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蓝天卫士……人民空军(13)
航空保障现代化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空军抓紧各项保障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注重培养人才,使保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一是战斗保障技术装备不断更新,人员的技术素质普遍提高。如雷达情报保证,仅1979年到1987年,先后装备了9种新型警戒、引导雷达,特别是以自动录取和传输目标数据的三坐标雷达和一批低空性能较好的雷达投入使用,改进和提高了雷达的低空探测性能和引导保障能力,加快了半自动雷达情报处理系统的建设,雷达情报处理容量提高了2倍,传输速度提高6倍,错漏率减少80%。
通信导航:1979年后,无线通信逐步实现了以单边带通信为主,并建立了一条散射接力数字通信线路。有线通信开通了长途直拨电话和选通电话,以及传真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空军主要机场普遍装备了着陆雷达,部分机场还装备了米波仪表着陆设备,装备了近程测向、测距导航系统、超短波双频段通信系统机载电台,以及新型盲降雷达、导航机、信标机等,提高了通信导航保障能力。
领航引导:新的机上领航设备先后装备部队,提高了轰炸机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突防能力和突击能力。自动化指挥引导设备陆续装备部队。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领航计算、资料检索、方案优选和决策论证的效能。
气象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后,陆续装备了先进的航空气象保障仪器设备,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组建气象卫星接收站,利用卫星气象资料,掌握和监视各种天气系统的活动规律。为实现高空气象要素探测自动化,自行研制了自动计算测风经纬仪和激光测云仪、自动收发报选报、填图系统,高速有线气象传真网已在北京地区建立,高频无线电话危险天气警报系统,在气象保障中发挥了作用。还装备了近距离有线图像传输、视频积分分层显示以及回波图像自动照相录取等设备。计算机技术广泛用于天气预报、气象情报传递和资料处理,实现了气象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数据处理自动化。
飞行管制:飞行管制设备1985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后,提高了飞行管制能力,对保证飞行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立了飞行计划处理系统,实现了飞行计划传递和飞行调配的自动化,缓解了机场密集、飞行活动多、空域拥挤地区飞行管制的紧张状况。仅1977年到1986年,空军保障各种飞行3500万架次,为保证飞行安全做出了贡献。
航空侦察:改装研制的照相侦察机、电子侦察机和无人驾驶侦察机,先后装备部队。长焦距相机、微波成像雷达和地面图像处理设备,陆续投入使用,提高了航空侦察能力。
防原子、防化学武器有了较快发展。“航空辐射测量仪”、“核爆炸自动观测仪”,收集核爆炸样品的取样器、剂量率仪和自动记录仪等先后装备部队。空军已有了一定数量的测定和防护原子、化学武器的装备以及技术熟练的专业保障人员。
二是航空工程保障建设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空军航空工程保障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如:航空工程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理顺关系,推进航空工程保障工作。在团属机务大队设立两个保障中队、一个排除故障中队、一个定期机修中队,实行机组专责制和排除故障专业化相结合的维修作业体制,提高了飞机维修效率。
改善维修手段:新一代通用电子检测车通过技术鉴定,这种检测车采用了微机技术,装备闭路电视,能在车上对飞机各系统故障实施监测和判断,可以自动检测、记录,自动识别设备状况,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和精度。在维修中还大量推广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如激光校靶、利用电涡流无损探伤和飞机发动机故障微机诊断程序等,提高了工作效率。
改革维修方式:80年代中期开始,以改革维修方式为重点,在航空兵部队进行了试点,提出了定时和视情相结合的维修方式,建立了中间预防修理、周期性检测和视情检查机结合的维修制度,使维修工作更加科学化,更符合维修工作客观规律。
修改制定维修规程、条例:为适应航空工程维修工作的发展,空军对航空工程条例作了全面系统的修改补充,增加了科学化管理内容。把整个航空工程工作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统筹规划安排,工程机务、部队修理、工厂修理、航空订货、统计工作等,作为系统工程的各个分支,综合考虑,互相照应,增加了条例的科学性。修定后空军正式颁发执行。
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加强维修管理:1980年开始,空军各航空兵部队建立了维修质量控制机构,1983年6月,空军确定了8项机务统计指标,除飞机良好率、飞机误飞千次率外,增加了飞机可用率、平均故障率、机务责任事故率、飞行任务保障率、飞机维修工时率和航材消耗率等。控制和掌握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和信息,采取相应的维修对策,实现了维修工作的科学管理。1985年开始,陆续在机场建立固定的机务指挥中心,加强机务保障的现场调度和指挥,加速了维护现场管理。
开展航空工程维修科学研究:航空维修理论研究,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学,是航空科学的分支,包括航空装备的维修管理、维修技术、设计等理论。1980年3月开始,在空军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学术理论研究,并编译了出版了《航空修理可靠性基础》、《航空维修管理基础》等一批管理书籍,已出版一批航空维修理论专著,经十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蓝天卫士……人民空军(14)
“三位一体”的新机技术保障体系的形成。空军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90年代对新机技术保障开展研究,围绕新型飞机的故障处理、维修规律、保障等特点合力攻关,取得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飞行参数处理系统等一大批前沿性成果。经过6年的摸索和实践,到1998年空军形成了部队、院校、科研单位“三位一体”的新机技术保障体系,为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走出了一条新路。为适应空军部队装备新型战机的需要,空军还制定了新型飞机《技术保障若干规定》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建立了部队、院校、科研单位“三位一体”的工程技术保障新格局。这样形成了部队、院校、科研单位优势互补的维修系统。空军广大工程机务人员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勇于开拓创新,涌现了一批先进机务工作者个人和单位,为保障航空兵部队的作战和训练任务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后勤保障能力全面提高。新时期的20多年,是空军后勤建设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经历了恢复、改革、发展、提高的过程。首先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破坏,进行全面整顿,使各项业务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尔后以全面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为目标,有重点地进行后勤现代化建设。1985年实行战略性转变以后,特别是90年代后空军后勤建设开拓进取,面向现代化,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建设,空军后勤的现代化建设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空军先后任司令员的有:刘亚楼、吴法宪、马宁、张廷发、王海、曹双明、于振武、刘顺尧、乔清晨;先后任政治委员的有:萧华、吴法宪、余立金、王辉球、傅传作、张廷发、高厚良、朱光、丁文昌、乔清晨、邓昌友。
二、海上长城……人民海军(1)
中国有辽阔、富饶、美丽的海疆,属于太平洋沿岸国家。东部和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岸线长达万多公里,沿海岛屿星罗棋布,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就有6500余个。属于中国管辖和拥有资源主权的辽阔的海区内,不仅有通航贸易之利,而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保障海上贸易,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辽阔的海洋、众多的岛屿,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
可是,古代曾经创立海上光辉业绩的强盛的中国,到了近代竟成了任人欺凌的弱国。百余年中,美丽富饶的海洋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通道,从184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外国侵略者从海上入侵中国次数之多是十分惊人的。日、英、美、法、俄、德、奥等国的军舰,入侵中国沿海地区达470余次之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从辽东半岛入侵4次,从渤海湾入侵10次,从山东半岛入侵12次,从江苏沿海入侵10次,浙江沿海入侵9次,从福建沿海入侵8次,从台湾入侵10次,从广东沿海入侵21次。尤其是日本入侵中国沿海地区次数最多,占各国入侵总数的41%。日本对台湾统治长达50年,对旅大统治40余年。至于外国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中国从辽东半岛的大孤山到海南岛的三亚港,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港湾、岛屿都遭到了敌人的蹂躏。香港、台湾和澎湖相继沦丧。胶州湾、旅顺、大连、九龙、威海卫、广州湾等或先或后地以租借之名被列强控制。中国沿海贸易权和内河航行权也纷纷落入外人之手。
历史上血的经验教训告诉中国人民: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开拓海洋、征服海洋和保卫海防的光荣传统,为了保卫新中国的独立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必须在建立强大的陆、空军的同时,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建立巩固的海防。
1949年4月23日,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民海军诞生了。它走过50多年光辉的历程,建成了一支拥有北海、东海、南海舰队和海军航空兵等部队,辖有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陆战队和岸防部队等多兵种的合成军队,成为一支初具现代化规模的近海防御力量。50多年来大体经历了这样3个大的发展时期:从1949年到50年代中期,人民海军在战斗中诞生边打边建,各兵种部队相继建立,初具规模;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海国建设在曲折中前进;80年代以来,海军建设进入了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新时期。
(一)第一支人民海军诞生
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没有海军力量。解放战争后期,为了迎接全国的解放,创建海军的问题提到了中共中央的议事日程。中国共产党深切认识到建立海军的重要性。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决定争取尽快组建“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
1949年1月21日,江苏泰州已经解放。为便于指挥渡海作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于4月4日率领野战军部分人员到达靠近长江的白马庙乡地区,在一座小楼内设立了前线指挥部。鉴于长江下游的国民党海军舰艇在酝酿起义,而且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会接收更多的国民党海军人员和装备设施,渡海作战的任务也即将提到解放战争的日程上,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华东军区负责组建军区海军。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白马庙乡第三野战军东路渡江作战指挥部驻地宣告成立,由原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袁也烈,副政治委员赵启民,政治部主任康志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