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高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盗墓高手- 第9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沿着一条开采出来的山道往山上走去,没多久就看到上面立着一块拱门,我们从正大门走了进了,在门口的售票处购买了三张门票。

    我们站在里面观察了一番,这时一个大概十三四岁稚气未脱的小女孩走到我们面前,打量了我们一番,然后向前对着我们说∶”看大哥哥,大姐姐的样子是第一次来这里吧!”

    “可能你们对这里的坏境不是很熟悉,不如找我给你们带带路,包你们在这里玩的开心。”

    我邪恶的笑道∶“小妹妹你的台词不错,可是这样是打动不了我的,除非你能带我们去找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那小妹妹,想了一会指着一个地方对我们说。

    “那不就是陈友谅的宝穴,听大人们说那里一到晚上就阴森森地,经常有保安在那边巡查时,听到传来人的哭声。”

    “这里的人都传说,那是陈友谅的鬼魂,在守护属于他的宝贝,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我想了一会说∶“好,这样吧!小妹妹你就带我去那里,完事了,这一百块就是你的,你看怎么样。”

    我擦了一下额头赶紧有些炎热,连忙取出四瓶水出来,给了她们一人一瓶。

    那小女孩喝了一口笑着说∶“谢谢哥哥,哥哥真是好人。”

    我相视一笑∶“没啥,喝了还有,等一下带我们去的时候要卖力点。”

    “嗯,知道了大哥哥,那我们上路呗!”

    我看了看时间,差不多都快十二点了,这个时点正是一天中阳气最足的时候,怪不得一下子怎么这么热。

    苏韵可小声的对我说∶“第一次参观古墓还是有点担心害怕!”

    我笑着说,大白天的有什么怕的,这么多的人没事,习惯就好了,这古墓就像人的住房一样,只是咱们活人住的房子叫阳宅,这死人住的就叫陵墓。

    我让她跟紧些,这里人多免得一下子跟丢了,等下找不到人,然后我们跟着那小妹妹往前走,穿过了不知多少龙楼宝殿,终于到了我此行的目的地。

    据说里面就是陈友谅的埋骨之地,前面有一石碑,记载着这个曾经跟朱元璋争霸天下的男人的一生。

    任他一生风观无限,到头来还不是落得个戳骨怏灰,我盯眼一看前面都排起了长龙。

    于是我问道∶“小妹妹这陈友谅的宝穴怎么有这么多的人。”

    “大哥哥,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陈友谅的墓地看的人是最多了,因为大家都想知道,这穴里,还有什么稀奇宝贝,不是吗?”

    “那你还跟我说,这个地方是最神秘的。”我忍不住打趣道。

    小妹妹笑道∶“难道大哥哥你不想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宝贝吗?”

    “呵呵!小鬼头还挺聪明的。”杨子白了那小妹妹一眼。

    “算了,这钱是你的,拿着吧!”我也懒得纠结,不就一百块钱吗?咱有钱就是任性,取出一百块递给那个小妹妹。

    她高兴的拿着一蹦一跳的就走了,苏韵可不解的问道∶“你怎么就把钱给她……”

    我笑着说∶“你还没有看出来吗?她故意把我们带到这里,就是为了那一百块钱。还不如直接给她,。免得等下她过来刁难我们,不是吗?”

    苏韵可又问道∶“那我们还进去吗?”
第140章 古墓〔下〕
    “即来之,则安之,反正咱们已经买了门票就进去看看,那陈友谅的陵墓怎么样?”

    “这时间还长,咱们就别多说了,我们进去吧!”我敦促杨子跟苏韵可,随着人流往里面走去。

    这刚进去,就看到这陵墓的地面建筑让我感觉眼前一眼,但是看了一阵才发现,这些配殿只是仿明代帝陵的。

    有些甚至连上面的油漆味都还没有去掉,我估计这陵墓的原来古建筑可能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已经被当时的农民起义摧毁了。

    可能是当地的旅游部门为了开发这座古墓的旅游资源,特意在上面修建了这些耳目一新的古代建筑。

    众所皆知,明代的建筑风格可以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一个完美代表,这些仿制的建筑风格的确还带着那么一丝韵味。

    苏韵可从背包里取出数码相机,觉得这里的风景坏境还不错,让我替她照几张相片,我只好咔嚓几次替她照了几张相片。

    然后跟着人流往里面走,过过了那些配殿似的建筑,前面是一道“外罗城”,仅前部正当中轴线位置设宫门一座,即陵寝第一道门。其制黄瓦朱扉设券门三道。

    这是典型的仿明代帝陵建筑,这种建筑风格来源于明十三陵,外罗城内,偏后部位为宝城。其平面接近标准圆形,直径约20余米。

    宝城墙的垛口均采用打磨平整的大块花斑石垒砌。内环砖砌宇墙,宇墙与垛口之间为铺砖马道。宝城墙的前部设有城台(又称“方城”)。

    城台下承石刻须弥座,上建重檐歇山顶式的明楼。这些明楼的建造极为考究,不仅楼内采用砖券顶,并无木构梁架。

    而且上下两层檐的檐椽平板枋及上下檐之间的榜额也全部用巨石雕刻拼砌而成,其上油饰油漆彩画,酷似木构建筑,并无片木寸版。

    楼壁四面各辟券门,楼内树圣号碑一通,高约数米,碑首为方形,前后刻双龙戏珠图案,正面有篆额“大汉”两字。

    碑身正面刻“大汉陈皇帝之陵”七个径尺楷书大字。碑趺采用上小下大五级方台式,其上面四级自上而下,分别雕刻双龙戏珠、云、宝山、海浪等图案。

    城台的下部无券门之设,但城台左右各有冰盘檐式石刻门楼,由门楼进入,有礓石察道由城前上达宝城明楼。

    宝城之内封土满填,中部有三合土夯筑而成的上小下大圆柱形的“宝顶”。

    我仔细看了一会,对杨子跟苏韵可说∶“你们看到上面的宝顶没有,那是一个蜻蜓点水,雪花聚顶。”

    “蜻蜓点水是啥意思,”杨子摸摸头看了一眼那上面的宝顶,表示不懂。

    我笑着说∶“这穴,叫蜻蜓点水穴,穴长三丈四。只有四尺能用,扩一长三,只有三尺能用,棺材刚好放在那个穴位上。”

    “不懂你说什么,太深奥了,”苏韵可表示听不懂我说什么,就连杨子也是连忙摇头。

    他说∶“青哥儿,我跟这些苏美女又不懂风水,你给我们讲这些东西简直就是给小白听,你要不就讲的简单直白点。”

    我心想也是,像我这种半吊子水平的人都不懂风水玄学中的理论,何况是这两个没接触过的小白。

    于是我对他们说∶“这个穴位已经败了,雪花不聚顶,蜻蜓不点水,怕是当时的朝廷为了防止陈友谅的后人造反,估计败了人家的风水。”

    三个人聊了一阵,前面的队伍已经也排的差不多了,刚好轮到我们了,我把三张票递给门口的保安,他检查了一下就放我们通行。

    刚进去就从里面吹出来一股阴风,带着一股腥味,就看到前面是一道打开的石门,上面刻满了佛教的咒文,仔细一看好像是来生咒。

    我暗道∶“看来当初修建这座陵墓的人死后还要想着怎样在冥间统冶。”

    过了这道刻满佛教经文的石门,后面不远又是一道石门,这种门叫做阴阳门,是给陵墓主人穿梭阴阳两界用的。

    石门上面雕刻着八仙过海,龙凤、麒麟等真巧夺天工也,连门把手都是用上等青玉雕琢而成。

    杨子忍不住就要伸出手去摸,被门口的保安阻止了,说这是珍贵文物,不允许用手触摸。

    杨子嘟嘟嘴道∶“这些都是珍贵文物,那慈禧老太后陵墓里的珠宝那不是价值连城。”

    “听说,死后其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高达亿两白银,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

    我叹了一口气道∶“管它什么真不假,还不是被人给盗了,最后差点连尸骸都保留不了。”

    苏韵可捂着嘴巴,貌似有点不舒服,她对我们说∶“我在这里感觉有点压抑,难受。”

    于是我们商议了一番,在里面看了一转,觉得这里面的东西跟那张藏宝图扯不上什么关系,干脆也不去里面看棺材了。

    “既然觉得没多大意思,那我们就走呗!”我敦促她们,循着人们一起向外面走去。

    我们三个人再次来到广场上,发现旁边有一个卖玉器的店子,苏韵可道∶“要不咱们进去买点东西留作纪念。”

    我跟杨子相视一笑∶“随便你,反正咱们有钱就任性一回。”

    苏韵可笑嘻嘻的拉着我跟杨子朝着那个卖玉器的店子走了进去,在里面看了一会,直接来到了一款玉器的跟前。

    那是一块刻着勾云纹的王器。这应该属于两汉时期的古物,因为这玉佩第一次出自中山靖王刘胜墓。

    我还是第一次贝到这种勾云纹的玉佩,勾云正反相连,排列密实,雕琢水平极高,这时古玩店的老板悄无声息的来到我们的身边。

    “三位可看中了什么东西?”

    他看了一眼苏韵可手中拿的玉佩,笑着对我们说∶“三位的眼光真好,这东西本店只有一件,它有着是很好的寓意。三位要是喜欢的话我替你们打个八折。”

    看着老板一脸贼贼的笑意,我不由的低声骂了句∶“真是一个奸商。”

    但是一看苏韵可的表情,她似乎完全被这块玉佩迷住了,又加上那老板会说话。苏韵可表示就想要这件。

    我只好问老板∶“这玉佩多少钱?”

    那老板一脸贼笑道∶“打了个折,就一千八百块钱吧!你们看这价格满意不。”

    我嘴角一抽∶“这还真是个奸商。”
第141章 一首诗
    这渔村的规模不算大,村里只通了一条柏油马路,旁边停着几辆小型生产用的拖拉机,偶尔可见路上走过几名渔民,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我们。

    他们的背上都装着那种用来捕鱼的背篓,我们三个个沿着柏油马路前进,走了一阵也没见这周围有什么旅馆一类的。

    眼瞅着天色慢慢暗沉下去,这得先找个旅馆住宿才行,不然这大晚上的露宿街头说出去也比较丢人。

    我眼望四方,这下就发现村口旁边一颗大愧树下有几位老人坐在那里下象棋,我们连忙走过去向这些老人打探。

    那下象棋的老人回过头来,我一看这不是上午拉我们进来的那驴车主人吗?于是连忙笑着问他∶“老伯你们这村子有没有什么旅馆用来住人的。”

    那老头先是一愣,随即回过神来,笑着道∶“原来是你们三个,山上的古墓考察完了,准备去湖里头看看嘛?”

    “有这个打算,只是这住宿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一下子怕是没有时间,”我摸摸脑袋,笑着回道。

    “我们这村子里没有旅馆,只有那种搞农家乐的,你们来了就是客人,我带你们去我家住宿吧!”

    那老伯跟与他下棋的老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