具体不详),且陪葬品很少,让知道的人都很伤感。
这是发生在四处遍生金戈铁马之声中的,一个与美丽和伤感有关的爱情故事,到是值得多写几笔的。
而接下来要说的是,这反对杨坚的最后一股势力,是怎能样被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的。
说是不费吹灰之力,那是因为有梁睿这个人的能干。
当然,还有持不同政见者王谦同志,以无能的表现,相配合的结果。
梁睿兵到时,那达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率十万之众,正在攻打利州。
这场攻城已打了好多天,但遇上的是上的对手是豆卢勣。
豆卢勣,字定东,昌黎徒河(今河北省昌黎县)人也。
其本姓慕容,因其祖父为后燕的慕容苌,投降北魏,被授长乐郡(今河北省冀州市)太守,后为北魏六镇之一的怀柔镇大将,赐姓豆卢(鲜卑语“归顺”的意思)。
也许这豆卢勣因遗传基因的作用,天生就块打仗的料。
但其所率利州守军,不足2000人。五比一,五个打一个,怎么算,都难以算出胜数。
打不赢到并不一定就是败仗。
………【第三节 顺打(10)】………
因为豆卢积有这利州城的坚固,可以换算成士兵们的战斗力,具体公式是:2000人+城防坚固=2000人战而不死+城防仍然坚固=2000人还活着=利州城还在这2000人手中。
40天,利州城没被攻破。
对于攻和守而言,这个事实是双方力量相持,不相上下的证明。
力量不仅是体力,更是有关智力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不仅是战争,其实我们办任何事,都是这个综合指标所代表的力量,在背后发挥作用。
达悉惎攻城,用的是堆砌土山之法。且又在城墙上挖洞,挖开凿70多处,还修了堤堰,把嘉陵江水引来,制造水灾。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虽然王谦这人为将,是有点熊,让人有点不佩服,但象达悉惎这类职业军人,还是要对自己的军人名誉负责的,且一旦开打,那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来不得半点虚假,从打这仗是认真的这一点上看,达悉惎等是做到了的。
………【第三节 顺打(11)】………
而豆卢积的2000人,真不知是怎么忙活的,难以想象。史料上没有详细记载,这只有请军事专家们研究,本人不好乱编。
不仅如此,这豆卢积还有还手之力,派出奇兵,搞袭击,且斩杀对方数千人,俘虏2000人,真不知这王谦派出来的这些兵,是否为泥人,如此不经打,虽然不排除豆卢积的战报,有夸大虚报的成分,但梁睿大军赶到时,达悉惎等率军逃去,这利州城还在,就是证明。
但是,有一点值得奇怪,也就是这场攻城战,前后好象只看见达悉惎一人上忙活的身影,这应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他身后身前,有十万人,只是少了那两个人—
………【第三节 顺打(12)】………
第一个是高阿那肱,这人是北齐国所生产的好几个着名奸佞之臣中的一个,如荣获古代十大男宠的北齐官宦子弟和士开,因长相秀美,一肚子坏水而被昏君高湛喜欢。
高阿那肱与此人,还有穆提婆、胡长桀等为伍,且相提并论,可见反对派领袖王谦同志,所用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焉能不败?
有关这高阿那肱的光荣事迹,说来话长,仅略加简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