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夫与陈立夫:国民党兄弟教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陈果夫与陈立夫:国民党兄弟教父- 第6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养鸡场困难越来越大,销售额直线下降,陈立夫再也不能为此冒险犯难死撑下去了,于是,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关闭养鸡场。
  从1953年开始到1961年,八年的养鸡生涯终于结束了。
  鸡不养了,无事可做,陈立夫反倒有一种失落感,似乎自己远离了社会,远离了生活。
  正在此时,一个中国人办的基金会向他发来了邀请。
  这个基金会想将普林斯顿大学盖斯特图书馆数千本中国医药书籍加以整理,考虑到陈立夫对中国医药事业的研究兴趣和厚实的中国文化根底,便请他主持其事。
  陈立夫正闲着无事,想到如能将这些中医典籍整理出来,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因此一口答应下来。
  普大图书馆的这批中国医药典籍,是由一位犹太人盖斯特先生所收集。
  这位盖斯特先生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大富翁,早年曾患有严重眼疾, 给他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事业有成后,遍访世界各地名医,但始终不能如愿治愈。
  后来,他到了中国,了解到河北定州的眼药自古以来就十分出名,于是他买来定州眼药,使用后不久,盖斯特的眼疾奇迹般地痊愈了。
  因此,盖斯特深感中国医药的神奇与伟大,以后,他每年拨出一笔资金,交付大使馆里友人代为收购中国医药书籍。
  若干年下来,为数已相当可观,他便把这些书运往加拿大,暂时放置在一政府机构的地下室,但地下室通风条件不好,不利于古籍的保存。
  后来,他想将书放到友人爱因斯坦那儿去,因那儿有个研究中心,爱因斯坦说:“我的研究中心不大,没地方存放,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刚刚落成,宽敞明亮,条件不错,可以存放在那儿。
  ”于是,这批中国医药典籍便存放到了普大图书馆。
  普大图书馆曾邀请胡适做目录,胡适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这一任务,可见这批典籍数量之多。
  陈立夫接受任务后,很快拟定了一个古籍整理计划,大要是将中医对各种疾病如伤寒、中风、糖尿病等的诊断、医治及治病的各种药方编成一套中医药大全的书,并作中、西医的对照。
  计划送到基金会,该会主席弗格森提出一个建议,说是既然搞中西医对照,最好找一位普林斯顿大学的西医教授一起参加,将会有利于整理工作。
  于是陈立夫找到了一个叫莫尔的普大医学教授,莫尔的夫人是中国人,他本人也会说中文,陈立夫问他是否有兴趣共襄义举,莫尔欣然接受了邀请。
  随后,基金会请著名中药研究专家陈克恢先生审阅了陈立夫上报的计划,陈克恢看后十分满意,在审阅意见中表示:“请陈立夫先生主持此计划很好,因他对中医药也深有研究。
  ”于是,基金会通过了陈立夫的整理计划,表示第一年给予2万美金的费用,此后每年也将陆续拨给经费。
  如果此计划能完成,真可说是件名利双收的事情。
  但天有不测风云,那位协助的美国人莫尔却起了黑心,他想排开陈立夫,由他自己独做,以独享这巨大的名利。
  莫尔单独向基金会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结果,基金会主席弗格森断然拒绝了莫尔的意见,弗格森说:“此事不可以这样做,因为该计划最初是由我们邀请陈先生并由陈先生拟定整理计划的,你是帮他,加个名字而已,你只可帮他,怎可喧宾夺主呢?”莫尔见其狡计不能得逞,便以退出作为威胁。
  陈立夫亲自登门协商,莫尔却不接见。
  后来,陈立夫又托普大图书馆中国图书管理人童世纲转圜,表示:“阁下要办也可以,我帮你也行,但应规规矩矩的把整理工作做好,而不要拿了钱不干事。
  ”莫尔是想根本排掉陈立夫,自己独干,而且是想拿了钱应付一下了事,所以再次拒绝了陈立夫。
  这样,整理中医药典籍一事因莫尔的捣乱而功败垂成了。
  陈立夫深深感叹,美国社会,人心也实在险恶。
  整理中医药典籍没弄成,陈立夫经济已是十分困窘。
  此时,他的好友何廉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便好心地和校长商量,聘陈立夫为该校高级研究员。
  由于该校现代史研究所韦勒伯博士正主持一项中国近代历史笔录计划,包括访问孔祥熙、李宗仁、顾维钧、陈光甫、曾琦、张发奎、胡适之等中国近现代社会名人,记录整理后出版回忆录。
  因此让陈立夫协助做这一工作,并要陈先整理自己的回忆录,以第一章作为范本,向福特基金会申请批准赞助经费。
  陈立夫接受了邀请,于是,由哥伦比亚大学派一位叫夏莲英的华人小姐,每周到陈立夫家作录音访问一天,这样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后来,哥大现代史研究所认为陈立夫还年轻,应先去访问年龄较大者,因此便将夏小姐派往香港,去访问陈光甫、曾琦、张发奎等人,而将访问陈立夫的事搁置下来,陈立夫也就无事可干了。
  

涸辙犹欢(2)
万般无奈之下,陈立夫便和过去几位养鸡的朋友商量,合伙做皮蛋生意。
  他们说做就做,弄来一张做皮蛋的方子,利用陈立夫闲置的鸡舍做厂房,很快,皮蛋做出来了,而且漂亮好吃,拿到市场上去卖,很受华人欢迎,称之谓“陈立夫皮蛋”。
  生意一炮打响,使陈立夫很受鼓舞,于是他们扩大业务,将皮蛋厂组成食品公司,扩大规模,增加品种,如做月饼的蛋黄、湖州粽子、年糕、辣椒酱等。
  这些产品虽说手艺不是最佳,但在异国他乡,很能勾起华侨的乡情,受到华侨的喜爱,都深受欢迎。
  特别是辣椒酱,味道好、价格便宜,远销到西部旧金山一带,华人亲切称之谓“陈立夫辣椒酱”。
  正当陈立夫的食品公司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森林大火突然发生,陈立夫的三排鸡舍厂房、外加他一部新买的座车在大火中化为灰烬,望着败壁残垣,焦土余烟,陈立夫心中也如死灰一样,伤心到了极点,燃不起半点希望。
  本来,陈立夫的养鸡场过去一直是投保万元,后来不养鸡了,鸡舍闲置。
  保险公司的人因和陈立夫有8年的交往关系,便好心地劝他说:“鸡不养了,何必再保那么多的险呢?可以少保一点。
  ”这样,陈立夫便只投保4000元,但刚好退掉不久,便发生了这场大火,因此保险公司只理赔4000元,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这时,好心的人劝陈立夫卖掉地皮以安度余生,也有的劝他回台湾去,免得为生计发愁,儿女们都打来电话,写来充满亲情的信,希望他和子女们一起,安享天年。
  儿女们的建议一度打动过陈立夫的心,此时,陈立夫的长子陈泽安在威斯康辛大学已获博士学位,次子陈泽宁也已完成博士学业,服务于美国一家大电子公司,女儿陈泽蓉已结婚,家庭经济条件十分优越,老四陈泽宠在普渡大学研究所攻读航空工程,可以自立。
  陈立夫与子女多年不在一起,现在是困难时期,确实想与家人团聚,得到亲人的温暖,也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这是每一个老人都有的心情。
  但不久,陈立夫就改变了主意,他希望过自食其力的生活,也留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农夫生活。
  陈立夫于火灾后又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他以保险公司赔偿的4000元作为本金,在焦土上又修造房屋,买来少量的来亨鸡喂养,并少量的制作皮蛋、咸蛋、豆腐乳、粽子等到附近镇上去卖,活脱一个乡下老农的模样,他已完全洗尽了过去CC派领袖的政治铅华。
  当陈立夫手工制作这些食品时,夫人孙禄卿给他当副手,切豆腐,理粽叶,伴调料,干得十分起劲,正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有时闲下来,陈立夫看书,孙禄卿则重操旧艺,画上几幅国画,拿到镇上去卖,也可聊解无米之炊。
  每日劳动,虽十分辛苦,但夫唱妇随,相濡以沫,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重返台湾(1)
在得知陈立夫的鸡场毁于大火的消息后,蒋介石曾表示关心,他让蒋经国给陈立夫写信,希望陈立夫能回台湾工作,并先后开出了一些工作岗位,如驻联合国代表、驻日本大使、考试院长,驻西班牙大使,驻希腊大使、巡回大使等,但都为陈立夫一一拒绝,虽然他很想回台湾,但不愿在自己困难时去接受别人的施舍,这是他的性格。
  后来陈立夫夫妇重振家园,渡过了难关。
  正当他们在“不觉辛苦亦觉甜”的村野生活中过得十分顺心的时候,1966年10月,又收到了蒋经国的来信,信中说:“今年适逢家父80寿辰,准备好好庆祝一番,亲朋故旧能济济一堂,也算图个圆满。
  ”邀请陈立夫回台湾参加庆祝活动,并盼能返台定居。
  尽管陈立夫与蒋介石有过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但他仍然是忠于蒋介石的;再加人至暮年,锐气消尽,过去的恩怨已被岁月的流逝所洗褪;而且,他在困难时,蒋介石给他寄过钱,有过工作安排,这些帮助令陈立夫心存感激。
  因此,他不想扫蒋介石的兴,便答应了蒋的邀请。
  去参加蒋介石的生日庆典,以什么作为寿礼呢?陈立夫颇费了一番心思。
  他还清楚地记得,1944年,蒋介石过生日的时候,朱家骅为了讨好蒋,请人铸了9个直径2尺的铜鼎献给蒋介石。
  结果,美国人对此大肆渲染,说蒋介石让人给他献九鼎,寓意是想当皇帝。
  国内舆论也紧跟其后,指责批评蒋介石的封建思想,搞得蒋介石不好下台,气得蒋介石大骂朱家骅“混蛋”,而朱家骅画虎不成反类犬,此后,仕途受累,一蹶不振。
  过去的历史已成教训,陈立夫知道自己虽早已远离政坛,但也是个敏感人物,寿礼送的不适,会平白招惹是非,马虎不得。
  基于这些考虑,陈立夫便把自己多年精心钻研所著的《四书道贯》作为寿礼。
  一则,表明他不过问政治的意愿,以文化品物作为寿礼,志趣高远,符合气氛;二则,蒋介石国学根底深厚,但多年来,人们只知他是军事人物,寿庆上来个附庸风雅,蒋介石会高兴。
  1966年10月26日,陈立夫悄悄回到台北,虽然如此,还是有人知道了他的行踪,一些记者拥向机场。
  陈立夫一下飞机,就对守候在机场的新闻记者表示:“此次返台,专为总统祝寿,别无他意。
  ”希望媒体不要过分渲染他的返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在“总统”府,陈立夫见到了蒋介石,他发现,这次返台,蒋介石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过分的亲热,紧紧握住陈立夫的手不肯松开。
  陈立夫深受感动,即捧出寿礼,献给蒋,蒋介石接过来,见是一本书,果然十分高兴,他饶有兴趣地翻开扉页,口里喃喃念道:“四书道贯”。
  陈立夫诚恳地说:“这是我在美国学习《易经》、整理四书的一些心得,还请总统多多指教。
  ”实际上,蒋介石也了解陈立夫写《四书道贯》的情况,并知道此书在海外有影响,已重印了好几次,而且知道陈立夫将此书作为寿礼的用意,当即表示:一定认真阅读。
  蒋介石在生日庆典后,专门邀请陈立夫到慈湖他的寓所去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