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第1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驻防待命。但是共产党军队按照发自延安的与之相抵触的命令,向日军据
守的战略要点和交通线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以迫使他们投降。毛泽东和共产
党军队总司令朱德,在 5 天以后发电拒绝蒋介石 8 月 11 日的命令。
于是,8 月 23 日,政府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①命令侵华日军总司令官冈
村宁次将军,在政府军到达之前,日军在必要时要就地防御共产党军队的进
攻。日军还接到命令,要他们收复新近丢失或被迫交给共产党军队的地区,
他们遵循这一命令展开了进攻行动。从 8 月末到 9 月底,以共产党军队为一
方,以代表国民党政府而行动的日伪军为另一方的冲突,有 100 多次见诸报
道。作为这些军事行动的结果,共产党在安徽、河南、河北、江苏、山西、
山东和绥远丢失了大约 20 座城镇。②在他们所得到的城镇中有张家口,当时
这是一座有 15—20 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为察哈尔省的省会。张家口于 1945
年 8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从日本人手中收复,这是一个长城南北货物与车辆往
来的重要贸易和交通中心。由于它的规模,还由于它距北平并不太远的战略
位置,张家口成了共产党人城市管理的一个样板和他们的第二首府,直至一
年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为止。
美国为了国民党政府的利益也插手进来,把近 50 万政府军运到华北、台
湾和满洲。在政府军抵达之前,一支 53000 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占领了北平、
天津和北方的其他要地。授权进行这种援助的美国陆军部的命令指示说,不
要违反在国共冲突中不介入的原则。但是,既然冲突的双方都把接收日占区
的竞赛视为相互对抗的一部分,这一命令就隐含了一种矛盾。就这样,美国
从一开始就以这种方式放弃了“不介入”原则,它反映出整个这一时期内美
国人在中国所扮演的角色的特征。中国共产党人立即提出抗议,认为美军的
驻防及其军队的调动,是美国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干涉。①
俄国人的参加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中国几方面的利益冲突进一步复杂
化了。1945 年 8 月 9 日,苏联根据 1945 年 2 月 11 日的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
就在 8 月 14 日日本宣布投降这一天,苏联军队开始进入满洲。同一天,苏中
两国政府宣布缔结两国友好同盟条约。在谈判期间,斯大林向中国代表宋子
文保证说,苏联军队将在日本投降三个月后从东北完成撤军。②苏联撤军的截
止期限因此定在 1945 年 11 月 15 日。
在俄国人占领东北的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而没用一兵一卒去控制农村的这


① 何应钦当时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译者。
② 重庆《新华日报》,1945 年 9 月 17 日、20 日和 10 月 5 日、6 日、22 日。又《美国对外关系,1945 年》
第 7 卷,第 567—568 页。
① 《美国对外关系,1945 年》第 7 卷,第 576、577 页。
② 《美国对外关系,1945 年》第 7 卷,第 612 页。



三个月时间里,中国共产党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在这一时期,共产党
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一些部队,乘帆船从山东或徒步从北方若干省份进入满
洲,这时政府军则坐着美国运输机和运输船,从他们头上或从他们身旁超过
他们。满洲军阀张作霖的儿子张学思率领的一支东北小部队与共产党军队汇
合,这支部队曾配合共产党人在华北抗击日本人的游击活动。张作霖的另一
个儿子是众所周知的少帅张学良,他由于在 1936 年西安事变中所起的作用,
一直被作为国共统一战线的人质而被软禁在国民党统治区内。
没有多少迹象显示,苏联军队在这一时期帮助过中国共产党人。但是,
东北 70 万投降日军的大量武器装备,却直接或间接地到了中共手中。①苏联
人也在一些要地采取了拖延战术,以阻止美国人帮助政府军在东北的港口登
陆。最后,从前穿过边境逃到苏联的周保中及其东北抗日联军的残余部队,
在 1945 年随苏联军队回到东北。这支在 1940 年以前遭受日本人沉重打击的
军队的其他残部,此时也从狱中和地下冒了出来,与来自华北的共产党军队
合作,很快开始重新组建。
到 11 月初,国民党政府意识到,苏联按照计划撤军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
对东北大片地区的迅速占领。政府尽管得到美国的帮助,但还是在组织对满
洲的军事与民事接收工作的竞赛中失利了。于是,中国政府与苏联人进行谈
判,后者正式同意延长其停留期限,并允许政府军队从方便的路线进入这一
地区。苏联撤军的新期限定在 12 月初,以后又改为 1 月初。这一期限又延长
了两次以上,后来苏联人呆得过久,超出了期限,不再受到欢迎。实际上,
直到 1946 年 5 月初以前,他们仍未完成从满洲的撤离。
与此同时,11 月 15 日,蒋介石从南方运来了一批精锐部队,部署在长
城一带,并向山海关发起了进攻。山海关是通往满洲的大门,长城就是在这
里达于渤海。接着,蒋介石开始设法进入东北,凭借武力去夺取被日本人统
治了 14 年的地区;在这之前它是由大帅张作霖的家族统治,却从未被国民党
统治过。在这个地区
的仍然羽翼未丰的中共军队,至此时为止尚无法与美式装备的蒋军相匹敌。
蒋接管东北的战略得到美国人的支持,苏联人也不再从中作梗,从而迅速得
以实施。
苏联人利用推迟撤离增加了他们的战利品,在撤军的同时,拆除并带走
了成吨的满洲最现代化的日本工业设备。①随着活动日益向战场转移,对手们
之间的继续谈判看来已毫无意义,周恩来于 11 月底返回延安。然而这些经济
与政治的代价,与战略性的军事错误相比,显得黯然失色,蒋介石本人后来
承认,错误在于他把部署在云南和缅甸地区最精锐的美械装备部队直接调往
东北,而没能首先巩固对西南与东北之间这片地区的控制。这些军队若是在
华北作战,是否比在东北更有成就,肯定永远是一个得不到解答的疑问。但
是,蒋介石进入东北的几个精锐师都是一去不回。他让这些部队投入接收这
一地区的决定是一个大错误,这一错误像鬼魂一样缠住这位最高统帅,因为
正是在东北,随着这些军队与那里的共产党军队作战的失利,导致了他事业




① 《中国问题白皮书》第 1 卷,第 381 页。在中国别的地方投降的 120 万日本军的武器和装备大部分归于
政府军。
① 《中国问题白皮书》,第 2 卷,第 596—604 页。



的最终失败。②
与此同时,还有其他几幕戏尚需在外交舞台上演完。也是在 1945 年 11
月底,赫尔利辞去驻中国大使职务,他大骂美国外交机构的某些官员,据说
因站在中共一边而暗中破坏他的调解努力。在麦卡锡时代的反共主张结束之
前的若干年内,这些指责一直让人苦恼。③但是,1945 年 12 月,杜鲁门总统
直接任命乔治?马歇尔将军为他的特使,继续执行为赫尔利弃置一旁的调解
任务。总统布置给马歇尔的任务,是实现共产党人与政府军之间的停火,同
时通过召集一次毛和蒋在重庆的谈判期间已同意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使中
国达成和平统一。

马歇尔使团:1946 年

马歇尔于 1945 年 12 月 23 日抵达中国。也就在这时,美国为政府军 39
个师及其空军 8 又 1/3 个大队提供的装备交付完毕,实现了日本投降前达成
的协议。尽管美国的军需供应行动明白无误地显示了要在中国推动内战的意
图,马歇尔的和平使团还是产生了直接的效果。
对召集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问题迅速达成一致意见,同时还成立了一个
委员会以讨论停火。这就是所谓的“军事三人小组”,由担任主席的马歇尔
将军、国民政府方面的代表张群将军和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组成。停战
协定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前的 1946 年 1 月 10 日发布。协定要求 1 月 13
日全面停战生效,停止华北一切军队的调动。政府军接收满洲和长江以南日
占区的权利,在停战协定中得到确认。一个军事调处执行部在北平成立,以
监督停火并立即开始工作。它受代表国民政府、中共和美国的军事三人小组
领导。该执行部内设立停战执行组,由人数相等的政府与中共人员组成,美
国人只对其起协助作用。
政治协商会议于 1 月 11 日至 31 日召开,它公开宣布会议以寻求和平解
决国共冲突为目的。对于这次会议,如果说不是两大《亚美论集》;罗斯?Y.
柯恩:《美国政治中的援华院外活动集团》;和斯坦利?D.巴克拉克:《百
万委员会:“援华院外活动集团”政治,1953—1971 年》。又见肯尼思?W.
雷亚和约翰?C.布鲁尔编:《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报告,1946—1949 年》。
对立党派,那么至少所有其他有关党派都寄予厚望。有一段时间,会议成了
公众注意的焦点,而且甚至在希望看起来要变成幻影以后,政府还援引政治
协商会议决议的权威性来证明其随后的若干政治行动的合法性。
政治协商会议的参加者,尽管并非民主选举产生,但也得到所有代表中
国政治舞台上各主要和次要政治团体的人士的承认。参加者包括 38 位代表:
国民党 8 人,中共 7 人,青年党 5 人,民主同盟 2 人,民社党 2 人,救国会
2 人,职教社 1 人,村治派 1 人,第三党 1 人,其他无党派代表 9 人。


② 蒋介石:《苏俄在中国:七十概述》,第 232—233 页。李宗仁后来说他提出的不要派兵到东北的意见未
被重视(《李宗仁回忆录》,第 435 页)。
③ 赫尔利最初对外交官员的责备是在他的辞职信中提出的,重印于《中国问题白皮书》第 2 卷,第 581—
584 页;又《美国对外关系,1945 年》第 7 卷,第 722—744 页。关于这一不光彩事件的现在可以利用的著
作有:柯乐博:《目击者和我》;小约翰?佩顿?戴维斯:《落后的龙》;周锡瑞编:《在中国的失机》;
小 E。J。卡恩:《中国通》;加里?梅:《代人受过的中国通》;谢伟思:



国共之间所有突出的政治与军事问题实际上都达成了协议。议案涉及如
下内容:国民政府的重新改组;一项有关结束国民党训政时期和制定立宪政
治的施政纲领;对 1936 年宪法草案的修改;计划召开国民立宪大会的代表人
数问题;在这次大会上将正式通过修改的宪法;在统一军令下对政府军和中
共军队进行整编。
政治协商会议规定组成一个军事三人小组,制定出方案来贯彻协商会议
要求全面裁军和中共军队统编为国军的决议。这个小组,即军事三人小组会
议,由代表政府的张治中将军、代表中共的周恩来以及作为顾问的马歇尔将
军组成。他们在 2 月 25 日宣布了双方大规模裁减军队方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