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传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启超传记- 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廷借口患病不出,静观时局,伺机而动。

  陆荣廷与梁启超素未谋面,梁启超通过蔡锷、陈炳坤与陆荣廷联系起来,而陆荣廷也对梁启超极为敬仰,颇为推重,二者迅速接近起来。经过深思熟虑,陆荣廷决定揭竿而起,响应云南起义,并派人赴沪请梁启超入桂共图大业,并说:“只要梁启超早上抵达广西,我陆荣廷当晚即宣布独立。”梁启超听后大喜,欣然应允,立即奔赴广西。

  3月4日上午10时,在日本驻沪武官青木中将的帮助下,梁启超与唐觉顿、黄溯初、黄孟曦、蓝志先、吴贯印、唐伯珊7人躲过袁世凯耳目的追踪,乘坐日本邮船“横滨丸”飘然而去。

  虽然登上了“横滨丸”,由于袁世凯的侦探无所不在,梁启超为避免暴露,只得整日“蛰伏舱之最下层”,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窃蹑舷栏”,仰望夜空,思宇宙之无穷,聆天地之悠悠,大海似乎更加宽阔。漫步于甲板,呼吸着海水的气息,“悟天下之至乐”,顿觉精神进入了另一个境界。梁启超在船上草就“袁氏劝退”,军务院设置诸问题起草通牒、宣言等,用以指导运动的进行。《现代与道德》终卷、《通俗世界全史》第六编半部,“此横滨丸中海行数十日之功课也”。

  梁启超逃离上海的同时,袁世凯“即通电两广要隘,梁启超等人将潜行内地,谋为不轨,如查出即扣留,请示办法”越南、香港政府也收到了来电,梁启超的面前张起了一张大网,正等着他的到来,而梁启超只得觅法破网前进,以寻一路通行。

  3月7日11时,“横滨丸”抵达香港。有顷“有二英捕及二华捕”上船,诘问一干人等的姓名及来香港目的,甚至对行李也严加搜查,“凡有字纸,必读之数遍”。香港戒严,可见一斑。后“搜出陆荣廷所给护照一张,疑为广西官吏,始舍之而去”,庆幸的是,“梁任公所草起义后讨袁之榭文二,康南海寄陆幹卿之书一,皆未被收去。”

  而这时,又传来了不利消息,让梁启超处于两难境地。3日,驻港法领事宣布新章,“无论何国人欲入海防,皆须领护照,每一护照须有两殷实富商家担保,并缴相片二张,且须亲盖手模”。在“谋揭竿事”的时候,梁启超怎样找殷实之商家,又怎能上岸拍小照呢?而若经广东西江入桂,“袁、龙防范甚严”,无疑于羊入虎口,梁启超进退维谷,焦虑让他寝食难安,毕竟护国军仍等着自己去领导,千万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随后,梁启超经过一番思考,决定由唐觉顿等先赴广西,自己另谋他途。8日,唐觉顿、唐伯珊带着梁启超起草的广西独立等文件,乘小轮直奔梧州,蓝志先、吴贯因、黄孟曦上岸投宿在松源旅社。然“香港各旅馆住袁、龙侦探多”,第二日,李根源来访邀二人移住李根源寓所,不多时,“警吏遂来松源旅馆搜索”,  若不及时转移,后果可想而知,不数日,三人先后直入梧州。

  横滨丸停泊在九龙,然警吏搜查甚至,只得驶往海中停泊,以避人耳目,由于转乘之“妙山丸”未到,梁启超只得蛰伏舟中,虽父在港病危,亦不敢登岸探视。身体、心情均受到压抑,郁闷、愁思让他的思维甚至有一种“由港直入梧州”的想法即将喷涌而出。

  港中党人领袖李根源、杨畅卿等人来访,与梁启超畅谈总统问题及军务院组织事宜,梁启超主张遵照国法,推举黎元洪为总统,后“举国皆言推黎元洪继任,而首倡此议者,则梁任公也。”梁启超在船上将欲入梧州的想法说与众人商讨,遭到同行者坚决反对,只得放弃陆路,仍经海防偷渡入桂。

  12日12时,在日友人的帮助下,梁启超、黄溯初乘小轮由横滨丸转乘妙义山丸,即将启航,离开香港,直驶越南洪崎。“妙义山丸”虽然设备极为简陋,然而,船长为梁启超“别治一室”,“三日夜恣徜徉,呼吸海气。”若“横滨丸为缛丽之地狱,此其朴塞之天堂矣。”在这里,《胡国军政府宣言》、《致电使团领事团电》、《尚礼大总统电》及《军务院布告》等等纷纷出炉,黄溯初也起草了军务院组织条例,可谓收获颇丰。15日,妙义山丸至洪崎时,日驻海防之名誉理事横山秉日本政府之命,以游白大龙为名,驾游船携眷数人前来迎接。白大龙为海防附近之海湾,距洪崎仅十余里,水碧沙白,小岛星罗,朝晖夕阳,美观无匹, 梁启超无意中游如斯胜境,只觉神情大爽,情感四溢。夜8日,大雨滂沱之中,梁启超抵达海防,宿于横山之卧室,警吏竟不之知。

  17日清晨,横山用汽车将梁启超、黄溯初送至他所办的帽溪牧场,这里在帽溪万山丛中,为敌谍所不能触及。18日,黄溯初冒充日本记者受梁启超所托先赴云南,与唐继尧商讨护国军政府宣言及其他要事,并有《致滇军将士书》托唐继尧转致蔡锷。 

  蛰居帽溪牧场的十天,成为梁启超一生中最艰苦的一段时光。“地卑湿搔缘延榻间以百计”,数日后,“至无完肤”,又一日不御烟卷矣。口渴时,“乃不得涓滴水,一灯如豆,遂有书亦不能读也,”况且油且尽矣。生活艰苦,而生命也遭到袭击,此间有一种病,“由烈日炙脑而生者”,当地人都以黑布裹头以避之,横山告知后,梁启超不以为意,竟罹之。“孑身在荒山中,不特无一家人且无一国人,灯火尽熄,茶水俱绝”,梁启超甚至认为“此时殆惟求死,并思家人之念亦不暇起矣”,直到第二天,有人来探视,急以一种草药治之,才“霍然若失”,“若更一日不治,则无救矣。”梁启超的生命,差点毁在这山峦重叠,雾障重重的山野之间,病好后,梁启超提笔著成《国民浅训》一书,并作《从军日记》一篇,以纪念从军入桂之旅,一篇篇“宣言”、“通电”如利箭般穿透了袁世凯的心脏。

  26日,梁启超离开帽溪,越过“谍骑四布”的越境,于27日午后3时,踏上了深切的国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帝制丑剧落幕
滇南战场再起波澜,北洋军龙觐光所率之粤桂军,大兵压境,形势危急。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一边发表舆论,痛斥袁世凯“内为奸谋,外媚强敌,丧权辱国,怯懦无耻”;使得讨贼之声高涨,一边率军经滇越路至蒙自进军广西,与龙觐光军激战于剥隘、百色、富川。

  这时,陆荣廷与袁世凯虚与委蛇,拜受官职,接受饷银、枪支,作为进攻护国军的假相,暗地里与梁启超密谋独立事宜。12日,隐藏于龙觐光军中的桂军将领马济、黄敏成反戈相向,与李烈钧一起生俘龙觐光,取得百色大捷,护国战争的形势为之大变。13日,陆荣廷、梁启超及广西第一二师师长陈炳坤、谭浩明等联名通电袁世凯,要求其即日辞职,“以谢天下”。14日,唐伯珊、汤觉顿携带梁启超起草的广西独立文件抵达梧州,15日,陆荣廷在柳州的行营改称广西都督兼两广护国军总司令部,任命梁启超为总参谋,正式通电全国宣布独立。随后,肃清了广西境内袁氏势力。3月27日,梁启超进入镇南关,抵达龙州,“全城爆竹之声,喧闹沸地,聚观者空巷”。。数日后,梁启超登上了前来迎接的南宁都督府第六号巡轮,于4月4日抵达南宁,陆荣廷亲自率军自梧州返南宁曦江口相迎,“两人携手入城,万旗齐飏,万炮齐发,列队肃肃入都督府”。  

  广西独立,使得滇、桂及川南湘西连成一片,护国军后方得到了巩固,使得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反袁斗争进一步高涨,护国军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反袁烈火,如燎原之势,燃遍了西南各地,直逼中原。北洋军阀内部的争夺逐渐公开化,战场上陈宦停战,冯玉祥倒戈反袁,张敬尧也开始动摇以冯国璋为首的北洋军阀实力派,联合江西将军李纯,浙江将军朱瑞,山东将军庆云鹏,湖南将军汤芗铭共同联名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共和。袁世凯众亲叛离,被迫撤销帝制,于3月22日向全国公布,83天的洪宪帝制丑剧结束了。

  可是,不当皇帝的袁世凯仍然希望能够就任总统。梁启超看穿了袁世凯的阴谋,电告陆荣廷等坚持袁世凯退位,并写了《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翻译成中、英两种文字,翻译成册,散布中外,袁世凯伪造,民意的丑行暴光于光天化日之下,再无立足之地。

  护国战争发展到如此地步,若仍欲“逼袁退位”,广东成为必争之地。而此时广东都督龙济光乃袁世凯亲信,百色大捷中被俘的龙觐光正是他的哥哥,若想谋策广东独立,难度可想而知。

  龙济光在袁世凯称帝后,受到了恩宠和重用,在广东大行帝制运动,屠杀革命党人,戕害百姓,广东人民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自发组织了“屠龙团”,反对龙济光。而护国战争爆发后,陈炯明在惠州附近成立粤军司令部,徐勤以香港、澳门为基地组织广东护国军,朱执信砸南海、顺德等县组成了中华革命军,而广西独立,龙军内部起义不断,各派反龙军对对广州形成包围态势。龙济光面临着兵临城下、众亲叛离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龙济光秉袁世凯旨意宣布假独立,并邀梁启超、陆荣廷派代表前往广东谈判,缓和各军进攻。

  各省义军在广东假独立后,继续进攻,决心驱逐龙济光。但是陆荣廷、梁启超等商议后,决定采取妥协手段,开始议和谈判,以避免广东人民遭受战火。

  4月12日,龙济光在珠海岛八角亭水上警署,召开会议,讨论民军与龙军的合作问题,汤觉顿作为梁启超、陆荣廷代表参加了会议,同时还有民军总司令徐勤、国民军代表何福桥、广东方面还有海军司令员都督府顾问谭学夔、警察厅长王光龄、商会团长岑伯铸、龙军代表贺文彪、颜启汉、潘斯凯等。会上,徐勤提议粤省所有军队一律改为护国军,另举司令员问题,这时会议仅仅进行了十五分钟,便陷入了争执。颜启汉拔枪就射,顿时枪声大作,汤觉顿、岑伯铸、谭学夔、王广龄、贺福乔等不幸遇难,徐勤在乱枪中机警逃脱,幸免遇难,造成了骇人听闻的海珠惨案。

  海珠惨案发生后,广东各地军民群情激昂,要求进军广州,杀掉龙济光,而梁启超、陆荣廷也率军一万东进,将与龙济光决一死战,面对如此严峻状况,龙济光不得不稍微让步,处决海珠惨案主谋四省禁烟督办蔡乃煌,并派巡按使张鸣岐赴梧州商谈两广“合作”条件,并于其后亲赴肇庆,接受合作条件“龙宜带兵北伐,而以都督让之他人,每日则给龙军饷若干万,并宜交出蔡乃煌及海珠惨案罪首颜启汉等”。  

  5月1日,两广督司令部成立于肇庆,岑春煊为都司令,梁启超为都参谋,统一领导两广的军事行动,团结了各路民军,孤立了龙济光。

  龙济光答应合作条件后,陆荣廷率军前往湖南战场,广东方面顿时力量大减,龙济光见梁启超等态度渐趋温和,兵力又不足时,又违背诺言,既不让出都督之位,又不出兵北伐。梁启超无奈之下,只得保留龙的地位,换取一个“北伐宣言”,龙济光答应后又不肯宣言北伐。

  龙济光的反复无常,激起了肇庆军人及各地民军的极大愤慨,纷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