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生生地站在了那儿,再一看雾气蒸腾间,仅着一身小衣的萨兰依妮那凹凸有致的身体,李贞心头登时便滚过一阵热流,愣愣地看着萨兰依妮,好一阵子没回过神来,一旁侍候着的宫女宦官们见此情景过于暧昧,便都识趣地悄然退了出去,偌大的澡里就只剩下李贞与萨兰依妮相对而立。
咕嘟。 望着萨兰依妮那惹火的身形,李贞立马就口干舌燥了起来,于是乎,很没有形象地咽了口唾沫,惹得原本羞答答的萨兰依妮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来,这一笑不打紧,花枝乱颤之下,李贞的眼都花了,眼珠子转个不停。
好啊,小妮子,敢取笑本宫,看本宫如何收拾尔。 李贞脸皮虽厚,可被萨兰依妮这么一笑,登时就有些个悻悻然,嘿嘿一笑,一把搂住萨兰依妮的小蛮腰,往怀里一抱,纵身而起,连衣衫都来不及脱,便跃下了澡池子,登时便溅起了大片的水花,萨兰依妮措不及防之下,情不自禁地 啊 地一声惊呼,还没等她回过神来,就见李贞俯身一刁,已吻住了她的小口,一阵轻挑捻抹之后,情动之下的萨兰依妮已是娇 喘连连,脸色红得如同樱桃般可爱,瞧得李贞色 心大动,不管不顾地扯去了萨兰依妮原本就单薄的小衣,狂野地便纵横了起来,顷刻间温暖的澡子里便是一派春天之旖旎景象又下雪了,才刚消停了一日,这雪便又下开了,半夜里便起了风,鹅毛般的大雪一下便没个完了,虽说瑞雪兆丰年,算是件喜事,然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这阴冷的冬天可就不太好熬了,寻常人家的老翁还能借着雪天躲被窝里睡个懒觉啥的,可对于大唐第一宰相房玄龄来说,却没这等福气,尽管咳喘得厉害,却依旧得支撑着病体到尚书省去当值,还没等他将椅子捂热呢,东宫那头就派了宦官来唤了,说是太子殿下有要务相商,请房相务必前去。
太子殿下有请,房玄龄自是不敢怠慢的,更何况房玄龄也知晓李贞平日里甚少干预政务,但凡有请,那一准是重大至极的事情,哪怕此时身子骨再难受,房玄龄也不敢多耽搁,强撑着病体,唤了下人们套上了马车,便急匆匆地赶到了东宫,才刚到了东宫门口呢,就见东宫主事宦官王秉和已经领着人抬了顶软轿子等候在那儿了,也没多客套,请房玄龄上了轿子,便一路往书房赶了去。
老臣参见殿下。 刚从软轿下来,房玄龄抬眼就见李贞冒着大雪,早就在启德殿外等候着了,顾不得等候身边的小宦官们打伞,慌乱地疾步枪上前去,便要给李贞见礼。
望着房玄龄那苍老憔悴的容颜,李贞心头便是一酸,哪肯让房玄龄给自己行大礼,左手一抄,将身边一名小宦官手中撑开的雨伞抢到了手中,遮住了房玄龄的身子,与此同时右手一伸,扶住了房玄龄作势要跪的身体,笑着道: 房相不必多礼,今日雪大,本不该在此时打搅房相,只是本宫遇到一碍难之处,不得不请房相前来一叙,有怠慢处,还请房相多多包涵。
殿下客气了,为殿下分忧,本就是老臣之责。 房玄龄并没有因李贞的礼贤下士之举动而有所动容,只是躬着身子,平静地回了一句。
李贞知晓房玄龄的性子,自是不会因其反应冷淡而有所不满,这便笑了笑道: 房相,外头冷,到书房再议罢。 话音一落,也不给房玄龄挣脱的机会,搀扶着房玄龄的胳膊,便一路行进了温暖的书房之中,赐了座,又令人沏上了热茶,这才从书桌上拿起一本奏折,笑容满面地递给了房玄龄道: 房相,此折中所论之事,本宫曾与父皇研讨过,只是事尤未定,恳请房相能拔冗指点一、二,本宫洗耳恭听了。
房玄龄早就猜到李贞相请一准是有着政务上的难题要自己出面解决,此时见李贞开门见山地端出了折子,自是不敢怠慢,双手接过了折子,只匆匆一看,眉头登时便紧锁了起来,一双老眼中精光一闪而过,良久不一言,而李贞也不出言催促,就这么微笑地等着房玄龄表态。
房玄龄身为宰相,自是清楚巴蜀、关中如今因着人口激增的缘故,授田已是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也早就有着移民的打算,可却因着此事牵扯太大,始终没敢提将出来,此时见李贞竟然敢冒着得罪关陇贵族的危险提出此策,心中着实震撼不小,默默地计议了一番之后,抬眼看了看李贞的脸色,不动声色地道: 殿下,此策固然是好,只是殿下却提不得,若是殿下不介意老臣抢功,这折子便由老臣来上好了。
上这份折子乃是得罪人的活计,李贞又岂会不清楚,此时见房玄龄愿意将此事揽入怀中,心下自是感动非常,不过这并不是李贞请房玄龄前来的目的,这便笑着挥了下手道: 多谢房相厚爱,然此折本宫自上即可,本宫请房相前来,只是想了解一下此策可行否?
房玄龄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追问了一句道: 殿下想将此事交由谁来打理?
李贞心思敏锐得很,一听房玄龄这句问话,便知道房玄龄本人亦是认同移民之事的,所担心的便是执行者的能力罢了,这便笑着道: 房相本该是主持此事之最佳人选,只是此事繁杂,本宫实不忍心房相操劳过度,唔,若是可能,请房相挂个名,本宫推荐二人具体办事,一个是陇州刺史崔明礼,另一个是谏议大夫杜玄望,不知房相以为如何?
房玄龄皱了皱眉头,并没有马上开口,而是沉吟了一番之后道: 再加一人好了,老臣以为户部侍郎苏勖也可参与其事。
嗯?苏勖?李贞一听此言,登时便是一愣,而后突地醒悟了过来,一鼓掌道: 好,那就这么定了,有劳房相了。
不敢,能为社稷尽微薄之力,老臣便是拼上这把老骨头也是该当的,殿下若是无旁的事,且容老臣先告退了。 房玄龄起了身,恭恭行了个礼,便要告辞而去,李贞也没多留,笑呵呵地陪着房玄龄出了启德殿,又派了人,用软轿子送房玄龄出了东宫,这才转回到了书房,才刚坐定,就见纳隆行了进来,脸上满是古怪的神色,登时便是一愣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二)
李贞抬眼瞅见纳隆脸上的神情古怪,登时便是一愣,闹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了 两大谋士中,莫离属于生性潇洒之人,城府虽深,但偶尔也会开些戏谑的玩笑,可纳隆却是不同,其为人素性深沉,一向给人的感觉便是四平八稳的样子,与房玄龄颇为类似,甚少有见其失仪的时候,这会儿冷不丁地摆出一副莫明其妙的表情,着实令李贞纳闷万分的…
怎么?杜玄望老儿给纳先生出难题了? 李贞转念一想,便已猜出纳隆摆出这副表情一准是在杜玄望处碰了个软钉子,这便有些个不悦地皱起了眉头,淡淡地问了一句。
纳隆自是清楚李贞的不悦不是冲着自己来的,而是觉得杜玄望太不上道了些 要知道自打杜玄望投靠了李贞之后,几个儿子官位都有所提拔,其幼子杜平更是当上东宫的录事参军,再算上 燕记商号 给与杜家生意上的好处,林林总总加起来,着实不老少,这会儿要用人之际,竟然敢厥蹄子,却也由不得李贞不生气了的。
纳隆并没有急着回答李贞的问题,而是走到了先前房玄龄所坐的椅子前,抖了抖宽大的袖子,好整以暇地坐了下来,拿起搁在一边茶几上的茶碗,见尚茶水尚烫手,碗盖也不曾有被动过的样子,这便拿将起来,喝了一大口,这才慢条斯理地开口道: 难题倒是有,不过却不是出给某的,而是出给殿下的。
嗯?此话怎讲? 李贞一听这话不对味儿,再一看纳隆那神叨叨的样子,眉头一扬,细细地打量了纳隆好一阵子,这才出言问了一句。
纳隆故意不答话,饶有意味地看了李贞好一阵子,直到李贞要急了,这才不慌不忙地道: 今日一早某便到了杜大夫府上,将殿下的意思明确告知,杜大夫很是爽快地便允了下来,不过 纳隆话说到这儿,却又故意停了下来,吊足了李贞的胃口之后,这才微微一笑,接着往下说道: 不过杜大夫却另有一个提议,唔,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要某做媒罢了。
做媒? 李贞愣愣地看了纳隆好一阵子,怎么看纳隆也像不了媒婆,不过么,只要杜玄望肯出头,李贞也就放心了一大半,这便哈哈一笑道: 纳先生可是答应了?
纳隆笑着摇了摇头道: 没有,事关殿下,某怎敢私下应允。
啥?跟咱有关?李贞一听之下,心里头登时便涌出了股不太妙的预感,看着洋洋得意的纳隆,苦笑着道: 纳先生,甭兜圈子了,有话就直说好了,本宫正要准备上本呢。
一见李贞拿尴尬的神色,纳隆便即哈哈大笑起来道: 杜家有女初长成,亭亭玉立兮,众人求,然,杜女独钟情于殿下,说是非殿下不嫁,杜大夫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将此事拜托于某,如今话已带到,娶是不娶,殿下自己定好了,请恕某不奉陪了。 话音一落,也不管李贞神色难看已极,起了身,潇洒地行了个礼,笑呵呵地踱着方步径自出了书房。
晕,这都哪跟哪的事啊!李贞呆呆地看着纳隆大摇大摆地行出了书房,一时间竟不知该说啥才好了 按唐制,太子该有太子妃一人;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五品;承徽十人,正六品;昭训十六人,正七品;奉仪二十四人,正九品,共计五十九名有品级的妻妾,而李贞如今除了太子妃裴嫣之外,也就只有良娣明月公主、良媛萨兰依妮以及承徽陈倩娘这么四位嫔妃而已,缺额可谓极多,纳上些妃子本也属寻常之事,不过么,李贞却一直都没有这方面的打算,除了因是政务牵扯了他大部分精力之外,更主要的是李贞并不想随随便便就纳妾,这才一直拖到了现在,若不是如今子息已有数人,只怕老爷子那头早就忙乎着帮李贞张罗了的。
娶还是不娶都是个大麻烦来着,这回李贞是真的有些个头疼了 李贞之所以拉拢杜家,不光是为了壮大己方之声势,以及分化围绕在长孙无忌身边的关陇权贵集团之所需,更主要的是为了平衡,平衡的目标便是如今已是庞然大物的燕家,当然了,并不是担心燕家会背叛,实际上,燕家一向对李贞忠心耿耿,然则一家独大必有后患却是不争之事实,再者,没有个竞争的压力,无论是人还是势力都会固步自封,而这正是李贞拉杜家上自己的船之目的所在,按说,娶上杜家女,也算是拉近彼此关系的一种最佳之手段,身为政治 动物,这点觉悟李贞还是有的,只不过在李贞看来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着实是种折磨人的事儿,思来想去了好一阵子,李贞无奈地耸了下肩头,将这恼人的事先搁置到了脑后,打算过段时间去看看那个所谓的 亭亭玉立 之杜家女再定行止,这便将桌面上已拟好的两份奏折再次细细地过了一番,确定无误之后,将两本奏折都合了起来,拢入了衣袖中,起了身,行出了书房,唤了马车便向皇宫赶了去。
嗯?怎么都在?李贞到了皇宫门口,递了牌子请见,没多会儿就得到了许可的旨意,匆忙赶到了懿德殿的书房,方才进门,入眼便见老爷子正精神抖擞地高坐上,而四大宰相连同江夏王李道宗全都在场,登时便是一愣,也顾不得多想,忙抢上前去,恭敬地行礼道: 儿臣叩见父皇。
免了,贞儿来得正好,正议着尔之事呢,尔便到了。 李世民似乎心情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