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知道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历史知道点-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元前490年,波斯大军横渡爱琴海,在雅典郊外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处境险恶的雅典,一面紧急动员,加强戒备;一面派当时的长跑能手斐里庇第斯日夜兼程去200多公里远的斯巴达城邦求助。这位长跑健将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便到达斯巴达。但斯巴达人却以祖宗规定,月不圆不能出兵为由拒绝出兵。斐里庇第斯苦苦哀求,但斯巴达人无动于衷,斐里庇第斯无奈,只好赶回马拉松复命。
  斯巴达人不出兵的消息并没有使雅典人丧失斗志。雅典统帅米太亚得在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客观情况后,决定用精锐重装步兵去袭击波斯的步兵和弓箭手,波斯人未能即时投入主力骑兵,结果不敌雅典军来自两翼的猛击而全线大溃。米太亚得以11000兵力打败了10万优势敌军。长跑能手斐里庇得斯奉命奔回雅典报捷。这位长跑能手当时已受了伤,一口气跑了42公里的路程,到达雅典时只喊出一声:“我们胜利了!”便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有醒来。为了纪念他,后人举行了马拉松长跑比赛。
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
第一章 尼罗河的恩赐
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2) 
作者 : 梁功平 
  马拉松战役后,波斯人仍不甘心失败。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为此,他精心准备了4年,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军力。参加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希腊方面也加强了各城邦间的团结,积极整军备战。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全军分海、陆两路,向希腊进发,七八月间来到了德摩比勒隘口。该隘口是中希腊的“门户”,依山傍海,关前有两个硫磺温泉,所以又叫“温泉关”。关口极狭窄,仅能通过一辆战车,是从希腊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斯巴达王列奥尼达率300名士兵迎战。因有通敌者引路,致使关隘失守,300名战士慷慨捐躯。
  攻占温泉关以后,波斯军长驱直入,进占雅典城。然而雅典城早已空空如也,原来雅典杰出的海军统帅提米斯托克利把所有的妇女儿童转移到了亚哥斯的特洛辛和本国的萨拉米斯岛上去躲避,所有的男人则乘着战船,集中到萨拉米斯海湾。公元前480年9月,双方在萨拉米斯海面展开决战。波斯战舰虽多,但船体笨重,港窄、水浅的萨拉米海湾限制了它们的战斗力;而希腊人则发挥了战船体积小,机动灵活的优点,一举获胜,扭转了战局,薛西斯匆匆收兵返回亚洲。
  第二年,希腊联军在普拉提亚再次以寡敌众,消灭了薛西斯留在希腊的陆军,迅速收复了希腊本土的大部分失地。波斯远征希腊失败,加之帝国内部矛盾重重,被迫退居守势。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则逐渐转入进攻,并乘机扩张海上势力,建立雅典在爱琴海域的霸权。公元前478年,雅典舰队占领赫勒斯滂海峡北岸的重镇塞斯托斯,从而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同年(一说前477年),雅典联合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一批希腊城邦结成“海上同盟”,因其金库曾设于提洛岛,所以又称“提洛同盟”。加入的城邦约有200个,其中以雅典为最强。同盟各邦提供资金、船只,组建共同舰队,雅典则实际控制了同盟的金库管理权和舰队指挥权。
  公元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岛东岸的萨拉米斯城附近重创波斯军,至此双方同意媾和。雅典派全权代表卡里阿斯赴波斯首都苏萨谈判并签订了《卡里阿斯和约》。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地位,塞浦路斯归波斯辖治。希波战争至此结束。
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
第一章 尼罗河的恩赐
哭泣的雅典(1) 
作者 : 梁功平 
  哭泣的雅典———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前,古希腊两个城邦同盟———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为争夺希腊霸权而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导致战后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整个希腊开始由盛转衰。
  在近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中,雅典联合大量希腊城邦国家组织了提洛联盟,并成为这个同盟的实际首领。战后,希腊人非但没有把这个同盟解散,而且进一步利用它来扩张自己的海上霸权。它将同盟金库的资金攫为己有,还把其他同盟国当作被征服国,勒索贡赋,派遣军队和监察官,实行军事殖民。雅典的这一行为引起了提洛联盟内部许多城邦的不满。与此同时,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业已形成。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治水火不容。双方都想把自己的政治制度扩大到其他希腊城邦,相互敌对、各不相让。经济上双方为争夺奴隶、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不断发生争端。雅典的扩张政策严重威胁到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海上利益。
  公元前435年,伯罗奔尼撒同盟中的科林斯与科西拉发生争端,科西拉向雅典求援。公元前433年,雅典在希伯达海战中出兵援助科西拉,逼科林斯退兵。接着,提洛同盟成员波提狄亚在科林斯唆使下宣布退盟,雅典怨恨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插手,派兵围攻波提狄亚。与此同时,雅典由于不满麦加拉时而依附提洛同盟,时而投靠伯罗奔尼撒同盟的行为,借口收容逃奴而对其实行经济封锁。公元前432年秋,伯罗奔尼撒同盟集会,在科林斯代表鼓动下,要求雅典放弃对提洛同盟的领导权,遭到拒绝。公元前431年3月,伯罗奔尼撒盟邦底比斯袭击雅典盟邦普拉蒂亚,伯罗奔尼撒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之初,斯巴达军队多次侵入阿提卡半岛,对雅典乡村恣意蹂躏,企图迫使雅典人与自己进行陆上决战,并极力煽动雅典盟邦叛离雅典。雅典执政者伯里克利则采取了坚壁清野政策,一方面把农村人口撤入雅典城和雅典城通往海港的防御墙内;一方面在陆上取守势,海上则取攻势,派舰船侵袭伯罗奔尼撒半岛沿海地区,鼓动希洛人暴动,逼敌方求和。双方在战争中都蒙受了巨大损失。尤其是公元前430年,雅典城内人口密集,发生严重瘟疫,死者甚众,伯里克利也于次年病死。战争的破坏和苦难,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公元前427年前后,发生了米蒂利尼等盟邦的反雅典起义。城邦内部也发生了党争,雅典以克里昂为首的主战派和以尼西亚斯为首的主和派发生了激烈争斗。
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
第一章 尼罗河的恩赐
哭泣的雅典(2) 
作者 : 梁功平 
  公元前425年,雅典海军占领了美塞尼亚西岸的皮洛斯及其附近的斯法克蒂里亚小岛。公元前422年,双方在安菲波利斯激战,双方主将克里昂与伯拉西达均战死,最后以雅典战败告终。公元前421年,雅典主和派首领尼西阿斯与斯巴达缔结《尼西阿斯和约》。条约规定:交战双方从各自占领地撤兵,交换战俘,保持50年和平。
  然而,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公元前415年5月,雅典由阿尔基比阿德斯与尼西阿斯等率领战舰130多艘,轻装步兵1300人,重装步兵5100人,出征科林斯殖民地西西里。阿尔基比阿德斯到达西西里后,国内政敌以渎神罪的罪名将他召回雅典受审。阿尔基比阿德斯于回国途中叛逃斯巴达,并向对方献策挫败雅典。斯巴达采用了他的计策,于公元前414年出兵西西里。由于尼西阿斯优柔寡断、指挥不力等原因,最后于公元前413年9月全军覆没,尼西阿斯被杀。斯巴达又加强陆上进攻。公元前413年,斯巴达军大举入侵阿提卡,并长期占领德凯利亚(雅典城北部),破坏和消耗雅典力量。这时雅典的农业生产完全瘫痪,还发生了2万名奴隶逃亡的事件。
  西西里之战后,雅典渐失海上优势,其盟邦相继叛离。国内还发生了推翻民主政体的政变,建立起了贵族寡头统治。不过很快雅典就恢复了民主政体,力量有所回升。公元前411年———公元前412年,雅典海军接连在阿拜多斯和基齐库斯打败斯巴达海军,并在公元前408年收复了拜占庭,重开黑海航道。斯巴达则得到波斯援助,增建舰队。公元前405年,斯巴达海军在赫勒斯滂海峡终于全歼所率雅典海军,斯巴达大将来山德挥兵从海陆两面包围雅典城。在饥饿和绝望中的雅典,被迫于次年宣告投降,被迫接受屈辱的和约:解散提洛同盟,参加伯罗奔尼撒同盟,拆毁长墙工事,只保留12艘警戒船。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了,斯巴达取得了希腊霸权。
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点
第一章 尼罗河的恩赐
亚历山大(1) 
作者 : 梁功平 
  亚历山大———“四海一家”的君主
  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希腊诸城邦大伤了元气,与此同时希腊北部一个贫瘠落后、默默无闻的城邦———马其顿却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队大败希腊联军于喀罗尼亚城下,确立了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马其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东方的波斯及其他文明世界。公元前336年,马其顿王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登上王位,时年20岁。他决心继承父业,实现其称霸世界的宏愿。 
  亚历山大(前355—前323年)才智卓绝,勇武过人,13岁时就师从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接受系统的希腊文化教育。他醉心研究兵法,16岁起随父出征。在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中,18岁的亚历山大任副统帅,指挥左翼主力取得辉煌战果。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之后,即着手仿效希腊人的制度,实行政治、军事改革,削弱氏族贵族的势力,加强君主的权力;改革货币,奖励发展工商业;最重要的是军事改革,他创立了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在内的马其顿常备军,将步兵组成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号称马其顿方阵,中间是重装步兵,两侧为轻装步兵,每个方阵还配有由贵族子弟组成的重装骑兵,作为方阵的前锋和护翼。亚历山大通过这些改革,使马其顿的军事实力更加强大。亚历山大在进行了充分准备之后,首先出兵,扑灭了马其顿和希腊各地的反叛硝烟,巩固了专制王权,然后便着手实施其父的远征波斯计划,以攫取东方的财富。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包括步兵3万人、骑兵5000人和160艘战舰,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向波斯进军。虽然亚历山大所率领的军队规模对于统治西亚和埃及的庞大波斯帝国而言不算庞大,但是当时的波斯帝国已经衰弱,大流士三世昏庸无能,政治腐败,内部矛盾重重。亚历山大以快速的攻势轻易地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的军队在伊苏斯大败波斯军队,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落荒而逃,王室眷属被俘,损失步兵、骑兵约10万人,辎重全部丢失。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又挥师南下,沿地中海东岸前进,攻占叙利亚,未经一战进入埃及,被埃及祭司宣布为“阿蒙神(埃及太阳神)之子”,他自封为法老。联军在尼罗河口兴建亚历山大城,该城由亚历山大亲自勘查设计,作为继续东征的后方基地。 
上一节   
世界历史知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