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96秘史-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5。意外得来一个重大项目(1)
  我们也希望有铀-235 —— 抓住机会,大胆提问 —— 得到关乎全局的意外结果 ——先接受下来再说—— 陈云要算帐,宋任穷担心冒进—— 两个翻译、两位高官—— 降低到能够承受的规模—— 得到当年法国没有得到的东西—— 一鸣惊人,影响深远
  莫斯科的春天比北京要晚许多,都已是4月时令了,这里还是白雪皑皑,一片寒冬景象。从1955年4月11日开始至5月14日为止,中国原子能代表团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参观,随后便进入具体谈判阶段。
  起初,中国并没有搞铀…235的计划,都认为只搞钚…239就行了,此前诺维科夫也曾说过,中国不需要搞铀…235,搞原子堆就行了。白文治说,对于铀…235我们所知甚少,我们只知道那个东西很贵,工厂很大,用电量很大,投资也很大,要很多钱,当时考虑全北京也没有那么多的电。同时也了解到,美国搞这个东西时就占了美国七分之一的电量。我们真要搞的话,即便是个小工厂,那也得占用多少电量啊!因此我们就不敢考虑铀…235,只敢考虑钚…239了。
  那时,从中国自己的专家到苏联专家,都主张上钚…239,前面的一堆(反应堆)一器(加速器)也是按这条路子走的。刘杰说,聂荣臻也说铀…235算了,就上钚…239吧。聂老总主要考虑的是投资问题,给周总理打的报告上就提到铀浓缩厂倾向于不搞,太费钱。还有一种意见是推到三五计划以后再说,那从时间上就到了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了——真到那时可就全乱了,原子弹也很可能炸不了了。
  很巧,代表团临出发之前,刘杰得到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情报资料,上面提到美国建设一个小规模的、日产5公斤铀…235的铀浓缩厂,投资只需5亿美元。刘杰看了这个材料,心想要真是这样的投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搞这个东西?当然,他那时并不完全懂得这个东西搞与不搞的厉害。谈判开始,中国原子能代表团参加的是刘杰、刘伟、钱三强、白文治、冯麟,加上翻译刘允斌,苏联方面由经济联络总局局长郭瓦尔、副局长斯米洛夫、原子能工业部部长斯拉夫斯基等参加。苏方从地质勘探、开采矿山,以及核燃料,介绍一项谈一项,一直谈到钚…239和富集铀…235。刘杰听到铀…235这个话题,马上就记起了来之前看到的那个小资料。他也知道,毛泽东2月29日给赫鲁晓夫复信并附去的那份《供讨论用的提纲》上并没有这个议题,也没有经过中央和周恩来总理批示,但他仍想提出来试一试,所以在会上谈到这个项目的时候,他就说:我们也很希望搞铀…235。
  这个谈判项目单子之外的问题一提出来,苏联人感到非常惊讶,说你单子上没有这个项目,不能谈。再说,这个项目需要很大的电力,需要很大的投资,甚至于把你们中国全部的电力用上都不够。
  刘杰说,那个时候空气很紧张啊!项目单上没有的东西你们也提出来?我们没有权力来讨论这个问题。那句俄语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到现在都能说得上来——扩散厂不能谈——就是断然拒绝的样子。在这个问题上看来是不行了,可能没有希望了。
  铀…235藏身于铀矿石中,铀矿石被开采出并经冶炼提纯后产生天然铀,但这里面能够产生核裂变的铀…235极其稀少,连百分之一都不到,而99%以上是铀…238。铀…235在天然铀中是如此微乎其微,必须经过千辛万苦对其进行精确分离并浓缩到90%以上,才能用作原子弹的裂变材料。从工业上讲,对铀…235的分离只靠实验室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依靠铀浓缩厂来完成。这项技术最早是英国人发明的,但英国后来建设自己的铀浓缩厂时,却也费了很大的劲。建设生产铀…235的铀浓缩厂,在原子能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联在这方面有所保留,是可以理解的——法国在搞原子弹时,也曾计划和已经掌握了原子弹的英国签署这方面的合作协议,但迫于美国的压力,最终没有实现,由此也能看出这个环节的争取是何等关键。
  

5。意外得来一个重大项目(2)
引起代表团特别注意的是,在介绍反应堆流程时,苏方说天然铀中铀…235含量为,经原子堆照射后提炼钚…239,剩下的铀中铀…235的含量是,这还可以把它用作铀浓缩厂的原料再提炼富集铀…235。如果你不用它搞铀…235,它还可以做第二次照射,用原子堆再生产一部分钚…239,但是这样一来它总还是废料,铀…235并没有充分利用。所以,如果用它生产钚…239剩下的料,做铀浓缩厂的原料来生产铀…235,就可以用一种原料生产两种产品。中国以前关于富集铀…235的知识很不够,半年前薄一波曾在他办公室里召集刘杰、钱三强和白文治讨论过原子能发展规划,会上钱三强倒是讲过富集铀…235的简单原理,并说搞这个规模很大,设备很多,用电量和投资都很大,但具体情节却所知甚少。而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以前理解发展铀…235与发展钚…239是两条平行的相关不大的路线,而不知道其中还有这样一个循环生产体系。那天苏方介绍了这个情况之后,因为每天晚上中国代表团回来以后都要商量第二天怎么办,所以在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钱三强总有些怀疑,说好像没有听见有这个问题啊。白文治想他当时可能没听清楚,就找出笔记本来和别人对照,证实他所记下来的苏方介绍没有错失,但钱三强还是有些不大相信。白文治就去隔壁房间里把担任翻译的刘允斌找来了。刘允斌又仔细做了一下核对,确认说,当时谈的是这样一个过程。
  刘杰说,我一听苏方介绍的反应堆流程就觉得铀-235这个东西有门了。可听的时候,大家还不大理解。晚上讨论的时候,说他今天讲了一种原料两种产品,从流程上是怎么怎么样。三强问,确实是这么讲的吗?他也不大懂这个东西,说赶快找刘允斌来。刘允斌是刘少奇的儿子,他做翻译,问问他是不是这样讲的。刘允斌回忆了一下子,说确实是这样讲的,因为他也是学化学的啊。然后我们议了半天,定下来明天由钱三强再问一遍。
  第二天,钱三强找机会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苏方又解释了一番,说一种原料进去怎么样出两种产品。于是,中方代表团马上提出来: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有铀…235呢?我们应该有铀…235,这样的话在流程上是最合理最经济的,不然就会浪费原料。当时苏联专家没有做任何表态。但过了两天,苏方负责人便正式表示说,你们要求搞铀…235是合乎逻辑的,从逻辑上讲中国应该建设一个铀浓缩厂来分离铀…235,这是合理的,但你们要考虑生产规模。苏方还进一步讲到了机器的组合。生产铀…235用的最尾部的一种小型机器,刘杰他们是后来才知道苏联已经用上更先进的离心法而不用气体扩散法了,因为离心机比扩散机要省90%的电。苏联人说,如果中国有兴趣,我们可以帮助建设一座气体扩散法富集铀…235的工厂,这个小机器我们现在没有新的,假如你们要新的的话,就得用两年的时间来制造。不过我们眼下有多余的旧机器,是我们拆下来的,经过一点修理之后,是完全可以用的,你们要不要?
  中方当时并没有立即答复,只表示还得请示国内,明天再做答复。刘杰说,苏联人实际上谈了两条意思,第一条是他原则上答应帮助我们生产铀-235,第二条是生产铀-235所需的小机器,做新的得两年,旧的现在就可以给。当时我们感觉到真是出乎意料,非常兴奋。可这个问题原来没有列入商谈项目,没有经过领导批准,怎么办?
  当天谈判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中午饭也没顾上吃,刘杰就和钱三强、刘允斌一起,赶快跑到大使馆去请示,向周总理报告说今天出现这么个项目,苏方可以答应,并且还有小机器可以使用,可以加快步子。
  周恩来答复得很简单:现在先接受下来,回来再说。
  接下来,刘杰让白文治赶紧起草了一份书面报告,签名后又让他先行回国,呈报给陈云、宋任穷和周恩来。让白文治回去的另一个考虑,是便于周恩来问起情况时,能够做出清楚的回答。
   。 想看书来

5。意外得来一个重大项目(3)
至此,中国原子能代表团基本上完成了这次出访的使命,除了留下几个人等待苏方起草协定草案外,其余的人员便都陆续返回了国内。7月5日,正在苏联的李富春副总理和原子能代表团团长刘杰应约去见扎维年根和斯拉夫斯基,这两人分别是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和原子能工业部部长。会见中,苏方说协定草案已经得到了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的批准,现在交给中国政府,待中方批准后双方再正式签字。
  这一谈判成果的重大意义,是后来才慢慢显现出来的。而刘杰他们当时并不知道,就在这之前不久,法国因为请英国帮助建设一座铀分离工厂,也进行了谈判,但两国代表正要签署协定时,美国却横插一手,明确反对这一合作计划——由于英美间订有保密协定,英国就没办法从出售技术与设备中获利,法国也无法利用英国在这方面的现成技术——法国自己建造的铀浓缩厂直到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七年之后的1967年才投产。
  拿到协定草案后,刘杰马上就动身回国,一路上,翻译姚乃兴和他形影不离。姚乃兴以前其实并没有学过俄语,他是后来才速成的。毕业还没有分配时,姚乃兴和别人一起被挑选去苏联实习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走之前是薄一波去送的。实习快要完的时候,刘杰到了莫斯科,挑翻译,挑了好几个人,因为谈判既要懂俄语又要懂技术,最后选中了姚乃兴和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两个人一起工作。
  姚乃兴过去是学化工的,当时才21岁。他说,好多翻译看见刘杰都怕,因为刘杰很厉害,你如果工作不好他要训你的。听说我去,其他翻译说这下有你的好看了。还算不错,我给刘杰做翻译他从来没训过我,他说我这人比较机灵。他见我正读一本书,就让我教他,晚上我教他俄文,生活上我也照顾他,所以关系很好。
  姚乃兴和刘杰还真有点缘分。在莫斯科时,刘杰有一天突然问姚乃兴,你家在什么地方?姚乃兴回答说,上海浦东,一个小镇上。刘杰说你家那个地方如何如何,姚乃兴觉得有些奇怪,心想你怎么知道我家的呢?刘杰笑了笑说,我是29军的军长。姚乃兴这下想起来了,他家隔壁当年是曾住过一个29军军长,那时候他上大学一年级,家里住了一个警卫班,所以刘杰认出了他。后来姚乃兴回家,父母告诉他,公安部来调查过,把他的日记本都翻了,查祖宗三代,还有周围的亲戚。
  谈判的时候,凡是苏联人讲话都由姚乃兴翻译,凡是中国人讲话则让刘允斌翻译。姚乃兴说,谈判到最后,苏联人提供了一份援助我们中国建设核工业的一个条约,绝密的。刘杰告诉我这里面的内容只能三个人知道,一个是刘杰,一个是冯麟,一个是白文治。白文治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局长,很多事都先靠白文治,白文治曾任石家庄市委副书记,上过北大化学系,参加过“一二·九”运动,懂技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