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誓死不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誓死不降- 第3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民族的身体上拼命吸收膏腴来养活自己。但当更强大的敌人来袭时,它绝不会消耗自己的力量与敌人决战,因为它担心自己力量削弱后主体民族可能会乘机复起。结果反而会是在假装抵抗一番后,便与外来敌人一起剥削主体民族,展开一场瓜分的狂欢盛宴。



  说到这里,激动之下的仇天行差点喊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好在,仇天行及时地刹住了。



  不过就是这样,在场的新同志们绝大多数都听不懂这些话的意思,导致现场有些冷场。他们无法理解一旦主体民族被非主体民族统治后所带来的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等后果。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鞑子杀了他们家人,他们便与鞑子血仇不共戴天。鞑子强迫他们剃发易服,他们便与鞑子拼的你死我活。



  一时间,仇天行心里感到了十分的孤独。虽然保安团有十几万同志,可是却没有一个真正与他思想相近的人。俗话说三年一个代差,他的思想可是与眼前这些人差了三百多年。



  于是,慢慢的,仇天行便将话题悄悄地引向了鞑子的屠杀、圈地、剃发易服等事件上。结果效果显著,顿时现场气氛便热烈起来。新同志们纷纷咒骂鞑子,发誓与鞑子不共戴天。



  望着这些睚眦俱裂的新同志们,仇天行却知道仇恨确实是可以让一个疯狂,让一个人不顾一切的去报仇。可是当仇恨上升到极点,而报仇却又遥遥不可及时。许多人就会开始将心中的仇恨封闭起来,连带着过往的记忆也不愿再去回忆,选择为奴为婢的活下去,甚至为了自己能活的好一点还会对凶手们报以谄媚。



  仇天行知道自己是抓住了满清鞑子刚刚南下屠杀正盛,剃发易服令仍在进行中的时机。若是再过几年,估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接受鞑子的统治,接受自己身上的猪尾巴与禽兽服了。若到那时,万马齐喑,抗鞑大业就会遭受致命的打击。所以,仇天行必须乘着现在那些人血还未冷、恨还未灭时,抓紧时间发展壮大保安团,积攒力量好取得与鞑子一战之力。



  就这样,在一番一连串的拉仇恨中,仇天行结束了与新同志们的会面。



  末了,他最后鼓励了一番这些即将走上抗鞑战场的新同志们。告诉他们,无论是他们选择文职还是选择武职,都将会对抗鞑大业做出巨大的贡献。日后抗鞑胜利了,他们都将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听着仇天行鼓舞的话语,叶苏与倪战两人激动的几乎流下泪来了。自己总算找到组织了,在组织的大家庭里,自己可以替家人向鞑子报仇雪恨了。因为恨意实在太深,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选择武职,哪怕是叶苏这样的书生都是如此。



  告别了这些新同志们,仇天行终于结束了今天的工作。如今仇天行是上马管军,下马官民,中间还有税收、司法、工业、教育、储备等等都要他过问。就这样事务繁忙,但他还是坚持每隔三日都会抽出时间见一见那些千里迢迢前来投军的仁人志士们。鼓舞他们的同时,仇天行其实也在激励自己的斗志。保安团太弱小,而敌人实在是太强大了。如今鞑子天下三分有二,而保安团仅仅只有四县之地——应山、光山、罗山、信阳。



  回到家里已经是亥时了,天早已黑了,可是周秀依然在等着仇天行回来。



  今年刚过,民政副总长周震宴请总长张和生,席间周震谈起主上年纪已经不小,保安团正不断发展,当要成婚生子好安定属下之心。张和生也是表示是该如此,只是不知道何家姑娘合适。这时周震便抛出自家女儿周秀,说她年纪合适,正待字闺中。说话间,还乘着酒劲让自家女儿出来一见。



  张和生和仇天行相识很早,年纪六十多了,算是仇天行的长辈了,所以周震女儿出来见一见也无妨。



  回去后,张和生便向仇天行说起周震女儿周秀是如何的贤良淑德,如何的秀外慧中。总而言之,周秀正是仇天行的良配。



  此时,仇天行与宋秀宋安失散两年多了。这两年里,他没有得到宋秀的一丝消息。在心里,仇天行认为宋秀恐怕早已经死去了,而宋秀的爷爷宋安也可能没于逃难中。对于失去宋秀,是仇天行对于鞑子最彻骨铭心的仇恨。他决定,哪怕自己无法报仇雪恨,亡其族灭其种,那也要自己的儿子孙子去继承自己的遗志。可儿子孙子是要与女子婚配生产出来的,如此结婚也是十分必要的。宋秀、周秀,两人都有一个秀字。潜意识里,仇天行将周秀看成了宋秀的替代品。



  于是,三个月后的一个良辰吉日,仇天行与周秀大婚了。期间,保安团的众人纷纷气势大增,第一营连续攻克了罗山、光山两座县城,将保安团的势力扩展到四县之地。



  如今,周秀与仇天行新婚不及三月,正是蜜里调油之时,之时仇天行每日公务实在繁忙,抽不出时间相聚。如此,每日仇天行寝前便是周秀与仇天行说说话的唯一时间。所以,哪怕是时间再晚困意再大,周秀都会强撑着等待仇天行回家。



  不论白天黑夜,都有一个人在等待着自己回家。这种感觉让仇天行感到一股家的温暖。



  虽然他心里暖融融的,但他口中却心疼的说道。



  “娘子,夏天快过了,眼看就要入秋了。夜间天气寒冷,你该早早歇息,就不要每日里等为夫回来了。”



  “不,妾身就要等夫君回来。夫君不回家,妾身心里不踏实,睡不着的。”



  握着妻子略有冰凉的双手,仇天行心中无比感动,他将周秀深深地揽入怀里。在夜晚月光的照射下,两人静静地拥抱着,感受着彼此的心跳。一股甜蜜的真情回荡在两人的胸膛中。
第六十八章 第一次围剿
  古人云,多事之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对于现在的时局来说,也是动荡的时节。



  这一年,保安团占领了应山县后兴修水利大力屯田,在众人的努力下,此时粮食长势极好,眼看就要收获了。可就在这时一个情报递到了仇天行的桌前。



  湖广总督府命令德安府与汉阳府合力围剿团匪。



  前世的红色政权谍战片看的多了,今世的仇天行自然明白情报的价值,有时一个机密情报甚至能抵得上百万雄兵。在情报上占据优势,弱小的一方就可以战胜强大的一方,一兵当十卒也不为过。明末满清的崛起也和它善于用间有很大的关系。鞑虏起兵初期,多少辽东大城都是陷落在内应细作的手中。在中原内地,鞑虏也有类似于晋商八大家之类的汉奸。正因为有这些人提供路径情报,所以崇祯年间鞑子数次入关都犹如自家庭院一般。



  既然这两个成功取得全国政权的组织都证明了情报的价值,那么仇天行怎会不注重情报?只是,因为保安团实力有限再加上又没有搞情报的专业人才,所以仇天行只能广派细作,在街头巷尾的打探各类消息了。



  好在这次鞑子觉得围剿保安团算不得什么大事,所以没有保密。在省城的许多居民都晓得此事,保安团的一个细作在包子铺吃早点时便听见两个食客谈论此事。得知这一情报后,该细作来不及验证真伪,便立马让人快马加鞭的将这个情报送回。



  看着这个情报,仇天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小心总没有大错。于是,他让人找来张和生、周震、章壮成、刘进财等人,准备开个会,商量下对策。



  传令兵出去后,仇天行站起身来,准备走几步动动筋骨活活血,可是突然头一昏,赶忙便坐了下来。好一阵子后,方才平复下来。



  这种情况已经好几次了,仇天行知道这是自己这段时间太劳累的缘故。军事、行政、屯田、治安、卫生、交通、宣传、教育等等十几样的政务都要仇天行总拍板。如今仇天行早已经是疲惫不堪了,起五更睡半夜更是常态,但他却不敢松懈。敌人势大,自己势弱,以小博大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微一松懈恐怕就会身死团灭。如此,仇天行只能咬牙坚持,在苦苦支撑时,他更加坚定了要加大教育的决心,培养出一大批保安团自己的干部,这样自己就能轻松些了。



  在略得空闲时,仇天行会想起前世的生活。或许那时的日子是简单乏味的,或许那时身上即将要背上房子、婆子、孩子这三座大山,终其一生就将会成为三座大山的奴隶,但那会儿他的心却是自由的。可如今,强大的敌人即将打来,自己的随意一个决策或许关乎数万保安团团丁,麾下数十万民众的生命安全。这种压力实在太大了,大到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仇天行几乎要喘不过气来了。数十万人身家性命握在手中的感觉让仇天行的心里直发慌,他终于知道那些伟人们真不是寻常人所能做的了。在他们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



  “娘的,要是我是一个魔法师就好了,一个魔法过去,鞑子帝都就没了。要不就是修真者,一柄飞剑过去,大地被劈成两半,然后鞑子帝都就沉下去了。实在不行黑暗召唤师也行啊,一个召唤仪式,什么黑暗生物、丧尸、骷髅啊的都出现了,那还不纵横明末,直接将鞑子帝给推平了啊。”



  这只是仇天行压力绷到极点时的幻想而已,也只是想想罢了。他很清楚的知道,这是一个现实到极点的世界,以上那些都是和平年代无聊时的瞎想而已。



  仇天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将一个普通人推上他力所不能及的位置其实也是一种残忍。但作为一个活在现代生活中的人突然就回到三百多年前的明末,仇天行觉得这或许就是一种使命吧!所以,哪怕再难再累,仇天行都将坚持下去。为了宋秀,为了宋安,也为了部下民众们的血仇,将与鞑子抗争到底!



  正是凭着这股信念,保安团的团丁还有部下的民众们才能在缺衣少食,甲破剑钝的情况下还与敌人誓死相搏。不为了升官发财,不为了功成名就,只为了复仇。如此,保安团的人都没有饷银,武职有作战缴获提成,文职有生活津贴。身为团长的仇天行也只拿着一份仅仅能养活自己与妻子的口粮而已。



  休息了一阵子后,仇天行喝了一点糖开水,感觉舒服了许多。这时,张和生、周震、章壮成、刘进财等人过来了。进来后,每人和仇天行打了个招呼,然后从旁边拉了一把椅子,便坐了下来。于是,在仇天行的办公室里,一个小型的会议便召开了。可以预见的是,在会议结束后,保安团便将迅速的动作起来,以面对德安府与汉阳府的联手围剿。
第六十九章 全民战争
  “同志们,加把劲啊!狗鞑子就要打来了,让它们尝尝我们的厉害!再挖深点!壕沟深一丈,鞑子把命丧!”



  在一处阵地上,一名年轻的宣讲员正激情四溢的鼓动着士气。听见宣讲员那带劲的话,正在挖坑的人们都发出热烈的应和声,然后继续挥汗如雨的挖掘着。他们拼命的将壕沟挖深挖宽,似乎这样就可以将鞑子远远地隔离开一般。



  这次德安府与汉阳府各出兵一万,兵分两路向保安团杀来。这两万兵马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