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工部侍郎堂堂正三品的官员,放在长安城中那也是顶尖的一撮人物。可惜,在李渊、李建成、裴寂、唐俭等一干人面前,无疑是最小的一个。只能老实的听从工部尚书的吩咐。
不多时,工部侍郎便将笔墨拿来,唐俭当即挥毫将这几句都给记在纸上,一楷体书法倒是让众人眼前一亮。
“茂约,看不出你的字与临湘书痴倒是有七分相似。如此,那便省却我一番功夫,你便多记一份,我也带回家让子孙后辈日夜诵读。”
裴寂倒是不客气。看到唐俭的字迹之后,当场便要求到。
好歹也是大将军府、正议大夫的墨宝,拿来当传家之宝也是绰绰有余。等日后子孙穷困潦倒之时,拿出来那也能值不少钱。若是唐俭知道裴寂此刻心中的想法,怕也是会被气得吐血三升,不死也残了!
窦威、刘弘基二人也是同样的眼神望向唐俭。本着有便宜就占的原则,二人自然是雁过拔毛。
李建成和李渊二人亦是点头称是。当然,唐俭的墨宝自然比不上那些大家,以二人的身份唐俭的墨宝也并非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裴寂、窦威几人都索要了。若他们二人不要,岂不是在看不起人家的墨宝。就算是宽慰人家,他们此刻也要有所表示。
唐俭当然也明白这点,不过能让皇帝和太子二人收下自己的墨宝,唐俭本身已经是很成功的事。
当此之时,只见唐俭一脸凝重、专注之色,比起他先前给自己记载的那份还要认真对待。闭目沉思片刻,唐俭豁然睁开双眼,执毛笔的右间不容发的开始动了起来。铿锵有力的字迹跃然纸上,每一个字都是一蹴而就,不带有丝毫的停顿,眨眼之间,唐俭便再七张纸上留下了他的字迹。
李建成、李渊、裴寂、窦威和刘弘基也就五人而已,不过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二人给他们带路,也算是辛苦,唐俭自然少不了二人的一份。
“茂约,这书法与那临湘书痴却是有九分相似,就差一丝神韵,可惜了。”
裴寂看着中这张字迹,赞叹一番之后,却又觉得有些惋惜。只要唐俭将那一丝神韵也模仿出来,中的这张纸价值就是天与地的差别了。犹如那画龙点睛之笔,少了这一笔,这张纸便失了活性。
“好你个裴玄真,莫要得了便宜还卖乖,若是茂约与那临湘书痴一般,岂不是少了他的独特之处。”
唐俭没话,窦威却是笑骂着道。
“就是,裴兄你这就不厚道了,俺老刘都看不起你。若是你不要这墨宝,送于我便是。”刘弘基亦是瓮声瓮气的表示自己的鄙视之色。
“呃!”
裴寂顿感无语,很是委屈的到:“寂不过是替茂约惋惜而已,若是再有那一丝神韵,茂约的书法必定更进一步,你们这般攻击于我,却是有何道理可言。”
“哎!”
唐俭却没有感到可惜,长叹一声后到:“玄真你的好意俭自是知晓,不过今日能有这般水平,怕也是超常发挥。兴许是今日初见太子殿下这等言语,心有所悟故能达到这等地步。若是下次,怕是再也做不到这种程度了。况且,书法之道乃是俭之所好,却非主业,做到这种程度,俭已是知足了。”
“唐叔父所言甚是,建成以为术业有专攻,唐叔父的书法达到如今的地步,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李建成亦是笑着出言开解到。
“太子殿下此言亦是大妙,术业有专攻,当记下!”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m。。阅读。
〖
精彩推荐:
第七零二章 学府行(四)
“哈哈;这一句俺老刘喜欢!”
盯着第三个亭子上刻着的句子;刘弘基忍不住放声大笑。不要身为武将的刘弘基了;就连李渊、裴寂、唐俭、窦威几人看了这句;亦是心潮澎湃;恨不得仰天长啸;以此来发泄内心的激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此一句;便是我等穷极一生都无法望其项背。太子殿下的信念;微臣唯有一拜;别无他耳!”
唐俭昂首正襟;对着李建成便是躬身行了一大礼。
“世间百姓多以为抵御外敌;只是将士们的事。然而;当国家逢生死存亡之际;唯有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救国家于水火之中。若是如此;我华夏又如何会遭受五胡乱华之劫难。太子殿下如今一语道出其中根本;微臣亦唯有一拜方能释心中情怀。”
言毕;裴寂也对李建成行了一大礼。
“太子殿下所言所行;值得微臣这一拜!”
窦威倒是直接干脆;纳头便拜;也没出什么理由。不过;他的话也没错;李建成的言行受他们这一拜;却是受之无愧。
或许;之前李建成沙发果决;狠辣的段让唐俭、裴寂、窦威几人心中有些疙瘩。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也不敢一旦李渊退位给李建成之后;李建成会不会这么狠辣的对待他们。李建成的才能他们也认可;但是就出狠辣这一点;他们却是有些难以释怀。然而;今天这么一遭;他们却是再也没有什么犹豫了;李建成绝对是皇位的最佳人选。
能出这种话的李建成决然不是肆意杀戮;无情寡义之人。而且;他们也想明白了;李建成出确实果决狠辣;但是那些却都是该杀之人。
其实。李建成每一次出;他们也都知道李建成并没错。只是;因为心中的那一点阴翳;让他们潜意识排斥李建成;毕竟历朝历代;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例并不少;他们也担心这种事落到他们头上。
但是。今天的这一趟学府之行;他们或许看到了李建成的精神本质;真正的明白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人若是继承皇位还有人不同意;他们肯定是第一个站出来怒责对方。
“茂约;玄真;文蔚你们三个忒不厚道。这句话乃是俺老刘先看到的;凭什么你们把好话都完了!”
刘弘基“不满”的怒视着三人;而后施施然躬身对着李建成行了一大礼。
“士崇这种事有什么好争的!”裴寂哭笑不得的了一句;而后双目放光的望向唐俭;奸笑道:“太子殿下所言皆是令人耳目一新;臣等自是要摘抄回日夜诵读;从而感悟一番。所以。茂约;你就辛苦一番;再把这句子给记上。”
对于裴寂其实就是想让他动;却还要找些借口;些好话的行为内心很是鄙视了一番。不过;他本就有意把这话给摘抄下来;自是不会反对。于是;众人各自拿出先前记载过的宣纸。交给唐俭再将这句话也给记上。随后;众人也把宣纸给收回来;统统扔到工部侍郎中;还有最后一个亭子;上面的内容他们肯定还要摘抄下来;掏来掏他们除了嫌麻烦之外;也怕把宣纸给损坏了。索性等记载完毕之后;再收起来。
最后那一个亭子本是众女在里面休息;不过她们也见到了李建成等人的行动;很是自觉的转移到另一个亭子。
“古语有云。多才者几多分流;在成儿身上便是可见一般!”
李渊望扫过自己这一群儿媳妇;望着李建成略显酸味的到。他这个皇帝老子;也就只有一个老婆;而儿子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老婆的数量两个都数不过来;这让李渊能没有一点想法。当然;李渊也没有李建成这么多机会惹情债。况且;有窦娴这一如此贤妻;还有几名如此优秀的儿女;李渊也已经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古人大多三妻四妾;那是有原因的。古时;多有战争;一旦战事开启;男子就要上战场;那么女子的数量就明显比男子的多。也为了保证人口的数量;朝廷自是允许男子三妻四妾;再加上百姓们所沿袭的思想;三妻四妾也就成为习惯了。
故此;古时的才子与名jì发生了关系;反而会成为他人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而不是被人指责斥骂。这是封建时期思想所造成的;谁也改变不了。
“太子殿下风流却不下流;俭窃以为为人当如是!当如是!”
“俺老刘只知道能者多劳;太子殿下显然是大能者!”
真正明白了李建成的内心世界;唐俭几人也终于放下心中芥蒂;见李渊开玩笑;也是忍不住出言应和到。
“父皇;几位叔伯莫非是向往建成这等艳遇?这却也非难事;这三条腿的青蛙难找;两条腿的女人却是随处可见。扬州乃是出产美女之地;就连那杨广都不惜为此下扬州找寻美女。只要父皇和几位叔伯一句话;建成立马便着人寻来数百上千佳丽;任由父皇和几位叔伯挑选;这么多佳丽;想来会有一个适合你们的;如何?”
李建成神情认真;一字一句的向李渊几人到。
听得李建成的话;李渊和唐俭等人脸色顿时变了。他们都已经这个年纪了;本就没有这样的心思;就算有这样的心思;也是力不从心;哪还对美女有什么想法?李建成在这里也就算了;若是让他们家中的母老虎听到;那他们真的是要睡几天的冷椅。想想这样的场景;他们心中便是一阵发寒。
至于李建成为他们找来美女的话;他们根本就不会怀疑。以李建成的眼光;那找来的美女绝对是一等一的;估计他们现在点头;明天便会送到他们的府上。
“成儿;各人有各人的命;为父只钟情于你母后;其他的却是没什么想法。”
李渊当即一脸正色的摆明自己的立场;谁知道李建成这厮转头会不会告知于窦娴;到时他就要头疼一阵了。而唐俭几人也是纷纷附和;他们的年纪也不小了;可不想到了这年纪还要遭罪睡冷椅。(未完待续。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
精彩推荐:
第七零三章 学府行(五)
“陛下,各位大人,我等且先看看这亭子之中,太子殿下又留下何等名垂千古之言。”
那工部侍郎倒是机灵,适时的替李渊和唐俭几人排忧解难,同时又不轻不重的拍了李建成一记马屁。顿时,几人的目光都扫过来,觉得这家伙忒有前途啊!
“博尚所言正是,陛下、太子殿下先看这亭子中的名言才是正理。”
段纶也紧跟着说了一句,李建成本就不过是存心恶一恶李渊和唐俭几人,看他们拿自己说事。此刻段纶和工部侍郎孙博尚都这么卖力的替李渊他们解围,李建成自然也不会抓着不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妙,端的是妙不可言!”
这座亭子中的名言,再次让李渊和唐俭几人心中激荡。不过,已经有了之前的经历,众人也没有太过激动。
“太子殿下收服龙泉、吐谷浑、渤辽等番邦小国,将我华夏礼仪仁德传播四方,扬我华夏之威。且太子殿下无如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是吸收各类文学流派,使得我大唐各种思想流传,重现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之昌盛现象。这一切,都可用这八个字来体现。微臣对太子殿下的敬仰之情,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了。”
唐俭朗声说着李建成以往的所作所为,言辞甚是激昂。从他的眼神之中可以看出,他对李建成的敬仰确实如他所说。
人生在世,无论从哪一方面都能做到李建成这般。真的是已经不能用天才来描述,只有妖孽才能诠释。心中已经把李建成当妖孽看待,他自然是不会说出口。心里想着,跟说出来那意义可是不一样。
“儒家思想盛行数百年,然则仁义的思想却是让大多百姓失去了该有的血性。或许,也正是因为自汉以来正统的地位,使得他们不曾想过与时俱进,拿着孔孟之道说事,却是让人的思想固化。所以,新的思想就必须诞生。百家争鸣之事也势在必行。官员之中多是儒家子弟出身。虽然他们不敢明着反对太子殿下的政策,暗中却是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