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国殇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靖康国殇纪事- 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心存疑虑,但是因为事体重大,便召集诸将领议论此事。诸将领也觉得即使投降金国也没有好果子吃,况且“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独立山头肯定逍遥快活。于是张觉便在平州民众与手下诸将领的鼓动下,毅然举兵反金。
  张觉准备以“鸿门宴”的方式解决押解燕民的辽国降臣,这种方式在中国的很多历史小说中是很平常的。例如《三国演义》中东吴要讨回荆州准备设计关羽,结果反而被关公“单刀赴会”反制。
  张觉可不想重蹈东吴的覆辙。经过了精密的准备,他以临海军节度使的名义邀请康公弼等人到滦河以西会晤,并布置亲兵一举将其拘捕。回想当初,不赞成一举擒获张觉的康公弼,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反被张觉一举擒获了,张觉给自己的钱原封不动地还给人家了,真是应验了那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张觉当众宣布康公弼、左企弓等人投降金国、以燕京居民的财富取悦金人等罪状,下令立即将他们勒死,尸体扔进了滦河。张觉既然与金人撕破了脸,便公开在平州不使用金国年号,改用辽国的年号,并绘制天祚帝画像于府堂之上,“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地供奉,每件事情都要遥告而后行,就好像“###”中实行的对毛主席的画像“早请示,晚汇报”一样,表现得十分忠诚于辽国。
  但是仅此一方面,作为拥兵自重的军阀,张觉认为找到一个很不稳定并且随时会崩塌的靠山心里很不踏实,派出使者带着平州的地图赴燕山府,以献土为名,求助于宋朝。
  宋徽宗得知平州发生兵变以及准备向宋朝献土的消息,也感到幸福来得太突然,觉得这是在花钱买来了燕京之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是自己天天吃斋、常年修道的善果,老天爷就是喜欢往下掉馅饼,并且这些馅饼就是直直地往自己的脑袋上砸。
  当时的宰相、后来的“六贼”之一王黼认为这是不用一兵一卒、不花一钱一帛就能得到平州这一重要地区的绝好机会,并且在自己的任内获得平州这一意外之财,在政绩上也好看,于是就力劝宋徽宗接纳张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 六 回 张留守反金平州路  王知府函首失军心(4)
宋徽宗也确实是有些战略眼光,不过这种眼光仅仅局限于占小便宜上面。对于辽东走廊的战略要地志在必得,并且在自己的统治期间,除了收复燕京以外,又夺取了一块从来没有属于过自己的土地,这个可是千秋大业的事情呀。如果成功,自己可以和开疆裂土的秦皇汉武并列了。有了这种光宗耀祖的想法,宋徽宗也支持接纳张觉归复宋朝。
  宋朝政府内的其他###大员看出宋徽宗的心思,只知逢迎上意,没有人提醒宋徽宗“占小便宜吃大亏”的中华古训,反而赞成这一引火烧身之举。
  “海上之盟”的倡议者赵良嗣可不是那种鼠目寸光的人,此人颇具战略眼光,极力上表反对此事。作为宋金“海上之盟”的重要参与者,赵良嗣在交往的过程中看到了金军的战斗力,深知金国绝对不好惹,两国盟约既然明确禁止在对方境内招降纳叛,如今违约逾盟,金国肯定不能咽下这口气,会和宋朝动刀子的。
  赵良嗣奏请朝廷不可介入金国内乱,要求徽宗把张觉的使者杀掉,向金人表明平州事件是金国的内部事务,宋朝不会染指金国的领土,希望双方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宋徽宗已经利令智昏,再加上旁边捧臭脚的文武大臣的极力支持,不仅仅不接受赵良嗣建议,还大骂他为金人内应,将他降职处分。
  历史上对赵良嗣的评价莫衷一是。有的人认为,金军南侵后,赵良嗣是“海上之盟”的首倡者与谈判使者,加上他与童贯向来关系很好,是“一条绳上拴的两只蚂蚱”,后来被认作“六贼”死党而受到了###株连,被宋钦宗勒令停职,发送到南方,在贫病交加与穷困潦倒中死去。
  可以说,赵良嗣无疑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在以前叛辽归宋的时候,就已经命中注定了。
  12世纪初,面对辽国局势不稳以及天祚帝的昏庸统治,赵良嗣以敏感的政治嗅觉预见了辽国必亡,毅然选择了回归祖国,本着“革命不分先后,爱国不分先后”的原则,成为了一个“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在获得宋朝君臣的信任而加官晋爵之后,又为外交收复燕云地区与金人多次艰苦交涉,在当时的金强宋弱的不利局面下,他据理力争,不辱使命,竭力维护新主人宋朝的国家利益。但是能够清楚地预见辽国必亡的赵良嗣,这次显然高估了“祖国”的实力,他的“祖国”远远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强大,他不知道宋朝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作为一个弃暗投明者,最怕的是找到的靠山并不可靠,可能是一座即将融化的冰山。赵良嗣、张觉很不幸遇到了濒临灭亡的北宋,并且统治者都是不喜欢负责任的人,作为个人命运注定是很悲惨的。
  赵良嗣的历史地位和抗日战争时日本有名的“豺狼参谋”石原莞尔极其相似。石原本人是个臭名昭著的战争贩子,“九一八事变”就是他主导策划的。日本吞并了东北,建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国”,但是日本狂热的战争狂人们,要继续扩大在中国的侵略范围,在华北继续搞类似于“九一八事变”的挑衅,蚕食中国的领土。
  日本因为民族性格的原因,向来缺少一流的战略家,都看不到继续在中国扩大侵略范围的危害。但是,石原莞尔可以说是当时日本极有眼力的战略家,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清醒的战略家,战犯东条英机相比石原来说就是一头猪。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 六 回 张留守反金平州路  王知府函首失军心(5)
石原认为战争要见好就收,一旦越过了胜利的极限点就是失败的开始。他主张军部改变对中国的高压政策,停止华北分治运动,只要中国承认或默认满洲国,就将华北的主权交还中国。“七七事变”爆发后,石原坚决反对把事变扩大到整个华北,认为这是重蹈拿破仑进攻俄国这样的超过胜利极限点的愚行,只能使日本陷入无法自拔的战争泥潭。
  后来战争的发展的确应验了石原的警告,日本不自量力地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作为弹丸之地的岛国,却要和几乎整个世界作战,在历史的长河中,终究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罢了。不过石原这样有眼力的战略家在日本并没有被重用,在战争中还被迫退休,一群短视无知的狂热分子主宰了日本军队,这些狂热分子的愚行最终导致日本帝国的毁灭。
  虽然为北宋王朝献计献策、呕心沥血的赵良嗣,认识到宋朝得到了燕京地区,已经达到了胜利的极限点。童贯的两次进攻燕京失败,使他清楚地看到宋朝官员的愚蠢以及军队的无能。在宋金关系的关键时刻,试图单枪匹马努力维护以“海上之盟”为基础的宋金关系,力图使金国不与宋朝发生激烈的军事冲突。但是他的努力对于喜欢投机取巧的北宋统治者而言,是注定没有成效的。
  没有“天书”的时候,这群废物还在编着故事说“天书”往下掉呢,何况燕京和平州地区这两块“馅饼”确确实实是在向下掉,这样的便宜货能不要吗?北宋后来灭亡于金国是咎由自取,是宋徽宗自己常年昏庸统治的恶果,但赵良嗣却为此背上“黑锅”被宋廷迁怒为“与金结盟,首倡祸乱”,成为了宋徽宗外交路线的“替罪羊”,弄得个身败名裂。
  就这样,宋徽宗在蝇头小利的###之下,不考虑张觉已经接受金国官爵的事实,置与金国的合约于不顾,密令燕山知府王安中羁縻张觉,也就是把他收降到宋朝阵营。张觉效忠辽国原本就是一个幌子,名义上是替辽国保守疆土,暗中却与北宋眉来眼去暗送秋波,将平、营、滦三州作为投靠的砝码。
  张觉既然明确得知了宋朝的态度,就毅然决然地决定向北宋投诚,将平、营、滦三州献与宋朝。宋徽宗一见张觉下决心投靠了,下诏书对张觉厚加安抚,把归降之地的三年租赋全部免除,出手相当大方,颇有大国风范。
  宋朝政府将平州路改为泰宁军,任命张觉为泰宁军节度使,总知三州兵马事,地方的军政大权都给了张觉,这在宋朝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北宋君臣要说带兵打仗是很饭桶的,自从太祖、太宗之后基本上就是一群窝囊废,最多也就是取得一些小的胜利。但是,武的不行文的可以,对组织统一战线、挖敌人墙角还是很有功力的,并且是以一贯之使用。
  在与西夏的多年战斗中,策反西夏的将领、使用“反间计”让对方自相残杀,还是有不少成功案例的。但是,这次策反的人来自于金国,是一群喜欢玩儿命的人,不是西北小国西夏可以比拟的,结果是###没有搞成功,却捅到了马蜂窝。
  宋朝违反协议在金国内部招降纳叛不地道的行为,引起了金国君臣的集体愤怒。不过因为金太祖阿骨打刚刚去世,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地位还不是很稳固,辽国的残余势力还在蠢蠢欲动,不想扩大事态,只是派兵三千攻打平州。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 六 回 张留守反金平州路  王知府函首失军心(6)
张觉率兵数万人迎战,金人见他人多势众且有准备,便不战而退,走的时候在城门上写上“夏热且去,秋凉复来”八个大字。张觉此人不要看刚刚加入宋营不久,别的还没有学会,宋朝官员好大喜功的毛病倒是学来了,正是印证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名言。
  张觉上书宋徽宗,大吹自己大败金军。宋徽宗也是一个混球儿,辽国的那么多人打不败金兵,曾经是辽国将领的张觉就能轻易打败金兵?宋徽宗竟然信以为真,大加封赏,并且派使者带着封赏以及任命张觉为节度使的敕书前去慰问。
  张觉甚为高兴,眉来眼去、投怀送抱终于有了明确的结果,立即组织全体官员出城迎接,好不热闹。但是,金国的谍报工作还是很厉害的,早早地就知道了这一行动。宗望趁着张觉还在接待“天朝圣使”之时,率领大兵突然杀到,张觉猝不及防,来不及返回自己的老家平州,就如同丧家犬一样逃进了宋军镇守的燕京城中。
  宋朝送给张觉的敕书,还有宋徽宗亲笔所写的诏书,上面竟然有“吾当与汝灭女真”的语句,都落到了金人的手中。金人在平州得到了这些铁证,愤恨不已,倾尽全力攻打三州,三州相继失陷。后来张觉的部将张敦固投降金国后又一次叛变,被金军###后,金军也改变了以前的统治手法。在此之前,金兵在战争胜利后,总是把战败投降的士兵编入金军的军事组织猛安、谋克中使用(三百人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普通人民则要赶到女真族的住地作为奴隶使用。
  张觉事件表明被征服的人民是很反对这一野蛮政策的,金国的统治者吸取了这一教训,以后再攻取新的地方后,基本上保持当地的军事行政组织,利用它去统治当地的人民。这个政策的改变可能是张觉事件唯一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地方。
  金兵攻占了三州之后,觉得并不解气,知道张觉必然躲藏在宋军营中,便到燕京索要叛臣张觉。此时张觉已经改名为赵秀才,藏在郭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