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朝洞口走了进去,小心的绕过那堵箭墙,发现地面上全是青石地板,上面画满了纹饰,这些石板沿着整齐的方向,石板的旁边有些陪葬品,都是些腐朽不堪的,勾不起我们的兴趣。
在前面不远处,有个四方型的四足大鼎,纹饰精美,样式古朴,一看便是先秦时期的,在黑暗中闪着寒光,不过由于氧气的侵入,原本还是光亮如新的大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迅速腐蚀,上边的青铜纹饰在氧气的侵袭下,变得锈迹斑斑,这种变化太快了,几乎就在转眼之间。
我们走了过去,用马灯一照,发现大鼎上边刻了些文字,不过已经快看不出是什么字了,氧气的侵袭太快了,整个大鼎好像在剧烈抖动。
我看到墓道的边上有铜镏的长宫灯,这种宫灯曾经出现在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可以说是汉代特有的,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我有些疑惑,不过也容不得我考虑了,我拿出火折子,走过去试着点燃那些长宫灯,,没想到时隔千年,这些长宫灯还能使用,照亮了整个墓道,我突然想起外祖讲的故事里,在那道青铜门前看到的怪物,好像还有那神秘的怪脸,心里一下子不由的直发毛。
突然一声砰的巨响,把地面都惊动起来,原来是杨子把那个大鼎的巨盖掀翻,想看看那个大鼎里是不是有什么宝贝,突然,他大叫了一声“三爷,三少爷,这里头有宝贝,快来啊!”
我们都走了过去,用灯一照,发现大鼎里面有一个镏金的人,就端坐在大鼎中央,身上的衣物都烂没了,****着身体,身上挂满了玉石一类的首饰,小舅欢呼一声“这难道是铜鎏金尸,”杨子也不老实,没等小舅说完,就伸手把那金尸上的玉石一把扯了下来,放进自己的背包里。
我问小舅,这铜鎏金尸是什么,小舅笑着道∶“这是古代皇帝用来祭天的,把一个活的人全身用水银封住,在脑壳凿开一个小孔,然后把金水灌进去,这样慢慢的全身就会染上金色,像是渡鎏了金身一样,保持尸身不朽,这种刑法很残忍,汉代就已经失传了,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
杨子还不满意,准备把那个金尸抱出来,看看里头是不是还有东西,我们想阻止也来不及,小舅就是破口大骂∶“你小子,这是用来祭祀的,这么点东西就忍不住,是不是也想做回祭品,还不快下来。”
杨子呵呵一笑,“三爷,我又不是明子那胆小鬼,你可吓唬不了我,反正这宝贝留在这里也是浪费,我带了出来,还可以造福于民。”
他又从里面摸出一个玉盘,还一边笑着说∶“这好东西还真不少,我再看看里头还有啥?好东西。”
“快出来,你小子,这是找死啊!”我看到小舅跟那小伙的脸色都变了,我朝杨子那边望去,只见那个原本端坐在大鼎里的金尸眼睛好像在慢慢睁开,而杨子依然在不停的摸索,我感觉可能要出事了。
这时候只听到小舅说∶“快把东西放回去,那尸体要尸变了,”杨子这下也紧张了,听小舅不是开玩笑的话语,赶紧把那些玉石往大鼎里丢,又赶紧从大鼎上爬了下来,一脸的惊魂未定。
我赶紧问道到底怎么了,小舅叹气道“我就知道这金尸不简单,咱们最好不要去乱动里面的东西,这东西邪的很。”
第16章 ,发现
眼看着那金尸就要睁开那双紧闭的双眼,我们几个一下子竟然慌了神,这可不是好兆头,就在这个紧急关头,我忽然想起外祖的笔记里好像记载过关于尸变的过程,一般棺材里的尸体要尸变,不是有野猫野狗这种带着生物电的东西在场,就是盗墓贼的八字不够硬,可是在场的几个人可以说都是八字极硬之人,虽然我是第一次跟着小舅他们来盗墓,可我这人从小就八字极硬,头上三把火,也不像是触动尸变的人。
我转眼一想这个金尸是古代皇帝用来祭祀用的,可以说是神圣之物,而且里面全是金水,可以说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尸体了,它怎么会产生尸变呢?很显然是有别的原因造成的,难道是因为氧气的灌入。
因为氧气灌入而导致古墓产生巨大变动的事情不在少数,当年的东陵大盗孙殿英可以说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当年他们盗掘东陵,为了防止尸变,可以说做尽了打算,可是当他们打开老佛爷的棺材时还是被惊讶到了,原本栩栩如生的老佛爷突然间就起了变化,变得面目狰狞起来,当时就有人觉得老佛爷是要尸变了,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氧气的灌入改变了墓穴里的生态环境。
于是我走到小舅身旁,细语跟他讲了我的发现,他突然间哈哈大笑起来,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道∶“还是大侄子想的周到,我是一时糊涂了,怎么就没有想到这是因为环境的变化产生的变动。”
杨子一看我们的表情,他立马伸出手指着大鼎里刚丢进去的东西说道∶“三爷,这东西咱们还要不。”
小舅瞪了杨子一眼∶“要个屁,晦气,要不是被你小子吓到了,我邓三今天就算是丢人丢到家了,在几个小辈面前惊慌失措。”
“嘿嘿,三爷教训的是,咱不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宝贝吗?这心里一激动就免不了要下手,你是知道的。”杨子也不害臊,瞬间就跑了过来。
小舅望了那大鼎一眼又说道∶”把那大鼎盖起来,等下回去的时候把这金尸带回去,这可是个宝贝。”
于是我和杨子还有陈明三个人合力把大鼎盖给盖上,我看了一眼盘坐在大鼎中央的金尸,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反正就是那种让人不舒服的,杨子看到我的脸上不对,拍了我一下。
问我怎么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也就敷衍了他一回,然后就提着马灯跟随小舅的脚步去了。
其实我们走的这段坑道,我在外祖的笔记里曾今看到过,好像是用汉白玉堆砌而成的,这可以说是个了不起的工程,众所皆知汉白玉最精美的雕塑集大成者可以说就是故宫了,尤其是其中的九龙壁,那可以说是汇集天下名师之手,数十年才雕凿而成,可是远观这坑道里的汉白玉数量可是远远超过故宫里的。
就连小舅这种见多识广的老油条也不免感叹!就这些汉白玉不知道就要耗费多少民脂民膏,要知道这东西是两千年前的,可不是后世明清时期,奇人辈出,手工制造业也是迅速发展起来,可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靠着什么毅力才雕凿出这么精妙绝伦的汉白玉雕。
这一段坑道估算有数十米之长,除了汉白玉雕,就是数不清的的彩绘壁画,汉白玉雕虽然受到的氧气侵袭比较小,还是有些地方已经发黑开始剥落了,就更加别提那些彩绘壁画了,我的马灯一照在那上面就大片的剥落皲裂,我心里觉得有种犯罪的概念,这些东西就是因为我们的突然闯入而变得面目全非。
“这是什么,你们过来看看,”那小伙在前面大声喊道,像是发现了什么东西,急着让我们过去,我们也没有心思继续观察这些精美的壁画跟汉白玉了,快步走了过去。
“你们看,就在那里,”他用手指着黑暗中的某个地方,因为光线的原因,我们只能看到不远处有一堆东西,在黑暗中闪着点点寒光。
小舅想了一会说道∶“据我观察,应该是殉葬的兵马俑,只用兵器才会散发这样的寒光,这些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捉摸。”
“走,一起过去看看,”那小伙说了一声就消失不见,他的速度很快,转眼间就到了闪着寒光的地方,向我们招手,我们只能叹息一声,提着马灯也快步走了过去。
我们走近一看,这里好像是古人故意督造的,在此地建筑一条很长的甬道,甬道里散发着一股霉味与恒古的气息。
也许这还是它建成后第一次有人闯了进来,地面上铺设了一个个的黏土做成的方砖,整齐的排列着,像是为什么人准备的一样,我举上马灯照亮了两边,可以看到两边整齐的码放着一个个人的骨头,原来刚才黑暗中的那点点闪光就是这些没有皮肉,死去几千年的人身上发出来的。
“我的个天,这得用多少人,才可以制成如此规模!”我们几人同时大惊,但是说起来其实这也并不算什么。
据我所知法国不就是有个全部用骨头做成的教堂吗?据说那全部是十三,十四世纪被流行欧洲的黑死病夺去性命的人的骨头做成的,为了防止他们的尸骨化成吸血鬼,待到骨肉分离后,用了差不多一个世纪才由教堂的神仆,一个个堆砌而成,最后为防止那些冤魂作崇,罗马教庭还在上面加持了封印。
可是我们几个冒然见到这种情况,此情此景的确会让人心生恐惧,我们倒是不怎么害怕,毕竟这些只是一些干尸跟骨头了,我仔细观察了一番,这些应该就是上古时代流行的活人殉葬。
其实活人殉葬大概起源于夏朝,商周两代由为疯狂,据说商代每次战争胜利后,都会砍下敌人的脑袋放在做食用的鼎上蒸煮,分于众人食之,而尸身用来陪葬勇士。
商代武丁的妻子妇女墓中就出土了大量的活人殉葬与车马残骸,魏时传说挖出一周墓,里面有一女子着白色羽衣,不知是死是活,众人觉得奇怪,便通知了当时的洛阳太守。
太守也觉得很奇怪就吩咐众人把女子放在公堂之上,没想到第二天那白衣女子活了,民众争相告知,于是三人成虎。
洛阳太守问道∶“你是何人。”
女子答日“乃是周穆王时的殉葬宫女。”
太守感到很奇怪,于是立马报告朝廷,发现了仙女,可以长生不死,古代的帝王都痴迷长生之术,听到这样的消息,对洛阳太守是重重有赏,此女进宫后,连魏宫太后也知道了此事,便让此女去后宫镜鉴,此白衣女最后不了了知,就这样从历史上消失了。
汉代开始就用陶俑来替代活人了,这些被殉葬的人生前必定充满冤屈,死不暝目,看形式这里应该是秦陵的陪葬处。
这些陪葬人骨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嘴巴张开,白森森的牙齿与黑洞洞的眼眶形成对比,我们几人从它们身边走过,总觉得有些担心或害怕,这些人要是突然之间复活了,暴起伤人应怎么办。
第17章 ,传说与真实
这些用来殉葬的人骨可以说都是特意朝着一个方向,遗骸身上的衣饰早已腐朽不堪,杨子手痒,随手从旁边的人骨身上扯下来一大块麻布衣裳,刚接触到手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手上迅速消散成尘埃,被甬道里的阴风轻轻一吹,飞舞在黑暗的空气中,散发着绿莹莹的烛光,宛如一大群的萤火虫。
小舅用马灯靠边旁边的人骨,试途从他们的穿戴衣饰上找出一些关于这个墓室的痕迹,不过想想也不可行,这都几千年了,这些粗糙的织麻衣饰自然是经受不住历史与时间的消磨,早已看不出什么图案,文字之类的可以了解关于这个秦陵的任何信息。
我们几人没有半点头绪,只得凭着自已的感觉行事,这些殉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