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人一听,都起身叫好道:“何小旗,那我们干完是不是也能放几天假回家种地啊?”
何进笑道:“老子让干活就跟老子讲条件。行,老子做主,给我干完,你们一人休三天!”
下面轰然叫好。吃了早餐,轰轰嚷嚷地向何进家的地走去。大明朝的土地分为三等,最低的是荒地,只能种草、树等,平时挨饿的时候,普通老百姓就吃草,啃树皮,倒也能挺得过去,只是这些食物里面灵气含量为零,根本对修炼无益,中等为良田,种植红薯,芋头、蔬菜等,所产作物都含有部分灵气,还有最高等级的灵田,种植稻谷,养殖牛羊等,所产作物的灵气含量是中等良田的十倍,而且灵田所产稻谷可以提炼成灵石,一般一石稻谷可以提炼一块灵石。
大明朝所在的世界,灵气早已消耗殆尽,只有种植的稻谷等作物能够吸取太阳的能量产生灵气,所以武者必须要靠灵石才能吸取灵气,不断锻炼。毕竟靠空气中的灵气含量,根本就不够修炼用。
一般一亩地产作物两石,一石上交给千户老爷,另外一石则要在佃户与地主之间分配。像何进这样的小旗,利用给手中的职权,平时役使兵士为他干活,自然省去佃农那部分。靠近小溪旁边的地都是灵田,自然都是千户老爷自己的。何进地的位置也算不错,离河边不远,他自己有地20亩,当兵军授10亩,总计三十亩,九个壮劳力闹闹哄哄地倒也快,两天多的夫就收拾得井井有条。何进也没有食言,三个三个的放假,轮到王立,已经是六天后的事情了。
回到家后,白天王立在地里干活,晚上则借着屋里面昏暗的灯光,反复仔细研读父亲留下的手书,直到能背下为止。
放下手中的书,王立盘膝坐在床上,暗自运行体内的隐灵气,这些日子,隐灵气增长了一些,可是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却一直没有发现。他气馁地叹了一口气,一伸手,打开床下的一个暗格,将父亲留下的手书放了进去,想想,也不安全,他将暗格拿开,在地上挖了个洞,将手书用布包好,用小箱子装好,放入洞中,埋了起来。毕竟现在手书对于他来讲,只有纪念意义,并不需要时时带在身上。但他把暗格放下的时候,突然看见父亲留下的两颗灵石,心中不禁一动。
如果自己也向武者那样,将灵石放在手中,然后利用隐灵气吸取,会有什么结果呢?
想到这里,他立刻拿起其中一颗灵石,放在手中,盘膝坐好,他运转身体内的隐灵气,并没有什么动静。他又将隐灵气自少商导出,缓缓包裹住那颗灵石,然后驱动意念,引导隐灵气向着灵石内部插去。这时异变发生了!这颗灵石仿佛是一团雪球一般,自外向内缓缓融化,最后消失殆尽,只留下一团碎末。这显然与其他武者修炼不一样,其他武者即使吸干灵石里面的灵气,灵石只是变成一块石头而已,并不会变成碎末啊。
王立试着将隐灵气重新纳回体内,这时他差点没高兴地跳起来,因为他发现自己体内除了隐灵气多了一些,还多了一些其他气体。王立感觉得到那些气体就是灵气,显然这些灵气是从化成碎末的那块灵石中得来的。他思考片刻,得出结论:灵石由灵气和隐灵气构成,绝大多数是灵气,很少是隐灵气。所以他通过灵石,不但吸收到大量灵气,还有小部分隐灵气。
他运转隐灵气,发现灵气缓缓地和隐灵气混合成一体。看来,隐灵气是用来稳定灵气的,能够吸引灵气。为了验证这些新增气体到底是不是灵气,他走下床,来到一堵墙边上。
他在刚才的修炼中,已经将灵气加上了自己的神识,自然可以运用体内这些灵气。他将灵气运到掌心,向着墙壁劈了一掌,只听得咔嚓一声,这堵墙裂开了一个大裂纹。
果然是灵气,王立站在墙边哈哈大笑,这时惊动裘氏和钱双儿,裘氏打开房门,趁着月色问道:“立儿,你大半夜不睡觉,笑什么?赶紧睡觉吧,明天还要下地呢。”
王立慌忙说道:“是。”
回到房间,他辗转反侧,再也睡不着觉,开始考虑如何能够利用隐灵气的这个特点进行修炼。
随后的几天,王立一直在研究,终于发现离体之后的隐灵气的特性:第一,隐灵气非常容易控制,通过许多书的比较,发觉神识控制隐灵气比神识控制灵气要容易得多。比方说,即使到了武举修为,也不可能将灵气抻出细长一条,而眼下王立则可以只要控制隐灵气足够,它可以将隐灵气抻出好长,而且神识也随隐灵气传的好长。当然,此时他的神识很弱,传到离身体百丈距离时,就已经感知不清楚什么东西了。就是这点,他也颇感骄傲,武秀才能做到感知周边百丈内的东西吧?其二就是,隐灵气可以携带灵气,携带多少灵气视隐灵气多少而定,隐灵气越多,携带的灵气也越多。这一点和武者修炼相似,只要王立自己不停地修炼,提高隐灵气数量,自然携带的灵气就会增加,变相地,修为会不断见长。第三,非常重要的就是,隐灵气似乎布满整个天地似的,自己只要运转隐灵气,就能从外界获取隐灵气为己用,这与古书上描述的武者修炼相似。
不管怎样,自己总算能修炼了,王立心道。
………【第三章 春去秋来】………
第三章春去秋来
由于有隐灵气,王立就可以不断地利用灵气锻炼自己。千户费龙治理有方,守备军伙食还算不错,平时吃的都是红薯、芋头,偶尔也有些大米饭,蔬菜和肉类,比他在家时候吃草皮拌红薯饭强多了。虽然红薯芋头含有灵气的量远不如大米白面,但是也比没有强啊!王立将他所获得的灵气完全都用来锤炼身体,所以这半年,身体强度增长很快,力气也变大的多。小旗何进虽然为人嚣张,有时候让人难以忍受,但是为人还是不错的,他看到王立不止一次地说道:“王立你应该在体内留些灵气,省的将来打仗负伤没有灵气治疗。”每一次王立都是虚心受教,过后仍然我行我素。
由于没有灵根,不能从灵石等外物中吸取灵气,普通人从食物中获得的每一点灵气都是极为宝贵的,战场受伤,可以靠这些灵气治疗,说不定都能捡回条命,故而何进有此一说。王立将所有灵气,包括那块灵石里面的灵气,都用来锻炼身体,力气大增。现在,他已经勉强能开得起两石弓。何进是凡人大成境界,开得起两石弓,所以他自己备了一把,可是平常也不见他怎么拉过。一次王立趁着何进出去的机会,偷偷跑过去拉了一下,居然拉开了,虽然不太满,但射个百二十步是没有问题的。
平时何进宝贝似地看着他那张两石弓,肯定是借不来。所以他将目光转向韩明和赵刚,这两人是边火墩的“技术兵”,为弓兵,手中配有制式的一石弓。他费了好大劲,磨了不少嘴皮子,韩明才同意,教他用弓。射箭是技术活,但是有隐灵气相助,王立不到十天就尽得真髓。韩明震惊于王立学得如此之快,十分痛快地将自己的弓箭借给王立,让他自己练习。此时,王立将隐灵气拉长至百步开外仍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所碰触的东西,说明这些天来,他的神识增长很快。
转眼间,不知不觉秋天慢慢地到来,收割的时间即将到来。此时正是金寇西犯之时,往往此时金国铁骑或多或少的骚扰边境,有时三五骑,有时十余骑,甚至百余骑都有可能,最近几年,西边的气候比较好,冬季天气暖和,所以大规模的犯边不多。都是一些亡命之徒或者无赖,趁着大明朝秋收时节,抢些粮草。
这一日,韩明和王立站在墩上站岗,突然听见前边靖边墩传来一声炮响,韩明的经验比王立老道得多,喝道:“王立,赶紧点炮,有十人以下的敌寇进犯!”
王立一激灵,立刻向炮中装上震天木碎屑,然后点燃,听得一声“轰”。震天木是一种特殊木材,引燃后声音巨大,常用来做放炮示警的作用。
顿时边火墩附近的村民和商人,不是避入边火墩,就是向着秦乡堡的方向跑去。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对面有六骑人马踏过小溪,逼近边火墩。
到了边火墩附近二百步左右,这六骑站定。王立仔细观察,发现这六人皆一人双骑,手持弓箭,马上放着圆刀,身上着重甲,装备极其精良。最怪异的是,他们居然还赶着三辆马车!轻慢明朝守军之意显露无疑。
即使大大咧咧的何进,脸上也露出震惊之色,王立吃惊说道:“这是金国的散兵游勇吗?”
韩明说道:“不是,看样子是金国的正规军。身上的鳞甲是金国的制式装备!”自从金国在其东北地区发现一个超大铁矿,还有相当数量煤炭,金国装备不如大明朝的情况早已经成为昨日黄花。论起装备,金朝丝毫不弱于大明朝,论士兵的体魄更不是一个档次。金国士兵都是吃肉、奶长大的,其灵气含量,相当于明朝贵族的日常饮食。所以在明朝,一个凡人大成修为就能当小旗,而在金朝,这样的水平只能当普通兵卒。金朝大汉呼必伦最精锐部队,五千人的黑龙军,则俱是武秀初期以上修为!放到明朝,一个个都是百户级别!
王立定睛观看,得益这半年的修炼,眼力异常,能够轻松地看到二百步以外的敌人情况。虽然实际战力无法估计,不过看着那六人的肌肉,就知道绝对在凡人小成境界之上!此时王立已经隐隐有突破凡人小成,向着大成迈步的实力。
何进观察半响,说道:“这六个人实力强悍,恐怕非我们边火墩所能抗击!我们只要守住边火墩即可!”
当今,明朝与金朝拉锯战几百年,明朝已经渐成疲态。虽然宣德帝在明金边境上陈兵百万,可惜总体实力不如金国,所以也是以防御为主,何进这么说,其余九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
那六人示威性又向前靠近到百步之内,这已经是明朝制式弓箭的射击范围之内。他们看到边火墩仍然毫无动静,哈哈大笑,纵马向后,直奔着沿河的一片稻田而去。
六个金国士兵取出口袋,砍断水稻,就往车上装,他们糟蹋了一大片稻田,才装满三大车稻子。
王立粗略估计一下,他们糟蹋的稻子足有四五百石之多,而装上车的不过一百石而已。
何进冷冷哼道:“这帮天杀的,老天一个响雷劈死他们好了!”那六人放马喂了一段时间后,才要回走,简直如休闲度假,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然而就在边火墩的诸人以为事情到此结束的时候,突然异变发生,六人当中的一个金国士兵突然喊了一声,并且纵马向前驱驰一段,从稻田里面拖出两个人。
到了近前,王立隐隐约约看见,似乎是一个老头,一个小姑娘。
何进爆了一句粗口,然后说道:“完了,那个小姑娘完了!那个老头估计也没命了!”
果然,不多时,金国士兵一刀捅死那个老头,然后将老头的尸体挂在马后边,绕着边火墩跑,很快老头的尸体就血肉模糊,面目全非。远处隐隐约约传来小姑娘撕心裂肺的哭声!
何进攥着拳头,怒喝道:“简直欺人太甚!真是,大明帝军怎么守的边疆?怎么放进来这些畜生!”虽然何进如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