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不错,见到他,本王就气不打一出来,整天说什么励志图强,燕国如狼,好像本王四六不懂的样子,自以为事!”楚怀王埋怨了几句,对屈原的意见甚大,决定这次结盟完毕,回到寿春,当面炫耀给屈原,让他明白,什么才叫英明神武!
第0994章 威逼大梁城
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会面临亡国的危险,忧患的环境和勃勃的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战国两百多年的岁月,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
后来,魏国吴起任河西守将进行军事改革,创立了令天下谈之色变的魏武卒。魏所处的中原地区,开发较早,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由于路网纵横、交通便利,所以天下物产云集从而使商业繁荣、制作业发达。
在战国时,铁器已逐渐推广使用,当时天下的冶金中心均在韩魏。魏国由以兵器制作业发达而称雄与当世;魏军以逐步采用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史称魏军甲兵犀利,选练武卒,均为重装步兵,披重铠、持戈配剑、背弓弩、跨矢囊,威震天下。
可是,眼下华夏燕军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横扫了魏国南部的十余座城邑,攻占三百里领土,把魏国的黄河以南的疆土不断压缩,局限于了大梁方圆十里了,国将不国。
由于华夏派来不少文职官员,每当攻陷一城邑,都会留下文职官员做郡丞、县丞,操一方政事,迅速稳定百姓情绪,不扰民,不伤人,收拢民心,宣传教育,弘扬燕国更名华夏,乃是大一统的趋势,历史必然,不可阻挡,以后再也没有战争了。
随后,从燕地运来大量的物资,布匹、糖果、牙刷牙膏、笔墨纸砚、绫罗绸缎等生活品,改善当地民生,以先进的文化,替代地方落后的文化,进一步同化魏人。
这种策略,有效地遏制了魏人的反抗,使百姓顺其自然地被融入华夏族内,如果仍用燕的名字,就会让魏人抵触,感到一种亡国奴的感觉,从心里产生反抗意识。
现在都是华夏一族,继承炎黄血统,让魏人反而觉得自己处在中原,本身就是华夏炎黄最正统的后裔,在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之下,也就没有了反抗心理,再加上燕军并不杀戮平民,又优待俘虏,分发不少新颖用品,改善生活,所以地方很快稳定下来,没有多大波澜。
连许多上任的燕国文官,也都感慨燕王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这样的策略,以最快的速度同化了这批亡国之人。
大梁城外十里,山坡上秦开大军安营扎寨,连绵不绝,把整个大梁城团团围困其中。
一些地方的魏国援军赶来,也被迅速消灭在外围,无法接近大梁城。
大梁城内,谣言四起,一片大乱,民心惶惶,仿如大限将至。
要不是魏军日夜巡逻,严禁讨论国事,禁止造谣扰乱军心,否则全族问斩,才使大街小巷的喧闹惊慌止住。
王宫大殿内,魏王正在主持朝会,与大臣商议如何保住大魏江山。
廷尉田玉荣道:“启禀君上,燕军兵临城下,足有二十万众,黄河以北还在不断增兵,大梁城的防守压力堪忧!”
魏王乃是太子继位,刚登基数月,资历尚欠,这等国家兴亡大事,一时拿不住主义,问向甘茂道:“丞相,现在该如何办?各国援军迟迟没有踪影,我魏国还能撑住多久?”
甘茂气色平缓,似乎并不惊慌,镇定道:“大梁城墙高厚,粮草财货储存颇丰,兵甲十万,民户数十万口,坚守五年,不成问题,五年之内,天下能有不变?至少秦、韩、楚都不过坐视魏国灭亡,袖手旁观,否则唇亡齿寒,下一个目标,就是韩、楚、秦!”
“可是民间有传闻,楚国已经与燕国结盟,还派兵袭击了巴蜀,楚军正与秦军在蜀地交战,韩国弱小,不敢出头,恐怕没有人能来救我大魏了,最后还要靠我们自己。”太尉魏章摇头一叹。
“太尉有何高见?”
魏章冷眸一闪,慷慨激昂道:“在城内挑选壮丁,全部整编入伍,全民皆兵,非常时期,决不能放任百姓为所欲为,懒散嚼舌,所有城内国士、民户都按军规调动起来,除妇孺外,其他人皆参军入伍,这样可保证三十万甲士,然后把城内的粮食、物资等,都统一调度起来,不得浪费,这样能坚持更久一些。”
魏昭王眼神一亮,觉得这个办法太绝了,兴奋拍掌道:“太尉之见,太高明了,就这么办!这件事,由太尉府和丞相府两衙部联合推行,越快越好。”
甘茂、魏章拱手行礼,接过任命。
“收缴百姓的粮食,以及如何分配,由治粟内史来管理!”
治粟内史王廖站出来拱手行礼,应承下来。
其实甘茂心中还有一个顾虑,但是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担心燕军用水攻大梁,不过工程不小,而且燕军将领未必会想到,他担心自己说出来,朝廷有奸细把消息传出去,反而促使燕军使用水攻,那就弄巧成拙了,所以咽下肚内。
魏王安排完诸事,心情稍好,退朝之后,直奔后宫,与佳丽缠绵去了,毕竟以前身为太子,有许多条条框框压身,制约着他不敢乱为。
可现在他自己身为一国之君,高高在上,无人能管制他,后宫佳丽上百,近日他派人又将天香楼几名花魁也接入后宫,都逐一睡过了,那销魂的滋味,让他流连忘返,差点不愿上朝了。
大梁城外,一处高岗上,秦开将军身穿铁甲,浑身甲胄,身躯如山岳般挺拔,脸色沉稳,目光如刀,遥望雄伟的大梁古城,一阵唏嘘感慨。
身旁有谋士献策道:“秦将军,水淹大梁,早有先贤预言,可省去我军将士的牺牲,攻克大梁,不成问题。”
秦开眉头锁起,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个策略,可是大梁城,建立百年,乃是天下有数的几个大都会,城内人口何止数十万,如果用水灌大梁,会死多少无辜的人?牵扯的因素太多了,一时难以决断。
第0995章 灭魏战略
攻魏水战,并非只舟船之战,而是以水为兵的决水之战,华夏自有兵戈以来,未曾有过决堤攻水之战,只闻治水利人,未闻决水以成兵,当秦开与谋臣、副将商讨月载,又考察地形后,忽然灵机一动,冒出的一个想法。
因为鸿沟南下经大梁城外,距离之近,如同大梁护城河一般,惟其如此,如果引水攻大梁,水口不在大河,而是在鸿沟,但鸿沟水量不足以灌城,需从接近的大河上端开口补水,才能促成其威势。
这条战略,对大梁城非常有威胁力,当即得到副将们的支持,不过,秦开却暂时压下来,立即派斥候秘密上报燕京朝廷。
“将军可是有和顾虑?”谋士殷良在旁低声询问,这些年戎马生活,他总是跟在秦开身边,似乎有所察觉主帅的心思。
秦开点头道:“对付魏国,水攻计划虽好,很容易奏效,但是大梁城毕竟天下王都之一,而且人口数十万计,一旦水灌城池,城内的魏国人溺死枕藉,这个责任,我担负不起,尚需庙堂朝廷决断。”
“大将军主杀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看重的是赫赫战功,将军何必在乎敌国的百姓死活,而束手束脚?”
殷良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要知道,水攻策略一旦耽搁,灭魏大势就要被搁浅了,大梁城被魏王经营几代,分有外城、瓮城、主城、王城,一层层阻隔,粮食充沛,兵甲十万,加上城内壮丁,组织起来只怕有三十万众,比我们围困的军马还有多,说不定能撑上几年,到时候,战局突变,只怕我华夏燕国的统一六国的大业,就要受到破坏了。”
秦开叹道:“在我出征之前,君上就曾叮嘱我,自此统一天下的战局一开,各国的百姓,就已经是燕国的百姓了,让我所过之处,不得扰民、害民,杀戮无辜,这一村、一郭、一城,日后都将是燕的天下,燕的子民!”
“如果我一意孤行,打破君上的收拢民心的计划,即便攻克了大梁城,不光触犯龙颜,而且违背君王意志,唯恐耽误大事,故此进退维谷;在确定实施水攻计划前,我还需一套其它灭魏计划!”
“如果不能水攻,只能强兵攻城,打攻坚战了,到时候,我军必死伤枕藉,堆尸如山!”殷良乃谋计策士,不是儒生,所以对仁义道德那一套,并不热衷,反而诸事讲究效率、利益、得失。
秦开望着远处雄伟的大梁城郭,以及城墙下的一些护城战壕、军营,想到不久之后,自己要挥兵攻打它,不禁有些热血沸腾。
一将功成万骨枯,自己只要一声令下,就要无数的将士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血流成河。
这些年北扫东胡,南下灭赵,积累了大量的铁兵作战和平原攻城的经验,所以对秦开而言,现在统一六国的战争,正是他奠定名将之路的最佳时期,完成大业,自己将威震六国,能与吴起、孙膑等人齐名了。
殷良能明白秦开的心情,点了点头,轻轻一叹,眼下只能等燕京王宫的决断了,希望燕王能顾全大局,不拘小节。
“丰饶魏国,风华大梁,如今,只能苟延残喘,等待灭亡了。”秦开感慨,这可是中原的核心之地,从这里走出了太多的人杰,吴起、商鞅、孙膑、张仪等等,都是名震一个时代的人物,可惜在魏国郁郁不得志,不被重用,反而成为他国栋梁,掉过头对魏造成了重大威胁。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大多王朝灭亡,都不止因为外因,更多是荒废朝政,自毁长城,人才流失、腐败、政治昏暗、君王无德、土地兼并、不顾百姓等等,综合在一起,就会走向灭亡,魏、楚、韩等国,经过百年以上的发展,早已腐朽,没有大变革,使国家涅盘重生,必然会灭亡。
※※※
蜀地,楚家大将昭阳率领精兵三万,离开巴地,沿着长江逆流而上,经嘉陵江一个渡口登岸,偷袭南充城。
由于巴地早有消息传到了蜀地,使得这里的秦军有所准备,两军在南充城外,进行了一次正面较量。
此处秦军只有一万人,但是以逸待劳,而且秦军彪悍,虎狼之师,好勇斗狠,丝毫不惧楚军人多。
黑色的铠甲,魁梧的身材,锋利的长矛剑戟,黑压压的阵列向前推进,气势如虹。
先是一轮箭雨,强弩和硬弓,互有损伤,接下来,两军冲锋,方阵移动,黑色衣甲的秦军,与身穿红色服饰甲胄的楚军顷刻间交锋,恶战在一起。
“杀杀——”
数万人大战,奋血拼杀,非常惨烈,半个时辰,遍地尸体,血流成渠。
如果这支楚军不是最精锐的王牌,又有大将昭阳统领,肯定挡不住秦军的冲杀,那不畏死地威势,让对手胆颤,往往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铮铮……当当……
兵器磕碰交击的声音,响彻这片天地,到处时候穿衣破甲的刺透声、断臂断指惨呼声、激战双方的厮杀声,瞬间交织在一起,混作一团。
两军从上午一直打到了黄昏,死伤无数,遍地尸骨,血腥弥漫,夜幕来临前,各自退兵了。
秦军一万人伤残了三分之二,退回城郭内,三万楚军也死伤了近半,比秦军的伤亡要大许多。
大将军昭阳脸色有些冷,想不到这支秦军如此凶悍,硬是挡住了楚军精锐的前行之路,本来蜀地的驻军也就几万人,但是在南部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