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能够安定的了。
如果那样,中土又将恢复到武夫当权、生民近百年流离失所的五胡乱华或五代十国的状态。 ;那绝非百姓之福、天下之福!所以姚广孝兴兵成功之后,实局首功而不受,即怜四年之苍痍满目,更为广大终生祈福消灾。
虽所谓心怀大慈悲、行霹雳手段,但姚广孝还是为无辜的百姓受难而欢喜不起来。
但朱棣一继位,他就劝朱棣做了一件事:修《永乐大典》!
凡俗人看来,永乐大典全书22;937卷、其中光目录就占了60卷、分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这仅仅是个文化盛举,或者说朱棣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正确性而弄的思想文化整合工作。
其实不然!
修书就要有一个庞大的机构,就要有很多人。内阁首辅解缙为永乐大典总纂修,更有正总裁3人、纂修347人、催纂5人、编写332人、看样57人、誊写1381人、续送教授10人,总计超过两千人。
但纂修有个核心机构,却只有五个人能够进去!
这五个人中甚至不包括总纂修解缙!
这五人中今天世人能知道名字的只有一个人:、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的永乐帝重臣,少师姚广孝!
而整个永乐大典工程,其实是在为这五个人调集天下图书做研究而设的一个幌子!
当年燕王在北京王府造兵器,养了了很多鸡鸭鹅在王府掩盖声响,也是姚广孝的计策;
可这次,姚广孝谋的已不是一世!
这是万世之谋!(未完待续。。)
第177章 改写历史
“万世之谋?刘伯温和前面三位贤人都通达古今,应该都知道,世上哪有万年的王朝?”古国平皱眉问道:“这个秦始皇就想过,不过秦朝积累数代之功建立的天下,不过二世而已啊!”
无作大师回答道:“说得好!世上没有万年的王朝,是因为承平日久子孙后代忘记了前辈艰苦创业的不易,变得骄奢淫逸;而整个组织的系统也越来越腐朽,加上外力作用或底层民众因作奴隶而不可得揭竿而起,于是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就此终结。”
无作大师顿了一下道:“不过,凡事都有关键的节点;一个系统再腐朽,如果能把握住那个节点,总有继续存活的机会;如果能有机会不断改正错误,那理论上的万年也不是不可能。打个比方,如果秦能预防住陈胜吴广,虽以其暴政不免覆亡,但时间可能会长点;西汉末年宗室不被王莽礼贤下士的假象所蒙蔽,就不会有斩汉的发生。”
“毕竟,历史的必然当中透着不少偶然的因素。北宋不选赵佶为接班人,南宋不要联蒙灭金,历史都有改写的可能!”无作大师略带一些唏嘘地说。
皇甫枫流疑惑道:“可是历史就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怎么可能改写呢?”
无作大师笑道:“如果有人,知道了历史的演化,然后在最近的时间内调集足够的力量,在时空变化还没有到彻底不能扭转之局面的情况下,就有可能!”
范小龙摇头道:“大师。你越说我越糊涂了!”
皇甫枫流不可置信的理了下思绪,问道:“大师,你的意思是耗费靡万、集当时饱学之士二千余人、以大明第一才子解缙为首、调集书籍古本七八千种的《永乐大典》,其实只是一个幌子?只是姚广孝为了研究改变历史的可能性所做的障眼法?”
要知道,以《永乐大典》在世界学术史上的地位,如果说它是个“面子工程”,岂不是个笑话?
无作大师摇头又点头。
原来,调集天下图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研究印证姜太公《万年歌》、诸葛武侯《马前课》和青田先生《烧饼谣》里面的秘密。其实相关的设想和研究,在古人的书籍中并非没有提及。
比如庄子的《逍遥游》就隐含了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
特别是术数类的古籍。
所以姚广孝征集天下风水、术理高人。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和外部编撰一起办公。表面负责《永乐大典》中术数的部分,其实是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部分、一些难解的部分和有些不适合在民间传播的部门,提交到一个较核心的机构。、
这个机构名义上属于太子府,那些风水书和许多太子需要学习的儒家经典一起被送进这个机构。伪装作太子教习用。其实真正研究的是那些和姚广孝及前面四大军师所发现的秘密有关的东西。这个机构的名义领导。就是太子少师姚广孝。
而最后有价值的。被交到最核心的五人小组。这五人除了领衔的姚广孝之外,另四人的名字都被刻意隐瞒。因为,他们是当时最杰出的风水大师!
所以编撰《永乐大典》。实际一方面是为了姚广孝的研究提供资料,另一方面也是对外掩盖事情的真实目的。因为调集全国所有的风水高人进京,有的进去了还一去不返,难免引起世人的怀疑。但是以编书为幌子就完全说得过去了!
听到这里,应双儿实在忍不住问道:“那可以改写历史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无作大师道:“老僧刚听茶迷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也以为是无稽之谈,只是后来许多事情的不断印证下,才从完全不信、到将信将疑,再到今日的确定:那秘密,就是从姜子牙开始,中国的古贤人就在寻找一种可以时空穿越的工具!”
“时空穿越?!”
大家前面还以为是通过风水术理知道事情的发展,然后调集精英力量去预防火改变事情发展的走向,但无作大师明确的说出“时空穿越”这几个字,让大家要么摇头、要么怀疑自己听错了!
这怎么可能?
皇甫枫流问:“大师前面说调集足够的精英,莫非,这穿越工具并不像小说电影中的,是把一个人传送回某一个时代,而是把一群人?”
无作赞许点头道:“是的!”
“那他们研究的工具可以穿越多少人?”范小龙问道。
“不多不少,五十人!”无作回答道。
范小龙咋舌道:“集体穿越?”
皇甫枫流却惊道:“风水大衍数!?”
“是的!正是风水大衍数!”
皇甫枫流瞬间理解为什么世间一直流传的风水高手歌诀的原因。看来所谓的菁华,就是指这风水大衍数中的人。这里有武上官这样的武学高手,有公孙先生这样的机关圣手,有懂医术的纳兰先生……更有几大门派首领这样的卓越领导人才!
怪不得那歌诀称“一重二老自王公,三才四季似封侯”!能有这样改变历史的功勋,王侯的封赏自是应当!
“难道现今的风水大衍数中众人,都是从那时传下来的?”他问。
“那倒不是,风水大衍数,只是确定了能够穿越的人数,于是后世风水届慢慢地存在了这样的排名,但真正谁有资格参与,却并非根据这个排名来看。”
皇甫枫流还是不相信——这事近乎天方夜潭:“发生过的历史,都已经发生了,如果回去改变,那后面的历史也就被改写——那样一来,能穿越的人不管几个,可能就根本不存在了,这不是一个悖论吗?”
无作大师道:“所以这个工具主要研究的,并不是回到很久之前的古代,而是像下棋悔一步一样,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要回到十几步那等于满盘重来了。我也问过老段这个问题,他告诉我,如果回到年代久远的时代,那切记不可改变历史——一旦那样,穿越者马上会遁入虚空,不会存在了!但如果回到几个月前、甚至是一年之前,改写重大的事件,那历史的走向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人们常说人生如棋,其实完全不一样——人生是不能悔棋的。
但如果给你一个悔棋的机会,你的人生是否会更幸福?更完美?(未完待续。。)
第178章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
但是永乐大帝朱棣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支持姚广孝,却并非为了自己人生的幸福完美。对他而言,一生的功业和成就已经足够。
他在乎的是江山的永固。
以他的人生,不会冒风险回去重来一次——如果失败了,代价太大!而且所谓的“工具”并没有经过实验,他不必要冒这个险。但他很有兴趣有人穿越回去,查查朱建文到底躲到哪里去了。
可惜姚广孝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因为那个工具,可能只能使用一次。而且去了,就无法再回到当下——因为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所以他命令姚广孝一定要完成“工具”的研制,这样他的子孙后代如果遇到建文一样被纂位的遭遇、或者像北周把实权交给了赵匡胤导致亡国、或者像靖康耻那样被他族攻破,那时他指定的人就可以启动仪器,在对时空影响最小的前提下,匡复王朝。
就像一个精确知道未来走向和敌人所有选择的悔棋人,他的王朝将平稳度过所有王朝所不能经受的危难,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找到续写传奇的神机!
所以朱棣大力支持。
可是姚广孝却很矛盾。
因为他相信天意——人为,不过是天意的一种表现。
但他不得不做,不是为了皇命,是他发现已经有人在偷偷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刘伯温的《烧饼谣》中就暗示了陈友谅、北元余部的企图。所以他的初衷本是怎样防止这种行为的发生,免得被卑鄙小人用来颠倒乾坤。
不过这件事实在太神奇、太让人着迷了。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
成明成祖继位之永乐元年开始,到了永乐三年,他们在前人基础上就有了重大发现。更发现要完成那件事情需要许多中土没有的材料!姚广孝预见到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所以更要在西方列强发现之前,把这些东西都带回中土!
于是开始了另一件举世闻名的创举!
公元1405年,大明永乐三年,由两万七千八百名士兵、二百四十艘大船组成的世界航海史上当时最大的船队开始了最早、最远的航行!
领头的人,叫郑和!
而他,其实是那个五人研究小组的后勤保障专员。是除了五个风水师和永乐大帝之外唯一知道部分真相的人。他的使命。是去寻找制造“神器”的材料。郑和这个人选,正是姚广孝向永乐大帝推荐。
所以郑和下西洋,真正的策划者,是姚广孝!
所以郑和航行万里过百国。却从没有攻占过一国一城;
所以他随行带了不少珠宝财务、准备和相关的部族交换需要的原材料!
皇甫枫流听到这里也开始将信将疑了。因为他终于解开了郑和下西洋之迷:曾有传言这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这么浩浩荡荡。谁要是建文听到风声早跑了!而且即不攻城、又不掠夺财物。难道永乐竟然像后来的一大医生一样,是个“纯粹的人”?
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