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 第9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时,在赵节和阳文瓘一班朝臣出列举荐封德彝后,大殿出现了暂时的沉静。因为,李世民党政时的大唐朝风不错,虽然也有打压朝臣的举动,但是没有一个会让一个年迈体衰,走不到突厥就死在半路上的人推上出使突厥这个位置上。再说,李世民也不是昏君,他自己也不会赞同。所以,朝中真正握有实权的大臣和军方将领想李孝恭,尉迟恭等人都表示了沉默。

李泰很鄙视的看了一眼李承乾,又很期待的看了李恪一眼,学着萧瑀的样子,老僧入定,不闻不问。李承乾愚蠢到举荐封德彝就能逼迫李恪出使突厥,真是太天真了啊,但同时他又希望李恪能够出使突厥。毕竟,不用自己出手就能打击到李恪,他有何乐而不为呢?不然,李恪跟李承乾是实力不想当,他怎么能够渔翁得利呢?

李世民不说话,当时人封德彝也不说话,朝中大臣更不说话,只有几个跳梁小丑在演自己的戏剧,李恪觉得今天的朝会很滑稽。但是,他也想到李世民刚才说的话,“难道我泱泱大唐就没有一个人敢出使突厥?就没有一个人肯定宿主百姓做点事情的?”他身上的热血不由的被激发出来,同时又回想到数日前明知道宿州城破,百姓会遭突厥屠杀,而为了一己私欲而不予说出这件事情的时候,暗自对自己说以后要给宿州百姓做点事情。所以,如今出使突厥,是他实现那日诺言的时候,他岂能在畏缩不前?

“其禀父皇,儿臣愿出使突厥,扬我国威,救我百姓。”李恪出班,昂首挺胸,大气凌然的说道。

“扬我国威,救我百姓。”铿锵有力的半个字回荡在太极殿,就像一把利剑劈开了众人心中的阴霾。

“扬我国威,救我百姓。”铿锵有力的半个字回荡在太极殿,就像一坛烈酒,激发出了大殿男儿的热血。

“扬我国威,救我百姓。”铿锵有力的半个字回荡在太极殿,就像一记重锤敲击在了李世民的心里。

“好,好好“李世民说完这三个字,便不在言语。想想刚才的李承乾,在看看现在的李恪。同样的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李世民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因为他被感动了,他被儿子的举动而动了。他不是不知道和突厥,不管结果如何,对和谈这个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可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会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他没有想到在任何都不愿意的付出的时候,自己的儿子愿意付出。他能说什么?他该说什么呢?

“皇上,老臣愿望”此时的封德彝出班直言道。

李恪不会去突厥,这是封德彝唯对自己坚定的答案。所以,他宁愿自己前往突厥,宁愿把自己的生命交待在去突厥的路上。

“皇上,微臣愿意通往。”就在封德彝说完之后,还没有等李世民回答,就见一个身着七品绿的中年男子出列走请道,

封德彝主动前往突厥,众人都明白其中的原因。因为,他支持李恪,他的汉王党的忠实支持者,他为了不让李恪犯险,可以牺牲自己。但是,这个小官此时奏请出使突厥,难道也是为了李恪?众人不由的将目光转向了此时。人不是别人,正是长安县令狄知逊。而身为狄知逊父亲的尚书左丞狄孝绪在看到儿主动请缨的时候,脸上露出了一副赞赏的神色。

李恪的观察狄知逊的同时没有放过狄孝绪,在看到狄孝绪的神情之后他不由的震动。有其父必有其子,难怪狄知逊出生出狄仁杰这样千古名相,看看人家这父子的举动就知道了。

而跪在大殿上的狄知逊毫不忌讳朝臣的目光,目不斜视的注视前方。李恪刚才的话,“扬威国威,救我百姓”深深的刺痛了他。大唐的百姓在突厥人的手上正经受着磨难,而身为太子的李承乾为了一己私利尽然鼓动朝臣举荐年迈体衰的封德彝,他本就忍受不了这样的卑鄙行径。然后,又听到李恪义正言辞的奏请出使突厥,封德彝为了李恪舍身忘己他被激怒了,他被感动了。所以,他不顾自己身份低微,不顾自己人微言轻,自荐道。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从李恪给他的感动中清醒了过来。望着堂下颤颤巍巍一心维护李恪的封德彝,他觉得这样老臣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又有了变化。他有才能,但他善于揣摩自己的心思办事,这点不喜欢他。但他主见鲜明,支持李恪毫不避讳,为了他可以舍身忘己,这点让我感动。然后,他又看了一眼跪在大殿,不卑不亢的狄知逊,一个小小的县令,尽然有这样的胆色,不由意动。

“父皇,请恩准儿臣出使突厥”李恪再次请求道。

“皇上,汉王殿下年幼,和谈一事关系颇大,还望皇上恩准臣出使突厥。”封德彝此时却跟李恪杠上了。

李世民看了一眼封德彝,又看了一眼李恪,心里沉吟了片刻终于做了决定,“特命李恪为正使,赐狄知逊为朝议郎,封副使,协助李恪出使突厥。”

因为狄知逊的品级太低,李世民特备赐给了他一个散官的荣誉职衔。朝议郎,正六品上。

“谢父皇”

“臣领旨”

李恪狄知逊两人答道,而封德彝听到李世民的旨意,狠狠的跺脚,然后叹息一声,不在言语。此时他,突然间显得苍老了很多很多。让李世民看的这位老臣的迟暮之年也有些心酸。

“朕给你三十万担粮食,五万匹锦,希望你能及早于突厥达成协议,赎回宿州百姓。”李世民也算慷慨了,三十万担粮食,五万匹锦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见他对自己这个儿子还是很在意的,但是同时也告诉了他,这是他的底线,你只能在这个范围内跟突厥和谈,并且还要和谈成功。

“儿臣绝不负父皇的望和大唐百姓的所托,必定会让突厥手上是宿州百姓安稳的回到大唐。”既然自己主动请缨了,李恪也不忌讳众人的目光,豪装的说道。

“臣一定协助汉王殿下,不负皇上和百姓的期望。”狄知逊也保证道。

“好,好好”李世民有说了三个字,但是没有人能理解他连说两次好的含义到底是什么。但是,李承乾的目的达到了,李泰的目的达到了,可他们两个却不开心。

朝会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出使突厥和谈的人选,现在人选已经定了下来。大家也就松了口气,又开始讨论如何安置两州百姓的事情。但是,李恪此时已经神游天外,不在关心此事,他已经开始思量如何才能用更少的钱财赎回百姓。

第四卷第一百十一十九章华丽的送别

朝会结束,李恪主动请缨出使突厥的消息就像太翅膀的小鸟传出了皇宫,传到了长安城。长安城的百姓对这件事情很矛盾,一方面他们想能够救回宿州百姓,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大唐不是用钱财赎回,而是通过武力让突厥人主动的将宿州百姓送回来。

李恪在朝会结束之后没有急着出宫,这样的事情不能不给杨妃禀报。来到杨妃的寝殿千秋殿,杨妃已经从内侍的口中得知了李恪出使突厥的事情。所以,她在看到李恪的时候,看到李恪尽然跟没事人一样的时候,她的心里却说不出的凄苦。

李恪知道杨妃心中所想,便安慰杨妃,告诉他自己对于出使突厥信心满怀,肯定会凯旋而归。杨妃听李恪话,知道他在安慰自己,挤出了一丝的笑容,可这样的笑容就像啤酒中加入的雪碧,容易让人迷醉一样让李恪更加的心怀不安。这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愧对,特别的像杨妃这样的女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这样的女人。

出了千秋殿,李恪在回府的路上问陈其,“你觉得什么是孝?”

“孝顺父母,尊敬老人。”陈其恭敬的答道。

“那你觉得本王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吗?”李恪突然目光中射出一抹寒光。

“末将不知。”陈其低声答道,他发觉李恪今天的举动很不正常。首先是主动请缨出使突厥,不过对于这方面,陈其倒是觉得没什么,他认为这才是他心中那个可以随时可以为他去死的汉王。而李恪刚才突然间问道什么是孝,这让他很疑惑,难道殿下又要做什么事情?

但李恪问完了这个问题之后出奇的沉默,直到回到汉王府,他也没有再说一句话。

李恪回到王府,马周,刘仁轨和许敬宗三人已经知道了朝议的内容。他们对李恪出使突厥很担心,便主动给李恪献计献策,以便他能够和突厥人和谈的时候应付自如,能够为大唐据理力争,争取用少量的钱财赎回百姓。

李恪对于三人的举动颇为感动,常言说道,锦上添花不易,但雪中送炭更加难能可贵。马周三人不是不知道这次的和谈的一个鸡肋一样的差事,出力不讨好,不管和谈的结果如何,自己的都会毁誉参半,不利于今后的储位争夺。但是,三人还是极力的帮助他,将自己当做李恪政治上的一部分来看待。

李恪想到这里,不由得叹气道,“懦弱有懦弱的好处,强势有强势的优势。自己本是一个皇子,是一个高傲的皇子,一个可以笑谈天下,一个可以睥视群雄的人。可是,如今自己成了什么?”

李恪没有过多的想,因为他知道答案在哪里,他知道自己该如何解决。

晚膳过后,李恪在书房会见了跟他一同出使突厥的副使狄知逊。从见狄知逊的第一眼他就对他抱有好感,再加上今日朝会上他不卑不亢的表现,李恪很欣赏狄知逊。所以,两个人交谈的时候李恪对狄知逊抱有的良好的态度的同时也比较恭敬。

“狄县令,此次出使突厥,责任重大,还要狄县令从旁协助,本王先在这里替宿州百姓给你道谢了。”李恪拱手说道。

“殿下,不敢当啊,不敢当。”狄知逊连忙还礼,“殿下不计个人声誉和生命安慰,甘愿以身试险,出使突厥,解救宿州百姓,臣能够跟随殿下身后,是臣之的荣幸。臣身为大唐官吏,为宿州百姓尽一点微薄之力也是臣的职责。担不起殿下的谢意。”

“既然狄县令如此说,那本王就不客气了。”李恪说道,“不知道狄县令对于出使突厥可有什么建议?”

狄知逊也不谦虚,朗声答道,“臣以为和谈事关宿州百姓的生死,不能延误时间。所以,臣的建议是殿下从长安出发,走河东道,过代州,入云州,出定襄,直奔阴山。”狄知逊说到这里,声音明显小了很多。

李恪知道他也有顾虑,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他对自己提出的这个而对李恪有愧疚。狄知逊的意思李恪明白,就是让他出云州,到定襄突厥可汗在行宫大利城,通过跟突厥的交涉,让他们沿途护送他到阴山。狄知逊这样的建议就是让可以很好的李恪缩短行程,毕竟突厥人是漠北草原的主人,对于天气变化和方位的判断上比李恪等人精通,有他们护送,行程肯定能提高。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子,出使别国,还要别国的军人为你领路,沿途要听他们的,看他们的脸色行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更何况李恪是大唐的汉王呢?所以,狄知逊才会再说到这里的时候,脸色显得很尴尬。

“同怀和本王的意见不谋而合啊。”李恪听完狄知逊的诉说,微微一笑,亲切的称呼狄知逊的字。

“看来的微臣多虑了,殿下岂能想不到这点呢。”狄知逊也想是松了一口气似的说道。

“救人如救火,本王岂能不知?”李恪笑着反问道,“所以,本王希望沿途的事务均由同怀负责,同怀没有异议吧?”

“臣敢不从命。”狄知逊此时心里纠结的问题解决了,人也变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