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第7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起来吧,站起来说话。”
  尉迟敬德依言立起身来,就见其脸上的泪道沾上了地上的灰尘,成为一条黑道,模样实在滑稽。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这个样子怎么与我说话?你去净面后再来。”
  尉迟敬德依言到一旁净面,返回后垂手站在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接着教训道:“敬德,记得我曾说过你几回,都是当时好一阵子,时间长了又故态复萌。
  你是小孩吗?缘何如此没有记性?你今日不要答应得爽快,过些天再反复。
  敬德,我告诉你,今后同类的话题,我不会再说你了。”
  尉迟敬德心里一紧,觉得果然印证了何吉罗的预言。
  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叩头道:“臣不敢再反复,若再犯出事儿,就请皇上砍了臣的脑壳。”
  “起来吧。
  朕不会砍你的头,毕竟,你立有大功,朕不会诛杀功臣。”
  尉迟敬德慢慢爬了起来。
  李世民挥手指了一下殿侧的椅子,说道:“敬德,我们一同坐下。
  唉,想起以前征战之时,我们之间何等亲密,无话不说。
  我当了皇帝,竟然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
  今天我有空闲时间,我们就在这里闲话一回。”
  尉迟敬德小心翼翼说道:“陛下如今日理万机,操心的都是大事,确实分身乏术。
  臣等看着皇上操劳的样子,心里其实也很不是滋味。”
  “嗯,天下之事,以国事为大,关乎天下黎民啊。
   。。

尉迟恭喜见故人 何吉罗路遇美景(11)
敬德,你以前有大功,然不能躺在以前的功劳堆上不动,须知你居此官位,就有一份责任。
  你食的是百姓之禄米,还要替天下之人尽心。”
  “臣今后痛改前非,力求尽心尽职,不负了皇上的期望。”
  李世民忽然微微一笑,问道:“敬德,我知道你的脾气,靠你自己居家苦思冥想,难以转过弯来。
  你今日主动找我忏悔前事,莫非这些日子以来,像玄龄、无忌和段志玄他们多次去劝过你吗?”
  “他们一开始确实劝过,奈何臣的脾气不好,他们来了臣就与他们吵架,慢慢地也就不来了。”
  “怎么到了最后反而省悟了?”
  “臣所以省悟,实因近日来了一名故人,他诚恳劝说臣,终于使臣回了心意。”
  “故人?此人是谁?”
  “皇上定然还记得这位故人。
  还在武德九年的时候,史万宝派人来刺杀臣。
  惜其奸计未成,就是此人从中起了作用。”
  李世民稍一思索,恍然大悟:“噢。
  我想起来了,此人好像是一名波斯人,你与他结拜为兄弟,并将乌骓马赠送给他。”
  “皇上圣明。
  确然就是此人,他名为何吉罗。”
  “他逃出长安之后,这些年隐居何处?”
  “何吉罗为避灾祸,倒是想了一条好计。
  他先走向吐谷浑,然后奔往吐蕃,在那里隐姓埋名至今。”
  尉迟敬德简略地把何吉罗的遭遇说了一遍。
  “吐蕃?我听唐俭说过,近年来,吐蕃在那雪域之地势力渐大,想不到兴旺如此。”
  李世民说完,暗自沉吟。
  尉迟敬德说道:“这其中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儿,吐蕃至今尚未有文字,要靠刻木结绳来记事。
  何吉罗求取一封过所关文,竟然还要何吉罗自己用中土文字写成。
  陛下,你说好笑不好笑?”
  李世民摇头,说道:“不然,古人与今人之智力,其实区别不大。
  孔夫子生于千年之前,然其一部《论语》,后人从未超越过。
  由此来看,只要吐蕃有能人,其没有文字不算什么,可以短期之内造出来的。
  唐俭仅对我说过吐蕃大概情况,其详情如何,毕竟没有何吉罗亲历所观准确。
  像这位弃宗弄赞,年仅弱冠,而其功业超过其先祖数倍,不可忽视呀。
  还有那位禄东赞,其居于边鄙之地,殷勤打探外境之事,其志不小。
  敬德,你回府后,明日带同这位何吉罗到鸿胪寺,让他将吐蕃的风土人情详细说上一遍。”
  “臣遵旨。”
  “何吉罗愿意为官吗?他若有意,就让他到鸿胪寺谋一差使。”
  “此人性好商贾,依旧想做他的香料生意,做官非他所愿。”
  “那好,朕不强人所难。”
  “陛下,何吉罗自西南入国,北上入京,一路上混了许多白饭。
  他对臣感叹道:‘不料离开中土数年,国内竟然有如此大变。
  可谓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一直在赞颂陛下的功业哩。”
  李世民显然很感兴趣,急忙道:“他路上遇到了什么?你详细说说。”
  尉迟敬德凭着回忆,将何吉罗路上的所观所遇说了一遍。
  李世民听完,缓缓站起身来,自言自语道:“何吉罗这样说,看来各州报来的奏章并非虚妄。”
  他扭头对尉迟敬德道:“若何吉罗所言不虚,则验证了各州的呈报。”
  “陛下,何吉罗为一异域之人,他与臣相交甚厚。
  他所说的话,臣以脑袋作保,其中定然没有一点水分。”
  李世民摇头道:“我不是怀疑何吉罗之语,而是对各州刺史报来的奏章有怀疑。
  历来下面人上报奏章,喜欢报喜不报忧,其中多溢美之词。
  我若看到这类奏章,就将之丢到一边,看也不看。
  

尉迟恭喜见故人 何吉罗路遇美景(12)
这些年,此类奏章太多了。
  你今天说了何吉罗的际遇,看来我以前有些偏激了。”
  “眼下天下取得大治是不争的事实。”
  “嗯,想来也有些道理。
  朕即位以来,贞观元年及贞观二年遭遇大灾,那时百姓困苦,国库空虚。
  从贞观三年开始,年年风调雨顺,府库大盈,今年是贞观七年,看今年的光景,应该也是丰收之年。
  贞观初年,一斗米须用一匹绢来换,到了贞观四年,斗米仅值二十钱,听说今年的粮价更贱,斗米仅值四钱。
  粮食多了,价格当然要便宜。
  天下百姓家户殷实,看来确实是实情。
  试想想,若他们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何谈让路人来吃白食呢?”
  “是啊,记得皇上多次说过:仓廪实而知礼。
  果如其然。”
  李世民哈哈笑道:“敬德,我让你读书,你何致没有长进呢?这话是古人说的,怎么安在我的头上?”
  “还有一点让臣实在不解,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莫非他们都不爱财吗?”
  “嗯,你问到点子上了。
  这就是教化的力量。
  贞观之初,封德彝他们让朕以严刑苛律管理百姓,独魏征等人力主用教化的法子施教于民,朕采用了魏征的建议,于是有了今日的结果。
  管理天下非是行军打仗,你不仅要管其行为,更要体察其心理,因势利导。
  否则,你滥施严刑苛法,则犯法者前仆后继,防不胜防。
  有句话叫做‘法不责众’,若犯法者多了,法律就失去了作用。”
  尉迟敬德对此话听得不算明白,但连连点头。
  李世民见天色已晚,就让尉迟敬德留下来一同进晚膳。
  尉迟敬德大为感激,心想自己与皇上单独进膳的机会,多少年没有了。
  自己今日主动认错,不料使皇上龙心大悦,实在划得来。
  想到这里,他愈发感到何吉罗实在太好了。
  李世民也一脸喜色,他边与尉迟敬德闲话,边盘算着如何核实各州的奏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