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跳舞,只要一个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他们能够平安地回来了一半人,一是因为石坚的智慧,二也是他们的勇敢,三更有着许多的运气。少了一样,他们的下场就不堪想像。
石坚进了城后,他还是与以前那样,清洗生蕃,吸引商人过来开发。特别是夏州以西的南河套平原,最适宜做牧场。现在蕃子逃光了,这些地方成了无主之地,也少了纷争。虽然还是比不上大洋岛,可哪里的出产毕竟用海船才能运回来,一是时间长,二是运费高。至于活物也别想了。
况且这些地方也有许多本身就已经在京兆府拍卖出去。还没有等石坚将马路修建好,商人就过来了。这一次商人们准备很充分,因为牲畜的种畜不够,他们还花费巨资从在大洋岛饲养的种畜以及回鹘人手中进过来。
夏州以北一直到黄河以南,本来已经荒芜的地方,立即就充满了生机。
同时石坚修建了五座大砦。这五座大砦南接古长城,东接契丹云内州。沿着黄河一路分布出发,象五座明珠一样,渐渐耸立起来。这些地方到处都是砂石,石坚这次运来的货物也显出了原形,它们全是水泥,也就是现在的称呼坚粉。因此修建起来很快。当然还有其他秘密的货物,石坚一直派人看护着,到现在众人也不知道。
而且还有无数的水泥继续从宋朝各地向陕西运过来,再从陕西运向夏州这里,运到黄河边上。这成了这次石坚出军的最大费用。
石坚这一条举动,也不让人感到奇怪,毕竟按照协议,黄河北以后就是契丹人的地盘,没有这些新砦防范,也不是很安全。
然而这时一条很不好的消息传来,由于石坚在这里稳打稳扎。契丹人速度突然加快,在北河套也没有遭到西夏人的阻止,进度很快,眨眼就到了贺兰山,并且进入了银川平原。
而且他们还做了一件让宋朝人生气的事,他们开始奴役还留在银川平原的西夏人为他们挖煤。按照原来的协议,这些地方是属于宋朝的地盘。他们因为伙伴关系,可以将军队进入银川,共同消灭西夏人。但没有权利动这里的资源。
这个消息传来,那五千个逃回来的长征老兵心中更是担忧。现在的辽国也很穷,而他们当时埋在贺兰山外的贵重财宝,兴平公主也知道。现在她回到了契丹,会不会告密?
石坚安慰他们说:“兴平公主不会是那样的人。而且就是她告了密,本官也有办法叫他们加倍地吐回来。”
这才将他们的疑虑打消。
但契丹人挖煤这件事必须要处理。不然随着他们的煤越挖越多,真的舍不得放弃这里,那时候不能两国还没有正式联手进攻西夏,就先乱起来了吧。并且也有商人看到这些煤源源不断地挖出,然后随着契丹的粮草供给车子到了西夏,再将这些煤运回契丹。他们看着肉痛,那可都是他们的财产。
于是纷纷找石坚,要求他向契丹人提出让他们阻止这件事。
然而现在因为石坚的稳健,速度慢了下来。使契丹率先进入了银川。契丹人得到了甜头,他们现在的每次运送后勤,然后将煤满满地带回去,都能保住后勤的损失。辽兴宗那么容易会放弃吗?
看着前往契丹大营,向辽兴宗出使的苏仕国离去的背影,所有人都泛起这样的疑虑。
第330章 关
过了中秋节,苏仕国才来到兴庆府辽兴宗的大营。
这一次辽兴宗很高兴,他没有废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北河套。然后进入了银川平原。虽然因为当地的一些蕃子的反抗,造成了他军队出现了一些伤亡,可伤亡的数目并不大。
这也在情理之中,这些蕃子有宋朝所称的熟蕃,还有生蕃。他们都不肯离开家园。元昊也没有和他们打过招呼,说现在契丹已经与我们是一条战线上的伙伴。所以他们对契丹的入侵抱着很大的仇视感。而且因为需要开发煤矿,也要大量的人手,既然这些人不听话,辽兴宗也不客气,将他们从一个个山林里面抓出来。石坚这次卖矿的事,做得很公开,连矿点都公布于众,契丹的谍报也得到了这些矿点的大约所在。于是辽兴宗强迫这些人,按照石坚所卖给那些宋朝商人,指点的矿藏地方往下挖,果然许多时候都让他们大有收获。一团团乌黑的煤先后被挖出,辽兴宗知道这不是煤,这是黑色的金子啊。
这次大批的煤碳运回去后,不要说契丹的大臣,就是许多商人都上书,要他千万不要放弃银川。有的商人还自发地配合契丹的朝廷修建土马路到银川平原。当然他们也没有水泥,就是也有部分出口到了契丹的水泥,他们也花不起那个钱。但出出人力,将道路修平,上边铺上碎石子,还是可以的。不过也有的大臣,上书辽兴宗,要他小心那个石坚。但在这两千亿吨煤面前,他们的言语也显得苍白无力。
将这些煤如果全部,哦,不要全部,就是开发出来十分之一,就可以使契丹与宋朝一样的富裕。现在的契丹上下连打仗的心思也没有了,全部在想着这些煤。
苏仕国见到辽兴宗时,正是这种契丹充满了发财的狂热气氛中。
苏仕国说道:“陛下,按照当初的协议,银川平原可是属于宋朝的土地。你们现在在这里挖我们朝廷的煤,可是违反了协议的。”
辽兴宗脸上一红。至少现在石坚已经与西夏人在交手,虽然胜得轻松,可已经打过了。他到现在还没有与西夏作战过一回。而且怕宋朝眼红他们在银川挖煤,还派大军占据着原来元昊所修建的关卡,意思是不让宋朝在环泾等州的士兵进入银夏。
不但石坚派来了人,山遇惟永在泾州也派来了使者交涉。他当时对山遇惟永派来的使者说,别急。因为我们马上两国的士兵有可能交织在一起,如果发生矛盾就不好了,等到石坚将夏州安定下来,我们再商议兵力如何分布。至于煤,我们也不过挖了一点点,也不过在牛身上拨了一根毛,这次两国出兵,你们就不要在这些小事上计较了。将使者用连骗带蒙地方法弄走。
但这次是石坚亲自派人前来,而且还是石坚手下第二号谋士,可不是那么好蒙的。
辽兴宗尴尬地笑笑,说:“苏大人,你看我们是共同出兵西夏的,可你们占了那么多的好地方,而我们占的地方除了北河套,其余就是沙漠。而且北河套现在连一个人影也没有。我们就是要了这地方,也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这份协议对我们契丹很不公平。不如这样吧,我们是共同出兵的,从黄河到韦州再到须弥山、六盘山一线以西,是我们契丹的。以东是你们宋朝的,无论是面积,还是煤碳的储量,都是你们宋朝占了优势。”
辽兴宗虽然这样说着,可心中已经很痛了。实际上他也没有夸张,这一条线下来,两国占的地方差不多大,可还是宋朝占的地方大些。同时许多石坚已经公布的矿点也让了出去。
苏仕国看着辽兴宗的脸色变化,他有些好笑,这一次石坚终于让他进入全盘计划的制订参预中来。这就是说从某种地位上,他开始和民间传说中上天下凡派来的另一个星宿帮助石坚的申义彬,已经平起平坐。因此,他也明白了石坚的整个战略目标。
不过他脸上不动声色,还是默然说道:“请问陛下,现在贵国当真比我们大宋强吗?”
辽兴宗脸上的神情更是尴尬,他是一个平庸的皇帝,可也不代表着他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现在的宋朝经济空前繁荣,至于士兵也许是体格上还差一点,但在士气上并不比契丹的士兵差,而且有着那个石坚带领,可以说已经反过来居于上风了。
因此他才忍痛割爱让出一半银川平原,示图与宋朝示好,最好不要发生冲突。至于那个与张元搭成的和议。只要石坚一答应,他就会立即让它见鬼去。并且还有可能真心出兵,与宋朝共同将元昊灭了。
苏仕国说道:“陛下没有回答,我也知道陛下心中的答案。特别是在去年,我们石大人跋涉万里回来,我们大宋士兵的士气达到顶点的时候。我们在贵国进攻西夏受到挫折时,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如数交纳岁款。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和议在前,虽然这和议来得也不是很光明。”
辽兴宗再次脸红,苏仕国指的并不是很光明,是指当初因为元昊进攻宋朝,契丹乘机要胁宋朝,才逼迫宋朝签订这份协议的。当时差一点儿,连赵堇都嫁给他了。
他嗫嚅地道:“不是这样吧,朕将贺兰山以西的地方,也归属于你们宋朝。这也就是我的底线了。”
确实他也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大底线。虽然那些地方大多数是沙漠,可也有许多地方,零零碎碎有着许多小草原和绿洲,并不是真正一无是处。现在他全部将银川平原交还给宋朝,就是他答应,他的大臣与百姓也不同意。
苏仕国只是一笑,说:“陛下,这是两国协议,不是小孩子的话语,朝令夕改。这可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信誉。如果我们现在答应了陛下的条件。天下的百姓与其他的国家怎样看我们大宋,怎样看我们石大人?难道我们大宋真成了你们的属国不成?陛下三思。”
说完就告辞。
他前来的目的就是将道理摆出来。至于辽兴宗听与不听,他就不管了。或者说他早料到辽兴宗不会听的。石坚这次下的汤药太重了。不但有银夏平原肥沃的土地,还有着巨大的财富。现在契丹与宋朝经济拉大到了一个无法比较的地步。有了这个机会,辽兴宗怎能放弃?或者那个与石大人有着暧昧关系的,妖邪的郡主也不甘心放弃吧。
然后苏仕国就返回了夏州。
这一次苏仕国的出行,辽兴宗虽然不认为现在石坚就会在没有灭掉西夏之前,冒然对契丹与西夏下手。如果这样,他当初也不会第一个提出与契丹加重贡币,专心对西夏了。但他还是在防范,在北河套布置了许多游骑。同时还向国内颁布诏书,命令国内再派十万大军增援。
甚至他都想到了与元昊联手进攻宋朝。可对于从白于山开始,一直到熙州密密麻麻的砦堡,他也感到头痛。本来宋朝在这里先后就修建了许多砦堡,今年从四月时起,石坚再次新建了大量的砦堡,现在大量蕃子涌入,石坚不差人手。至于钱吗,他身后那一亿贯放在哪里。而且还有水泥。所以修建起来很快。等到辽兴宗想到这一点时,人家所有的砦堡都修建好了。
也许辽兴宗在想一件事,真要事情临到头上,还是能想到西夏存在有好处的。但也不能怨他,谁叫元昊先是掳掠夹山的百姓,诱降他的大臣,连自己的妹子也不好好对待。结婚两年多了听自己的皇妃说现在妹子还是一个处子之身。怎能叫他不生气。
那就让元昊不死不活地呆在河西走廊吧。于是辽兴宗还特地下旨,随十万大军前来,还要携带更多的粮草,顺便支援元昊一下,不让他两百多万百姓饿死了。想想也可怜,一个精明的人,拥有近千万的人口。只是几年间,就败得还没有宋朝的东京城人口多了。
可是他不知道,他现在正在一步步坠入了石坚所设下的陷井。不要说他,就是耶律焘蓉也没有看出石坚的计划,只是隐隐地觉得辽兴宗这样做,恐怕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就在苏仕国出使契丹大营时,再次有七万宋朝士兵从陕西各地赶来。只是他们都化装成那些商人们雇来的民夫前来的。
就在苏仕国出使后,石坚将他们再次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