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面貌,实际上,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即使欧洲列强学会了使用飞机、坦克、潜艇战、化学战,但是欧洲列强却依旧无法充分发挥出这些新式武器的作战效能。举例以说明:比如说以坦克、航 空兵为基干的“闪电战。”这种战术现在就玩不起来,连赵北也玩不起来,原因很简单,因为通讯手段的限制。没有可靠的无线通讯设备,各兵种之间根本无法达成密切配合。而基于“闪电战”的大纵深作战原则也就不可能出现在参谋军官们的作战计戈中,那么所谓的“速决战”就是纸上谈兵。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此次战争中迅速击败日本,是因为一个,“出其不意。”但是欧洲列强就没有这个优势,而且考虑到欧洲强国之间的国家实力对比以及工业转入战争轨道需要一段时间,那么,欧洲的这场全面战争必将是持久战。
历史的细节或许会发生改变,但是历史的大势不会改变,而且结果也不可能改变。
这场赌博确实疯狂,赵北也承认这一点,但是他不会因为风险而选择放弃这个战略计戈,何况,即使英国知道南洋乱局与中国有关系,赵北也不怕,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的中国,更重要的是,那个北方的强邻也将在这次欧洲战争中全面衰落。中国在一段时间内将不必再担心遭到来自北方的攻击。
既然赵北这么有信心,他就不可能接受反对意见,幕僚中的反对声音迅速消失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帮助总统根据局势发展修正这个战略计戈的某些细节。
就在赵北领着幕僚们谋划于密室的时候,电话铃响了起来,一名副官拿起话筒,听了几句,然后压下话筒,走回赵北身边小声耳语几句。 “我知道了,你告诉侍从室。请他们将公使先生请到别墅去,我很快就过去与公使先生会谈。虽然我现在是在“隐居。不见官员,可是朋友还是要见面的,公使先生与我是朋友,我当然可以见他。
赵北很快拿定主意,确实,他在西山已“隐居”多日,再不出山的话,恐怕就要天下大乱了,届时,不要说他的这个战略计划了,便是中枢权威也会受到影响的。凹曰甩姗旬书晒齐伞
第785章 外交辞令
消来西山别野拜仿赵北的是美国驻华公使司戴德。吊然 实也算是赵大总统在政治上的“朋友”但是此次过来,司戴德倒不是为了什么私人友谊,而纯粹是为了公务,准确的讲,是为了美国的利益,远东利益。
作为一个后起的工业强国,美国的工业实力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一位。但是由于欧洲老牌强国都只是将美国视为经济上的暴发产、政治上的“无足轻重”的角色,因此,美国政府近些年来正在寻找一切机会,以求达成战略上的突破性进展,实现“与美国工业实力相称的国际地位”
当年的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初步奠定了美国在战略上崛起的势头,但是在那之后,由于国际形势的限制,美国无法进一步取得战略上的优势,而在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集团分庭抗礼之后,美国就成了对立双方极力拉拢的盟友,但是偏偏这种时候。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高涨。美国政府也就无法真正的利用这个机会,只能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扩张上,直到西奥多罗斯福上台。美国政府才正式确立了“金元与大棒”并立的政策,但是始终偏重于金元,大棒只是拿在手里吓唬人而已。
但是美国的国力太强,这根“大棒”确实很能吓唬住一批人,就拿海军实力来讲,美国海军在旧旧年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三十艘战列舰的建造。组建了“两洋舰队”依靠这支海上力量,美国政府可以坚定不移的贯彻它的战略,美国政府之所以那么关注巴拿马运河的修建工作,正是为了方便海军舰队的调动,只要运河修建完毕,美国海军舰队主力就能很方便的往来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可以轻易的改变东西两个方向的海上力量对比。
由于美国政府的战略重心始终在欧浙那边,因此,美国海军主力舰队主要锚地都在大西洋,而在太平洋。由于缺少足够的军港以及太平洋沿岸煤价过高的缘故,美国海军只在太平洋上部署了少量的主力战舰。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用途。
在这种局面之下,太平洋远东地区的局势目前出现了让人担忧的变化。由于东南亚地区局势的动荡。以及英国海峡殖民地发生的武装冲突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远东利益,也正因此,美国政府再次令驻华公使司戴德,“务必采取一切措施稳定远东局势”也正是在这个令之下,司戴德才会轻车简从的来到西山别墅拜会民国总统赵北,跟他一起过来的只有一名翻绦,低调得不能再低调,甚至都没惊动东交民巷的外交使团。
或许是看明白了司戴德低调的原因,赵北也非常低调的接见了这位外国“朋友”
赵北是在西山别墅的客厅里接见司戴德的,陪同在场的人只有两人的翻译,虽然司戴德在华已有多年。中国话也学了不少,可是并不非常熟练,因此还离不开翻泽。
“总统先生,此次冒昧前来打扰,主要是为了南洋地区的局势。根据美国政府得到的可靠情报,英国政府已经决定从印度抽调兵力,增援海峡殖民地,以稳定当地的局势。在美国政府看来,英国政府的决定表明英国政府已经决心用武力捍卫英国的殖民地秩序,捍卫英国的远东利益,虽然现在欧州战争已经爆发,英国陆军很快就将远征欧州大陆。海军也将全力以赴的应对德国海军的挑战,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英国政府已经对南洋地区的乱局束手无策,实际上,英国政府已经通过外交渠道,请求美国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协助,虽然美国政府一向奉行中立原则,但是在涉及到美国的远东利益的时候,美国政府将毫不犹豫的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包括武力。在这一点上,美国政府与英国政府一样立场坚定。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政府授权我与贵国中枢政府进行密切接触,随时保持与总统先生的联系,一旦形势变化剧烈,在行动之前,美国政府会通过我向总统先生提出相关的备忘录,寻求总统先生的谅解。美国政府知道,在南洋地区,有大量的中国侨民,虽然其中的许多人实际上从法律意义讲已经不能归于中国公民一类。但是考虑到民族的感情问题。美国政府完全理解中国政府在相关问题上的主动立场,不过美国政府也希望总统先生能够谨慎行事。没有必要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司戴德这官腔是打得十足,无论怎么理解他的话中真实意思似乎都可以,乐观的着,美国政府不反对中国在东南亚地区采取保护侨民的必要措施,悲观的看,美国政府显然不愿意看到中国利用东南亚地区的局势混乱浑水摸鱼,要摸也只能先叫美国摸。 赵北尽力在乐观与悲观的看法之间寻找平衡点,所以,他很长时间保持着沉默,直到司戴德讲完了所有美冉政府的观点,赵北才抬起头。望向司戴德。
“公使先生,感谢你的提醒。在南洋地区的问题上,中国与美国有着许多利益共同点,瑰,。们可以联年讲行干预。不过在正式达成致意亚!前叮圳一处应该首先解决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问题。
据最新的情报,在日本殖民控制下的台湾岛上发生了平民的起义,这场起义的性质与当年在古巴、菲律宾发生的起义性质完全一致,都是当地平民无法忍受殖民当局的残酷压榨而导致的,如果时光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话,我们也可以在北美大陆上看到类似的一幕,美国也正是在殖民地平民的武装暴动下得以建立的。 现在,日本政府正打算对起义武装实施残酷镇压,对此,我和中国中枢政府都非常关切,毕竟,台湾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只是因为当年腐朽的满清王朝的无能,才使这一宝岛被日本夺委,但是无论现在岛上的形势怎样,生活在那座岛屿上的居民多数都是中国人,我相信美国政府会理解我国政府对此的关切,刚才公使先生也说过,美国政府理解我国政府在民族的感情问题上的立场。
听说美国政府正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日本战后建设,现在的日本。国内的经济状况一塌糊涂,如果没有美国资本的帮助,日本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从这个意义上看。现在美国政府出面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日本政府肯定会听从美国政府的建议,所以,我希望能够首先在台湾岛问题上与美国政府密切合作,确保台湾岛局势的稳定,我可不希望看到马尼拉会谈的结果会将台湾岛回归问题排除在外,更不希望日本政府对岛上的中国人进行肆无忌惮的杀戮
赵北决定先将话题扯到台湾岛问题上。这个问题看似与南洋形势无关,但是实际上却有很深远的意义,就算美国人不帮忙,赵北也会单独行动。
赵北的话让司戴德坚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中国人将利用这场对日战争解决台湾岛的回归问题,而这个问题恐怕也是此次马尼拉会谈中难度最高的问题。
司戴德也能够理解赵北为什么要对他讲这番话,这位“狂人总统”的用意很明确,他想通过美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施加外交压力,迫使日本接受中国的条件,归还台湾岛。
但是日本政府会向美国政府的夕、交压力屈服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日本政府有屈服的可能,就像赵北刚才说的那样,现在日本想加强工业建设,以便将本国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平,然后投入到对世界市场的争夺中去,以最终恢复国力。可是由于战争的影响,日本国内极度缺乏资金,再加上中国金融界对日本开展的金融战争,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国内资金的短缺局面,在这种背景之下,日本急需外国资本的投入,而现在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也面临着工业资金匿乏的局面,现在唯一有实力、有兴趣对日本投资的外国商人只剩下美国人,至于其它国家。要么资金不足。要么工业实力虚弱,对于日本政府的经济恢复计戈并无太大帮助,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美国以此为要挟,日本政府未必不会做出退让,毕竟,殖民地失去了还可以重新夺取,可是如果本土失陷,那么日本就永远也没有崛起的希望了。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在对中国的战争中惨败,日本国内群情汹汹,而台湾岛对于日本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头与经济价值,在这种局面之下。日本政府到底有多少决心无视国民的意愿,这却是不好说,所以。美国政府对日本政府施加外交压力还有可能会进一步刺激日本政府内部和民间的激进情绪,日本政府很可能拒绝妥协退让,而且与美国的关系会进一步降低,甚至走向对抗。
所以,司戴德现在根本就不能给赵北答复,这需要请示美国政府,而且司戴德也必须以非常的勇气向美国政府提出这个话题,毕竟,随着中国击败日本,美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的潜在威胁,虽然目前来讲,这种想法或许有些杞人忧天的感觉,但是美国政府却不会冒险,也正因此,美国政府才会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日本工业,这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追求利润,并控制日本工业命脉,但是另一方面却也有拉日本一把的用意,利用日本与中国相互牵制。不使任何一方独大,并最终威胁到美国的远东利益。
“总统先生,关于您的这个建议,我会向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