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任秋回忆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靖任秋回忆录-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黄埔同学会,由我和他一起负责。北伐时军区政治部主任,黄埔四期学生汤志,也参与做这项工作。
  那时,蒋介石虽然名义上是军校校长,但一切由副校长恽代英主持,武汉分校党和行政上都是他负责,恽也是湖北人,他还参加湖北省的党政工作。政治部主任,总教官都是共产党人。政治部主任是周佛海,他当时还是共产党员,“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宁汉正式分裂,他才从武汉跑到南京,背叛了党。还有个总教官孙存统,后改名施复亮,当时也是共产党员(宁汉分裂后,表现惊慌失措。叛逃时,他把教官的工资自己拿着,党要开除他)。教务长侯连瀛虽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倾向进步,是拥护党的,学校中政治气氛是好的。当然,学校中也有国民党右派,但他们却成不了主导力量。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一一○师师长廖运周,在学校时也是国民党左派。他就是在左派活动中,由我介绍入党的(1933年他失掉组织关系后,在国民党军队当师长)。他起义的情况我在后面还要叙述。
  彭文也被选到特别党部当委员。这样,我们接触了,但是我们都从事政治活动,因而彼此关系的发展比较隐蔽,怕在学校闹恋爱产生不好的影响。当时军校的人还有胡毓秀(女生队),廖运海(学生第二队),彭漪兰(分校女生队区队长或指导员,共产党员),徐向前(第一队队长),陈毅(政治教官),施复亮(政治总教官)等。
  当时广东国民政府还在广州。我们到武汉后一个时期,国民政府才正式迁到武汉,称为武汉政府,负责人汪精卫,还有徐谦、邓演达等。我们党在这里起领导作用。
  在革命势力大发展的情况下,反革命势力从害怕革命走到反对革命的道路上。广州*实际在“四·一二”之前。留守广东的反革命军阀李济深早已开始*和“清党”。他首先对付黄埔军校,我们不少同志,甚至国民党的左派,都受害牺牲。广东有人跑到武汉,黄埔同学会就收容他们。蒋介石军队到达上海后,由于蒋介石反革命资产阶级的本质,再加上帝国主义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势力,相互勾结互为依附,造成了蒋介石的反革命叛变。一九二七年,“四·一二”蒋介石正式叛变革命,在上海屠杀工人。我当时在军校特别党部工作,在四·一二以后,我们在军校用国民党的面目也开始清除国民党右派反动分子的工作。记得有一个陈醒民,当时是我们队上一个国民党右派,是我们队上的斗争对象,就是在那时被我们清除逃跑了。 。 想看书来

从黄埔军校到北伐战场(6)
向河南进军,称第二次北伐,我们从武汉向河南进军,主要的对象是奉系的东北军。有趣的是我们的铁军(第四军称铁军,即叶挺独立团)到河南遇到了东北军的铁军(它是否叫第四团我记不清了)。战斗打得很激烈。最后北伐军取得胜利,克复了郑州。我们在武汉开追悼会,追悼黄埔第一期的蒋先云。他是一位很好的团长,北伐中在河南战死。黄埔的左派学生很尊重他。我现在还记得开追悼会的情况。当时,宁汉关系紧张,蒋介石在南京反对武汉政府,宁汉已??形成对立的局面,汪精卫已很动摇,而武汉兵力很空虚,武汉卫戍司令叶挺只有一个团。正在这个时候,湖南许克祥叛变,长沙发生马日事变,湖北夏斗寅部队叛变,进攻武汉的朱兆南部队,就是配合蒋介石来反对武汉的。当时,武汉没有部队,到河南的部队还没有撤回,情况紧急。临时把中央军校在武汉的三个学兵团,编成一个独立师,以武汉分校教育长侯连瀛作师长,由叶挺统一指挥,保卫武汉,*叛军。队伍从武昌出来坐火车南下,只走了两三站,到了土地堂就跟敌人接触了。还好,很快就把许克祥的队伍击败。追击到咸宁地方,许克祥已向西南跑掉。这时咸宁县县长也跑了,临时由叶挺部政治部主任陈子坚当县长,叫我管公安局。这时,湖南的农*动已??搞起来。叛军部队被打退以后,我们很快又回到武汉。武汉形势也有重大变化。
  “四·一二”之后,蒋介石公开*,在南京成立政府,要求武汉政府搬到南京,武汉政府决定东征。一方面决定东征,一方面武汉内部一天天出问题,武汉形势日趋紧张。我党已把工人的武装(工人纠察队的枪)交了出去。这是陈独秀的右倾理论:国民革命是国民党领导的,共产党要服从国民党的领导。实际上,当时已??感到国民党要消灭我们,右倾机会主义者却不管这些。工人纠察队力量虽然不大,但它是革命的基础力量,这样交了枪,搞得很混乱。我在武汉,党安排我做军校的工作,也做校外的活动,而国民党搞破坏。此时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校本部也开始搞清党。双方斗争激烈,表明武汉形势要起更大变化。组织上认为我在武汉活动中过于暴露,通知我离开武汉。??来打算调我到二十军贺龙部,准备成立第三师,师长内定周逸群(后来在湘西时牺牲)。我按照指示离开武汉到了九??,这时东征部队也到了九??一带。东征部队到九??后内部分化。十一军军长张发奎(叶挺的二十四师就隶属十一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在汪精卫的指使下,准备解决叶挺部队。我们党领导下的部队当然是坚定的,叶挺据报后,即指挥部队转向南昌移动。南昌当时是第三军朱培德的区域,朱德正在那里任公安局长兼朱培德第三军教导团团长。等我走到??西,组织上改变决定,1927年7月,我由武汉分校??九??到南昌叶挺部二十四师报到,任政治部组织科长。二十四师政治部主任陈兴霖(后改名陈子坚),宣传科长蒋如琮(后改名蒋瑞青,总务科长陈兴章(陈子坚弟弟),二十四师党的负责人贺昌(已牺牲),二十四师属十一军,八一起义后叶挺任十一军军长仍兼二十四师师长,军党负责人聂荣臻,军政治部秘书代理主任罗髫鱼(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当时陈毅同志在一个团作团指导员。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作为孙殿英代表多方活动(1)
1933年三四月,陇南起义失败,何戒僧牺牲。四五月,我从甘肃回到北平,这时,1932年开始的长城抗战已到尾声,主要是蒋介石并非真正想抵抗日本侵略,单凭第一线部队不可能长久坚持抗战。孙殿英四十一军已扩成华北第九军团。部队正由热河北部赤峰一带撤到古北口外张家口以东的平绥线沙城怀来一带,又从沙城撤到包头(当时铁路只到包头)。我在北平稍住,从古北口到沙城又到下花园,第二次与孙殿英见了面,这次留在他部队,策动他参加各方面的反蒋抗日活动,名义是参议。 长城抗战到尾声,惹起了很多人对蒋介石的不满。当时大家都酝酿继续抗日,同时反蒋。当时国民党内部斗争极为复杂,各派各系时而联合,时而分裂。蒋介石则利用反蒋各派系的矛盾,各个击破。我们党就利用它们之间的矛盾制造反蒋,以分散国民党力量,来配合苏区反围剿的斗争。这时北方冯玉祥正在张家口联络各方,酝酿号召反蒋抗日,吉鸿昌跟着冯玉祥也在张家口。南方有十九路军蔡廷锴;再向南有广东、广西的部队如李济深等,也不满意。李济深在两广部队中资格很老,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都是他的旧部。十九路军在福建与苏区有些联系,有个材料讲好几个人代表十九路军到过苏区,那时我党想推动各方面主张反蒋抗日的人酝酿成立福建人民政府,这是1933上半年的事吧。福建人民政府与北方各方面(几个主要的力量)都有联系。在平绥路上的冯玉祥,就联系了韩复榘、宋哲元。平时,他们也不听冯的话,等有了形势,这些旧部就会联合反蒋。我到孙殿英处时,形势已??到了这样。
  蒋介石知道这点,已在孙处作了活动。最突出的一件事就是:蒋介石派了何应钦任北平军分会的主任。长城抗战开始,蒋介石已把北平当做重镇,所以派了何这个大员。在冯玉祥酝酿抗日期间,何应钦一度想收买孙殿英,想利用孙驱冯。何一面派人暗把察哈尔省主席这个官职许给孙(当时张家口属察哈尔省),一面要孙派亲信到北平面谈。孙的部队驻在察哈尔省最多,这一着棋是想利用孙将冯驱逐出张家口。当时全国各方面都在酝酿抗日反蒋,冯高举抗日大旗,孙和冯又有历史关系,孙当时认为驱冯这件事不能干,没有接受。孙殿英没有为省主席这个官职迷住心窍,干出对不起人的事,但对蒋介石、何应钦又不能不应付。
  国民党给他官做,他怎么对付?很妙,他找我去,告诉我这件事,要我代表他去北平与何应钦方面的人见面。这只是一种应付。此时,全国都在酝酿抗日,这正是福建人民政府建立的初期,孙殿英当然了解我的态度:我不会赞成把主张抗日的部队赶走,自己搞个地盘。他利用我来做这件事。我赞成他不受蒋介石收买,不做反对抗日的事,所以我也愿意做这件事。  我到孙殿英部队时间不长,到沙城不久,没有什么地位,平常有个高级参议的头衔,但不是他的嫡系,如何取信于何呢?所以,在他写给何应钦的介绍信里称我是他的表弟,何提出的所有问题,只要我答应的,他都照办。他对我有个估计没有?去见何应钦我能说些什么话,他有把握没有?我说,他完全相信我要说的话就是他希望说的。我绝不会说出驱逐冯玉祥,解除冯察哈尔省主席的话,我也绝不会接受何的收买向蒋介石投降。做这样一种工作的共产党员会不会做这样的事?做出这种事的还叫什么共产党?孙殿英起码知道蒋介石“限十日之内就地枪决,呈复”的电报;他知道我跑到西北去是策动反蒋的;到他孙殿英这里来,也是受他的掩护才能存在的;如果没有他的掩护,别说见何应钦,就是我在北平住家都不行。这些人钩心斗角,他也懂得掌握矛盾、利用矛盾把一切能用的力量都用上。有些事他不必自己出头露面,利用你来做枪头。而我们这些人在这些问题上是愿意利用这些机会的,比起我们用很多功夫劝他不受收买,不要驱冯玉祥要省事得多。他已??懂得我们的意思,要我们去做。从这件事看,不能把孙殿英当山大王看待。那时当军阀也不简单,并非都是横眉??目,只知道动刀动枪的人。 。 想看书来

作为孙殿英代表多方活动(2)
我到北平以后,何应钦派军委会北平分会社会部主任,蓝衣社的头头,十三太保之一的刘建群跟我接谈。刘一见面就直截了当问我:老兄,你在孙殿英部队是“车载斗量”,还是“凤毛麟角”?这一问,使我察觉到他们在孙部也是暗中有人的,他们消息灵通得很,根本不相信我是孙殿英的表弟。孙殿英那里他们有人,第九军团北平办事处也可以跟他们通消息。他跟我见面,不问尊姓大名,不谈孙殿英让你来干什么,什么表弟不表弟也不谈。在*中这样问法,事情就很清楚了,我也用不着再多谈。第二句他接着又说:“请你到南京去好不好?” 他是在暗示我:我们知道你这个人,以前是共产党,现在不说过去的事,还是到南京去做官,一起干好了!问题很明显,他是在收买我,他想把我这个人收买过去,听他指挥,跟他一起做孙殿英的工作。他就是这个意思。他认为起码要做到这一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