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翔- 第5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现在李仁孝与任得敬之间势同水火,他也不是没有动过心,但在宋军大举进犯的情况下,李仁孝反复思考,还是觉目前应该一致对外才对,因此派人迎请任得敬进城,并立刻就在皇宫中诏见任得敬。

见驾以毕之后,李仁孝立刻问道:“任卿,不知现在灵州一线的战事如果了。”

任得敬苦笑了一声,道:“回禀陛下,自从宋军攻克静塞军司之后,臣在灵州发大军八万,与宋军激战,无奈宋军势大而且狡诈多端,臣实在难敌,三战三败,拆兵大半,萌井、溥乐城、耀德城等地尽失。臣无奈之下,只得退守灵州,现在愧见陛下。”

其实灵州方面的情况李仁孝大体也清楚,因此到并不算太吃惊。而且现在他也知道了宋军的厉害,也对任得敬连吃败仗,也不感到意外。又问道:“那么任卿,不知灵州可否能够守住?”

任得敬道:“灵州城池高大,也有六七万守军,臣也在城中做好守城的准备,粮草物资都十分齐全,按说守个一年半载,都不成问题。只是宋军十分狡猾,将静塞军司、萌井、溥乐城、耀德城等地的百姓尽数逐赶到灵州来,他们都是我大白高国百姓,臣不敢不接纳,因此城中一下子增加了三十余万百姓,又都无衣无食,只能依靠官府救济,但城中的粮草消耗巨大,现在最多只能维持一二个月了。”

李仁孝听了,也不禁大吃一惊,想不到宋军对灵州也使用同样的办法,而且现在灵州面临的困竟比兴庆府还要大,一但灵州有失,兴庆府以东岂不就门户大开了。不禁道:“这可如果是好呢?”

任得敬道:“臣在灵州,曾听说朝廷与南宋议和,如能议和成功,到是可以暂解这燃眉之急,却不知现在朝廷与南宋谈得怎么样了?”

李仁孝苦笑了一声,把浪讹进忠上一次议和的过程原原本本告诉给任得敬。最后李仁孝道:“任卿你看,南宋是不是欺人太堪了,不仅有辱我国,而且贪得无厌,这样的要求,我大白高国又怎能答应呢!”

任得敬也点点头,立刻道:“陛下,原来是如此,南宋实在是欺人太堪,我大白高国宁可与南宋决一死战,也绝不与南宋议和。老臣不材,也愿以亲自领军出战宋军,以此身殉国,那怕是我大白高国战到最后一人,也绝不向南宋妥协。”

任得敬在朝中本来还有些党羽,而且还有一些主战的人,听他这么一说,也都纷纷附合任得敬,要与宋军决一死战。

李仁孝却吓了一跳,他刚才那么说,只不过是想在任得敬面前表现得强硬一点,以免让任得敬小看了自己,毕竟在日后两人之间恐怕还会有一番争斗。却没想到任得敬比自己还要激愤,竟说什么要战到最后一人,岂不是说李仁孝自己也要以身殉国吗?如果众臣真的都要坚持与宋军决战,那可就不好办了,忙又道:“不过焦景颜从金国回来,说金国答应从中周旋,给南宋施加压力,迫使南宋放低条件,与我们议和。朕现在也在犹豫,该不该再次与南宋议和?”

任得敬心里好笑,其实在兴庆府中他有众多耳目,这些情况都知道十分清楚,他当然明白,皇帝决不敢与宋军决战。果然,听李仁孝这么一说,也立刻借梯下墙,道:“金国曾数次帮助我大白高国,即然愿意从中周旋,无论成与不成,那么我们也不好拒绝别人的一番好意,臣以为还是应该派人,与南宋重新议和,先且看南宋又有那些条件再说。”

焦景颜听了,连忙出列,道:“陛下,臣以为相国说得有理,无论成与不成,总不能拒绝了金国的一番好意,也该派人先去和南宋谈一谈。”

一些主和的大臣,也纷纷附和,而任氏的党羽也知道自己刚才会错了点,连忙见风转舵,都道:“是啊,是啊,相国说得有理。”

而那些主战的官员听了,一个个都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心里都清楚,皇帝其实是想要议和的,因此也没有办法。

李仁孝听了,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也不理那些主战的官员道:“那么诸卿,有何人愿意为使,去兴州与南宋议和呢?”

群臣都面面相觑,人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言语。上一次浪讹进忠为使出和南宋议和回来,被气出了一场大病,致今都还没能上朝来,虽说这一回有金国从中周旋,毕竟这可不是一趟好差事,而且看一看金军到了兴庆府之后的表现,也不能对它的周旋抱以多大的指望。因此大殿上一下子静了有一柱香的时间,无人敢来接这个任务。

见无人敢答言,李仁孝的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正要发作,这时任得敬道:“陛下,若是朝中无人敢去,那么老臣不材,愿意去一趟兴州,与南宋议和。”

就在任得敬到达兴庆府三天以后,金国周旋的结果也已经出来了,从宋朝那边传来消息,表示愿意与西夏继续议和。而金国又怕双方在议和谈判中再次因为谈不陇条件而谈塴了,因此又提出,有金国的人员参与这一次议和的过程,以便从中为双方调解。这一条也被宋朝接受,于是金国派出参知政事石琚为使,赶到兴州,参与双方的议和。

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李仁孝也十分高兴,看来金国确实是在尽力周旋,那么这一次议和也大有成功的希望。于是立刻下旨,以国相任得敬为正使、又以皇弟越王李仁友为副使,一起前往兴州,与南宋议和。

为了能够促成这一次议和成功,西夏朝廷又连夜抓紧时间,讨论一下西夏目前能够接受的议和代价。因为在此其间西夏又输了一仗,也使西夏朝廷湥训娜鲜兜剑晕飨哪壳暗牧α浚歉疚薹ǖザ烙肽纤味钥梗淙挥薪鸸又兄苄绻飨牟幌敫冻鲆恍┐蟮拇郏峙乱彩悄岩砸楹统晒Α�

因此这一次西夏讨论得出的议和代价虽然还不能和上一次南宋提出的要求相比,但也比上一次西夏自己开出的条件又要优越一些。这已经差不多是西夏所能接受的底线了。

虽然任得敬在出发之前,到是信誓旦旦,一定要据理力争,使西夏少受损失,但李仁孝依久是忐忑不安,西夏能不能保全,可就看这一次了,如果南宋还不是答应这些条件,那么真的就只能够和南宋决一死战了。

第七百三十章 议和成功

这一次议和的时间很快,没过十天,双方议和的结果就已经出来了。和约内容是:

第一、大宋与西夏结为友好邻邦,互相承认对方的地方,大宋至书西夏称:至书大白高国皇帝陛下;而西夏至书大宋称:至书大宋国皇帝陛下。在每年岁未,两国皇帝生辰,或是皇帝大婚,新君继位等重要时候,两国都要互相通知,并派遣使节问候。

第二、两国的国界西起多仁泉城,经济桑、零波山,东至新会州,西夏割让西宁州、湟州、廓州、卓啰和南军司、皋兰、永登等地给大宋。而大宋将西寿保泰军司、保静军司等地都退还给西夏。

第三、这一次战争是甴西夏首先挑起,因此西夏一次性支付大宋八十万两白银、两万匹良马陪偿大宋的损失,西夏将陪偿的白银、马匹全都支付到位之后,宋军从占地撤军。以后每年西夏向大宋支付白银七万两,马八千匹,其中良马、纲马各半;而大宋每年回赠给西夏茶十万斤,称为“互赠”。双方的互赠在每年新年第一个月内完成。双方互相交换俘虏的士兵和被虏掠的百姓。

笫四、大宋与西夏互相通商,商队可以互相进入双方指定的边境城市,由双方发放通商证书,进行贸易商品。并且在两国之间实行茶马互市。

和约的完本被任得敬带回兴庆府之后,李仁孝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这一次议和的条件不仅远远底于西夏朝廷原先的预计,甚至比起上一次西夏计划付出的代价还要底一些。

首先西夏不用向大宋称臣,两国的外交关系是对等的,尽管这一条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利益,但在大各义上却是至关重要的,代表着国家的面子。其次割让给南宋的土地也比原先预计的要少得多,西宁州、湟州、廓州原来就是宋朝的土地,李仁孝本也没打算再要回来,因此西夏实际损失的土地只有一个卓啰和南军司地区,比李仁孝的心理底线少了一半。另外,赔偿的白银数量也没有原来想像的那么多,虽然每年要向宋朝赠送马八千匹,但在西夏每年所产的马匹在二、三万匹,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何况宋朝毎年还要回赠给西夏十万斤荼,起码也可以抵二三千匹马了。

至于两国通商,实行茶马互市对西夏来说非但没有损失,反而是大大有利可图。因为西夏并非完全的农耕国家,而是半耕半牧,除了盛产各种牲畜和盐之外,其他各种商品都很缺乏,两国通商有利于弥补国内的需要。

而且大多数党项人的主餐还是食肉饮酪,而茶能解油腻、助消化,因此茶叶也成为大多数党项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茶马互市对双方来说都是互惠互利,受到双方的欢迎而宋朝每年可产茶五千万斤左右,仅四川一地一年就可产茶二千多万斤,国内远远消化不了这么多茶,因此正好可以用来与西夏交换马匹。

其实早在熙宁、元丰年间,宋与西夏两国间的茶马贸易政策就已臻完善,在崇宁年间,双方商定将马价分为九等:良马三等,纲马六等。良马上等者每匹折茶二百五十斤,中等者二百二十斤,下等者二百斤。纲马六等,每匹分别折茶一百七十六斤、一百六十九斤、一百六十四斤、一百五十四斤、一百四十九斤、一百三十二斤。在宋室南渡之后,两国有数十年不接壤,需要经吐蕃、金等国转运,因此马价也上涨数倍,一匹上等良马,往往需要千余斤茶才能换回。

现在宋与西夏又重新接壤,因此互相通商,重开茶马贸易,也符合双方的利益需要。总体来看,李仁孝对于这份和约非常满意,连西夏的众臣也认为议和能够谈到这一步,已经非常不错了,因此也没有经辻多少讨论,西夏朝廷就完全接受了这份议和协议,李仁孝一面命人准备赔偿的白银马匹,一面又以越王李仁友为使,出使宋朝,去建康面前宋朝皇帝,递交国书。

而出使兴州的任得敬能够把议和谈成这样,也可以算是临危受命、功不可没,因此在西夏国中也声望大增。

而对于大宋来说,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这一次不仅以回了西宁州、湟州、廓州,而且得到了卓啰和南军司这个战略要地,等于是打开了一个西夏的缺口,西凉府、兴庆府、包括西寿保泰军司等地都将在宋军的兵锋危胁之内。

尽管这一次议和没有陪偿到多少白银,但宋朝的目地也不是为了要西夏的那点白银。而且按照条约,宋朝每年可以从西夏得到良马、纲马各四千匹,同时还可以通过茶马互市来购买马匹。虽然并没有完全解决大宋缺马的问题。但至少极大的扩大马匹的来源,不用完全依赖于金国。如果能够持续数年,大宋就将可以建立一支相当规模的骑军部队,完全可以与金国一争长短了。这可远比多得一些白银强得多。

而且这一次大宋还取得了在西夏境内的通商权,不仅有利于大宋进一步向西夏境内安排谍报人员,同时也使以后与蒙古的联络方面了许多。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次战争与议和,不仅沉重打击了西夏的力量,而且在西夏国内成功的扶植起了任得敬的势力,使他足以与国君李仁孝相抗衡。以后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