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1948我的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44-1948我的战争-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充团,再由补充团分配到各个部队, 当时这是常识,从补充团往下分的待遇是一等兵、二等兵,但我们学生军到部队的待遇是下士,招兵时就是这么对我们宣传的,我们并不是要待遇,从当兵到现在就没摸到枪,枪都没有,哪来待遇?连工资都没有,我们是来抗日的,是参加远征军的。
  当初一些人很郑重地劝我不要从军,现在人家担心的事发生了,韶关师管区在我们出发时就把我们当猪仔卖掉了。这就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黑暗*的地方。
  补充团已经来接收了,我们当时就不干了,跟他们打了起来,接收的营长正在讲话,大石头就飞过去了, 又不知道从哪儿请个上校来压我们,还是石头见面,不跟你谈,补充团就不去。
  负责送我们到贵阳的韶关师管区长官给我们断了伙食,不给给养。没有饭吃,没关系,我们这里面有能人呀,大学生有,高中生有,初中生有的是,区队长吴启光领着几个人,先找贵州日报社,社长姓肖,亲自接待我们。又找两广同乡会,他们说没有关系,你们不断粮了吗,我们全部负责,很快就给我们送来猪头肉和白米。
  编者注:一九四四年九月, 蒋介石演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随后, 国民政府广泛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不仅对从军学生保留学籍, 还作出从军退伍时免试升学等优待办法,一些政府官员带头送子女从军,报纸电台对此大加宣传, 从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知识青年报名参军的热潮,先后征集知识青年十二万人,除部分拨付到印缅战场,其余共编成九个师。
  再找到贵州三青团支团部,一介绍我们是团员出国远征军,现在发生了什么情况,都支持、都帮我们。又找到军政部学生教导团团长。
  官司一直打到了军政部,军政部下令了,查一查, 学生军为什么被分到补充团?一查真是这么回事,我们全是学生,就下令把我们分到了贵阳学生教导团,级别是下士,职称是学生。
  当时蒋介石提出十万青年十万军,其实参军的学生不止十万人,从二○一师到二○九师,九个整编师都是学生军。
  贵阳学生教导团共有学生一千多人,编了十一个连, 把我们广东学生都编散了,我在十一连。
  部队住在贵阳市的一个大庙里,我们可以随便出入, 吃完饭可以上街。补充团的兵就不行了,上厕所都有人拿枪跟着,怕跑了,这就是猪仔兵,是被卖来的,得看着。所以把我们分到补充团我们能干吗?
  但是有些同学由此开始感到失望,觉得政府太*, 当初的愿望难以实现,很快有几个广东同学就逃离部队了,其中有两个姓麦的,是从香港回来参军的。
  我就问卓干成,你看我们的前景如何?
  他说这类事情不可能再发生了,因为这是大后方, 距离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这么近,眼下又号召知识青年从军,所以不大可能再把我们当猪仔卖了。不过尽管这关是闯过来了,去印度还有两关要过。首先要坐汽车走盘山路到昆明,云南地区的海拔很高,一路都是上下坡, 路很窄,只能同时通过两辆车,下面就是百米深渊,一翻车就完蛋了,比较危险。然后是从昆明到印度要飞越驼峰,高度达万米,空气稀薄,稍有失误就会机毁人亡, 日军的战机经常躲在密云中突袭。这两关都能过去,才能到达目的地。
  卓干成的分析使我非常信服,自此我们俩一直在一起,基本没有分开过。他的经历比我丰富多了,知识也比我高,我把他当兄长看待。
  

第二节 我们就想着去拼(1)
在贵阳也是天天跑警报,傍晚、清早警报一响就跑,跑出很远到郊区才能隐蔽,人家天天来炸,天上都是日本飞机,没有一架我们的,形势太困难了。每天都跑,很辛苦,我就想啥时候把天天跑警报的生活结束了就好了,过这种日子不如上前线你一枪我一枪地干,干呗。
  好容易盼到五月份,出征的命令终于下达了。
  我们早早站在营房前等待集合的号声,这时天气已经热起来,我们的夏装是一件半袖黄上衣、一条黄短裤、一顶布军帽, 这就是中国军队的着装,连草鞋都不发,要不是从军时带了鞋袜,很多人就得光脚丫子。
  我们贵阳学生教导团十一个连,乘坐从民间征用的三十多辆卡车,向西、向昆明进发。没有欢呼、没有送别的人群,我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别了,贵阳,等待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中途路过安顺境内的黄果树瀑布,车队停在路边,眼前一帘帘清水奔泻而下,细微水丝打在身上十分舒服,隆隆的瀑布拍击着水面发出巨大响声,壮观极了。
  周围的山上满是花红果树,枝叶繁茂,树上挂满果实。据贵州同学讲,这种果子味道酸甜,爽脆,很有特点,但我们没有这个口福,一切都需打败了日本鬼子才会有条件享受。
  在此休息了两个小时,我们继续向西的行程。
  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卡车,都是用酒精点着后烧木炭, 用这个热量来推动,两个司机轮流开,一遇到盘山路先把木炭烧旺了,木炭汽车就喘着粗气爬得很艰难。爬不上去了,两个司机轮番拿几个三角木在轱辘后面垫着,以防向后滑行,车前面就用摇把摇,有时下坡突然熄火,车就一路向下滑。三十多辆卡车都是从民间征来的私人运输车,卡车就是他们的谋生工具,自己很当宝贝,
  顺着盘山道爬过一山又一山,一天能拐数十道弯,沿途不时看到悬崖下美国十轮大卡车的残骸,都是运送军用物资的。据我们所知,美国驾驶员兜里都揣一瓶白兰地或者威士忌,开车途中就经常啜一口,车速有时再快点,遇到情况来不及刹车就掉到百米崖下。
  最终,我们无一事故到达昆明,入驻西南联大,学校特地为我们腾出来地方。稍事休息后检查身体,血压没什么毛病就过关。我合格, 要出国了,那心情高兴啊,这回终于要到前线去了。也有个别不合格的,就哭,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怎么办?就再检查一遍,名是他的名,别人替他去检查,所以最后都去印度了。
  国内这段经历感觉很艰苦,还差点把我们当成猪仔卖了, 国民政府可能没有骗学生的意思,但下面那种黑暗上面不一定能知道。不然从军的十万知识青年,就不会独立地编成九个整编师了,清一色的学生军。
  到昆明就是到抗日前线了,我们对很多信息都感兴趣,觉得中国的形势很危急,想多知道些情况,了解国家将来有没有希望,对这场战争有一种渴望。来源就是各方面报章、一些知情人的谈话,我们很愿意掌握这些信息。
  当时国内的形势主要是防御,尽量避免大的战役发生。
  日本人进广西没能进来,张发奎在那儿顶着。湖南打得很激烈,薛岳很能打,长沙会战,日本人一次两次三次四次打不下来,日军想打通粤汉线再衔接沿海成为一条通路,就必须占领长沙,结果在湖南被卡住了。
  忻口战役打得挺激烈,阻击日军向山西、河南进攻,在中原跟他争夺,八路军也参加了,这些消息都有报道。

第二节 我们就想着去拼(2)
那时我跟其他同学还不一样,他们年龄都比我大, 比我懂事,我更多的是听,特别愿意听那些老兵,尤其是连、排长讲话。有的老兵是参加过淞沪保卫战的,等我们到了印度、缅甸,他们还是个大头兵,挺不公平呵。
  很多人就讲日本必败,为什么呢,日本人到处进攻, 太平洋战争的战线拉得太长了,兵力无法集中,顾此失彼。一百三十多万军队在中国被牵住了,中国不投降, 他就无法分兵,他打香港、打缅甸,后来打印度、越南, 兵力都是从侵华日军中分出去的,战线跨越太大,肯定不行。
  我们参军时就知道出国作战是为了打通滇缅路,因为中国抗战没有物资,国家穷,全靠外援。但是所有的港口、海边城市都失守了,物质运不过来,滇缅公路是唯一的依靠,很简陋的土马路,一天就运那么一点儿。当时中国是很困难的,连武器都没有,就是有枪也没有子弹,我听老兵说,打一枪,子弹壳自己还得捡回来再上交,就是那么困难。我们到这时还没摸过枪,根本也没发枪。
  但就是这条路现在也被阻断了,由此,我们对远征军前一段历史开始有所了解。
  第一次远征,杜聿明率领第五军三个师,二十二师、二○○师,还有九十六师出去,一个师编制一万两千人, 三个师三万六,再加上师直属部队,不到五万人,后来又上来第六十六军和第六军,就为了打通这条路调上来十多万人,最后都垮了。第五军是精锐之师,一九三九年打昆仑关,消灭了日军一个旅团,少将旅团长都被击毙了。
  我们现在参加的是第二次远征,一九四四年初,中国驻印军在史迪威的指挥下,从印度向缅甸反攻,目的是打通滇缅公路,打开为国内战场输送援助物资的通路。
  编者注:第一次远征,中国军队出动十万人, 伤亡近六万,多数牺牲在胡康河谷野人山,英军伤亡一万三千余人,日军伤亡四千余人。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滇缅公路中断, 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 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第一次远征失利了,我们二次远征的结局会不会重蹈覆辙?
  当时没有想那么多,我们就想着去拼,可能最后就会拼出个名堂来。
  一九四四年六月五日,开始空运出国。在昆明机场上的飞机,是C47 美国运输机,每机乘坐半个连,还是那身很简陋的服装,没有枪也没有行李,就上飞机了。
  那天一位同学说,咱们现在不是远征不远征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平安过驼峰。我们的飞机在喜马拉雅山经常失事,经常撞山掉下去,还经常有日本飞机袭击。差不多每个月都有十多架飞机坠落。年纪大的就说,这一关,我们能不能安全过去, 就看驾驶员了,飞机不失事,我们就能安全抵达,才能谈远征, 就看我们的命怎么样。我们年纪小的不太懂,反正要死要活的碰运气吧,该睡觉睡觉,该吃饭吃饭。
  上飞机时天很热,一摸飞机都烫手,翻越喜马拉雅山的时候,一爬到九千米以上,人都冻硬了,像冷藏一样,太冷了。
  运输机没有恒温,只有小窗户那样个小眼,一看下面全是白茫茫的雪山,到那时也给扣上了,我们都穿的单衣冻得浑身发抖。
  到了高空后严重缺氧,全迷糊了,我的脑袋嗡嗡的,要死要活的,后来不行了,迷迷糊糊就倒在飞机上睡了,直到身上发热才意识到到达印度了。
  飞机过驼峰都要飞到*千米以上,日本飞机经常袭击, 虽然有美国战斗机护航,有时候也护不过来,航线上飞机一架接着一架飞,不知道从哪里就冒出来几架日本飞机拦截你。但我们贵阳教导团很幸运,一架飞机也没失事全部到达印度。
  总共飞了两个多小时,中午刚到了印度的丁江。一下飞机, 我们高兴得不得了,这一关算过去了。接待我们的是一位驻印军中尉,把我们领到一个大帐篷前, 叫我们把衣服全*,都扔了,我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