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没风波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出没风波里-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仲丽见天色渐晚,请毛泽东在他们家吃晚饭。毛泽东笑道,“可惜你们家的菜里没有辣椒!”
  毛泽东在大笑声中离去。
  几天之后,王稼祥的文章在7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发表。
  这样,“毛泽东思想”一词的首创权,便属于王稼祥——尽管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类似的提法。特别是邓拓所写的社论,是早年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章,只是他所提的“毛泽东主义”(其实也就是“毛泽东思想”)未被毛泽东所接受。1948年,吴玉章也曾提出“毛泽东主义”,毛泽东未予同意,在“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重新起用“毛泽东主义”一词,毛泽东仍不予同意。
  “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毛泽东作为中共领袖,已日渐进入成熟的阶段,即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思想体系,有了一整套自己的理论、策略、方针。
  

访张闻天夫人刘英(1)
坐在她家宽敞的客厅里,壁上挂着陈云手书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回忆张闻天书赠刘英陈云时年八十一”。
  刘英的资历颇深,只消列举一件事便可说明: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机关所在的中央纵队秘书长,最初是邓颖超。邓大姐肺病日重,由邓小平接替了她。遵义会议后,邓小平调往前方工作,接替邓小平的则是刘英。
  跟刘英谈了一两句话,便可判定她是湖南人,至今她仍乡音未改。1905年,她出生在长沙。其实她不姓刘,而是姓郑,单名杰。她从湖南进入江西中央苏区时,临时取了个化名叫刘英。姓刘是随便改的,“英”则是“杰”的延伸——“英雄豪杰”嘛!从此,刘英这名字叫惯了,以至如今她的身份证上也写着“刘英”。在党内,知道她的本名郑杰的只有两个人:一是当年中共湖南省委领导人李维汉;二是她进入中央苏区时的接头人周恩来。解放后,她一度想改用本名郑杰,可是改不过来了。此外,她留学苏联时,还用过一个俄文名字,叫“尤尔克娜”。
  采访刘英,气氛是很愉快的。她的记忆力惊人,远远超过她的同龄人,而她又健谈,富有幽默感。第一回采访没有谈完,在1991年7月11日我再度采访她。
  她不仅思维、谈吐富有条理,她收集的资料也井井有条。说到什么事,她会随手去取出一本书,加以补充说明。有一次,说到某某人,她建议我去采访。她拿出由她自己编写的通讯录,上面的人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一查就查到地址、电话号码。
  细细听她用湖南口音追溯往事,我如同亲临那血与火的年代,在隆隆炮声之中,却轻轻地穿插着一支爱的浪漫曲……
  1935年4月,中国的“铁流”——红军正在“地无三尺平”的贵州艰难地前进着。个子娇小的刘英,穿着一身灰布军装,裹着绑腿,正行进在红军“地方工作部”的队伍里。忽地,通讯员奔来,递给她一张条子,上面写着:“刘英同志:决定你接替邓小平同志工作,即去中央队报到。”落款是李富春。
  中央队,也就是党中央机关所在的队伍,是“铁流”的核心。刘英奉命赶到中央队。李富春同志告诉她,中央队的秘书长原是邓小平同志,因工作需要邓小平调往前线,组织上决定由她担任中央队秘书长。
  “这工作我干不了。”刘英说道,“我的工作能力,比小平同志差多了。”
  “你怎么客气起来了呢?”李富春笑了起来,然后话里有话地说道,“反正有人帮助你嘛!”
  刘英不明白这“有人”指的是谁。她无法推辞,也就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中央队。
  她在中央队遇见了毛泽东,他用神秘的口吻问她道:“刘英,你知道谁把你调到中央队来的?”
  “富春同志呀!”刘英答道。
  “点子是鄙人出的!”毛泽东大笑道,“把你调来,可以让小平上前线,那里正需要他。除此之外,还可以‘公私兼顾’——你工作上有什么困难,找洛甫!”
  这下子,刘英明白了内中的缘由,脸颊像火烧一般。毛泽东所说的“洛甫”,也就是张闻天。那时,刘英常常到中央队找张闻天,毛泽东已经敏锐地发觉他俩之间“有意思”,于是也就当“促进派”,干脆把刘英调到中央队里来。
  毛泽东跟刘英很熟。她是湖南长沙人,跟毛泽东算是大同乡。她在湖南女子师范上学时,好几位老师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毕业生,是毛泽东的同学。这样,刘英跟毛泽东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
  刘英告诉我,在江西南部于都河畔,有一座小县城叫于都。1934年9月下旬,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毛泽东来到于都检查工作。他住在于都北门小巷深处一幢灰砖房子里。那儿当时是赣南省苏维埃的所在地。灰砖房朝南,三间,毛泽东住左厢房。正在于都县委工作的刘英,每天晚上要向毛泽东汇报“扩红”(即扩大红军)的数字。她记得,那阵子正是毛泽东最困难的时刻,他正受到党中央总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排斥,而且还得了疟疾。有一回,毛泽东发高烧,达四十摄氏度。张闻天接到于都县委打来的电话,急急从瑞金派出大夫傅连暲赶往于都。傅连暲骑着骡子走了一天一夜,来到于都,马上给毛泽东打针……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访张闻天夫人刘英(2)
毛泽东愿为刘英当“月下老人”,是因为他跟张闻天有着不平常的友情。
  张闻天是上海川沙人。早在1919年底,张闻天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翌年初,毛泽东也加入了这个进步组织。他们虽然远隔千里,但是从“少年中国学会”办的刊物《少年中国》上读到彼此的消息。
  此后,张闻天先是留日,接着留美,然后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1月,他和###一起从莫斯科回到上海,出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1933年初,他进入中央苏区,结识了毛泽东。用他的话来说,他最初跟毛泽东关系“平常”,甚至“不重视毛泽东同志”。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共中央由博古主持,张闻天和他是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都是“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中的人物。博古进入中央苏区,推行王明“左”倾路线。那时的张闻天也“左”,瞧不起山沟沟里的毛泽东,不过如他所言,“我对他历来无仇恨之心”。博古极力排斥毛泽东。本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后者相当于总理)都是毛泽东。博古让张闻天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力图架空毛泽东。
  然而,由于同在政府部门工作,张闻天跟毛泽东的接触日益频繁。张闻天开始了解毛泽东,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这样,“老朋友”博古恼怒了,把张闻天派往闽赣做巡视工作,把他从中央排挤出去……
  当张闻天从闽赣巡视回来,那时,博古和李德推行的一套“左”倾路线,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惨败,眼看中央苏区都快保不住了,不得不准备“西征”(也就是后来的长征)。
  张闻天和毛泽东同住在瑞金郊区白云山的一座古寺里,朝夕相处,思想越发接近。如张闻天所回忆:“我当时感觉得我已经处于无权的地位,我心里很不满意。记得在(长征)出发前有一天,泽东同志同我闲谈,我把这些不满意完全向他坦白了。从此,我同泽东同志接近起来……”
  那时,刘英就去白云山古寺看望过张闻天。自然,毛泽东注意到刘英的“动向”。
  张闻天曾回忆:“长征出发后,我同毛泽东、王稼祥二同志住在一起。毛泽东同志开始对我们解释五次反‘围剿’中中央过去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我很快接受了他的意见。并且在政治局内开始了反对李德、博古的斗争,一直到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紧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张闻天和王稼祥在会上坚决站在毛泽东一边。共同批判了李德、博古的“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博古从党内总负责的职务上退下来。众望所归,大家推举毛泽东接替博古。毛泽东却说,还是请洛甫负总责。这样,张闻天接替了博古,积极支持毛泽东的工作,毛泽东笑称他是一位“明君”。
  政治上的密切合作,使毛泽东、张闻天的友谊甚笃。于是,毛泽东也就当起“月老”来。长征途中,毛泽东把刘英调到中央队来,跟张闻天一起长征,彼此间日渐了解,关系迅速亲密。
  有一天,毛泽东遇见刘英,故意问道:“刘英,中央队有那么多男子汉,你看中哪一个呀?”
  刘英不响。毛泽东笑道:“洛甫不错嘛!”
  刘英依然不作声。毛泽东道:“你默认啦!”
  刘英咯咯笑了。毛泽东问:“你既然看中了洛甫,我就等着吃你们的喜糖!”
  刘英连忙声明:“我暂时不准备结婚。”
  毛泽东问:“为什么?还要‘考验’一番?”
  刘英这才说出原因:“一结婚,就会生孩子。我看许多女同志怀孕了,在长征中行动很不方便,所以暂时不想结婚。”
  毛泽东一听,点头道:“小刘英,你很有头脑。等以后你决定和洛甫结婚时告诉我,我替你宣布!”
  红军经过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终于到达陕北瓦窑堡。这时,刘英才决定和张闻天结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访张闻天夫人刘英(3)
毛泽东得知喜讯,要张闻天和刘英“请客”。毛泽东还风趣地说:“当年,‘风流天子李三郎,不爱江山爱美人。’而今的洛甫,即爱江山又爱美人!”他的话,逗得大家大笑不已。
  他所说的“李三郎”便是唐明皇。
  据刘英回忆,她早在苏联莫斯科留学时,便认得张闻天。那时,张闻天是老师,在她的学校教过课。不过,张闻天并未注意到她这个娇小的湖南姑娘。
  后来,她在中央苏区遇见张闻天,说起当年在莫斯科曾是他的学生,彼此间觉得很亲切。于是,就有了些来往。她去瑞金白云山看望张闻天,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不过,当时只是同志间的交往。
  自从长征时毛泽东把她调到中央队,她跟张闻天朝夕相见,开始对张闻天有了真切的了解。张闻天沉默寡言,学者风度,擅长思索,讲话不快、不多,但颇深刻。虽然遵义会议后他成为党的总负责人,却很容易接近。他年长刘英五岁,像大哥哥一般照料刘英。他为人正派、正直,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喜欢读书、写作,钻研马列主义理论。他富有才华,二十四岁时就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旅途》,还写了三幕话剧《青春的梦》。他懂英文、俄文、日文,为人谦逊,作风民主。他不喝酒,不抽烟,唯一的嗜好是喝茶。在毛泽东的“促进”之下,刘英爱上了文文雅雅的“书生”张闻天。这一爱,情深意切,彼此相爱了一生。
  张闻天自从遵义会议后在中共中央负总责,主持中共中央领导工作达八年之久。如毛泽东所言:“洛甫这个同志是不争权的。”那一时期,实际上张闻天是在毛泽东领导下工作,直至1943年3月毛泽东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在组织上成为中共领袖,取代了张闻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