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河血- 第6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地面与空中火力的掩护下,原本似乎陷入包围的步兵部队,立即开始实施跃进,所有的进攻命令都有装甲旅、战车团承担,至于步兵,现在最重要的是跃出苏蒙军的包围,以配合主力部队,对敌军纵深实施打击。
    为了快速推进,几乎每一个的连队都组建了一个用马拉雪橇改制而成的运输队,那些从蒙古牧民的那里征用的蒙古马和马车的轮子上被绑上了雪橇。只有极少数的连队队中有几个真正的雪橇车。其它的雪橇大都是工兵部队临时赶制的。尽管这些雪橇车只是在车上运的是炮弹和手榴弹,但是配合着越野卡车,却能够最大限度的加快步兵的行军速度。
    虽说如此,但依然有一些步兵因为交通工具不足的原因,不得不选择徒步行军,他们缓缓地向离开的战友们挥了挥手,而他们的双脚深深地没在积雪中。
    虽然华北集群的防寒军靴的防水、防寒性能非常好,即便是在零下四十度亦不需要担心出现在冻伤,但它们毕竟不是为在半米多厚的雪地中行进而设计的,更准确的来说,没有任何军靴的设计是用于在厚厚的积雪中行走的。
    穿着雪鞋的战士们很快就感到力不从心了。他们不得不抓住马的鞍子或是雪橇的边,把那里当作是自己的拐杖。李佩峰在试图抓住马鬃时还扭了手指。由于马的速度要比他们快,所以他们都不得不尽力赶上马跑的步伐,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
    “坚持住!”
    连长大声喊叫着,若是有那一个战士力竭了,就会被命令躺到雪橇上,对于他们而言,战斗不过只是刚刚开始,大家都必须轮流在雪橇上恢复体力。
    “咱们这次要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在连长吼喊声中,远处则不断的传来炮声,此时重炮的轰鸣声已经停止了,重炮部队是已经在重型牵引车的牵引下,开始转移阵地,跳出包围圈,变被动为主动,被包围部队直接向敌纵深实施打击,或许,在世界战争史上从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实施过如此大胆的战术,但是现在,临第一集团军却正在实施着这一战术。
    当步兵部队在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掩护下,开始跃出包围圈的时候,在半履带指挥车内的于秋扬脸上带着笑容,在奔驰的半履带车上,他的双眼盯着地图,一个个部队正在跃出的苏蒙联军的包围圈,以第五装甲旅为拳头,向苏军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左勾拳”。
    “为了向咱们的纵深实施进攻,苏蒙联军将80%的机械化部队投入到两翼,也就是在这里、这里……”
    在地图上画出几条线,于秋扬的神情显得有些得意。
    “现在,我们所需要面对的不过只是一群中世纪的蒙古骑兵和苏俄步兵部队,或许,咱们的手里的机械化部队只有两个装甲旅、四个步兵师,但用来解决掉这些步兵,已经够用了!”
    软肋,什么是苏蒙军的软肋,苏蒙军的软肋就在于——后方的空虚!
    在表面上,苏蒙联军在后方有近二十万军队,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后方那支庞大的部队却是由一群步兵和骑兵组成的部队,这支部队根本无法阻挡装甲部队的进攻,更何况……
    更何况第五、第六装甲旅还配属有两个重型战车营,或许,在抗战期间重型战车营曾遭遇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道路的问题,但这一切在蒙古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蒙古没有任何一条河流能够阻挡重型战车,而在冬季,那些水深不过一米左右的河流大都已经冻结了,更何况在达里冈爱,更没有那怕一条真正的“河流”,一马平川的大草原,能够令重型战车充分发挥它的威力。
    “长官,从特战分队目前发来的情报来看,我们的屏断作战效果极为显著,苏蒙军绝大多数部队都已经同指挥部失去了联系!他们的传令兵亦不断遭受分队的伏击,现在60%以上的苏蒙军实际上已经变成了聋子、瞎子!”
    在参谋军官的报告中,于秋扬只是满意的点点头,唇角轻扬着。
    “同后方联系一下,继续加大对苏蒙军电台的干扰力度,各特战分队务必保证……嗯,后天中午12点,保证在此之前,苏蒙军无法恢复正常通讯!”
    唇角轻扬着,于秋扬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细缝儿,他的唇边更是不时的轻语道。
    “朱可夫同志,现在,轮到你来尝尝我的左勾拳了!”
    慌乱!
    几乎是在电台中布满电磁杂音,电台台员无法看检测到可用的波断,有线电话、无线电开始失去作用的时候,位于苏赫巴托尔省省会的苏蒙联军指挥部内,便陷入一阵空前的慌乱之中。
    “立即派出电话兵,不惜一切代价恢复电话联络,告诉格里耶夫少校,如果他不能够恢复与前线部队的电话以及无线电联络,就让他自己到军事法庭报道!”
    光洁的额头上一滴滴并不明显的汗珠,将朱可夫内心里的紧张透露了出来,在几个小时前,他能够与前线的任何一支部队进行联络,包括向纵深挺进的机械化部队,电话车铺设的电话线保证了他甚至能够同最前线的连长进行通话。但是现在,他却仅只能同少数几个师取得联系,换句话来说,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战场形势了解。
    而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太多的问题,首先,作为战场最高指挥员,失去了对战场形势的了解,势必会造成一种结果——无法有效的指挥部队,从而导致部队陷入混乱之中。另外,这同样意味着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中国人在反攻!
    尽管现在还没有收到确切的情报,但这一切却都是可以意料、可以推测的,而唯一的问题就是——中国人反攻的位置在什么地方,自己应该如何组织部队防御,从而阻挡中国人的反攻,如果与部队的联络没有中断,现在早都应该有大量的情报汇集于此,然后凭借各部队遭受的反攻强度,从而判断出中国人的反攻方向或者突破方向,从而调动部队,尽一切可能阻止他们,
    但现在,朱可夫却根本无从判断,此时的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个瞎子、聋子一般,在原本就扑朔迷离的战争迷雾之中,更陷入了空前的迷茫之中,既然无法看到未来的发展,又无法听到任何声音。
    “是突围,还是……”
    盯视着面前的作战地图,额头已经涌现出豆大的汗珠的朱可夫眉头紧锁着,他试图透过地图分析目前中国人行动方向,从而把尽一切可能调整部队的部署。
    但是在战争迷雾之中,面对扑朔迷离的战争迷雾,即便是有充分的情报,亦需要准确的判断以及丰富的经验方才能作出的判定,更何况是在几乎没有任何情报情况下?
    此时,朱可夫面前的地图上的敌我态势,依然停留在昨天傍晚,至今已经有超过十五个小时,在这十五个小时之中,会发生太多的变故,甚至于中国人位于贝子庙一带的后备军亦都有可能投入战场,当然尽管在朱可夫看来,那是不可能的——距离与交通的问题,决定着那里的中**队至少要在五天后才有可能投入战场,而朱可夫原本就试图抓住这个时间差,包围并重创中**队,从而削弱中国人的力量,而为了阻止中国人的援兵,在过去的几天间,他一直在加强左翼的力量——将多个步兵师投入到左翼,待左翼完成纵深推进后,装甲机械化部队将担负起阻敌的任务,而右翼集群将担负起对敌实施穿插的任务。
    现在,各部队大都已经进入了位置,如果我是于秋扬的话,假如,我要突围,我会选择什么位置呢?是左翼?还是右翼?突围后,我的突击方向会是什么方向?
    “空军的侦察机带回结果了吗?”
    又一次,在没有准确的情报作为支持,久久无法做出判断的朱可夫大声询问道,但是答案却依然显得有些沉重,侦察机刚一升空,就被击落了。
    “我们正在同机场失去联络!指挥员同志!”
    正在同机场失去联络,显然,中国人正在切断与机场之间的电话线,
    “派出更多的电话兵去维修电话线路,派出更多的传令兵,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与机场的联络,恢复与各部队的联络,同时……”
    盯视着地图,在沉默片刻之后,朱可夫开口说道。
    “立即命令第52师,向中**队的阵地实施进攻,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三百五十一章 审讯
    “璞!”
    伴着一声有些沉闷的爆炸声,突然,厚厚的积雪间跳出一个黑点,黑点瞬间在距离雪面一尺左右的位置发生了爆炸,在积雪中拖着沉重的脚步进攻的苏蒙军中顿时响起一阵惨叫声,在爆炸半径数十米的位置内,数十名躺在积雪间官兵的腰腹处不断的涌着血。
    随着苏蒙军的进攻,一枚枚地雷被引爆了,这些地雷都是秋天时埋下的,此时它们大都被覆盖于厚厚的积雪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失去了作用,更为准确的来说,现在这些看不见的地雷无疑是更为危险的——既看不到,也无法排除,对于苏蒙军的士兵而言,此时,面对这些地雷,他们唯一能做的恐怕就是祈求上帝的保佑——如果他们相信上帝的话。
    精细的绊发线在积雪间纵横交错着,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成片的地雷爆炸,此时,这些完全掩于积雪中的绊发线与地雷一样,成为阻挡苏蒙军进攻最大的障碍,尽管如此,在指挥员们的督促下,苏蒙军的士兵们还是不顾一切的,在少量的坦克的掩护下,朝着中国人的阵地发起了进攻,而在进攻的时候,他们似乎产生了一种错觉——战争似乎发生了变化!
    战壕是空的!
    中国人的第一道战壕竟然是空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人已经将战壕里的守军撤离了,只留下少量的观测员,用于引导炮击,而现在,那些观测员亦不知逃到了那里。
    中国人修建的战壕又深又窄,小小的梯子靠在两侧的战壕壁上,每隔三四步就有有一个机枪巢,在过去,这些防线和机枪曾是苏蒙军战士的噩梦——每攻克一道战壕,苏蒙军都需要付出十倍甚至十几倍的代价,但是现在,当他们承受着地雷带来的杀伤之后,却轻易的进入到中国人的防线之中。
    “中国人去那儿了?”
    在疑问中,尤达耶夫大尉看着空无一人的战壕,在他的身边,t26坦克正在越过中国人的战壕,向前驶去,而更多的战士则跟随着坦克,继续向前进攻着,
    “我们在这里修整一会!”
    大尉看着整洁的战壕,在下达这个命令的时候,他试图从战壕中寻找一丝珠丝马迹,但让他失望的是,战壕中中国人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可供参考的东西。
    上午十点,当中国人的航空队对曾属于他们的阵地实施轰炸的时候,在明媚的阳光中,滚滚的硝烟与战场上弥漫着,此时即便是最无知的军人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中国人消失了!就像是从不曾存在一般。
    他们在什么地方?
    就在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几名战士押着一名俘虏,匆匆的赶到了第52步兵师的师部,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内,情报军官就开始对这名被打的鼻青脸肿的俘虏进行了审问。
    “你所在的部队番号是什么?”
    伊万。诺达耶夫用尽可能礼貌的口吻询问道。
    作为一名内务部的军官,他曾参加过无数次的审问,但在他看来,这些中国人无疑都是“硬骨头”,简单的酷刑并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