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传-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组建于1912年,代表当时世界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最高水准,拥有包括杜威、桑代克、克伯屈、孟禄等一大批教授、学术权威和知名学者,倡导进步教育。陈鹤琴曾这样写道:“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是世界上研究教育最著名的地方。教授学问之渊博,教育学科之丰富,学生人数之众多,世界上任何大学都找不出来的。”《陈鹤琴全集》,第六卷,第593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
  当时,哥大有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学生,共三万多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等学府,其中中国学生有三百余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宋子文、孙科、张奚若等都是哥大的毕业生。在哥大师范学院就读的中国学生共九十多人,几乎占了该校中国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胡适、蒋梦麟、郭秉文、张伯苓、陶行知等大教育家都出自哥大门下。与陈鹤琴同窗的有郑晓沧、李建勋、欧元怀、张耀翔等。在这些学生中,很多人都曾有过教师经历,有的做过中学校长,有的做过小学教师,还有的甚至做过督学。班上学生女生占多数,男生也不少;少数是青年,更多却是有一定阅历的中年人,其中甚至有白发苍苍者。与陈鹤琴同班的有一位六十岁出头的祖父和他二十来岁的孙子,可说是爷孙同堂。就连陈鹤琴在清华读书时就深感敬佩的张伯苓先生也端坐在座位上听讲,与陈鹤琴成为了真正的同学。
  克伯屈(18711965),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杜威的学生,是陈鹤琴最崇敬的导师之一,致力于实用主义(pragmati###,亦译实验主义)教育思想的通俗阐释。克伯屈认为传统教育抹煞学生兴趣,桎梏儿童活跃的心灵,滞阻创造力和学习精神,批评旧式教育中的形式主义、严格主义,主张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他依据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倡导“设计教学法”,他认为学校的课程有四种主要的设计类型:创造性的或建构性的设计、鉴赏性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具体的学习设计。他还提出“儿童中心学校”主张,认为儿童的学习课程主要由儿童来决定;儿童的天性是喜欢去学习与他自身兴趣有关联的知识,或能帮助解决他所遇到困难的事物。
  保罗?孟禄(18691947),著名教育家、教育史学家。1913年,受美国政府委派,率团考察菲律宾教育并到过中国,自1915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是陈鹤琴在哥大学习的两年时间里所最为崇拜的另一位导师。他所著《教育史》系统阐述了西方教育从远古时代到2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标志着美国教育史学科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20世纪早期,它一直是美国师范院校教育史课程的标准教科书,对欧美其他国家的教育史学科研究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四 哥伦比亚大学(2)
关于这两位国际公认的教育权威,陈鹤琴对他们推崇备至,赞扬有加。陈鹤琴这样描写在克氏班上听课时的情形:克氏是师范学院里最著名而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位教授。在他班上听课的,总是拥挤不堪,每学期总有几百人,不但学生人数多,而且学生之杂为任何大学、任何学科所不及。他的班上学生有从本国来的,有从英国来的,有从法国来的,有从西班牙来的,有从墨西哥来的,有从非洲来的,有从亚洲来的。男女老少,各种人类,一应俱全。克氏为什么有这样的魔力呢?他的思想有魔力,他的教法有魔力。他是主张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他不肯抹杀别人的思想,也不肯放弃自己的思想。他要集中各种见解、各种思想来解决疑问,来解释难题。所以他所用的教法是独出心裁而能刺激思想的方法。他不用注入式的讲演法,他用启发式的问答法。这种问答法很有点像希腊圣哲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克氏先让学生自由分成几十个小组。这种小组生存时期以一学期为限。在未讨论问题之前,先发给我们一张纸,上半张印十来个问题,下半张印了十几种参考书。
  各小组自己认定了问题之后,学生课后到图书馆去看参考书,看了参考书,先在小组会里互相检讨,互相切磋。一到上课时,各组提出意见,意见各有不同,思想各有分别,辩论就开始了。一个问题先由克氏提出之后,班上任何人都可以起来表示意见,贡献意见,批评别人意见,指责别人的错误。等到各方的意见充分发表后,他老人家起来,把各种意见下一个总检讨。有错误的,他指出错误;有真理的,他指出真理,把一个问题解答得清清楚楚。这种教法是###剂,个个学生都愿意绞脑回肠去研究问题,检讨问题,辩论问题。在他的教室里二三百个学生没有一个会打盹,没有一个会偷看小说,没有一个不竖起耳朵、提起精神去参加辩论,贡献意见!克氏的教室,犹如议会,克氏班的上课,就是开辩论会,无怪克氏之魔力若是其大呢!《陈鹤琴全集》,第六卷,第593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陈鹤琴感受到教育大家的风范与魅力,得到了启发。
  1917年冬天,陈鹤琴与郑晓沧一道参加了由孟禄博士组织的一个三十多人的考察团去美国南部考察黑人教育,考察费用由孟禄博士出面募捐。这次南方之旅的所见所闻,对陈鹤琴日后成为教育家的心路轨迹和人生旅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察旅行的第一站是美国南部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学院,这是一所专门为教育黑人子弟而办的学校,创办人是白人将军阿姆斯特朗()。在这所学院里,没有种族歧视,白人、黑人、黄种人学生和睦相处,家境贫穷的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所得报酬来交学费、膳食等费用。考察团在学院住了一宿,所吃饭菜是由家政班女生烹调的,那天上的主食是一种用玉米粉做成的糕饼,味道很香。第二天,考察团离开汉普顿学院前往位于亚拉巴马州中部城市塔斯基吉市的塔斯基吉学院。这是一所由黑人创办的学院,学院里的教师都是黑人。在一位化学家的带领下,考察团一行人先看了实验室,化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植物染料。午餐时间到了,只见一千多位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乐队的引导下,进入一间很大的饭堂。学生们进餐前先要唱歌。到了晚上,学生们给考察团表演,唱起了两首很著名的黑人歌曲《Old Folks at Home》(中文译名“故乡的亲人”)和《My Old Kentucky Home》(中文译名“我的肯德基老家”)。由一个学生领唱,深沉的声音里充满感伤、思乡的情绪,几十个学生合唱,如述如泣,节拍和旋律如波浪般起伏、荡漾,所有在场的人都被深深感染了。这是陈鹤琴生平第一次听黑人唱民歌,也是他第一次感到黑人身体和心灵深处所蕴藏的坚强、坚毅的力量。在校园里,陈鹤琴还看见许多学生正在建筑一座小楼。校长对他们说,该校的全部校舍都是由学生自己建筑的。学生们既会用脑也会用手。“做中学”,是孟禄博士组织他们到这里实地考察教育的目标之一。这两所专为黑人受教育而办的学校就像两座灯塔,在美国南方黑人世界中,放射出灿烂的光明。。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四 哥伦比亚大学(3)
从塔斯基吉学院出来,他们又参观了几所乡村小学。这些乡村小学可说是“夫妇学校”,每周上五天课,星期日,学校变做教堂,而教师们则成为讲道的牧师。平日里,乡村许多活动,如游艺会、交谊活动等都在学校举行,此时,学校就成为社会中心,与社会发生直接联系。在南方这种“夫妇学校”十分普遍,在黑人聚居地区影响很广泛。办学者都是些在乡村里埋头苦干的男女青年。他们是在哪里受的教育?他们的办学精神来自何方?陈鹤琴所得到的答案是:这些可敬可爱的男女青年,大都是前面所提到两所学院的毕业生,他们的办学精神和动力来源于阿姆斯特朗将军和塔斯基吉学院的创办人布克?华盛顿(Booker T。 Washington)。布克?华盛顿是出身于社会底层的黑奴伟人。他从小当黑奴,因仰慕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将自己的名字也改为华盛顿。他十五六岁时已在矿上做工,听说弗吉尼亚州有一所专为黑人受教育的汉普顿学院,就立志去那里读书。于是他开始存钱,到19岁那年,就用所存下的钱买了一张火车票,但因钱不够,他就只好在离汉普顿很远处下车,一路做工一路走。有一天,他终于走到了汉普顿学院门口,遇见了一位女教师模样的人,就将来意告诉了她并请求帮助。女教师见他很诚恳,就给了他一把扫帚和一块抹布,他抓住扫帚和抹布不松手,觉得这是自己的机会,将楼道和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地板和门窗擦得光洁明亮。那位女教师出来一看,大为高兴,就将他留下来半工半读,这是他最得意的“入学考试”。四年以后,布克以优异成绩毕业,决心像阿姆斯特朗将军一样也办一所培养黑人的学院,完全由黑人自己教授。他走了许多地方进行演讲、募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就是塔斯基吉学院的由来。为此,布克曾写过一本自传,书名为《黑奴成功传》(Up from Sl###ery),讲述自己的成功。陈鹤琴读后深受感动:“一个到了19岁开始读书的黑奴,能够努力奋斗,教导群众,为社会谋幸福,为民族增光荣!我们自命为优秀分子,曾受过高等教育,应如何奋发惕励,为国努力呢!”《陈鹤琴全集》,第六卷,第598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
  在哥大期间,陈鹤琴学习的主要课程有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中学教育组织机构、学校体制比较学、宗教心理学、思维心理学、社会机构、特殊儿童心理学等。哥大师范学院是美国新教育的大本营,也是杜威教育思想与学说的基础和根源所在。杜威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内容以儿童自身的社会活动为中心,让学生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习”和以“儿童为中心”,使哥大师范学院在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产生革命性影响。杜威在《学校与社会》(1899)中指出,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时摄
  很久以来,教育的重心是教师、教科书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而不是儿童本身的直接本能的活动。新学校把这个重心转移到儿童生活是“哥白尼式的革命”。陈鹤琴进入哥大师范学院时,杜威已经退休,但他的《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儿童课程》(1902)、《明日之学校》(1915)和《###主义与教育》(1916)等标志性著作都已出版,他的学说与思想得到宣示、传扬和继承,在哥大师范学院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从中,陈鹤琴触摸到了美国进步教育的脉搏。

四 哥伦比亚大学(4)
1918年夏天,陈鹤琴读满了学校规定的30学分,被授予教育社会学硕士学位及教育学教师的文凭。冬天,他参加博士学位的初级考试,打算师从教育心理学大师桑代克专攻教育心理。然而这一次考试并不顺利,桑代克说他的心理学知识不够,还是读教育学好。桑代克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