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密码:入墓新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故宫密码:入墓新娘- 第10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儒秋起来,李莲英端着点心盘子回来,慈禧就让儒秋吃。

    儒秋就安静的吃了两块。

    太后说:“这些点心包起来,给小沈带走,以后小沈就留在我身边跟着专给我看病的御医做个实习,日后就培养他来专门伺候我跟皇上。”

    儒秋谢了太后。

    李莲英带沈儒秋出来,说:“孩子,以后跟着太后要跟你爹老沈一样,用心办事,太后最会疼人,只要是忠心的太后是不会亏待的。”

    沈儒秋点点头。

    到了御医院,张御医一听儒秋被分给了专门给太后看病的御医,吃惊又不吃惊,毕竟老沈在的时候就是宫里最得宠的,如今他儿子来了,太后重视些很正常。而且儒秋又聪明伶俐,日后还能帮衬自己的儿子。

    没多久王御医就来了,听说太后给他安排了个贡生的事,心里却不高兴了。

    王御医也是呆着儿子一起的,而且这个儿子,跟沈儒秋在官学的时候就有点势不两立。

    王御医的孩子也是很聪明,可官学的时候,偏偏各项成绩都矮了儒秋一头。

    这下,儒秋刚觐见就被太后重视还赏吃点心。

    他很害怕,儒秋长大不又是一个沈家天下了么?

    他王氏在宫里才刚刚坐上头一把交椅啊。

    王御医表面还不能怎么样,毕竟跟儒秋的爹同僚了多年。

    就是当年沈御医在御医院里呼风唤雨的,王御医想起来就不舒服。

    王御医笑了笑:“小沈啊,日后你要好好学着,谨慎办差,这样一来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了。”王御医的儿子表情难看,王御医就说:“你们两个都要好好学着,也要相亲相爱着点知道么?”

 ;。。。 ; ;
第288章 传闻
    朱四月在京城里经营酒楼,没想到被前一位经营的死气沉沉的生意到了他手里倒是非常不错的,因为酒楼里的说书人非常得力,不少爱听这位说书人讲故事的就算不来吃东西,也会按时到酒楼点杯茶,吃些茶点磨时间。朱四月在酒楼上的好位置给自己留个房间,每天也很喜欢听这个人讲的故事。他有个特点,每日讲完一个故事小节之后,结尾时总要加上一段时政的趣闻来说,再或者是一些重要人物的趣闻来听。

    这天讲的是西游记,阿黎趴在二楼栏杆上听得入神。这故事的起源阿黎最清楚了,那时不过是公子从街上找的会编故事的说书人根据大唐西域记唐僧取经的故事讲的一段故事,但是阿黎发现,这故事每次时隔多年重新来听,就会发展出更有趣些的情节,已经远远不是当年那个简单的打妖怪的小故事了。朱四月经常开玩笑,他说她就是唐僧,他就是孙悟空。

    阿黎觉得公子也像个孙悟空,每次她要被妖怪吃的时候,公子就会出现把她给救出去。

    所以每次遇到危险她也不会很怕,就会想着,公子只是来的慢了些。

    她想,无论她睡在什么地方,睡了多久,醒来都会第一个见到公子的面。

    阿黎听的入神,可惜说书人每日只讲上一小节。

    阿黎脸上就露出一丝焦急来。

    说书人自己不着急,在大家的强烈要求继续的呼声中喝了口茶水,才笑着说:“今日西游记就先说到这里,不过我听说了一点趣闻,倒是可以跟大家说道说道。”

    大伙也愿意听他说趣闻,比如上次说的太平天国的事就很好听。

    这次说的不是太平天国,这次说的是一位最新得宠的干将,名字叫做袁世凯的。

    朱四月见又有人说起袁世凯了,不知不觉对袁世凯三个字有种特别的敏感。

    说书人说:“这位袁世凯大人,打仗算得上是一把好手,不过他有个怪癖。”

    大伙就忙着问,什么怪癖啊。

    说书人说:“他喜欢给自己攒一样东西。”

    大伙就说,钱?一定是钱,要不然就是女人,再不然就是珍奇宝物。

    说书人说:“这个啊,你们都猜错了,袁世凯倒不是喜欢攒这些,他喜欢攒的是棺材板。”

    大家都愣了愣,什么?听说这个袁大人年纪轻轻的,怎么会喜欢攒棺材板?

    说书人就笑了:“说起来,袁世凯喜欢攒棺材板的确奇怪,可人家袁大人喜欢攒的棺材板可不是一般的棺材板,而是一种在水中陈放千年不腐的乌木,也叫做阴沉木的棺材板,你们应该都听说过吧。”大家听到说起乌木了,有些人不懂,有些人却懂:“说起来,这乌木跟金丝楠木一样,都是极其难得的材料,上好的乌木甚至更难得,乌木打的寿材,在土里多少年不会腐烂,可是不少人的梦想呢。”

    接着有人说:“对,说的对,这乌木是宝贝,攒这种棺材板,也不是寻常人能够攒的起的。”

    说书人说:“对,你们说的都对,这位袁大人偏偏就是有了这种嗜好,所以经常派人从全国各地去寻找乌木,尤其是巴蜀,新疆这些地方。他有个小分队,什么其他事都不用负责,就专门负责给他找乌木,只是最近,却意外挖出个跟稀罕的东西来。”

    大家听了,忙问:“什么更稀罕的东西啊?”

    说书人笑着后说:“是一口大棺材,一口现成的大棺材。通体都是用乌木打造的,但是棺材外面却是大红颜色,那棺材啊,上面绘的全是仙子仙女,就别提了。那是因为一处山体滑坡了,袁世凯的小分队正巧在那个地方寻找,才意外发现的。而且棺材打开之后,里面干干净净的,两个尸体的渣都没有,那些人都乐坏了,感觉这是给袁大人准备的现成的宝贝。所以他们就把棺材从山里硬是拖了回来。”

    下面一个人问:“怎么会有这样一口空棺材?”

    说书人笑着说:“这个咱就不知道了,但是袁大人一看棺材上的彩绘,竟然对那上面彩绘的人物痴迷上了,尤其说是觉得其中一个女子绘的极美丽,还认定这是口仙棺,里面曾经就是睡了个美女,只是这美女早成仙了。听说袁世凯准备把这口棺材拉到京城来显摆显摆。”

    大家都好奇的很,议论纷纷的。

    朱四月的眉头不知不觉皱起来,阿黎面上有些忧虑,拉着他的手臂问:“公子,你觉得,他说的那口棺材,是咱们那口棺材么?”

    。。。

 ;。。。 ; ;
第289章 乌木
    朱四月早就想到这个问题,也怀疑袁世凯找到的那口棺材会不会就是阿黎当年睡过的乌木棺。他们说棺材外面的彩绘,如果能看一眼什么样子就好了,那彩绘虽然时隔多年他还能记得非常清楚。那档子事也算是阴错阳差,有次阿黎落在了万历皇帝手里,说起这个同族同根的皇帝来,那时朱四月还真是头疼过一阵子,那一次阿黎算不上有什么危险,顶多是遇到了老朱家另外一位情深意重而已。

    阿黎做过他几年的妃子,她睡的时候,万历皇帝费尽心思给她找了这么一口乌木大棺材,阿黎被葬在陵寝之后,他就偷潜了进去,发现这大棺上面有万里皇帝让当时有名望的一位绘画大师的杜堇亲手绘上的一副图画。他把阿黎画入了图卷之中,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哪一位。

    朱四月有点担心,那棺材上绘画的着阿黎的真容相貌,不会因此惹出什么乱子来吧?

    这件事就这样沉寂下去,过了没多久,从说书人的口中又得到一个信儿,说袁世凯进京述职,连他最爱的那口棺材也给随身拉回京城来了。袁世凯的车马三天后会到,大家都可以沿途看一看。

    酒楼的位置正好方便看热闹,这天袁世凯果然带着一些护卫回来,前面是全套崭新装备的队伍,最后是辆四匹马拉着的马车。车上坐着一口大棺材,这棺材通体大红,盖着一块锦缎料子,锦缎被风吹动时能隐隐约约看见棺材上绘了些女子画。只是远远看了一眼,阿黎就认出来这口棺材就是她睡过的那个。朱四月当然也看了出来。

    朱四月想,无论如何,如果有什么情况发生,那口棺材上阿黎的容貌必须毁掉才行。

    袁世凯到了京城,传闻就逐渐更多起来,他的应酬多,袁世凯本人又是个爱开玩笑性子很活泼的人,他的棺材经就念叨的不少官员都知道了。尤其这口棺材,袁世凯甚至已经查出这棺材的出处,这棺材里面曾经睡过谁,还有万历皇帝的一些奇谭趣闻。

    甚至,袁世凯说起了这样一位女子。

    传说这个女子,曾经深得万历皇帝的喜欢,宠爱的不得了,可奈这美人一点不喜欢万历皇帝,每次万历皇帝想要动她就寻死,弄得万历皇帝满心愤怒。但这美人性子刚烈,干脆就在宫中闹起了绝食来,这一绝食,还真把自己给饿死在寝宫之内。万历失去美人,就让他们弄出这样一口棺材安置了美人的尸体,希望她死后可以不被泥污浮水侵蚀,可以死的舒服一些。

    这上面绘制的美人,必定就是万历皇帝喜欢的那个妃子不会错了。

    袁世凯对这故事有点痴迷。

    京城里不少跟袁世凯认识不认识的都找了关系跑去袁大人院里去看棺材。

    为的就是想看看万历皇帝心系的那位美人的绝代芳华。

    一看可不得了了,他们都觉得,这女子的确是美,尤其是那双眼睛超凡脱俗。

    这天,儒秋从内医院回来,大伙吃饭时朱四月跟儒秋闲聊宫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儒秋说了几件,朱四月听来都是无关痛痒的,只是最后儒秋又说,就是李莲英想讨慈禧的欢心,这两条蹿腾着慈禧去袁世凯落脚的地方看那口他挖掘出的乌木棺材。李莲英说那棺材上能看见古时候的妃子的模样,是个难得的古玩。本来慈禧觉得看棺材实在晦气,又觉得袁世凯这次做的太无聊了。

    可是李莲英把那个情深不寿的故事又讲一次,慈禧就说,那个妃子不识好歹,自古帝王薄情,有个皇帝对她这样的好她竟然不领情,不知道是不是勾起什么伤心事来,就告诉李莲英行吧,找个时间她就移架,去看看袁世凯挖出来的那口棺材。

    。。。

 ;。。。 ; ;
第290章 观棺
    慈禧跟皇帝要出宫观看袁世凯挖出的那口红漆乌木大棺材,一大早御林军就肃清了道路。老百姓想看的,只好躲在自己家里,从门帘门缝中偷偷看出去。所以沿途的民居商铺一时成了抢手的热门地点,不少商铺开价说,借用自家的地方,看一眼慈禧太后跟皇上,至少十五两银子,后来人数太多,竟从十五两涨到了三十两,又从三十两涨到了五十两。

    朱四月也买了个窗口给自己,这角度看下去,视线奇好。这天,外面看起来安安静静的,可每一栋沿街房内早就热翻了天,时间到了,从皇宫里出来的銮驾慢慢从街道通过,开头是骑马的大兵,中间是随行太监,伴随轿子两旁的是两队宫女。

    马车走的不快,似乎是有意方便老百姓从门缝里偷看才放慢了速度。

    朱四月见到皇上的马车始终也没动静,但是慈禧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