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曹贼- 第3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曹操问计,贾诩也只好应答。但他越是有不俗表现,就会越引起其他人的关注……

韬光养晦,去他妈的蛋吧!

贾诩可不敢去招惹曹操,于是曹朋就成了他的出气筒。

贾星不由得笑了,“不知父亲打算如何收拾曹友学呢?”

“哼哼……”

贾诩冷笑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

第二天,贾诩主动求见曹操。

“主公,诩这两日观察主公谋划,却发现了一处破绽。”

“哦?”

曹操闻听,顿时来了兴趣,颇为好奇的看着贾诩。

贾诩说:“我观主公所谋,与袁绍之战,必然旷日持久。若僵持的话,难保袁绍不生诡计。”

“什么诡计?”

“若我为袁绍,必绝主公粮道。”

曹操心里一咯噔,陡然出了一身冷汗。

史书上说,曹操好劫人粮道,所以对自己的粮道,也格外看重。贾诩的提醒,令曹操不免有些惶恐。如果大战开启,袁绍真的派人劫掠粮道的话,自己又该如何应对?却是个问题。

“文和所言极是。”

他想了想,“但不知为何又和妙计?”

“我观主公谋划,似已选好了与袁绍决战之处。”

“哦?”

曹操一笑,“文和何以见得?”

既然无法藏拙,索性就展示才华。

贾诩既然做出了决定,断然不会再有疑虑。于是他侃侃而谈道:“袁绍兵多,而主公兵少,这是一大劣势。千里大河,有多处渡口,若分兵而守,则防不胜防,不仅无法阻止袁绍,反而可能令主公兵力更加分散。而今,臧宣高占领齐郡,是主公东面无虞;张文远屯兵射犬,可牵制并州兵马;关中有卫觊和钟繇,足以使主公免去西面受敌之患,所以主公所虑者,无非正面袁绍。

主公命刘延坚守东郡,只怕是为了拖延时间。

而真正的决战之所,应该是选在官渡。此地位于鸿沟上游,濒临汴水。

鸿沟西联虎牢、巩县、雒之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面,东面之屏障,有险可守……

袁绍若攻取许都,必经官渡。

主公亦可行诱敌骄兵之计,在此地与袁绍决战。而且,官渡距离许都不远,可保障粮道通畅。”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骇然看着贾诩。

如果说他之前重视贾诩,是因为曹朋之语;那么现在,他开始感到庆幸,贾诩最终归顺了他。

若贾诩归顺袁绍,自己苦苦筹谋数载的计划,只怕会被一眼看破。

想到这里,曹操不由得收起小觑之心,起身向贾诩深施一礼,“还请文和救我。”

贾诩说:“主公何必担心。

以诩之见,袁绍若绝主公粮道,也不可能派出大军。主公只需选一心腹之人,驻守于梅山,便可以使粮道不绝。”

梅山,位于今郑州市西南26公里处,清朝时曾被称之为郑州八景之一。

由许都运粮至官渡,梅山是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最容易遭遇伏击的地点……

曹操不由得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文和以为,何人可以驻守梅山?”

“此人需胆大心细,有应变之能;而且,这个人需得到仲德所认可,否则未必能得到足够支持;其三,这个人还要被主公所信任。诩观主公麾下,能胜任此事者,非海西邓叔孙不可。”

“哦?”

“我听说,邓叔孙当初匹马定海西,更使海西成为淮北富庶之地。

其内弟曹朋,亦主公所钟爱。本来,我想推荐曹友学,可后来一想,他虽然能干,可年纪必经有些小。此事关系重大,只怕未必能得人信服。不过邓叔孙,倒也是一个极佳的人选。”

曹操有些意动,但又有些犹豫。

邓稷在海西做的不错,而且屯田成绩出众。

曹操本已准备,来年在淮南开始推行屯田政策,到时候让邓稷执掌两淮屯田。

同时,曹操心里又存了一桩顾虑。算算时间,邓稷在建安二年秋入主海西,如今马上就要建安五年。邓稷在两淮的声望,越来越高,曹操也有一些顾忌。这时候,把邓稷从海西抽调出来,无疑是最好的机会;可如果抽调了邓稷,谁来继续屯田大计?这也是一个问题……

送走了贾诩之后,曹操在屋中徘徊。

片刻后,他突然停下脚步,“君明!”

“在!”

“立刻派人赶往谯县,让友学即刻返回。”

“喏!”

要说对海西的了解,恐怕没有人比曹朋更清楚。

曹操觉得,这个时候他应该问一下曹朋的意见。至于归宗认祖,有曹汲留在谯县即可……

……

建安四年十二月,江东发生了一桩大事。

吴侯孙策,屯兵彭泽。

在渡河准备前往柴桑,与周瑜相会的途中,遭遇数十名刺客伏击。彭泽属豫章,是孙策治下。

自孙策平定了江东六郡以来,治安状况一直良好,可谓是盗匪绝迹。

加之柴桑是东吴水军驻地,所以更加安全。而孙策呢,有万夫不挡之勇,武艺高强。故而他并没有太过于在意,只带了几十个亲随出发。不成想,对方竟持有边军弓弩,数十人同时放箭,而后一拥而上。这些人显然都不是等闲之辈,武艺同样不俗,更兼个个争先,悍不畏死。

孙策虽勇,却因身中数箭,伤势严重。

但即便如此,孙策仍斩杀二十余人,最终不支倒地。

幸好周瑜得到消息,及时赶来援救,才算是将孙策抢了回来。

不过抢回来时,孙策已奄奄一息……

经大夫诊治,孙策所重箭矢,皆涂抹剧毒,根本无法救活。周瑜气得暴跳如雷,可是却也无可奈何。

十二月初十,孙策死于柴桑,享年二十五岁。

孙郎故,扬州亡……

一时间谣言四起,使得江东子弟,都陷入了惶恐之中。

周瑜护送孙策的尸体返回吴郡之后,与张昭等人商议,决定推出孙策的兄弟孙权继任吴侯,执掌江东。

同时,又命人向许都报丧,请求由孙权接掌。

不过即便如此,孙权毕竟年幼,仅十七岁。由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接掌江东?他又没有孙策的勇武,更没有孙策的威望,如何能够服众?周瑜和张昭再次商议,并劝说孙权亲自上书,表示臣服曹操。这个时候,必须要先稳住局面。如果孙权不能够得到吴侯之号,江东必乱。

孙权点头,并请前豫章太守华歆为使节,出使许都……

至于那些谋杀孙策的凶手,经查实,乃前吴郡太守许贡之子,纠集许家家臣和严白虎余部所为。

周瑜敏锐的觉察到,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可即便明知如此,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的江东,需要稳定,而不是大开杀戒。

一旦追查起来,万一闹出了事端,势必会引发出整个江东的动荡……周瑜和张昭,都明白!

……

“孙策死了?”

曹朋即将启程,返还许都。

乍闻这个消息,也不由得大吃一惊。

他记不清楚孙策究竟是那一年战死,但算算时间,好像也差不多。

历史上,孙策死于官渡之战前。而如今,官渡之战一触即发,孙策之死,倒也符合于历史。

只是,曹朋不知道,孙策本应死于第二年开春。

当时他是想要攻打广陵,遭遇伏击。

而如今,孙策却提前了几个月。可别小看这几个月的时间,至少使得孙策未能说出: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的遗嘱。同时,陈琳的讨贼檄文,也比历史上提前了近半年。

此时的曹朋,顾不得其他。

曹操命人传令,招他即刻返回许都。

吓得曹朋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便匆匆忙忙与曹汲说明了情况,带上甘宁和夏侯兰,然后又唤来了华佗。

华佗时五十五岁,但看上去,却是养生有术,颇为年轻。

就在曹朋拜访华佗的当天晚上,华佗就找上门来。

“你今天说的,可是真的?”

“当然,如今少府太医令尚空缺,我可以为你作保;若我不行,我可以拜访荀尚书,请他举荐。”

“我不是问这个,我是说,你真的相信我,我所做的那些,是为医道?”

曹朋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华佗所说的是什么事。

他坚定的点了点头,“当然!”

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在后世的医学界,有一门专业的课程,就叫做解剖学,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华佗,哭了!

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罪,甚至被人误解,被人排斥……

今天,终于有一个知音出现在他的面前。尽管曹朋年纪不大,可是华佗却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

“我和你一起走。”

“啊?”

华佗说:“我不求什么高官厚禄,只为你知我。”

这一句话,道尽了华佗在过往二十余年来,所受尽的委屈。

曹朋拍了拍他的肩膀,第二天便命人送信到许都。曹汲和刘晔的关系不错,凭着这层关系,便足以使华佗登上太医令之职。毕竟,如今的曹汲可不只是个打铁匠。他更是民曹都尉,武库令,奉车侯。同时,曹汲现在是曹氏子弟,而且是曹操的族弟,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亲近?

刘晔是个聪明人,断然不会为此,而和曹汲反目。

“我要回许都了!”

“我听说了。”

“你回去收拾一下,和我一起走吧。”

华佗闻听,不由得乐了。

“公子,我不需要收拾什么,只有一个老仆,跟随我多年,已在门外等候。

只需公子一声令下,佗即可启程。佗没什么家产,所有的行李,都装在我这脑袋里面。”

曹朋笑了。

“那我可要派人好生保护你。”

“为什么?”

“这么珍贵的脑袋,若是丢了,岂不是损失?”

曹朋这句话,别有深意。他不清楚历史上的华佗,最后究竟是怎么死的。但想来无非是得罪了曹操。曹朋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醒华佗,许都不比谯县,你到了以后要多小心。你死了不要紧,可你脑袋里那些本事,可就要失传了。你的那些本事,比你的性命,还要重要……

华佗郑重点头,“公子放心,到了许都之后,佗唯公子马首是瞻。”

“好了,我们出发!”

曹汲在曹氏族人的陪同下,送曹朋离开谯县。

这一路上晓行夜宿,不复赘言。十数日后,也就是十二月中,曹朋一行人风尘仆仆,抵达许都。

曹朋让人先带华佗主仆回家,然后便催马直奔司空府。

曹操早已经得到禀报,故而推了所有的事情,在家中等候曹朋的到来。

曹朋一到司空府,便被人领进了后花园。

花园里,还是那座凉亭。曹操披着一件厚厚的裘衣,正喝着酒,欣赏着园中盛开的红梅……

“阿福,快来坐。”

“世父,究竟发生了何事,这么着急将我召回?”

曹朋登上凉亭,跪坐于榻上。

“来来来,先不着急,喝了酒再说。”

“世父,你若不先把事情说了,就算是山珍海味,琼浆玉液,我也吃不下啊。”

“你这孩子,倒是真个心急。”曹操露出一抹慈祥笑容,看着曹朋,半晌后沉声道:“阿福,我与袁绍,不日决战。而今,我需有一人,守我粮道。我欲召回叔孙,委以重任……然则海西关系两淮,亦重要之所在。若召回叔孙,友学你认为,当派何人来接替叔孙呢?”

第289章 举贤何需避亲

曹操虽然用的是商量语气,但可以感觉得出来,他似乎已经有了决定。

脑海中,再一次浮现出李儒在归附之后说过的话语:若曹公提出要求,切不可犹豫,答应再说。

乍听,这似乎算不得什么妙计。

可实际上,策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