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李世民,见李世民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继续说道:“三,国家倡导节俭: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ze民愁,民愁则国危。”

李世民听完李恪的三点治国策略之后,陷入了沉思。李恪说的确实是大唐现今必须要面对,也要解决的问题,他为此饭不能食,夜不能安。今天经李恪这么一说,心里连日来的烦恼一扫而光,觉得大唐最该解决的就是李恪所提到的这三点。

一番思考之后李世民看着眼前还是孩子的李恪,沉声问道:“李恪,朕问你话,你要如实回答,你今天所说是你自己所想,还是他人让你代为传达给朕?”对于性格刚毅果敢的李恪,说出如此切合实际的策略,李世民还是心有疑惑。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毕竟李恪的年龄如果真能想出如此治国策略,实在出乎他的意料。如果,是有高人指点李恪,他也想见见这个人,必定不会让此等人才埋没。

第一卷第十四章朕要惩罚你

李恪在李世民问他如何对待突厥问题的时候就知道会有如此一问,便不紧不慢的说道:“启禀父皇,今天所说,确实是儿臣所想,并非有他人指使。”

李世民知道李恪不会欺骗他,所以,虽然脸上没有表现出来,内心却震撼不已。如此慎密的决策尽然是出于一个孩子之口,更多的是作为父亲对儿子能取得如此的成就而感到欣慰。

他笑道:“未曾想到经此一役,你倒是思想开阔了许多,有这般的见解,父皇感到高兴。”

李恪看到李世民不断变化的表情,一颗心高悬着,如今在听到这句话,一颗心终于落地。但就在此时,李世民又道:“听说昨天你偷偷出宫,在长安城又闯祸了?”

李世民如此一问,李恪顿时感觉全身冰冷,立马道:“父皇,儿臣只是想去看看岑先生,还有一起玩到大的哲威他们。至于,至于在酒楼那件事情,不是儿臣刻意为之。”

李世民今天心情好,所以,没有想过过多的责备李恪,只是道:“你一个堂堂的王爷,跟市井无赖打架斗殴成何体统。不过此事也不能怪你,只是,事后你对刘梦龙的处置有些不当,不该滥用私刑。”

“儿臣知错了,还请父皇责罚。”李恪急忙认错。

“惩罚是必须的。”李世民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也不例外,不过那刘梦龙也只是一个市井无赖,你对他严惩就是帮了长安城的百姓,朕就从轻处罚你吧。”

李恪听到李世民说要责罚自己,心里一阵冰凉,已经做出你说什么就什的态度,但就在这是却听李世民道:“朕惩罚你在府中禁足一个月,抄千遍《兰亭序》,你可满意?”

“满意,满意。”李恪欣喜道:“多谢父皇。”

看到眼前儿子的表现,李世民心中也是一阵好笑。

而后,李恪又把岑文本做自己老师的事情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对于儿子开始学文之事很惊讶,便问道:“你何时对学文之事如此上心?”

李恪知道李世民会有此一问,便道:“父皇,这是儿臣经过刺杀受惊后的领悟,觉得不能整天打打杀杀,学习知识也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听后,甚为满意,心中高兴儿子能有这样的情趣,便道:“既然如此,朕答应你了。”

李恪听高兴的道:“儿臣,多谢父皇。”

李世民因为政务繁忙,还有很多奏章要他批复就没有根李恪多说。勉励了他一番之后让他退了出来。

李恪也不便多打扰他,临走说了几句:父皇要注意身体,不要太过劳累的话,便退出了两仪殿。李世民虽然忙于政务,没有跟李恪说太多的话。但他能感受到李恪对他的关心,这让他心里对李恪又多了一份爱意。

出了两仪殿,李恪心情大好。因为,他今天又有了不少的收获。老远就看见不远处的小宝子,小宝子见到李恪,快步跑过来对李恪道:“殿下现在是否要回府?刘老刚才说他在府里陪你练剑。”

李恪心里想着学武的事情,便带着小宝子急急忙忙朝自己的府邸而去。

看着李恪走远的背影,李世民心里的烦恼一扫而光,开始思考最近大臣们讨论的册立太子的事情。通过他对李恪的考教,可以看出他在文治武功方面有很强的天赋,对于如何治理国家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把百姓放在第一位,是李世民认为一个帝王,一个国家统治者必须牢记的定律。而李恪能减免赋税,降低封地标准,减轻百姓负担真实体现了他的爱民之心。通过以往的历史,李世民深深知道,只有百姓富强,人民生活安定了,国家才能够繁荣昌盛。

然而,古今帝王能懂这个道理的有几个呢?所以,他觉得李恪身上所具有的最大有点就是懂得百姓和君王孰重孰轻的道理。想到这里,李世民开始有点烦恼,自古长幼有序,嫡庶有别,李恪始终不是嫡子,立他为太子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并且,他的身份还还有些尴尬,隋炀帝外孙的身份令他不可能得到跟他一起征讨天下,打下大唐江山的众人的支持。虽然,有部分群臣建议立他为太子。但是,立李恪为太子不是他和部分人所能决定的。立储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虽然是自己的家事,但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这就是帝王,这就是皇帝,自己的家事就是天下事,自己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整个大唐,影响着他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反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众人都建议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只是,李承乾的性格和才能他清楚,虽说不上优秀,但也不算很差,若跟李恪比起来,就有点相形见拙了。

李恪已经能想到,他和李世民的一番对话会让李世民更加关注他,同时会让长孙无忌对他越发戒心。只是,他没有想到,他的一番回答还让李世民有了立他为储的想法。

第一卷第十五章练剑

回到府邸,李恪一个人径自来到后院,刘温早已等待多时,看见李恪,只是微一拱手道:“见过殿下。”

杨妃叮嘱过李恪,要对刘温执弟子之礼。所以李恪对刘温甚为客气,道:“师傅不用对恪如此多礼,虽然我们不是师徒,但师傅教传授恪武艺,便是恪的授意恩师,以后愿执弟子之礼待之”说罢便施礼道:“恪拜见师傅。”

刘温见他语气坚定,知他心意已决,便随了他的意思,生生受李恪大礼道:“既然殿下愿拜老奴为师,那老奴就受殿下这一大礼。不过,老奴教殿下武艺之事,望殿下以后要慎言。还有,师徒之名也只有能老奴和殿下两个人的时候,殿下才能如此称呼。”

李恪立即心领神会,道:“恪谨记师傅教诲。”

刘温的确的一个好老师,见李恪明白自己的意义,便不再纠缠此事,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殿下对于剑术一道如何理解?”

李恪虽然不懂剑术,但见过舞剑的,前世的记忆中经常看到影视剧中的大侠们仗剑行走江湖,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身强悍的内功,即使一片落叶,也能伤人于无形。只是,他对唐朝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人,有这样的剑术和内功不敢确定。便对刘温道:“师傅,恪想问的是,当今天下到底有没有内功一说。”

听到内功两字,刘温很惊讶。毕竟内功之事只存在于江湖,一般人知之甚少。他不明白李恪为什么会知道。忍不住问道:“殿下也知内功之事?”

李恪一怔,旋即掩饰道:“以前还在王府的时候,偶尔听秦怀玉提起过。”他知道刘温不可能跑到秦府问秦怀玉怎么知道内功一事,所以才敢这么胡诌。

刘温点点头,不再追问李恪知道内功一事,秦琼当年行走过江湖,李恪从他秦怀玉那里听到内功一事也无可厚非。又对李恪解释道:“世间确有内功存在,如此奇功非奇遇不能所求,更因习练起来颇为艰难,故而习练之人的很少,练有所成的就更少。”

李恪听到刘温说确实存在,心里高兴不已,没想到真的有内功这样的武艺存在,那是否意味着自己也能练就一身高超的武功呢?他想刘温既然知道内功,就一定练过。就试探道:“那师傅是否能够飞檐走壁?不知道内功到什么境界了?”

刘温平静的道:“老奴学艺五十年,略有小成而已。”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语气甚是傲慢,可见刘温对于自己的内力境界甚是满意。随即又道:“殿下请看。”说罢,摘下一片叶子,随手一扔,只听“嗖”的一声,树叶便深深陷入亭台的柱子中。

李恪被刘温的这一手功夫震撼的合不拢嘴,怔在那里半天不语。

刘温见李恪发愣,鼓励他道:“殿下以后如果坚持苦练,相信成就一定高于老奴。”

李恪听刘温这么一说,回过神来,忙对刘温行礼道:“请师傅受恪内功修炼之法。”

刘温严肃的对李恪道:“其实,老奴想传授殿下的是一套剑法,内功只是辅助而已,剑法才是殿下以后安身立命,成就大事的保障。”

李恪静静的听着,刘温继续道:“内功之法在于循序渐进,老奴苦练五十年才有今天的成就。殿下虽然聪慧,但至少也需要四十年方能略有小成。而剑法就不一样,只要殿下勤学苦练,以殿下的资质和意力,再辅以内功之法,二年便可小成,五年便少有人能敌,十年必能大成。殿下所做之事远胜于武艺之事,武艺只是殿下所学之一二,老奴希望殿下不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剑法上。”

李恪知道刘温是想让自己苦练剑法,以便生活中防身之用。而他似乎也明白自己学武并非为了防身这么假单,所以才说自己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内功上。说武艺只是自己要学习的一部分而已,还有很多要自己学习。李恪很好奇刘温为什么会这么说,而刘温给他的感觉让他觉得这个人也不简单。这时他才体会杨妃为什么会让他要对刘温执弟子之礼的缘故。因为刘温绝对不只是杨妃身边的一个太监那么简单。想到此处,李恪恭敬道:“恪谨记师傅教诲。”

刘温见李恪明白他的意思,转变了一下说话的语气,对李恪道:“刚才老奴问殿下,殿下对于剑术一道有何理解,是否练习过剑法?”

李恪说自己不了解也没有练过剑,不会用剑,也不懂剑道。刘温没有出任何的表情,叮嘱道:“其实,只要是能杀人的剑法就是好剑法。学剑就是为了防身,就是为了安身立命。所以,殿下不要把它看的有太多高深。”

刘温的话让李恪想起了一句俗语:瞎猫,死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于是恍然道:“恪明白师傅的意思。”

刘温很满意李恪的理解能力,然后他就开始将学剑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动作和一些必要的知识传授给李恪。李恪学的很认真,在刘温的指点下,一个时辰便掌握了运剑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李恪在休息的空闲时间都不放过想刘温请教,刘温便给他讲解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下午的时间都是李恪一个人在练习,刘温远远的看着李恪的每一个动作,哪有不对的地方,总是适时的指点并纠正过来。就这样,一个下午李恪都在重复着刘温教给他的动作,不厌其烦的挥舞着手中的长剑。

“殿下,可以休息会了。”李恪听到刘温的话,收了剑来到亭子里。对刘温道:“师傅觉得恪练的如何?”

刘温看了一眼大汗淋淋的李恪,说道:“殿下对于每个动作都要求严格,不厌其烦的重复练习,并在一下午时间就能掌握,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