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凤凰我们一起游览、嬉戏……。我们共同学习,我们共同生活……可是转眼,似乎就已经不在了。
但是,抱怨有用么?世界不会因你一个人的哀愁而哭泣,地球也不会因你一个人而停止转动。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忘记空间的距离,铭记曾经的点点滴滴,共同接受现实,一起在不同的地点寻求共同的“进步”。
家庭私语
那么,家事呢?
长大了,家里的担子也懂得分担了,家里的麻烦也就接踵而至了。母亲这个家庭管理员因为因为亲戚之间的金钱的矛盾,整天板着雷公脸;我则整天战战兢兢;父亲倒是不以为然,却也是常和母亲吵。受战火的波及影响,我的行为倍受约束,甚至被限制与亲戚小孩的交往。
我呢?能做什么?哭吗?还是和亲戚大吵一架,并彻底决裂?不!但,我怕是也只能做好自己的本分,忘记彼此之间的矛盾,铭记彼此之间的友善,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而不是纠结在这种金钱利益上。
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但是各自的生活都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既要生活,就要“忘记该忘记的琐碎与不快,铭记该铭记的深刻与永恒”(摘自《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第四十八章 由鹳鸟想到的】………
王国维可谓近代大儒,被人们称为古文化的煞尾者。正是这样一代大儒,却在清朝覆灭之后随之而去了。王国维的沉湖,有人认为他是“铁杆”的晚清遗民,为“国”捐躯。而我很想同意余秋雨先生的意见:他是死于一种文化。不免令人联想到屈原的投江。
但仔细想想,如果王国维能有一点儿鹳鸟“水果大至”的预知本领——也就是他能够知道一个腐朽王朝的终将被取代,尽管其过程是万分痛苦的;又如果王国维有一点儿子游那种“君子善假于物”的做派——也就是他其实不必对处身其中的中国文化精神作太过彻底的失望;那么他或许就不会在清朝*崩毁后选择解脱。
应该说,作为一介文人,屈原的死是悲壮的,他以死成全了自己对浊世地抗拒也成全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比起来,王国维的死则不同,至今还没有见一种关于其死因的解释是有说服力的。我要说这种无法解释,正好证明了王国维就是他死于他的短视。
如果他没有选择沉沦,以他的睿智,积极作为,也许他会是另一种文化(*革命)的先驱,会给更多的人带来新生活的希望。一如子游有憾于鹳鸟,历史原来总给人带来无尽的愁思呀!
涓生,这是鲁迅《伤逝》里的人物。他与子君在一起时是快乐的。“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是涓生讲的。他讲得很对,于是,我便知道涓生最初是想给子君幸福的,但他竟没有预知到在那个礼教“吃人”的社会,子君终会走向死亡的殿堂啊!他真的没有看到生活是否允许他这样做,社会是否允许他这样做?涓生所见不深,所知有限,所为太少,竟加速了子君的死啊。
人哪,为什么跳出自己的那个世界就那么的难!鹳鸟预知到了洪水的将临,最终仍逃不过失去家园的痛苦,它的巢实在是沉沦于自己的短视;子游不知洪水的来袭,从鹳鸟搬家而避免了一场大难,他的成功就在于见之远、思之深、做之当。这则寓言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日前从国家统计局获悉,四川省部分地区政府对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致使部分农民的生活长期缺乏保障,开始出现“退林还田”的倒反现象。同在四川,泸定县退耕还林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推动后续发展。从1999年至2003年,该县通过退耕还林开发经济林木,桑、花椒、核桃、板栗等均在万亩左右,农民受益,温饱基本得以解决。
环视我们现实的社会人生,太多的时候,太多的人因为短视,而遗祸无穷。他们每为眼前浮云所障,看不到未来的发展,事物的必然。他们也像鹳鸟一样,只能在天空中哀鸣。
其实原因只在一个,他们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四十九章 俭】………
在新华词典上,俭有节省、节俭之意。而在现代生活中,俭的内容更为丰富。文字可以俭约,装修可以俭约,服饰也可以俭约。
有人说俭约是小气、吝啬。然而朴实的劳动,和谐的生活,这一直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可是如今生活由简约走向了繁复,生活程序上的繁复,生活态度上的繁复,这种繁复的活法,着实让人活得很累很繁。本来一桌酒席三五百元就解决了,可是偏要花上几千元、上万元。与其说是胃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面子的需要。面子让人把原本简单的生活需要,夸张到挥金如土的地步。曾有报告指出,一个美国人一生中的总需求是一个印度人的60倍,一个美国人一生中使用的汽油超过一个卢旺达人使用的汽油的1000倍。若全世界的人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则人类需要20个地球。那么留给子孙后代的只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地球。再说简爱,她是一个善良并且节俭的女性,在她与爵士罗切斯特的婚礼上,她不像达官贵人涂脂抹粉,而是穿起了一件朴素的黑衣裙,难道这也是小气、吝啬吗?如果大家讲究简约而不是去盲目攀比享乐和浪费,用新的消费和生存观念来减轻人们环境的压力。由此可见,那么节俭并不是小气、吝啬。
有人说俭约是低要求、平庸。然而现代的装修各个追求简单、舒适,难道说这是低要求、平庸的东西吗?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与自然的和谐享受。一盒小小的月饼,成本不及50元,却买1000多元,只因其包装是纯金打造,难道这就是社会所需要的高要求吗?若说简约是“低要求”,那此“低要求”是符合生活常理的。其实简约不仅仅是一种内心需求,资源的紧缺也要求简约的设计,既不能狭隘地维护传统,更不能盲目被动地追求时髦,但是过分追求那种金碧辉煌的装修,不仅浪费资源,也是让人心境烦扰。我认为简约就是人与自然的一种融合形式,我们不需要“高要求”的铺张浪费,只需要“低要求”的节省、节俭。
轻松的拥有,轻松的享受,使生活变得坦荡无垠,温馨而浪漫。
简约,是人们的追求,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大自然的呼唤!
………【第五十章 夜的诗人】………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不可救药地迷上了黑夜。似乎白日里和夜幕下的自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也不知从何时起,收音机竟逐渐成为了夜的一部分。当电波传入我的耳中,心情就会变得格外宁静。
愈夜愈美丽——这是我最早收听到的夜间广播。那时总会有一个温柔的女主播的声音,在或悠扬或忧郁的音乐和缥缈美幻的夜色里响起。她细细地读着一段段美丽的文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仿佛《情书》里那个温情、细腻的博子,总是带给我柔软的触动。每一个夜晚,她会藏在收音机里奉献她的一份感动。只独一份,却使整个夜晚变得透亮起来。人的思绪在那愈夜愈美丽的声音里四处飘散,不知不觉走入神秘的梦境。
然而这只是众多夜间广播中的一档而已。凌晨后交错的电波犹如满天繁星,从来不会令我失望。有一位名叫慕容雪村的主播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他喜欢用自己钟爱的诗来点缀属于他的夜。他曾说每当读到海子的诗就会感到一种黑夜的力量;他曾说“执子之手,让我们一起孤立无援”才更接近于真实。他多愁善感,但却努力抚慰他人的多愁善感。他的嗓子并不出众,但每天有源源不断的人打电话到电台只为倾听他的声音。在他的身上有一种东西能让星光黯淡下去,我很肯定地认出它来——那是一种诗人的气质。
还有许许多多我所喜爱的名字。他们的主人各自有着独特的风格,却都同样地令人不可抗拒。有一位男主播,他会随着歌曲轻声吟唱,他会用最深情的声音念出短信平台上倾诉的话语,他会自由地*纵音乐,使它们以最完美的方式与他的声音结合;有一位女主播,她会记得每一个打进电话的听众的声音,她会耐心听着电话那头绵绵不绝的讲述,她会在最恰当的时候问出最聪明的问题,她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出最周全的答案……听着他们划破黑暗的声音,脑海里仿佛都闪耀出金色的光芒。躺在被子里,一个人希望着沉沉的睡眠可以迟些来到。而我知道,在无数个开着灯或熄了灯的小房间里,有无数个不一样的灵魂正在享受着一样的夜的恩惠。
夜晚真是白昼给世人的礼物。在这无限的黑夜里,孕育着无数暗夜的精灵。
夜的诗人。他们是谁?
其实,他们是每个人。
每天,白昼的魔法里,人山人海。每个擦肩而过的身影都像没有名字的悬移物,不会微笑,不会思考,不会自我介绍。阳光下的空气犹如固结的水泥,印不下人与人交错的侧脸,却发出吱吱嘎嘎的断裂声,仿佛在嗟叹,又好像在嘲笑。
然而,光幕降下,夜晚爬上天空,白昼的魔法解除了,城市就开始坦荡地呼吸。一座座昼之雕塑逐渐恢复为血肉生灵。耳朵可听见夜晚行走的风,眼睛也得以重见光明。卸下白日沉重坚硬的武装,人们的躯体还原于轻盈,彷徨不安的灵魂更不觉飘向遥远的境地。那一张张恢复知觉的脸上,被夜的画笔涂满渴望的颜色。孤独的心魂们渴望着各自的渴望,在夜神的护佑下自由地驰骋。
在那夜的保护伞里,人们有着数不尽的方式释放真实的自我。比如电台,比如网络,都成为了理想的灵魂栖息地。在那里人与人彼此远离,却又彼此感知彼此相依。形与形的距离可能拉长,但灵魂却从未如此靠近。在夜里,人们纷纷举起真诚之火,照亮心灵暗室里那一片片神秘的静谧。当这静谧之所在被开垦、被唤醒,就将产生世间绝美的诗意!
因而,不论是用声音照亮黑暗的人们,还是彻夜倾听着夜之风铃的人们,或是在任何地方用心感受黑夜宁静的人们,都在以诗人的名义接受夜的洗礼。而诗,就意味着自由,诗,就意味着对灵魂对世界的无限眺望。
黑夜给了人黑色的眼睛,夜的诗人们,将用它寻找光明。
………【第五十一章 妈妈,您辛苦了】………
今天是5月14日,伟大的母亲节。而我喜欢叫它妈妈节,虽然意思一样,但是这样叫起来会显得亲切点。
我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儿子,这样的节日从不会自己去买礼物送给妈妈,也就是简单的几字短信了事,就连妈*生日也是最近几年才清楚的,而且从来没有真挚的祝福过。原因就是我很胆小,以至于我无法开口,而她是自己的妈妈,连妈妈都不敢向她开口祝福和倾诉的话,那这个世界上便没有人能够与你沟通了。
妈妈在我眼中一直是位伟大人物。并不是她做了什么光辉事迹而伟大,而恰恰就是从一些点滴小事中我看出了妈*细心和平凡。老妈在离家还算远的地方开了个网吧,每天上班乘公交车大概需要30来分钟,而在我们这里乘车一般是没有座位的,就算有也会被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